《武漢一日游》方案設計與分析
案例:一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悉利用網絡收集、處理信息并制定旅游方案的實踐過程;
2培養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和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目標轉換。
1. 同學們,我們生在武漢,長在武漢,那你們對家鄉的景點了解多少呢?下面有幾幅圖想考考大家,看你們知不知道這些景點的名稱?
生:黃鶴樓、東湖、一橋、晴川閣和紅樓
2. 五(2)班的同學真行,對家鄉的景點了解得這么多。這些景點美嗎?
的確,武漢是座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城市,它吸引了許多的外地游客。這不,又有位北京的小朋友將要來啦。(出示多媒體)
3.你們能夠幫助小明嗎?
今天我們就幫助小明設計武漢一日游的方案。
出示課題:《武漢一日游》方案設計
4.大家有信心完成嗎?
二、 自主學習,合作研討。
1. 同學們說一說,完成這個方案要重點考慮哪些問題呢?(學生發言)
⑴景點
⑵路線 小明是從我們學校出發的
⑶時間 不僅包括游玩時間,還包括路上花費的時間
同學們考慮得真全面。要完成這份方案我們重點考慮這三個問題。
2.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有關信息,完成方案呢?
生回答:報紙、電視、網絡等。
對,這都是好方法。可是我們現在能用什么方法呢?
好,同學們可以打開校園網查看這些相關信息。
你們看見了什么?
哦,有這么多的信息!看來我們要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制作這份方案啦。在制作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出示活動要求)
誰能幫大家讀一遍嗎?(你看得真仔細)
大家清楚了沒有?現在開始小組活動。
3.各個小組都在規定時間里提交了方案。現在我們就來評一評。第二小組,你們是第一個提交方案的,就請你們先匯報吧
預計學生匯報時可能出現以下四種情況:
情況一:
安排的景點較少,但是每個景點游玩的時間安排得非常充分。
情況二:
這個方案考慮得很細致,連吃飯的時間和地點都考慮進去了。
情況三:
安排了較多的景點,但每個景點游玩的時間很短!
情況四:
安排的線路不合理,有迂回路線的情況
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利用上網收集的信息為小明設計出了這么多的方案。老師代表小明謝謝你們啦。
三、拓展延伸
元旦就要來了,你們想不想也像小明一樣走出家門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能不能也為你自己設計一份旅游方案呢?那我問一問你們,你準備怎樣制作方案呢?
我們下課后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這份寒假旅游方案
案例分析:
當人類迎來信息時代的時候,信息、知識成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信息素養成為信息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與傳統的“讀、寫、算”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一樣重要,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才培養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而幫助學生發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信息技術課教學實踐中我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使之成為學生主體研究、開放性研究活動的一個新空間。因此,我在教授《〈武漢一日游〉方案設計》一課時,探索著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以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活動。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認為學生為認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在這節課教學過程中,我作為教師,只作為學生學習認知活動的組織者,引導他們運用已經掌握的網絡方面的知識去制定出具有自己個性特點的旅游行程,并且以整個探究過程為載體,引發學生對尚未掌握的網絡操作技能的渴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武漢一日游〉方案設計》這節課以建構主義現代教學思想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為指導,以學生所熟悉的故鄉—武漢景點的相關知識為背景,結合學生已掌握的IE瀏覽器、網頁表單和搜索引擎等收集信息的方法,以幫北京來的小朋友設計武漢一日游的旅游安排為主線,滲透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思想感情教育。其教學內容的核心在于制定一份合理的武漢一日游的行程安排,而武漢的各景點情況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以“拋錨式教學”來開展學習。
一、創設情境:教學一開始,利用一組武漢各景點的圖片,迅速地將學生的學習情境融入到現實情境之中,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再次感受到武漢的美,激發學生熱愛故鄉的情感,對他制定旅游行程有了一個情境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