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信息教學反思(二十)
基于Internet的“激情、參與、交流、反思”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寒假,同學們在干什么?”。常理推測無非是在家休息、出門旅游、參加培訓班等。而讓人吃驚的是: 一群五年級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利用Internet搞《揭開磁懸浮列車之謎》的研究,最終提出并解決了86個綜合性問題。例如:1、什么是磁懸浮列車?2、什么是超導磁懸浮列車?3、什么是常導磁懸浮列車?4、磁懸浮列車的高度是多少? 5、磁懸浮列車有多重?6、最大、最長的磁懸浮列車有多大、多長?7、人類是怎樣想到要制造磁懸浮列車的? 8、為什么說磁懸浮列車是綠色交通工具?感嘆之余,更讓我們感受到網絡應用于教學的無窮魅力。Internet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無限廣闊的遐想空間、全時空多方位的交流空間、知識結構的縱橫拓展空間。學生在學習中既有自主的探索思考,又有相互的交流反思;既有問題的提出,又有問題的解決;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獲得了多領域的知識體系。
正是出于以上原因,筆者試著嘗試基于Internet運用“激情、參與、交流、反思”四環遞進式進行教學。
“激情”,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使學生有一種積極探索真理的愿望與沖動!皡⑴c”,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參與,結合原有知識,挖掘周圍環境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初步形成有具有自己獨特見解的信息。“交流”,指在參與的基礎上,利用各種媒體工具,對采集的資料進行展示、講解,吸取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不足,此階段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全面性,使學生從不同側面了解事物的本質特性。“反思”,對事物有個較完整地了解后,聯系現實生活,能夠提出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不足點以及解決措施;學以致用,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四環遞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四環循環、相互作用、螺旋提升、逐級遞進、不斷深化、不斷升華,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不斷修正、完善、豐富、提高。
★Internet作用于“激情、參與、交流、反思”四環遞進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
。1)激情手段、形式、資料的交互性、靈活性、多樣性。Internet具有共享、動態、超媒體、開放性等特性,使得教師能夠在課前就可以充分準備各種類型的資料。從網上收集了各種文字、圖片、動畫資料等。既有現實生活中的,也有科幻性質的;既有正面事實的,也有反面事件的;既有發生在身邊的,也有在日常生活中不太碰到的但確實存在的。這些資料的呈現對學生來說本身就有巨大的吸引力,對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起到了積極作用。
。2)參與過程的自主性、體驗性。基于互聯網的學習能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最大程度地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體驗性。其中包括情感的參與、方法的參與、過程的參與。根據不同學生的提問,把學生分成研究協作興趣小組,并幫助其確定研究方向。學生從海量的信息中經過收集、篩選、整理,積累了第一手資料,通過自主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
(3)交流形式的多樣性、跨時空性;诨ヂ摼W的交流形式豐富多彩,如: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網絡傳呼、語音聊天等,這些方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交流所帶來的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我在教學中就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既有小組成員間的相互交流,也可以在互聯網上詢問這方面的專家或行內人士。
。4)成果推廣的廣泛性。借助互聯網,學生可以把自己提出的問題、改進的措施、得出的結論等發布到網上,讓更多的人來引起思考。
★基于Internet教學值得注意的幾個方面:
。1)海量性與冗余性的矛盾。在講Internet信息海量性的同時,不容忽視的是信息的冗余性。這些冗余的信息,容易使學生迷失在網絡上!
。2)開放性與真實性的矛盾!伴_放性”是Internet的最大誘惑點,但同時也是致命的弱點。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布信息,難免會有違反客觀現實的內容,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
(3)自主式與放羊式的矛盾。自由的極端就是放任,在教學中“放”與“縮”的尺度把握難度增大。
迎接明天、挑戰未來,讓我們繼續作深入的研究。也許,有些需要我們教育觀念更多的改變;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學生信息素養的不斷提高我們就可以突破這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