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 子(精選14篇)
輪 子 篇1
一、課文說明
本課通過指導學生對輪子作用的研究,引導學生知道用輪子工作可以省力。本課與《車》一課組成本冊的“機械”教學單元,對學生進行人類認識、利用、改造自然的思想教育。
本課能力訓練的重點是,繼續向學生滲透對比實驗的基本方法,并進行練習;在實驗過程中運用歸納、概括的思維方法訓練學生對事物歸納、概括的能力。
本課的編寫思路是:先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情進行分析,提出研究課題,然后通過對比實驗及實驗的分析,得出結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上升到理論認識,建立概念。最后再回到實際生活中,用實驗研究得到的理論去分析、解釋生活中的事例,從而達到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過程。課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課文出示了兩組對比圖,提出“用哪種方法好”的問題。每一組圖都畫出了兩種工作方法,其中一種是使用輪子工作的。究竟用哪種方法好?學生實際生活中是有經驗的,通過對這兩種工作方法的分析,引導學生指出利用輪子工作可以省力。為了驗證使用輪子是否省力,教學自然地導入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試一試哪種方法省力?課文安排了一組對比實驗:在桌面上用手指推一塊磚頭,第一種方法直接推,第二種方法在磚頭下墊上幾根鉛筆推,試一試哪種方法省力?通過這個實驗,引導學生運用歸納、概括的方法,得出使用輪子工作可以省力的結論。
第三部分,要求學生觀察周圍的物體,說一說哪些物體安裝了輪子?有什么好處?課文出示了幾件裝有輪子的物品,它們是醫用小車、行李小車、縫紉機、皮轉椅。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照圖找出這些物品輪子的位置,并分析其作用。
二、目的要求
1.使學生知道利用輪子工作可以省力。
2.向學生滲透對比實驗的方法,并通過對實驗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課文第一部分的掛圖或幻燈片。
2.實驗用重物(磚或書等)。
3.圓桿鉛筆,每組四枝。
四、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一課,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掛圖(或幻燈片)。(出示第一部分的掛圖或幻燈片。)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討論用哪種方法好
提問:請你說說用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討論:當學生指出用安有輪子的皮箱和用小車推糧食這兩種方法好,可以省力時,教師再進一步提出問題。
提問:為什么這兩種方法可以省力?
(引導學生指出這兩種方法都使用了輪子。)
小結: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根據平常的經驗,都認為使用輪子工作可以省力,用輪子工作真的可以省力嗎?我們今天就來研究輪子。(板書課題)
2.指導學生通過實驗,研究使用輪子工作能省力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
、僬覊K整磚頭,放在桌面上,用小拇指推一推,磚動沒動,小拇指有何感覺。
②將磚頭下面墊上幾根鉛筆,再用小拇指推一推,磚頭動沒動,小拇指有何感覺。
。2)學生分組實驗。不墊鉛筆和墊鉛筆的方法各做l——2次。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4)分析實驗結果。
討論:
比一比方法1與方法2有什么不同?
方法1和方法2哪種方法省力?
觀察:磚頭下邊墊的鉛筆像什么?
組長再做方法2的實驗,其余同學觀察磚頭下鉛筆的運動。實驗后啟發學生指出滾動的鉛筆像一個個輪子。
。5)教師小結:墊在磚頭下邊的鉛筆就好像是輪子,使用輪子工作可以省力。
3.指導學生討論生活中輪子的應用
提問:學習了應用輪子工作可以省力的知識,想一想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安裝了輪子,它們有什么好處?(讓學生充分發言)
討論:依次出示課文中的圖,討論這些物體安裝的輪子是什么樣的?有什么作用?
鞏固
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容。
輪 子 篇2
活動目標:
1.手口一致點數獨輪車、自行車、三輪車、小汽車的輪子的數量,并說出總數,并一一對應。
2.在幫助公園停車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獨輪車、自行車、三輪車、小汽車、停車場每位幼兒各一份。
2.經驗準備:認識獨輪車、自行車、三輪車、小汽車。
活動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觀察法,參與法。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出主題
1. 師:“今天天氣真好,動物朋友們約好了一起去公園玩,你們想不想去看看來了哪些小動物呀?”(幼兒大膽猜測)。
2. 出示圖片。
師:“你們看看都來了些誰?”(小狗,小貓,小狐貍,長頸鹿)。
二、感知輪子的數量
1. 看圖數一數輪子的數量。
師:“今天來了好多的小動物,他們都開著自己的車來了,我們來看看他們都開了什么車。”
師:“這個是誰呀?”(小白兔)。
師:“小兔子開了什么車呀?”(一個輪子的車)。
師:“小兔子開來了獨輪車。數數看小兔子的車有幾個輪子呀?”(一個)。
師:“小兔子開了一個輪子的獨輪車!
2. 依次數一數其他小動物的車。
師:“來看看小狗,小狗開的什么車?”(兩個輪子的自行車)。
師:“原來小狗騎了兩個輪子的自行車來。”
師:“那小狐貍呢?”(三個輪子的三輪車)。
師:“小狐貍騎了三個輪子的三輪車來!
師:“那長頸鹿開了什么車呀?”(四個輪子的小汽車)。
師:“長頸鹿開了四個輪子的小汽車來!
師:“原來小兔子開了一個輪子的獨輪車,小狗騎了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小狐貍騎了三個輪子的三輪車,長頸鹿開了四個輪子的小汽車!
3. 比一比輪子的數量。
師:“那他們這些車子中,哪輛車的輪子最多,哪輛車的輪子最少?”
師:“請你們自己數一數!
師:“小兔的獨輪車輪子最少只有一個,長頸鹿的小汽車輪子最多,有四個!
師:“你們是不是一個一個的數出來的?”
三、幫助小動物們停車
1. 出示黑貓警長。
師:“你們看來了誰呀?(黑貓警長)你們聽聽黑貓警長想要和我們說什么!
師:“黑貓警長告訴我們不能亂停車,要我們把車子停停好!
2. 有秩序的停車。
師:“小動物們聽了黑貓警長的話,準備去把自己的車子停到公園的停車場里,可是他們遇到了困難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
師:“看看停車場的管理員有沒有給我們什么提示呀?”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地上有輪子是不是?”
師:“我們來一起數一數,第一個車位里有幾個輪子呀?”
師:“有幾個?那我們應該停誰的車進去呀?”
師:“要停小兔子的獨輪車進去對不對?”
3. 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師:“現在請你們幫著小動物把車停一停吧!
師:“停的時候看仔細啦,不可以停錯哦,不然會被管理員拖走的!
四、集體指導
1. 集體指導。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把小動物們的車都停好呀?”
師:“看來你們都停好了,那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停的?”
師:“那我們一起來停一下好不好?”
師:“老師請小朋友上來停一下看看,是不是應該這么停。”
2. 幼兒自己糾正。
師:“老師已經幫小動物停好了,你們呢?”
師:“看看你們停的和老師停的一不一樣,如果不一樣就快快改一下吧。”
師:“小動物們謝謝你們幫他們停車,天已經晚了,他們要回家了,我們也開著我們的小火車回班級吧!
輪 子 篇3
一、教材解讀: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第16~17 頁的內容,是在教學5和2的乘法口訣后進行的,在學生初步探索規律,掌握2和5的口訣編制方法的基礎上,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掌握3的乘法口訣,為后面學習其他表內乘法打基礎,便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從而為后面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地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2 和5的乘法口訣,是在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2和5的乘法口訣遷移學習新知識,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初步探索規律,通過填一填、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記一記等掌握3的乘法口訣,為后面學習其他表內乘法打基礎,便于學生從而為后面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地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學生的靈活性可能不夠,因此,在提煉出乘法口訣的過程,通過操作強化練習,這樣才能扎實掌握,積累知識,熟練運用。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自己推導出3的乘法口訣,并理解口訣表示的含義。
。2)滲透事物相互聯系的思想,提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體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數學游戲中體會數學就在生活中,激發學習興趣。
重點:口編3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解決數學問題。
難點:積累經驗,對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有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對已有乘法口訣的知識遷移作用。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手工嗎?誰能說說你會用這雙小手做些什么呢?”先 激發學生學 習興趣,學生暢所欲言,再創設情境 “‘十一’快到了, 小明想給它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輛自制的三輪車,就把各個零件拿出來進行組裝。聰明的小朋友們,你能幫他算算,一共要幾個輪?
2、玩中學:
(1)數一數
先請同學們獨立地數出輪子分別用了多少個?邊數邊填表。再指名匯報,并引導學生說 出你是怎樣數的。啟發學生說出表格里的數各表示什么。通過數一數,讓學生經歷3連加的過程,算出得數。運用已有的經驗,強化幾個3相加得幾的體驗。
。1)看圖填表。
說一說,1輛有3個,2輛有6個,3輛有9個……
三輪車 1 2 3 4 5 6 7 8 9
輪子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2) 擺一擺
同桌合作,擺幾個三角行,需要幾根牙簽。讓學生在上面用3連加的基 礎上,借助三 角形數邊數的活動編3的乘法 口 訣。學生可以擺一個三角形,列一道算式,編一句口訣。有的學生不擺三角形,也能直接寫算式編口訣,也是可以通過上述活動,讓學生經經歷口訣的編制的過程,理解口訣表示的含義。
。3) 說一說
師生共同交流,整理3的乘法口訣。先指名匯報,引導學生說出:表示幾個3?怎樣編出3的乘法口訣的?再同桌交換互相檢查。
。4) 記一記
先讓學生觀察:3的乘法口訣有幾句?再討論: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和你的 同桌 說一說。再在班內交流各自的記憶方法。通過比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記一記口訣。用師生對口令和“開火車”等活動形式鞏固對口訣的記憶。
3、學中做:
(1) 完成練一練1---3題。
(2) 出示卡片,直接說得數,看誰說的有對有快。
3×3 4×3 4+3
4+2 5×3 4×7
9×3 2×6 8×3
4、做中得:
。1)綜合練習:
同學們參加學習小組,每組有6個人,有3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2)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中的數學故事。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故事情節,使學生感受到其中滲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再獨立思考,說說淘氣應還給售貨員多少 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程資源開發:
注重學習方法資源開發,雖然以學完了2、5的 乘法口訣,但是不能直接給出結果,而是通過填一填、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記一記等符合學生知識結構的循序漸進的方法,學生的可接受度大,教學可操作性強。
輪 子 篇4
溫州七幼 潘 娟 設計意圖:
有現實生活中,輪子的應用非常廣泛,它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幼兒經?吹剑玫捷喿,但他們從來不大思考為什么在這些地力一裝上輪于,有什么用?這主要是現今的孩子缺乏發現力和主動嘗試的精神。為了培養幼兒主動探索,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滾動的輪子》這節課,采用比較一猜想、預測一動手操作一交流這一流程,讓幼兒親身從事解決問題的探索活動來獲得感性認識。 活動要求:
l、區分能滾與不能滾的物體,比較其異同,知道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輪子能向兩面滾動。
2、通過嘗試活動,初步培養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解詼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l、圓球,瓶子,輪子娃娃各一個;一輛沒有輪子的汽車。
2、收集各種大小紙盒、積木、球、飲料瓶,輪子狀的物品及各種玩具車。
3、準備三條l—2米左右長的路。 活動過程:
一、什么會滾,什么不會滾?
1、出示兩輛車(一輛有輪子,一輛沒有輪子)通過比較,知道輪子可以滾動。
①教師以小象笨笨的口吻引出課題。
師:“我是小象笨笨,城里的朋友給我送來了一輛汽車,可是我不知道怎樣讓車動起來,誰能幫助我?”
、诔鍪緵]輪子的汽車,讓幼兒說一說為什么不會動?
③教師給汽車裝上方形的輪子,讓幼兒觀察,為什么汽車還是不會動。
幼:(方的東西不能浪,圓的東西能滾。)
、芡ㄟ^比較,讓幼兒知道什么才是滾?(連續著向前旋轉叫做“滾”)
2、自由玩紙盒、積木;輪子等物,引導幼兒將物品分成“會滾”與“不會滾”兩堆。
師:我有一堆東西,可是我不知道哪些東西會滾,哪些東西不會滾,你們去試一試,然后把不會滾的放到(滾 )這個框里,把會滾的放到( 滾 )那個框中。(幼兒動手操作)
二、比較球體,瓶子狀的物體,輪子滾動的方向有何不同。
l、出示三種不同形狀的“娃娃”,請小朋友試著猜一猜誰“滾”的本領最大。
①(在吵鬧聲中)分別出示這m種“娃娃”,請幼兒說一說它們是誰?
②請幼兒猜一猜誰的本領大?
師:原來,它們都說自己滾的本領最大,那你們猜一猜,到底誰的本領大?
2、通過嘗試,發現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輪子、瓶子等物體只能向兩面滾動。
三、玩車子
1、聯想,在生活中你們還看到什么地方裝了輪子,有什么用?
2、以比賽的形式讓幼兒在光滑的。松軟的、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玩車,比較其不同。(三輛車必須是一樣的)
、僬堄變好幻@三條路有什么不同?
②出示三輛一樣的車,請幼兒各自選擇一條認為汽車在上面開得最快的路,在后面站好,從中各選取一位小賽車手進行比賽。(時間允許可交換進行賽車,這樣效果更明顯)
、邸⒄堄變赫f一說哪條道上的車開得最快,為什么?
3、“車輪旅行記”,在車輪上涂上顏色,在白紙上滾過,觀察車輪的不同印跡。
①教師示范,講解,幼兒動手操作。
②教師小結。
四、聽“開汽車”的音樂,進“森林”。
教師以笨笨的口吻說:“今天,我學到了許多有關輪于滾動的知識,我想請你們到我的家去作客,你們愿意嗎?
輪 子 篇5
教材簡析: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設計了“數三輪車輪子個數”的情境,引導學生經歷用3連加的過程,為列乘法算式和編3的乘法口訣做準備;然后通過“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自己編出3的乘法口訣;最后安排了不同形式的“練一練”,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口訣。
學情簡析:
學生通過5和2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已經有了初步編制口訣的經驗,進一步明確了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系,因此嘗試編出3的乘法口訣應該不困難。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口訣的同時,思維也得到發展。
目標預設:
1、知道3的每一句乘法口訣的含義,較熟練記住3的乘法口訣。
2、結合“需要幾個輪子”的具體情境,經歷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3、會用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乘法問題。
教學重點:知道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口訣的意義,并正確熟練應用。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課堂作業本
教學過程:
。ㄒ唬⿵土曥柟,創設情景。
1、復習2、5的乘法口訣。
2、出示三輪車圖:觀察一下一輛三輪車有幾個輪子?
1輛汽車有3個輪子。
2輛三輪車呢?3輛…9…分別需要幾個?
我們今天要來比比看誰有好辦法能很快數出有多少個輪子?
。ǘ、探索口訣,解決問題。
1、擺一擺:用小棒代替輪子,擺三角形,擺一個三角形,列一個算式。
。1)、出示△,擺一個三角形用三根小棒,試一試擺2個△用幾根小棒?
。2)、邊擺遍數,3個△,4個△,5個△,6個△......呢?
(3)、能用算式解答嗎?板書乘法算式。
2、數一數:請同學獨立數出分別有幾個輪子,填在16頁的表格內。
匯報:說說是怎么數的?表格里的數各代表什么?
3.探索3的乘法口訣
。ê诎迳县Q放著三角形圖,對應著9道整齊的乘法算式.)
師:剛才,我們根據數車輪子、擺三角形活動,整理出了這9個乘法算式.看著這些算式。
。1)說一說:表示幾個3?
怎么編出3的算法公式?
。2)觀察:3的乘法口訣有幾句?
(3)討論;怎么記住3的乘法口訣?
。4)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好的記憶方法?
4、記一記:選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記記。師生,生生對口訣
。ㄈ⒕毩曥柟
1.對口令
。1)、我說二三 誰跟我對得數,生: 得六
。2)、三四十二 誰跟我對乘法算式:3×4=12 或4×3=12
。3)、練習形式:師生對練 同伴對練 小組選代表對練 男女生對練
2.找朋友(17頁練習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與小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這樣連?
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訣?
評價:對的同學獎勵自己一顆星.
全班評價.獲勝的小組教師給一顆星星.
3、找規律。(17頁練習2題)
。1)、獨立填空。
。2)、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填,你是怎樣思考的?
4、過河。(17頁練習3題)
分小組比賽計算。
評講: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訣?
評價,獲勝的小組教師給一顆星星.
3.數學游戲:開火車
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進行開火車游戲進一步熟練3的乘法口訣,并學會用口訣進行口算。
(四)、拓展性學習
(1)、出示書p17 數學故事,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小組內說說故事。
(2)、想想:小淘氣買書用了多少錢?
6x3=18(元) 或 3x6=18(元)
售貨員阿姨找了他多少錢?
5元
淘氣還應給阿姨多少錢?
20—5=15(元) 18—15=3(元)
。ㄎ澹、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都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3的乘法口訣
1個3 1×3=3 一三得三
2個3 2×3=6 二三得六
3個3 3×3=9 三三得九
4個3 3×4=12 三四得十二
5個3 3×5=15 三五十五
6個3 3×6=18 三六十八
7個3 3×7=21 三七二十一
8個3 3×8=24 三八二十四
9個3 3×9=27 三九二十七
輪 子 篇6
大班科學教案:輪子變、變、變 作者:魏寧 來源: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墼O計意圖]
幼兒對輪子并不陌生,從咿呀學語時的玩具汽車到幼兒園路上的車水馬龍,可以說輪子伴隨幼兒成長。但越是熟悉的東西越是容易忽視。種類繁多的輪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前沒有輪子時人們怎么運送物品?輪子是怎樣演變來的?幼兒對這些從不注意。因此我設計了《輪子變、變、變》這節教育活動,整節活動都圍繞一個 “變”字,幼兒通過玩各種輪子玩具,了解輪子的異同,種類的變化;通過看生動有趣的動畫,了解輪子的演變,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通過以前沒有輪子到現在種類繁多的輪子這個變化,感受輪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目標]
1、了解輪子的異同,感受輪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輪子的演變,培養幼兒聯想、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童車、滑板車、旱冰鞋、玩具車、嬰兒車等若干。
2、課件、自制輪胎車。 [活動過程]
一、 教師騎自行車進入,引起幼兒對輪子的注意。
教師騎自行車進入,“小朋友,你們好,老師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見面,騎了一輛自行車飛快的趕了過來,小朋友知道自行車為什么跑這么快嗎?”
“對,因為它有輪子,輪子在哪兒呢?” 請幼兒找一找自行車的輪子。(提醒幼兒注意腳蹬處的齒輪。) 二、 通過和輪子玩具玩游戲,了解輪子的異同感受輪子的作用。
1、 輪子玩具,體驗輪子帶給來的樂趣,知道生活中常見有輪子的物品。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玩的輪子玩具,大家可以盡情去玩! 幼兒玩玩具。
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
你還知道什么東西上面有輪子?
2、 二次玩玩具,了解輪子的異同。
“剛才有很多小朋友沒有玩夠,現在再去玩你剛才沒完過的,注意觀察這些輪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點。行動!
你發現了什么?幼兒盡情發言。
引導幼兒發現輪子的異同。(異:大小不同、材質不同、有的有齒,有的沒有齒……同:都是圓的,都能轉動。)
3、認識輪子家族的成員——齒輪、滑輪及在生活的應用。
“剛才小朋友發現了有齒的輪子,(出示齒輪)它的名字叫齒輪!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幼兒發言。
看課件了解齒輪在生活中的應用。
同樣的方法認識滑輪。
4、把能滾動的輪子、有牙齒的輪子、能滑動的輪子送回家。
“輪子玩具在這兒太擁擠了,老師給他們安一個寬敞的家,(出示三張輪子圖片)這是輛滾動輪子的家,這是有牙齒的輪子的家,這是能滑動的輪子的家。(依次張貼)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們送回家!
幼兒按照圖示將輪子分類。 三、 通過“以前沒有輪子”這個問題,了解沒有輪子的局限和輪子的演變。
1、 推理想象沒有輪子的世界,感受沒有輪子的局限。
“剛才小朋友見到了很多輪子,假如生活中沒有輪子會怎么樣?”
讓幼兒充分發言。
2、看課件了解輪子的演變。
“看來輪子的作用還真不小,老師告訴你們以前真的沒有輪子,那輪子是怎么演變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輪子的故事’。” 看課件了解輪子的演變。
3、教師小結。 [延伸活動]
出示自制輪胎車,開拓幼兒思維,引導幼兒廢物利用,用各種廢舊輪子做成好玩的玩具。
輪 子 篇7
目標
1.感知4以內數量,會給獨輪車、自行車、三輪車、小汽車粘貼相應數量的輪子。
2.體驗學習問答兒歌的樂趣。
準備
1.每個幼兒一張統計圖表。
2.幼兒事先剪下的輪子,膠水。
過程
1.數數車輪。
——請每個幼兒看統計表,分別數一數獨輪車、自行車、三輪車、小汽車的輪子數量,然后在統計表的右邊粘貼相應數量的輪子。
——請幼兒說說車子的名稱及其輪子數量。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輪子數量,說說什么車的車輪多,什么車的車輪少。
2.學念兒歌。
——教師借助統計圖表,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教師與幼兒互換問答角色,體驗學習問答兒歌的樂趣。
——將幼兒分成問、答兩組,完整念兒歌一遍。
3.模仿游戲。
——引導幼兒把自己想像成一只輪子,討論怎樣表現自行車、三輪車、 小汽車、火車等。
——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結伴組合進行模仿游戲。如兩人組合模仿自行車,四人組合模仿小汽車,許多人組合模仿火車等。
建議
1.該活動可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感知輪子數量與車輛的關系。
2.模仿游戲可充分尊重幼兒的生活經驗和主觀意愿,及時肯定幼兒的造型創意,如許多人組合模仿大卡車,兩人組合模仿摩托車等。
附:輪子歌
一個輪子什么車?
一個輪子獨輪車。
兩個輪子什么車?
兩個輪子自行車。
三個輪子什么車?
三個輪子三輪車。
四個輪子什么車?
四個輪子是汽車。
許多輪子什么車?
許多輪子是火車。
輪 子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透事物相互聯系的思想,提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能推導出3的乘法口訣,并理解每句口訣表示的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探索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在數學游戲中體會數學就在生活中,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小棒、投影片
教學方法:
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1輛車需要3個輪子,2輛車呢?3輛------9輛分別需要多少個輪子?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3的乘法口訣。
二、數一數
請同學們獨立地數出輪子分別用了多少個?邊數邊填表。
指名匯報,并引導學生說出你是怎么數的。
啟發學生說出表格里的數個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表明:第一格表示1個3;第二格表示2個3;------第九格表示9個3。
三、擺一擺
請同學用小棒擺三角形。
擺個三角形,試著列一道算式,編出一句口訣。
學生完成邊擺邊數邊說的活動。
說一說。
指名匯報。
教師及時板書:1個3 1×3=3 一三得三
2個3 2×3=6 二三得六
同桌的小朋友把算式和口訣讀一遍,檢查一下同桌小朋友是不是都對了。
觀察:3的乘法口訣有幾句?
討論: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呢?與你的伙伴說一說。
交流:說說你有什么好的記憶方法。
記一記
請同學們選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記一記。
老師與同學對口令記口令。
任意兩組“開火車”記口訣。
自由讀口訣,比一比,誰能最先背出口訣就可以得到老師的金牌。
游戲:“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三九( ) 一三( 。
二三( 。 ∪ 。
三六( 。 ∪ā 。
四、練習
填空。
6×2=( ),讀作( 。┏耍ā 。┑扔冢ā 。。表示( 。﹤( 。┫嗉。
7個3相加是( 。偌1歌是( 。。
3個6相加,寫成加法算式式是( ),寫成乘法算式是( 。。
9×3=( ),3×9=( 。,用的口訣都是( 。
連線
2×4 4+4+4 3×5 3個3
2×3 4個2 6×3 5個3相加
5×5 3×2 2×3 3個6
3×4 五五二十五 3×3 3+3
輪 子 篇9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p16~p17
教學目標:
1.結合“需要幾個輪子”的具體情境,經歷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2.通過“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交流活動,體會記憶的策略,培養數感。
3.會用乘法口訣進行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乘法問題。
教學重點:編制3的乘法口訣,掌握3的乘法口訣會用3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乘法口訣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需要幾個輪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6~17頁的內容。教材創設“需要幾個輪子”的問題情境,探索三輪車的數量與它們輪子總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填表表示探索的結果;再根據表中的數量關系,列乘法算式,編出3的乘法口訣,這個過程是要學生經歷的。學生已有學習5和2的乘法口訣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夠增強他們學習3的乘法口訣的自主性,提高學習效率,體驗成功,獲得自信。日常生活中的數數,5個5個地數或2個2個地數是常見的,3個3個地數比較少,所以學生對3的乘法口訣比較陌生,因此教材特別強調了“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此外,還要注意到練習的安排,不僅要包括新學內容,還要包括前面已學過的乘法口訣的鞏固和應用。
學生在探索車輛與車輪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時難以直觀操作,所以筆者把教材中“試一試”的第一題“擺一擺、說一說”調整到填表之前,并改成“畫一畫、說一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坐過三輪車嗎?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三輪車與車輪之間的數量關系,學習“3的乘法口訣”好嗎?(板書:3的乘法口訣)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師:1輛三輪車有3個輪子,2輛三輪車有幾個輪子呢?3輛呢?……9輛三輪車有幾個輪子呢?(評析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設問,激活學生思維與探索的欲望。)
1.畫一畫、說一說。
師:你們能在這張紙上通過畫圖來解決這個問題嗎?用小圓圈表示三輪車的輪子,請同學們來畫一畫。
師:同學們,同桌能互相說一說“2輛車有幾個輪子嗎?3輛車呢?……9輛車呢?”
(評析通過“畫一畫”的活動,讓學生建立三輪車與輪子的圖形表象,通過“數一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三輪車有幾輛”與“輪子有幾個”之間的對應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
2.填一填,議一議。
師:“填一填”,將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師:“需要幾個輪子”的答案,都可以從這張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幾個輪子,取決于有幾輛三輪車。
師:小組討論一下,從這張表格中能發現什么規律。
。ㄈ鄥R報交流時,著重引導學生感受兩點:①輪子隨著車輛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輛三輪車就要增加3個輪子。)
(評析用表格表示數值的對應關系,具有直觀性,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數值對應的變化規律,有助于培養數感。)
3、利用表格,編制口訣
師:利用“表格”,獨立完成“試一試”的第2題。
。ㄕ埻劳瑢W互相交換課本,互相檢查,再讀一讀,看口訣編得順不順口。然后展示一位學生所編的乘法口訣,讓大家再讀一讀。)
師:乘法口訣會幫助我們做乘法運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訣記牢。請想想,你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向大家介紹。
。ㄔ谌嘟榻B交流時,特別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識的內在聯系來加強記憶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記得牢,它加個3是“三六十八”,減個3是“三四十二”;十個三是三十,減個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評析強調利用知識內在聯系加強記憶的方法,也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三、鞏固應用。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7頁,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和第2題。
師:現在用“練一練”的第3題,(五)回歸生活,解決問題。
師:請大家都來欣賞第17頁的“數學故事”,誰看懂了這個故事,并愿意說給大家聽?
。ㄟ@個故事的教育性不僅僅體現在其中所包含的現實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且淘氣誠實、不貪小便宜的好品質,更值得大家學習。故事最重要的情節是淘氣還給書店多找給他的錢。幫助學生理解了故事的情節及意義后,再讓小組合作解決淘氣買書時遇到的數學問題:淘氣買書應付多少錢?淘氣還給書店多找給他的錢是多少?)
(評析“數學故事”不僅增添了數學學習內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學科本位,加強了數學與語文學科的聯系與綜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數學故事的情節之中,是實現新課程多元目標的一項舉措。)
總結: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和體會?誰愿意來說一說?(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重在激勵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回家后,要做兩件事:①把3的乘法口訣背給爸爸媽媽聽;②把今天的數學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考考他們知道不知道淘氣還給書店多找給他的錢是多少。
(評析低年級不布置筆頭練習作業,但要把課堂學習自然地延伸到課后,教師可以恰當地布置一些家庭學習任務,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與互動,讓家長了解、關注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并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指導,或反饋給老師。)
板書設計:
需要幾個輪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學反思:
在全班同學交流“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時,有的學生能利用知識的內在聯系來加強記憶,如,“三五十五”記得牢,它加個3是“三六十八”,減個3是 “三四十二”;十個三是三十,減個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可是班上的中等生——陳佳鋒同學卻持反對意見:“老師,不要這么麻煩,把它背下來就可以了。乘法口訣太簡單了,暑假的時候我就會背了。”于是,他滔滔不絕地背了起來。同學們像著了迷似地靜靜地聽著,還不知不覺地鼓起掌來。而我卻在思考:他能背得這么熟、記得這么牢,但會用嗎?于是我接著說:“佳鋒,你能背得這么熟,老師為你高興!老師想與你做一個‘對口令’的游戲,比如我說三七,你能很快地說出二十一嗎?”我說“三六”,他想了一會兒才說“十八”;我說“三九”,他又想了一會兒才說“二十七”……看著這樣的情景,有的學生插嘴了:“老師,他背得熟,但回答太慢了!薄盀槭裁椿卮鹛?什么原因?”這個問題不僅引起學生的思索,也引起我的思考。后來佳鋒同學自己說出了答案,他每次都是從“一三得三”開始背的。這難道不就是“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嗎?
為什么學生會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呢?課后,我與佳鋒同學又進行了一次交流,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知識本身的原因。由于乘法口訣朗朗上口,便于孩子們朗讀,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們死記硬背、機械記憶。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長因為孩子考試成績較差,就片面地增加課外練習,如讓孩子抄加法表、減法表、乘法口訣表等等。三是教師教學的原因。有的老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受考試指揮棒的制約,為了讓學生記熟記牢,對孩子的指導有重視結果、忽視過程與方法的傾向。四是評價導向的原因。當學生記得牢、背得熟的時候,有的老師經常提倡孩子們給予表揚。這樣的評價雖然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樹立學習信心,但也無意識地強化了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
面對學生的死記硬背、機械記憶,應該怎么辦呢?首先,應該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學習,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其次,應該讓學生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防止簡單、機械、單純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發展與創新。最后,在評價中應該倡導與鼓勵學生利用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行記憶,讓學生在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培養記憶能力。
案例點評:
本〖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1.教師靈活使用教材。由于主情境圖“需要幾個輪子”沒有以直觀的“三輪車”展示,不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于是教師對原教材進行了改編,即把“試一試”中第一題“擺一擺、說一說”改成“畫一畫、說一說”,并移到“填一填”的前面進行教學,這樣調整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探究幾輛三輪車與幾個輪子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感受其中的變化規律;并指導學生利用口訣之間的內在聯系,加強對口訣的記憶。這些教學環節都有利于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數感。
3.練一練第3題,設計成同桌的兩次“過河”比賽,有創意。每個學生獨立口算8題,在評價同桌時又口算了8題,他們的口算練習一題也沒少,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與評價的意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輪 子 篇10
活動目標:
1、 知道使用輪子速度快;能省力。
2、 了解周圍世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輪子,并且對輪子在生活中的應用感興趣。
3、 樂意運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帶“輪子”的玩具。
活動準備:
教具:推車:2只;兩箱子物品。
各種形狀的積木塊以及斜木板1塊。
學具:各種積木塊。
筆和紙。
酒瓶蓋、盒子、膠水、銅絲和橡皮泥。
活動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1) 教師出示沒有輪子的推車,讓幼兒拖一拖,感覺一下輕重。
。2) 往推車里裝入物品,再讓幼兒試一試能不能推動。
教師總結:因為車子里裝了物品所以就變得很沉,我們沒有辦法拖動它。
2、 基本活動,探索輪子的形狀和功能。
。1) 教師出示有輪子的推車,在把第一個推車里的物品全部裝入帶有輪子的推車里。
討論:比較兩個推車的不同之處。
總結:因為第二個推車裝了輪子,而第一個推車沒有裝輪子。裝了輪子的推車拖起來比較省力。所以,我們能夠輕松地拖動它了。
。2) 提出問題:我們看到的輪子是什么形狀的?輪子為什么是原形的?如果我們用其他的形狀做輪子會怎么樣?
。3) 幼兒探索用不同的形狀做輪子的的不同之處。
3、 提供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其他形狀在斜板上做實驗,觀察哪種積木滾得快/
教師總結:原來圓形的物體比其他的物體滾得更快更遠,所以輪子就做成圓形的。
4、 了解輪子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5、 活動延伸,擴展幼兒的思維。
活動反思:
由于本次活動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所以我選擇了這一活動。但是由于幼兒本身缺乏一些應有的生活經驗。所以,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不夠豐富,導致活動中氣氛不夠濃烈。此外,我在活動中的一些提問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有些欠缺,致使幼兒理解有誤。因此,在這一點上還需要我(老師)以后多加的注意,爭取用簡單、明了的語言來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活動評析
第二次活動案例
科目名稱:科學
課題名稱:省力的輪子
活動目標:
1、 道使用輪子速度快;能省力。
2、 了解周圍世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輪子,并且對輪子在生活中的應用感興趣。
3、 樂意運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帶“輪子”的玩具。
活動準備:
教具:推車:2只;兩箱子物品。
各種形狀的積木塊以及斜木板1塊。
學具:各種積木塊。
筆和紙。
酒瓶蓋、盒子、膠水、銅絲和橡皮泥。
活動過程:
1、 設情境,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沒有輪子的推車,并且往推車里裝入物品,讓幼兒試一試能不能推動。讓感覺一下輕重。
教師總結:因為車子里裝了物品所以就變得很沉,我們沒有辦法拖動它。
2、 基本活動,探索輪子的形狀和功能。
a) 教師出示有輪子的推車,在把第一個推車里的物品全部裝入帶有輪子的推車里。
討論:比較兩個推車的不同之處。
總結:因為第二個推車裝了輪子,而第一個推車沒有裝輪子。裝了輪子的推車拖起來比較省力。所以,我們能夠輕松地拖動它了。
b) 提出問題:我們看到的輪子是什么形狀的?輪子為什么是原形的?如果我們用其他的形狀做輪子會怎么樣?
c) 幼兒探索用不同的形狀做輪子的的不同之處。
3、 提供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其他形狀在斜板上做實驗,觀察哪種積木滾得快/
教師總結:原來圓形的物體比其他的物體滾得更快更遠,所以輪子就做成圓形的。
4、 了解輪子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5、 出示各種圖片,豐富幼兒的各種經驗。
6、 活動延伸,擴展幼兒的思維。
活動反思:
經過上一次的活動我發現在第一環節上有些多余。因此,我把這一環節刪除了。結果幼兒很快就能感覺到沒有輪子的推車里放有物品是如何的沉重。同時,我根據幼兒在上次活動中實際生活經驗的不足,在活動的最后環節中又做了一定的修改。讓幼兒通過各種圖片來對帶有輪子的物品多加的認識從而來拓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使幼兒能夠熟練地操作、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第三次活動案例
科目名稱:科學
課題名稱:省力的輪子
活動目標:
1、 使用輪子速度快;能省力。
2、 了解周圍世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輪子,并且對輪子在生活中的應用感興趣。
3、 樂意運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帶“輪子”的玩具。
活動準備:
教具:推車:2只;兩箱子物品。
各種形狀的積木塊以及斜木板1塊。
學具:各種積木塊。
筆和紙。
酒瓶蓋、盒子、膠水、銅絲和橡皮泥。
活動過程:
1、設情境,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沒有輪子的推車,并且往推車里裝入物品,讓幼兒試一試能不能推動。讓感覺一下輕重。
教師總結:因為車子里裝了物品所以就變得很沉,我們沒有辦法拖動它。
2、基本活動,探索輪子的形狀和功能。
a) 教師出示有輪子的推車,在把第一個推車里的物品全部裝入帶有輪子的推車里。
討論:比較兩個推車的不同之處。
總結:因為第二個推車裝了輪子,而第一個推車沒有裝輪子。裝了輪子的推車拖起來比較省力。所以,我們能夠輕松地拖動它了。
b) 提出問題:我們看到的輪子是什么形狀的?輪子為什么是原形的?如果我們用其他的形狀做輪子會怎么樣?
c) 幼兒探索用不同的形狀做輪子的的不同之處。
3、提供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其他形狀在斜板上做實驗,觀察哪種積木滾得快/
教師總結:原來圓形的物體比其他的物體滾得更快更遠,所以輪子就做成圓形的。
4、 了解輪子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5、 出示各種圖片,豐富幼兒的各種經驗。
6、 活動延伸,擴展幼兒的思維。
輪 子 篇11
【活動目標】 1、理解童話故事的內容,學習講述句子“我們喜歡大輪子”,感知大輪子帶給小動物的快樂! 2、探索輪子的玩法,體驗輪子游戲的快樂! 净顒訙蕚洹俊 ⌒∪εc幼兒人數一樣;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輪子,引出主題! 煟簩殞殏兦疲@是什么呀?(輪子)你在哪里見過輪子呢?(汽車、電瓶車、卡車等) 二、教師用ppt,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師:小熊在草地上散步,看它發現了什么? 小熊把大輪子推回去平鋪在地上做了一張桌子,并請了它的朋友來玩! 。c擊ppt出示小狗、小兔、小猴)森林里的動物聽說有這么一個輪子,有人打起了壞主意,也想要這個輪子,看看誰來了? 小狐貍說:把你們的輪子給我吧,我給你們很多很多好吃的。 小動物們怎么說? 帶領幼兒一起學說:"不給,不給,我們喜歡大輪子。"又有誰來了?他也想要輪子。動物們怎么說:不給,不給,我們喜歡大輪子。"誰又來了?你覺得它是來要輪子嗎? 我們來聽聽小鳥說了什么? 哎呀,這下怎么辦呢? 小動物們會怎么做呢?會不會把輪子還給汽車呢?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摹⒁龑в變河懻摚盒游飩兎浅O矚g大輪子,它們圍著大輪子吃飯、聊天、講故事,非常開心,可為什么它們又把大輪子推出樹林,給大汽車呢? 使幼兒明白別人丟了東西,揀到了應該還給別人,輪子是汽車上的零件,汽車更需要輪子等道理。 五、游戲活動:轉轉轉。 1、師:汽車上有了輪子可以開車;小動物得到了車輪,用車輪當桌子,給它們帶來了快樂;假如你得到了車輪,你想做什么呢? 2、師(出示大圈):這個大圈象個大輪子,你想用這個輪子做方向盤嗎? 3、教師帶領幼兒沒人手上拿一個輪子方向盤,開著小汽車走出教室! 「焦适拢捍筝喿印 ⌒⌒茉谏⒉,突然發現草叢里丟著一只大輪子。 就把大輪子推回去放平做了一個張桌子,擺上水果就喊他的朋友了! "小狗——小兔——小猴——快來呀——我們有桌子啦——"小狗、小免、小猴都跑來了。啊,多棒的桌子啊呀,結結實實,穩穩當當,他們在這兒聊天,講故事。大家都喜歡"大輪子桌子"。 狐貍聽到消息,跑來了。"把大輪子給我吧,我給你們許多許多好吃的!""不給!不給!我們喜歡大輪子!"狐貍只好離開了。 大灰狼來了說"把大輪子給我吧,要不我可就生氣了!""不給!不給!我們喜歡大輪子!"小熊、小狗、小兔,小猴團結在一起,大灰狼也沒辦法。 一只大鳥飛來,他告訴大家,有一輛大汽車丟了一只大輪子,開不動了。這可……怎么辦? 小動物們都緊張起來。他們真舍不得"大輪子桌子",就討論起來! "我們沒了大輪子桌子,吃什么都不香!"小狗說! "世界上沒有比大輪子桌子更漂亮的桌子啦!"小兔說! "誰見誰羨慕呢!"小猴說! "可是,"小熊說,"汽車沒了輪子,就像咱們沒了腳!"最后,他們決定,把大輪子還給大汽車。就把輪子推出了森林。 嘀嘀——大汽車安好輪子,開動了,好一副雄糾糾的模樣! ⌒游飩優榇笃嚫吲d,為大汽車鼓掌,跟大汽車說再見。
輪 子 篇12
1、 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 通過看看、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范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 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么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 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 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 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 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 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么辦呢?
2、 出示范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么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范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并輕輕告訴老師)
3、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啟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 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幫什么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 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著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么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 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顒又幸龑в變鹤杂傻淖兂奢喿訑盗坎煌耐婢哕
----------------------
《車輪》
班級:大班
活動目標:1、愿意克服給車輪打孔中遇到的困難,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知道車輪上的孔的大小要與車軸的粗細相符。
3、能使用工具給輪子中心鉆孔。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
教師:了解幼兒對工具的使用情況。
幼兒:幼兒已理解半軸與軸的關系。了解簡單的鉆孔工具和使用方法。
物質材料:各種鉆孔的工具。記錄表、筆。粘好吸管的“車身”、沒有孔的“車輪”,、“軸”、小泡沫。
活動過程:
一、觀察制作小汽車的材料。
1、看一看,桌上的材料和上次做小汽車的材料一樣嗎?(車輪沒有孔)
2、沒有孔怎么辦?
二、提出問題,幼兒猜想,教師在集體記錄表上記錄。
1、可以用什么來為“車輪”打孔?
2、╳╳想到了用起子這樣一個工具,還可以用什么工具來為“車輪”打孔(強調工具的概念,進一步引導幼兒聯系以往經驗進行猜想:鉛筆、針、打孔機、電鉆、毛衣針、剪刀、錐子、銃……。)
輪 子 篇13
學習目標
通過各種方式觀察輪子的紋理,學會欣賞 不同的條紋圖案。
自由創作壓印畫,發展視覺 空間能力,鍛 煉小肌肉的活動能力。
活動準備
輪子紋理不同的玩具車。
水彩、海綿、海 綿盒、圖畫紙。
活動過程
形式:小組
1. 出示不同的玩具車,鼓勵幼兒以不同的方式觀察,例如用手觸摸輪子、滾動輪子,請幼兒觀察輪子上的條紋圖案。
2. 向幼兒提問:“用什么辦法把玩具車的輪子花紋印在紙上?”
3. 出示水彩、海綿和海綿盒,請幼兒選出喜歡的玩具車,在各色海綿盒中蘸顏色,然后在畫紙上按照自己的創作想法,前后、左右推動玩具車,創作輪子畫。
4. 完成后,請幼兒向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評價
· 會用各種方式觀察輪子的紋理。
· 喜歡做壓印畫,體會創作的樂趣。
輪 子 篇14
幼兒園大班綜合活動:輪子變、變、變
來源: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魏寧
[設計意圖]
幼兒對輪子并不陌生,從咿呀學語時的玩具汽車到幼兒園路上的車水馬龍,可以說輪子伴隨幼兒成長。但越是熟悉的東西越是容易忽視。種類繁多的輪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前沒有輪子時人們怎么運送物品?輪子是怎樣演變來的?幼兒對這些從不注意。因此我設計了《輪子變、變、變》這節教育活動,整節活動都圍繞一個 “變”字,幼兒通過玩各種輪子玩具,了解輪子的異同,種類的變化;通過看生動有趣的動畫,了解輪子的演變,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通過以前沒有輪子到現在種類繁多的輪子這個變化,感受輪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目標]
1、了解輪子的異同,感受輪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輪子的演變,培養幼兒聯想、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童車、滑板車、旱冰鞋、玩具車、嬰兒車等若干。
2、課件、自制輪胎車。 [活動過程]
一、 教師騎自行車進入,引起幼兒對輪子的注意。
教師騎自行車進入,“小朋友,你們好,老師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見面,騎了一輛自行車飛快的趕了過來,小朋友知道自行車為什么跑這么快嗎?”
“對,因為它有輪子,輪子在哪兒呢?” 請幼兒找一找自行車的輪子。(提醒幼兒注意腳蹬處的齒輪。) 二、 通過和輪子玩具玩游戲,了解輪子的異同感受輪子的作用。
1、 輪子玩具,體驗輪子帶給來的樂趣,知道生活中常見有輪子的物品。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玩的輪子玩具,大家可以盡情去玩! 幼兒玩玩具。
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
你還知道什么東西上面有輪子?
2、 二次玩玩具,了解輪子的異同。
“剛才有很多小朋友沒有玩夠,現在再去玩你剛才沒完過的,注意觀察這些輪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點。行動!
你發現了什么?幼兒盡情發言。
引導幼兒發現輪子的異同。(異:大小不同、材質不同、有的有齒,有的沒有齒……同:都是圓的,都能轉動。)
3、認識輪子家族的成員——齒輪、滑輪及在生活的應用。
“剛才小朋友發現了有齒的輪子,(出示齒輪)它的名字叫齒輪!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幼兒發言。
看課件了解齒輪在生活中的應用。
同樣的方法認識滑輪。
4、把能滾動的輪子、有牙齒的輪子、能滑動的輪子送回家。
“輪子玩具在這兒太擁擠了,老師給他們安一個寬敞的家,(出示三張輪子圖片)這是輛滾動輪子的家,這是有牙齒的輪子的家,這是能滑動的輪子的家。(依次張貼)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們送回家。”
幼兒按照圖示將輪子分類。 三、 通過“以前沒有輪子”這個問題,了解沒有輪子的局限和輪子的演變。
1、 推理想象沒有輪子的世界,感受沒有輪子的局限。
“剛才小朋友見到了很多輪子,假如生活中沒有輪子會怎么樣?”
讓幼兒充分發言。
2、看課件了解輪子的演變。
“看來輪子的作用還真不小,老師告訴你們以前真的沒有輪子,那輪子是怎么演變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輪子的故事’! 看課件了解輪子的演變。
3、教師小結。 [延伸活動]
出示自制輪胎車,開拓幼兒思維,引導幼兒廢物利用,用各種廢舊輪子做成好玩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