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案-大自然警鐘長鳴
一、 研究目的:
通過實踐,探索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建構與相關邊界條件
二、 關于教材:
這個系列活動課的教材選自于“六年級第一學期活動課基本資料”,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作了適當的調整,增設了“水污染”這個內容。
三、 關于教學目標 :
認知:1、知道各種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危害,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迫切性。
2、相關的科學知識。
情感:1、對目前環境污染的嚴重現象感到焦慮,有危機感。
2、激發主動參與環境保護的熱情。
能力:1、初步會上網收集自己需要的資料,初步能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2、初步了解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
3、協同學習、合作解決問題。
四、 活動過程 :
第一課時:問題醞釀階段
明確地提出學習的任務:討論,研究“環境污染”問題。
老師提供給學生 一些相關的站點,學生就各自上網瀏覽有關環境污染的網站,
網頁和新聞,在瀏覽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接著,通過小組交流,尋求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第二課時:問題聚焦階段
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依據具體情況確定第二課時重點討論研究的內容,主要研究“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現狀怎樣?如何治理?如何保護還未受污染的水源?”這些問題。
在學生課外收集水污染的資料的基礎上,繼續瀏覽網上的有關水污染的信息,進一步搜尋水污染的內容,下載保存下來.然后通過討論、交流,利用這些資料進行知識的重組,提出自己初步的看法。各小組明確自己的研究問題。
課外活動:實踐研究階段
每個小組一位輔導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就具體的研究問題,開展各自的社會實踐或科學研究活動;顒雍,要求撰寫活動小結、調查報告或者研究報告。
教師必須就研究的一般方法與過程,對學生進行指導。
第三課時:成果共享階段
這一課時,主要體現是學生信息加工的過程,把收集到的材料,信息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在BBS論壇參加討論,發表對環境保護問題見解與看法。該BBS可以供后續的學生繼續學習所用,也可以作為網絡中對相關問題感興趣學生、社會各界人士的虛擬交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