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轉
課 題 | 15、 | 教時 | 15-40 | ||||||
教 學 目 標 | 1、 了解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轉造成晝 夜更替的現象。 2、 仿做地球自轉造成晝夜更替的實驗。 3、 培養學生學習地球知道的興趣。 | ||||||||
重點與難點 | 重點:。 難點:晝夜更替。 | 學法指導 | 利用教學演示,學生討論、動手操作,進行教學,使學生理解地球自轉。 | 教具準備 | 地球自轉的掛圖,分組實驗材料。 | ||||
教 后 感 | 通過教學,使學生基本了解了是怎么一回事,認識了晝夜形成的原因,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球、認識地球的興趣。但有一部分學生對復雜的天體運動,感悟不高,認識不夠。 | ||||||||
課 時 教 學 過 程 | 時間 | 備注 | |||||||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低年級時,已經學習 了“白天和夜晚”一課,初步了解了晝夜現象。 你能說說白天和夜晚是怎么一回事嗎? 教師在回答的基礎上,揭示課題,指出本課則要 求學生在了解晝夜現象的基礎上,認識晝夜形成 的原理。 三、新授。 1、 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1) 教師提問:太陽從何方升起、何方落下? 那么,太陽東升西落說明了什么呢? 教師講解,引出課題。 | |||||||||
課 時 教 學 過 程 | 時間 | 備注 |
(2)組織學生討論。 當你坐在向前行駛的汽車里面,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向什么方向移動的?為什么?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 窗外景物向后移動是汽車向前行駛的反映。 兩列火車交會時,你坐的火車已經開動,相鄰的火車并沒有開動,但你會覺得怎么樣?為什么?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 沒有開動的相鄰火車向相反方向移動是由于自已坐的火車已經開動而產生的錯誤錯覺。 (3)教師出示地球儀自轉的掛圖,然后提問: 地球的方向是怎樣的? (4)教師運用地球儀,邊演示地球自西向東的轉動, 邊提問:地球自西向東轉動時,我們看到的太 陽向什么方向運動呢?為什么明明是地球在自 轉,而我們看到的卻是太陽東升西落呢?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前面的兩個例子,通過討論得出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東轉動的反映的結論。 教師要演示時,要注意地球的旋轉方向要自西 向東,即從北極往下看,地球作逆時針旋轉。 其次地球儀的轉動要作勻速運動,不能一會兒 快,一會兒慢。 (5)學生分組用地球儀進行地球自轉的實驗,教師進 行指導。并引導學生得出地球自轉的含義。 2、地球自轉產生晝夜替現象。 (1)教師演示實驗,用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照在 地球儀上,提問:地球上哪邊是白天?哪邊是晚 上? (2)教師打開手電筒,讓光線照在自西向東轉的地球 |
課 時 教 學 過 程 | 時間 | 備注 |
儀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地球儀上的大頭針進入明 暗半球的情況。然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由于地球 的自轉,地球上才出現了晝夜更替現象。 教師在演示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大頭針表示的這 個地區,進入手電筒光和離開手電筒光的一全過 程。其次手電筒光不能移動。 (3)學生分組進行地球自轉形成晝夜更替的實驗。 (4)教師講述進球自轉周期約為24小時,因此一 晝夜的時間為24小時,以及晝夜更替對地球上生 命現象產生和存在的重大意義。 四、教師課堂小結。 提問:說說地球的轉動方向是怎么樣的? 地球為什么會產生晝夜現象? 你能說說地球的晝夜是怎樣產生的嗎? 五、課堂作業 。 見課堂作業 。 六、板書。 15、 一、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地球自轉亦稱為地球的繞軸運動,即地球繞地 軸而旋轉。 二、地球自轉產生晝夜更替現象。 地球隊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因此,一晝夜 的時間也是24小時。 (23小時56分4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