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班級正氣,做文明學生”主題班會
一、活動目的:
本次主題班會,讓學生聯系生活,認識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并且能從自我做起時時講禮貌,講文明,從小培養起文明禮貌的好習慣,使我們的校園和班級變的更美好。
二、活動過程:
1、喻教于樂的文藝活動:
(1)演講:
主持甲: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創造了中國燦爛的文化,
主持乙: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
主持甲:中華民族創造出了世界矚目的、輝煌燦爛的文明
主持乙:勤勞智慧、好學上進、彬彬有禮的風貌著稱于世
主持甲:古代社會形成了尊禮、守禮、重禮、行禮的風氣。
主持乙:我們中華民族也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
主持甲:我們是新一代的少年,我們的共同心愿是
齊:做一個文明的好少年
主持甲:文明人要有良好的行為,
主持乙:文明人要有良好的習慣,
甲乙合:今天我們來開展《樹班級正氣,做文明學生》的主題班會
甲:說到文明,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乙: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
甲: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人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周圍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人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
乙;舉個真實的例子:一個有中國人組成的旅游團到法國參觀盧浮宮時,曾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被工作人員勒令出場。哎,大家想想看,憑這種形象,怎么去樹立國威?怎么去振興民族呢?
主持甲:現在很多人好象已經忘了中國自始以來的禮儀,中國的禮儀反而在韓國、日本被繼承得很好,我覺得很傷心,很憂慮。真希望有一天我們能重拾自己的文化和禮儀。
讓我們一起來溫習古人重禮儀的故事吧。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新三字經》
為人子 方少時 尊長輩 習禮儀 能溫席 小黃香 愛父母 意深長
能讓梨 小孔融 手足誼 記心中 孝于悌 須繼承 長與幼 骨肉親
親養兒 多苦辛 報春暉 寸草心 親有教 兒恭聽 做錯事 繼改正
家務事 樂承擔 洗碗筷 掃門庭 家愛我 我愛家 推此心 愛中華
主持甲:古人注重禮儀,同樣也注重內心美。內心的美是一種感人至深的美,同學們一定還記得XX年春晚上的大型舞蹈《千手觀音》吧!現在我們請錢海生同學帶我們一起回味那震撼的時刻吧!
大型舞蹈《千手觀音》,是XX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道最靚麗的風景。曼妙莊嚴的舞姿,古樸如天籟的音樂,華貴祥和的舞臺、燈光,令數以億計的海內外華人嘆為觀止。演員們雖然聽不見音樂,但他們的內心被美的力量完全占據。節目導演嘴里數拍子給幾位老師聽、老師用腳跺地板讓演員感受節奏,繁忙到極至的空氣里似乎有一種安詳和神圣。那是一種美與文化的結合,那種美來自內心與凡世的安寧,來自靈魂和精神的升騰,那種光與影、夢與手綻放出層層疊疊的佛光普照、博愛四射的神圣之美,令現實中的一切喧囂頓失。無聲天使的舞姿,使人們終于明白什么是無聲的感動,什么是無言的強大。讓每一個觀眾震撼、感動,并從中體驗到了心靈的無比寧靜。這就是來自內心的美,它不需要語言,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就讓陽光普照、春回大地,將快樂播撒到每一寸土地、每一塊心田。
所以同學們,內心的美才得以長久,修養和內涵是一個人美的關鍵。修養與內涵,都是智慧的外在形式。“容人須學海,十分滿尚納百川”學校生活中,同學之間要學會忍讓、學會寬容。
主持乙:是啊,現在我們趕快有請姚磊同學為大家講述“男孩、釘子與籬笆”的故事吧,掌聲有請!
(2)知識問答
主持a:
現在是禮儀知識問答游戲時間,現在有請各小組代表上來代表各小組作答。(等各代表上來站好后,再宣布問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