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兩枝筆的孩子》評課稿
談橋小學 夏漢良
聽了蔣老師的《掛兩支筆的孩子》,感受頗深,該老師能積極倡導學生開展研究性閱讀,較好地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重點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學生主體,煥發課堂活力。
體現“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開展研究性閱讀的基礎。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努力不使課堂成為“教案劇”的舞臺,不是按照教案中的預先設計一成不變地實施,而是在許多環節上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現場生成教學:學生研究到什么就學什么,學習內容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充分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研究發現的成果,展示他們在課堂中生命活動的煥發過程,就連板書也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
二、注重語言實踐,提高表達能力。
以課本為內容,采用“填寫空白”—— “揣測陸小亮的心理活動”以及“想象王老師會說些什么”。蔣老師能夠結合學情實際,在學力范圍內激發合理體驗,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對人物的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創設語文實踐活動的環境和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打開學生心靈,享受學習樂趣。
學習語文應該是一次美麗的暢想。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很個性,蔣老師能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不遏止,不武斷,而是努力引導學生把自己真實的感受說出來,在尊重多元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形成共識,學生的理解就達到一個比較正確全面的境界。
在《掛兩枝筆的孩子》一文的教學中,老師把研讀的專題建立在它的答案不是確定的基礎上,這時學生的探究空間更廣闊,暢想更豐富,從而促使他們怎么想就怎么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心靈的花朵在課堂上盡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