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第一場雪》課堂實錄
生:因為那是一棵樹上的雪積在一個地方,因此它是蓬松松,而且沉甸甸。
師:沒有真正分析出來。
生:書上說“雪紛紛揚揚,下得很大”,雪落在樹枝上非常沉重,所以是沉甸甸的。
師:還是沒有說清楚!蠹铱催@兒……(教師在黑板上畫松枝積雪圖)這是一根松枝,這是冬天不落的松針。密集的松針把落在它上面的雪都托住了,成為一個雪球。雪球給我們的感覺當然是蓬松松的。但這個雪球是由一根松枝來負擔著。當微風吹來的時候,松枝就托著雪球搖晃,好像負擔不了這個雪球似的。所以又給我們的感覺是沉甸甸的。是不是這個雪球真的沉得我們抱也抱不動呢?(生答不是,整個這一段話都是師生對口問答中完成的。記錄時略)
師:北方的冬雪好不好?(生答好)我們再來讀一遍,從下雪一直讀到雪景。
生:(讀文)“這是入冬以來……震落下來了。”
師:真的震落下來嗎?(生答沒有)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生:是個夸張句。
生:我不同意這個同學的意見。因為那么多人一齊叫,聲音很大,會發生共振,雪有可能被震落下來了。
生:我也認為有可能震落下來。因為那么多小孩在玩,有堆雪人的,有擲雪球的。如果擲雪球時,一個雪球打在樹枝上,雪就震落下來了。
師:那是他們的“歡叫聲”震落下來的嗎?
生:我認為雪球本身也有重量,再加上共振,這樣合二為一,就要落下來了。
師:你們說雪末兒下來沒有?(生答下來了)
師:這一點我同意,真下來了,是怎么下來的呢?可能是那位同學說的打雪球時碰下來的,也可能是微風一吹“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正好在這個時候孩子們歡樂地喊起來了,配合在一起,好像是震下來的。作者確實寫的是夸張句。
師:那末——大家把書放下。這場雪就這么無緣無故地下起來的嗎?這要從哪一段去看?
生:第一段。
師:大家默讀第一段。默讀完了告訴我,你能不能用最簡潔的話把這段的意思概括出來。
(生默讀第一段,讀完后討論)
生:從西伯利亞來的寒流進入了膠東半島,膠東半島上就下起了雪。
師:我要把你這段話都寫在黑板上,恐怕這黑板太短。(笑聲)更簡單一些。
生:第一段是寫天氣的變化。
師:怎么變化說出來沒有?沒說出來。
生:第一段就是說寒流侵入膠東半島。
師:引起了什么?那才是關鍵的。
生:第一段寫的是天氣驟然變冷。
師:啊,最后還是落在了天氣變冷。寒流侵入是原因,結果是天氣變冷。在表示因果關系的句子里哪個是關鍵?
生:結果是關鍵。
師:對。那第一段就是告訴我們什么?
生:告訴我們寒流侵入了膠東半島就下雪了。
師:。√鞖鉀]變!
生:第一段就是告訴我們天氣驟然變冷。
師:對不對?(生答對)
師:你能不能把“天氣驟然變冷”再縮減一下?
生:天氣變冷。
師:啊,變得不快。
生:變冷。
師:還是不快——哪個字表示“快”(生答“驟”表示快)你把這個字用上。
生:驟然變冷。
師:誰驟然變冷?
生:天氣驟然變冷。
師:還是六個字!四個字能不能說?
生:天氣驟冷。
師:對不對?(生答對。教師板書“天氣驟冷”)
師:為什么說它是突然地變化的?你們看看這種變化是發生在多長時間內?
生:天氣在一天之內變化的。
師:是一天嗎?
生:兩三天。
師:兩三天之間變得這么快。(板書“數日間”。然后讀板書)“天氣驟冷數日間”。
師:作者寫了天氣變化,寫了下雪,又給我們描繪了美麗的雪景。最后他該寫什么了?(學生答聯想)誰來讀一讀那一段?
(生讀課文第四段)
師:“瑞雪兆豐年”,這個“兆”字是什么意思?
生:這個“兆”字是預兆的意思。
師:預兆是什么意思?
生:預兆就是預示。
師:預示是什么意思?(笑聲)
生:將要。
師:我將要干一件什么事情。比如一會下課了我們將要往學校走,那就是:“我預兆往學校走!保ㄐβ暎┎粚。
生:預兆的意思就是預示。
師:我要是再問你,預示的意思——就是預兆?(笑聲)不行。你們說一說,這場雪帶來了豐收,這個豐收是什么時候才出現?(生答明年)在后來的時間才能出現。后來發生的事情提前出現一種跡象,給我們一個信號,這就叫預兆。所以這個豐收在什么時候?
生:明年。
師:(板書“豐收在來年”)這個豐收在來年呢,所以說:瑞雪“兆”豐年。你們從作者情感上看,他看見下這么大的雪高興不高興?(生答高興)他看見這樣美的雪景高興不高興?(生答高興)他想到這樣的雪預兆著大豐收,他心里面比看見雪景會怎樣?
生:還高興。
師:(指板書)我們給它加兩個字,加什么?
生:高興。(笑聲)
生:預示……
師:啊,不對。(板書“更喜”)行不行?
生:行。
師:“更喜豐收在來年”。我還要提個問題:這么一場雪,帶來一次豐收,作者他這么高興,特意為它寫篇文章。作者這樣的激情是從哪來的?他為什么會這么高興?
生:是因為他喜歡雪,所以他為雪寫篇文章。
師:我問的是他為什么竟然會這樣高興?
生:雪可以帶來豐收。
生:這是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它不僅很美,還可以促進明年的豐收。
師:我告訴大家吧。這篇文章是作家峻青(板書峻青)在1962年寫的。可能你們不知道,我們國家1960年、1961年到1962年是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三年,國家處于困難時期,農業連年歉收。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在三年的最后,看到下這么一場雪,而這場大雪又預兆著豐收。預示著來年的豐收,就是說,我們國家從三年的困難時期中走出來了,我們的農業,我們的國民經濟,將要獲得恢復,或者更大地發展。他的心里高興不高興?(生答高興)所以課題說“第一場雪”,不僅僅從事實上,確實是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我們從它的社會意義上來看,是三年自然災害以后,第一個豐收的信號,我們國家開始走向恢復的第一個信號。所以他在標題上特意要加上“第一場雪”。明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