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學實錄 《第一場雪》第二種教法
生:豐年及時雪。
師:太好了,豐年及時雪。(同時在黑板上圈出這五個字)咱們從頭到尾把這四個小標題一起來讀一讀。(學生齊聲朗讀四個標題)
師:有什么感覺?
生:像詩。
師:那就像讀詩一樣讀一遍,要有抑揚頓挫。(學生一齊朗誦一遍)
師:這詩好不好?
生:好。
師:不好。(眾生:噢?)因為它有個缺陷。有一首古詩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里面有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學過沒有?
生:沒有學過。(注:使用教材不一樣)
師:沒學過,我給你們講一講,王安石站在長江邊上回頭看他的家鄉,南京那一帶。“春風又綠江南岸”,春風把整個江南岸都吹綠了,萬物復蘇了。可是他原來不是這么寫的。他先寫“春風又到江南岸”,覺得沒有多大意思,“到”了以后,江南岸是什么樣的?沒寫出來。又改為“春風又過江南岸”還不好,前后換了十個字。最后一個“春風又綠江南岸”他覺得行了,為什么?這個“綠”字不但說春風到了江南岸,而且連春風給江南岸帶來了什么景象都說了,這詩好不好?
生:好。
師:所以說它是一個“千古名句”。咱們這首詩也可以再改一改,你看,“雪落山村夜”只是說雪落到山村夜了。至于雪落下來以后怎么樣沒說出來。誰能把“落”換一個字。從第二行板書里找一個字換上,就把山村夜的景象寫出來了,換哪個字?
生:換“寂”
師:哎——對了!換這個字,“雪寂山村夜”這就更好了。(對說“寂”的學生)你是小王安石了!(眾笑)好了,咱們再按小王安石的意思讀一遍。(師擦掉圈出的“落”字,改圈“寂”字,學生一齊讀)
師:這回比剛才好了。能叫人想象了,就有了一點意境。但這首詩還沒題呢,誰能簡簡單單、干干脆脆、漂漂亮亮地定一個題?
生:雪。
師:“雪”,跟我想的一樣。(在黑板上方寫“雪”)這是一首什么詩?
生:雪詩。
師:這首詩是哪兒來的?是從課文中提煉出來的。實際上,整個課文都能以“雪”一個字為題,這篇課文不叫“第一場雪”了,就叫“雪”怎么樣?
生:可以。
師:非常好,但是作者偏偏要加上這三個字:(在原板書“雪”前加“第一場”三字,學生同時齊讀)“第一場雪”。你們知道為什么呀?為什么要加上這三個字?
生:我覺得雪一年要下好多次,而這次是第一場雪,說明冬天已經來了。
師:按你這么說,這篇課文就是告訴大家:“注意啦!冬天來了!”(眾笑)是嗎?
生:我覺得寫的是這場雪非常及時。
師:那么第二場雪,第八場雪就不及時了?(眾笑)
生:我覺得這是第一場雪,作者第一次看雪,非常高興。第二呢是寫預兆著明年有好收成。
師:其實,對明年的莊稼最有好處的是最后一場雪。因為一點都吹不走,一點都蒸發不了,太陽一曬,全滲進土壤里面了。(眾生驚訝)不知道了吧?我這兩堂課總算把你們考住一次了。我也挺驕傲,把你們考住了。(眾笑)聽我講吧,為什么非要加“第一場”呢?這篇文章是作家峻青1962年寫的。(板書:“峻青,1962”)注意,是1962年,問題就出在這個年代上。(把板書“1962”圈起來)1960、1961、1962這三年是什么時期,你們聽說過沒有?(一生答“自然災害”)對,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人民生活非常困難,農業歉收,國家的經濟停滯,所以人們叫“三年困難時期”。在這三年困難時期的最后一年,最后的冬天,作家看到了這么一場預兆著豐年的大雪,他心里高不高興?
生:高興。
師:所以他覺得,困難快過去了,曙光就在前面,他覺得這場雪不但是氣象上的“第一場雪”,而且是我們國家重新走向繁榮昌盛的第一個信號。對不對?
生:對。
師:不但是1962年的第一場雪,也是三年來預兆著豐收的第一場雪,這三個字重要不重要?
生:重要。
師:所以課題是“第一場雪”。明白了吧?好了,都明白了,該下課了吧。
(學生在下面小聲說還有……)
師:還有一個題沒作吧?(指練習卡)最后一題是把你課堂學習中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大家說一說,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生:我最感興趣的是“落光了葉子的……沉甸甸的雪球”。我對這一部份非常感興趣。
師:為什么?
生:我覺得這一部份最有意思,雪落到樹上后并沒有分散,而是形成了一種非常奇特的景觀,所以我覺得感興趣。
師:對,你有很高的觀賞水平。誰還有?
生: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一陣風吹來……五光十色的彩虹”因為我覺得這一段描寫得很美。
師:對了,各有各的感興趣的地方,還有別的嗎?
生:“山川、樹木……粉妝玉砌的世界”,我覺得這個比較美,河流和建筑物都變成白顏色的了,就像一個特別美麗的童話世界。
師:說得非常好。
生:我喜歡“大街上的積雪……的響聲”,因為在我的記憶里,我從來沒見過一尺多厚的雪。我覺得課文里寫得簡直是一個景象奇觀,我非常想往。
師: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是嗎?可能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的吧?可以,同學們有權針對不同的內容感興趣,這是你們的自主權。有沒有(指黑板)對圈出的這首詩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