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課例
師:記得有這么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還可以換一種說法——“熟讀唐詩三百首,既會作詩也會吟”。同學們能深情地吟誦自己仿寫的“古體詩”一兩句詩句嗎?生:我仿寫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寫的是“悠悠慈母情,誰言報得了。”生:請聽我吟誦自己創作的詩:任天涯海角,任滄海桑田,游子難忘慈母情,寸草永沐三春暉。(此時,教室自發地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我也為自己今天又從學生那里長了見識而鼓紅了手。)生:有這么兩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古為今用吧,可以改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最貴是真情”。生:(略顯激動)我想即興賦詩一首:“行遍那千山萬水,難忘臨行密密縫,寸草心永沐春光,一生一世難相忘。”師:同學們精彩的詩句把老師帶到詩的暇堂,誰繼續匯報?請你說生:(激情寫在臉上)引用《梅花三弄》小半句歌詞,可以這么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難忘慈母情!”生:(深情地說)思念入夢來,游子淚滿襟。借問為何故,只為慈母情。生:(眼含熱淚地吟誦)悠悠慈母情,拳拳赤子心。心有千千結,夢中常紫繞。師:同學們吟誦的詩句各有千秋,各有精妙之筆,可圈可點之處,或文質兼美,真情感人;或遣詞造句,一語驚人,徜徉在這文學語言營造的五彩斑斕的精神世界,真讓人心馳神往。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為語文教學主陣地的課堂,教師要在價值追求上注重人文關懷,尊重獨特的體驗,讓課堂的“說”詮釋著一種“動態生成”的美;讓語文課堂成為“夢”的故園,學生固有的靈性得以迸發,原始的詩情 得以生長,潛在的悟性得以喚醒,不拘形式大膽地說,不再同唱“同一首歌”,結合切身體驗和內心感受使表達的空間得以舒展,在參與學習的群體中獲取了異彩紛呈的新信息。他們毫無顧忌地自由選擇、自由活動、自由表達、自由評析,擁有歡樂、興趣、自信、動力、成 功。在濃烈的閱讀氛圍中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得以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語文素養也得到充分提高。四、以“練”激活課堂——讓學生“學”有發展[案例片段](學生細細品味詩文韻律之美,尋覓心靈的相通點,牽扯情感的連接線.捕捉審美的共振帶.使“練”這一目標不斷生成,學生在弘揚其個性的過程中,實現熏陶感染和個性體驗的生命整合)師:這節課很多同學以“古體詩”形式贊頌母愛,還可以聯系自己平時情感體驗,寫一兩句贊頌母愛的“名人名言”,并自信地署上自己的名字。生:母愛如同巨大的熊熊燃燒的火焰,溫暖著孩子的心房。生:母愛就像一個溫暖的港灣,讓泊岸的船兒感受到親情的溫馨。(滿堂喝彩)生:母愛——一盞燈,照亮了孩子的人生必由之路生:用汪洋大海來形容純潔、無私的母愛再確切不過,它能寬容我們的過錯師:母愛的魅力真是非同凡響,讓課堂激起一泓活水,讓在座的“小名人”激情飛揚,誰還想動情地描述?生:母親是傘,我們是傘下的孩子,母親更似豆莢,我們是豆莢里的豆子。生:(自信地站起來)母愛是春天里的一線曙光,在我們無助的時候給我們帶來安慰;母愛更像一只羅盤,使我們不至于偏離方向(教師親切地撫摸了這位小男生的頭)師:交流到這兒,我看到同學們的臉上都漾起了幸福的笑容,每一句話都是從心里流淌出來的歌,誰愿意繼續展示?生:母愛終究是一門永遠也學不完的功課生:母愛是我心靈的依傍,安撫著幼小的心靈;母愛是我生命的源泉,滋潤著稚嫩的心靈。生:(激情飛揚)孩子是海上一只小船,母愛就像揚起的帆,失去了帆的關愛,船兒不能乘風破浪,只能擱淺或者傾覆。(學生情緒激動,靈性迸射,課堂出現了“舉手如林”,自告奮勇的局面,連平時一向沉默寡言,作壁上觀的“局外人”也躍躍欲試)生:(聲情并茂地說)每當我像一把內心脆弱的豎琴時,是母愛給我鼓勵,讓我演奏一曲美妙的樂章。(福清市城關小學 陳 瑋 執教 ;福州市普教室 張學平 評析)第四類,課題研究式課例 這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按課題展開自主研究的典型實例。這種課例基本上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開發的。主要特點有三:(1)學生的學習以研究為主。通過課題研究,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獲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經驗,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2)學生的研究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個人的自主探究與小組的合作研究結合起來。(3)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參觀調查,學生可以接觸各種社會人士。 這種課堂大、教師多的教學組織形式極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這類課例的開發,對于探索研究性學習的規律,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案例4:《鄒忌諷齊王納諫》的研究性學習確立課題閱讀活動中,厚書薄讀,反映的是一種篩選、概括能力;薄書厚讀,則體現為一種聯綴、延伸、拓.展能力,兩種能力不可偏廢。現行語文教學,對于篩選、概括能力強調得多,而在培養學生由點及面、內引外聯、拓展延伸能力方面,卻有著不同程度的忽視。其實離開了對學生由點及面、內引外聯、拓展延伸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篩選、概括能力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上兩方面的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有了較強的篩選、概括能力固然有助于規約制導拓展延伸的準確性和方向性,而積極有效的拓展延伸則是形成較高篩選、概括能力的必由之路。“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音。”只有擁有豐厚扎實的文化儲備,才能孕育敏慧靈動的語文感悟能力,而語文的篩選、概括能力正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激發學生熱愛讀書,引導學生學會讀書的角色意識。我主張將“無非是個例子”的課文作為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根據地、切人口,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以及學生家庭、學生個人的藏書及資料,引導學生學會“滾雪球”式的拓展閱讀方法,對于課文,人乎其里,拔乎其外,既知其然,又探究其所以然。在潛心閱讀、切身實踐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學海的無涯,書山的奧妙,去感受語文世界的無盡妙趣。《鄒忌諷齊王納諫》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就是基于以上認識而展開的。目標和過程《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短小精悍,活潑多趣,在帶領學生完成文言文教學常規的字詞研究、記誦之功后,我給學生亮出了幾個與課文有關的研究課題:1.研讀課文,以多個“三”字梳理全文思路,體會文章行文妙趣;2.查閱資料,講述“自讀提示”中提及的“鄒忌鼓琴見齊威王”是怎么一個故事;3.除了“鼓琴見威王”、“妙譬諷齊王”,鄒忌的人生樂章還有許多華彩樂段,你能持之有故地說出一二嗎?4.查閱資料,綜觀鄒忌生平,你認為鄒忌是“君子”還是“小人”?請根據鄒忌一生行狀或選取鄒忌生平片斷;發表你的看法,以“鄒忌評傳”為題域寫一篇(或一組)文章,字數不限。5.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改編成課本劇并組織演出。課題l立足于課文文本本身,作垂直縱深探究。既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又得以領略文章的行文技巧和洋溢其間的情趣和理趣。要求學生的研讀方法是單兵作戰與協同作戰相結合,首先立足于單兵作戰的自我研讀,然后在此基礎上,采用前后左右四人小組協同作戰方法互相研摩參證、查漏補缺。每個小組推選最佳書寫者謄清“研究成果”上交,由教師審閱后,選出有代表性“研究成果”披露于黑板,請全班同學品評優劣,斧正整合出一個最優化“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1: 妻——宮婦左右 面刺寡人之過——上賞 令初下,門庭若市 妾——朝廷之臣 上書諫寡人——中賞 數月之后,時時間進 客——四境之內 謗譏于市朝——下賞 期年之后,無可進者 (三比)一(三賞)一(三效) 研究成果2: 三問——三答——三思——三賞——三效 研究成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