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認識教學設計
《年月日的認識》教學設計
廣州市天河區華景小學林慕燕
學習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六冊《年月日的認識》
設計思想:本內容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整個設計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精神。課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和整理資料。課中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學生的匯報、展示、交流,教師的及時引導學生驗證、推理、提升,在師生互動的動態生成中共同推進課堂,教師起了一個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的作用。課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樣的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
學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聯系,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生對現行歷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對閏年平年的有關知識比較陌生。學生已能較熟練地使用教學平臺以及會上網搜索有關資料。相信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合作學習能獲得比書本更豐富的知識。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平年、閏年的來歷,記住各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能與生活聯系起來,熟練地運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
(1)在經歷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間關系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推理。
(2)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研究主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求知識的情感。
學習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習難點: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信息技術應用分析: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虛擬學習社區展開了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活動。課前教師在“教學公告”欄上向學生發布了學習任務和活動建議,學生利用這個虛擬學習社區獲取學習任務——小組協作收集資料——小組交流、整理、上傳資料,教師也利用這個虛擬學習社區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困惑,及時調整教學的方案。課中,學生根據各研究專題,邊展示上傳的資料邊匯報、交流,師生再利用網上有關資源(文字資料、視頻、動畫、教學軟件等)進一步探討、提升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課后,學生把自己制作的有關年月日的powerpoint、創意年歷卡上傳,并在虛擬學習社區里對同學的作品發表意見。
課前學習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時間
教 學 活 動信息技術應用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一:小組進入虛擬學習平臺,獲取研究內容。
活動二:
小組合作交流,完成研究專題。
課前小組自主探究
課前
在虛擬學習社區公告學習任務:年月日的認識,并提供如下研究專題:
1.年月日的規定;
2.關于各月的天數;
3.閏年、平年知多少。
向學生提出建議:
1.小組長把研究專題合理分配給組員;
2.根據專題各人想辦法查找資料;
3.小組交流后上傳資料及疑問。
在虛擬學習社區里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學習困難,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1.小組進入虛擬學習社區,了解教學公告,獲取研究專題。
2.小組長根據研究專題合理分工。
1. 各人根據興趣自主選擇專題,并根據自己承擔的任務查找有關資料,預習、整理、質疑。
2.小組內交流、整理、上傳學習發現和學習困惑。
虛擬學習平臺和互聯網
虛擬學習社區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間,學生利用這個虛擬學習社區獲取學習任務——小組合作收集資料——小組交流、整理、上傳資料,通過這個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意識,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推理并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研究主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利用教學平臺反饋的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困難,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課后學習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時間
教 學 活 動信息技術應用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一:學生自編關于年月日知識的數學題。
活動二:學生制作關于年月日的心意卡。
活動三:學生制作關于年月日的精美年歷。
課后自主創作
課余
1.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小組活動:上傳有關年月日的數學題、制作并上傳有關年月日的心意卡、制作“希望星球” (一年300天,四季分明)年歷卡,教師及時給予幫助。
2. 為學生在虛擬學習社區提供交流空間,組織學生網上欣賞、點評。
小組成員根據各人特長分工協作,根據課外研究專題收集有關資料,完成并上傳作業。
利用虛擬學習社區對同學的作品進行學習交流、點評。
虛擬學習平臺和計算機已有的工具軟件。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審美素養。
課中學習
學習內容
教學環節
時間
教 學 活 動信息技術應用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