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2篇)
一年級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 1 )通過教學,讓學生產生對鼓的興趣與喜愛,有進一步探索學習的求知愿望。
( 2 )讓學生初步感知聲音的高低與強弱。
教學重點:感受大鼓與小鼓的聲音及強弱力度特點。
教學難點:創編簡單的節奏鼓點。
教 具:鋼琴、錄音機、 vcd 機、投影儀、掛圖、鼓種類若干。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學生聽民樂合奏《豐收鑼鼓》音樂片斷愉快進教室。
二、話說鼓:
( 1 )謎語:圓圓一只大木桶,
上下是皮肚里空,
娃娃見了愛打它,
一打就說咚咚咚。(學生猜—樂器)(鼓)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參觀鼓的世界。
( 2 )趣說“鼓”字。(圖片)
● 同學們,你見過“ 鼓”字嗎?它是我國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離現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 傳說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腳、鼓上還插著羽毛呢?
● “鼓”是象形文字,左半邊的“士”,中間“日”是鼓身,下面“一”是鼓腳,上面“ 八”是插著的羽毛。
● 右半邊的“及”就像一個人的執槌去鼓。
● 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 鼓 ”字多像一個在敲鼓呀!
● 鼓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一定是先有人敲鼓,才能造個出個“ ”字來,現代鼓也是從古代鼓演變過來的。
提問:請問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下,看見鼓,聽到鼓聲的?
生:過年、過節、開慶祝會、少先隊鼓號隊……
師:鼓即是樂器又是道具,人類從大自然的風雨雷電聲中得到啟示并創造了鼓,鼓的種類很多,具說能叫出名字來的就有上百種。
( 3 )鼓的種類名稱:(實物及掛圖)
生:鈴鼓、手鼓、腰鼓、長鼓、堂鼓、花鼓、戰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 4 )擊鼓方法:
設問:在一個鼓上,你們能敲擊出多少種不同的聲音和節奏?
生:在鼓上嘗試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擊法,及不同的聲音效果和節奏。
師: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擊大鼓與小鼓,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聲音的強弱高低與音色。
三、學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 1 )聽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緒。
( 2 )學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勢。
( 3 )感受大鼓與小鼓的強弱力度特點。
( 4 )學生隨音樂伴奏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 5 )學生分兩組,一組演唱,一組模擬大鼓與小鼓聲音擊鼓伴奏。
四、展開:
( 1 )鼓的功用:軍事、音樂、舞蹈、戲劇、娛樂等,戲劇中的唱、念、做、打都離不開鼓點。
( 2 )成語故事。
傳說成語“一鼓作氣”,由來于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兩國的長勺之戰。當時齊國強大,弱小的魯國處于危難之中,魯國的普通平民曹劌挺身而出,指揮作戰。古時作戰,聽鼓聲進兵。戰斗開始,齊軍擂鼓兩次,士氣減弱,而魯軍此時斗志旺盛,第三次擊鼓進軍追擊,一鼓作氣,終于以弱勝強打贏了齊國。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強軍的有名戰例”。
( 3 )鼓—在音樂中的作用。
欣賞《春節序曲》音樂片斷。
學生說說鼓的作用;喜慶、熱鬧……。
( 4 )鼓—運用于舞蹈之中。
欣賞朝族舞蹈《長鼓舞》片斷。
學生談談鼓的作用:蹈具、 舞姿美……。
( 5 )鼓—在京劇中的運用。
欣賞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迎來春色換人間》前奏。
學生聽聽談感受:急促、興奮……
五、生活實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選出隊長,舉行擊鼓擂臺賽。
( 1 )舞獅隊:學生兩手互攀肩成一巨龍,一學生舞繡球逗獅,一學生用快、慢不同速度擊鼓點。
( 2 )龍舟隊:學生模擬賽龍舟場在,作劃龍舟狀,一組學生擊敲鼓點,互相協調配合。
( 3 )學生說一說對鼓的認識和感受。
生:(喜歡鼓、想敲鼓、知道了許多種鼓,鼓的作用等)
師:要求小朋友們回家用圓形的餅干盒、月餅盒模擬鼓敲擊鼓點,感受會更深。
小結:
鼓象征著我們的團隊精神,鼓聲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給人勇氣和力量、愿中華民族的鼓文化源源流長!望小朋友們踏著雄壯的鼓點健康成長!
一年級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篇2
課型:唱奏綜合課
課題:體驗音樂 感受快樂——大鼓和小鼓
課時:一課時完成
教學內容:
1.歌曲《大鼓和小鼓》
2.音的強弱
教材分析: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兒歌,旋律共有兩句,歌詞內容為大鼓和小鼓一強一弱的敲擊,體現音樂中力度的對比,歌曲簡單易學。從第一冊開始,器樂學習的內容已經從打擊樂器的個人敲擊到相互配合,經過了循序漸進的過程。到第三冊第七課,器樂學習初步進入培養學生參與小樂隊配器和多層次演奏的階段,《大鼓和小鼓》一課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學生參與多層次演奏活動的起承轉合的切入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標: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用敲擊、動作等方式探索、感知、體驗音的強弱。
(3)情感目標:體驗快樂的音樂學習,通過進行各種音樂游戲和活動,發展大腦與身體運動的協調性。
教學重點:學習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強弱對比的手法來邊唱邊演奏歌曲。
教學難點:分辨音的強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來表現音的強弱。
教法:聽唱法 示范法 啟發聯想法 表演法
學法: 游戲律動法 模仿表現法 綜合活動法 自主活動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大鼓、小軍鼓、動物頭套、貼圖、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創設情境
1.猜謎語
圓圓一只大木桶 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見了愛打它 一打就說咚咚咚
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抓住兒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發其對課程的興趣的同時,清晰、直觀的讓學生初步認識樂器—鼓。
2.玩樂器
(1)認識樂器:大鼓和小鼓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鼓朋友,他們來和大家一塊玩呢
一個叫大鼓。
× × ×
嗨 你 好!
一個叫小鼓,也叫小軍鼓。
× × × × ×
你 好 小朋 友
(2)通過敲擊、觀察正確分辨大小鼓在聲響、形狀、敲擊方式上的區別。
師:大鼓小鼓真有禮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們問好呢?運用生動的語言邀請學生進行樂器的敲擊。
(3)找出合適襯詞,為歌曲學唱做好準備
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為大小鼓在聲響和擊奏方式上分別找出合適的襯詞。鼓勵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選擇一個最合適的詞語,運用于歌曲的學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書本上的來進行,這樣做的目的是尊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有效的提升了他們對于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積極性。
(二)新課教學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學唱歌曲
1.運用課件進行歌曲旋律的學唱
2.學歌曲,聽音樂
3.“大家一起唱”活動
4.為學生創設情境
5.歌曲的教唱
6.參與學生的演唱
音的強弱
1.音樂游戲“我的大鼓和小鼓”
2.通過律動發現音樂中的強弱規律
3.通過邊演奏、邊演唱歌曲來體現音的強弱。并進行互相的評價。
4.帶領學生音樂游戲
5.引導學生找到音樂中的強弱規律
6.觀看學生進行歌曲的演奏和演唱,并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律動、創編
1.根據樂譜創編歌詞并進行試唱
2.根據創編的歌詞進行音樂律動
3.啟發學生對歌曲進行各種創編
4.參與學生的律動
5.歌曲的學唱
(1)通過使用教師設計的課件,讓學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運用聽唱法、模唱法進行歌曲旋律的學習。
(2)教師進行歌曲的范唱。
(3)學生將自己在前一環節選擇好的襯詞便成歌曲的歌詞,并進行演唱,教師協助學生完成學唱的過程,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的給予其個人發揮的空間,并適時幫助學生解決在練唱時的困難。
(4)完整的演唱所學習的歌曲,分組合作來進行演唱。可由一個組演唱歌詞,一個組演唱襯詞。輪流來。
(5)教師對所有同學的表現進行肯定。
6. 音的強弱—游戲、演唱、演奏環節
(1)節奏律動游戲——“我的大鼓和小鼓”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分辨音的強弱,并且通過唱、拍、舞、奏等形式來表現音的強弱。通過律動游戲“ 我的大鼓和小鼓” 來引入
× × × ×│ × │
↘ ↗ ↘ ↗ ﹨↗
我 的 小 鼓 咚咚咚,
× × × ×│ ×│
我 的 大 鼓 咚咚咚,
× × × ×│ ×│
大 鼓 響 來 我跺腳
× × × ×│ ×‖
小 鼓 響 來 我拍 肩
讓學生通過節奏律動游戲在加深對大小鼓音響、強弱對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確地區分和表現強和弱這兩種不同的音樂力度的同時,加強了學生的節奏表現能力。
(2)音樂律動游戲“大鼓、小鼓唱”
在學生對強弱對比有一個初步認識的時候,引入音樂的律動。請學生圍成圓圈,聽音樂律動。當聽到大鼓和你問好的時候,用腳有節奏的敲擊“1.2.3”;當聽到小鼓和你們說話的時候,用你的雙手拍肩。讓學生體會強弱規律在音樂中的體現。
(3)請學生對所學歌曲進行邊演唱邊演奏的活動。用生動的語言暗示學生表現出強弱規律。讓學生自由發揮他們想要表達的音樂和為音樂進行動作伴奏。讓他們的音樂同時具備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性質。教師組織大家一起來進行“我們是快樂的小樂手”歌曲表演環節,并請大家相互評價,表揚所有同學。
7.律動、創編
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體進行歌詞的創編。如發現學生在創編的過程中有困難,可啟發他們觀察生活中的小動物,模仿動物的叫聲來改編歌詞。(例:公雞在唱歌喔喔,小雞在唱歌嘰嘰嘰……)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詞后,教師拿出動物的頭套,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律動,邊唱,邊表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用樂器為他們伴奏。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課。
(三)課后總結
本節課通過和大鼓小鼓一起學唱歌曲,使同學們認識了大鼓、小鼓,并能邊演唱,邊運用大鼓和小鼓來進行伴奏。同學們的表演能力、音高節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對于音樂中力度變化的處理也做得十分恰當。請大家不要忘記了大鼓和小鼓,還有他們和我們一起表演的歌曲,下節課我們再見!(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