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精選2篇)
一年級音樂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1
教
學
內容
1、欣賞獨奏《小松樹》
2、唱《小小雨點》
3、節奏創編《小雨點》
課時第二課時
教
學
目標
一、欣賞木琴獨奏《小松樹》。
二、演唱《小小雨點》。
三、 能利用打擊樂器自編聲勢動作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難點一、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樂曲的情緒,在聆聽過程中獲得愉悅的體驗
二、感受二拍子歌曲的節拍感能用輕快跳躍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小鼓教學流程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
一、 復習歌曲《再見吧,冬天》
二、 初步熟悉音樂
三、學習歌曲《小小雨點》
四、 完成課后練習“我的創造”。
創編歌曲《快來吧,春天》(請學生說一句歡迎春天的話,然后把它用《再見吧,冬天》的旋律唱出來。
1、桃花開了我們就知道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我們就知道春天來了……閉上眼睛聽一聽,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師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區彈奏《小小雨點》的旋律,并分別請學生講一講
1、 聽教師范唱(聽還有誰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2、 教師演唱
3、 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4、 提示學生用活潑歡快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5、 集體演唱歌曲《小小雨點》
教師先做示范集體齊唱歌曲。請2~3位學生進行表演。請學生聽音樂說一說春天我們能看到一些什么?指名請一些學生根據老師彈奏的音樂,用自己的動作表演這些事物,初步要求動作和音樂合適,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音樂的變化。
1、 學生仔細聆聽并回答
2、請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編幾個簡單的動作加以表演。
3、集體演唱《小小雨點》
4、 指名請學生演唱。
5、 請學生給歌曲創編一些動作并加以表演學生跟著練習
教
學
內容
1、唱:《十二生肖歌》 2、聽:《母雞與公雞》 3、采集與分享、歌表演
課時第一課時
教
學
目標
1、學會用稍快的速度,活潑的情緒和詼諧的聲音演唱《十二生肖歌》,通過模唱,唱準x 0 x|節奏。
2、通過欣賞圣.桑斯的弦樂曲《母雞與公雞》,讓學生感受其音樂形象;
3、能根據采集到的動物音樂進行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1、學習用稍快的速度,詼諧幽默的歌聲演唱歌曲,在音樂欣賞中感受音樂形象。2、唱準 x 0 x節奏教學準備教學用琴、音響資料、十二生肖玩具、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流程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㈠故事導入新課(媒體出示畫面)㈡讀兒歌㈢教唱新歌(四)歌曲處理(五)欣賞(《母雞與公雞》(六)、采集與分享1、你知道自己屬什么嗎?為什么有屬老鼠的,沒有屬貓的呢?這里有個故事。 1、媒體出示兒歌,《十二生肖歌》作為背景音樂2、教師范讀:鼠牛虎,兔龍蛇; 馬羊猴,雞狗豬; 快到生肖樂園來;唱歌跳舞樂一樂。 師:小朋友,你們聽,十二生肖在開音樂會呢!1、范唱歌曲2、小朋友,你覺得哪一句比較難讀? 3、我們一起來練一練:x x x x | x 0 x | x x x x |x 0||加上“哎”字讀一讀:兔兒跳得快(哎) 兔兒跳得 快。 雞唱天下 白(哎) 雞唱天下 白。 請把順序 排啊, 請把順序 排。 4、聽歌曲錄音, 5、教師彈奏旋律。 ①相互討論:怎樣唱更能表現歌曲的情緒? ②用稍快的速度,詼諧幽默地演唱。 1、下面,老師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聽聽想想,音樂表現了哪種動物? 2、師講解: 這首曲子的名字叫《母雞與公雞》,由法國作曲家圣.桑斯作曲的,下面請小朋友仔細聽,哪里表現的是母雞,哪里又表現了公雞。用動作演一演。 選擇一段小朋友喜歡的音樂,并上臺來演一演,請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你演的是什么?讓小朋友聽《生肖故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有節奏地讀一讀。小朋友邊讀邊表演。1、小朋友邊聽邊體會歌曲情緒;2、小朋友自己輕聲有節奏地朗讀歌詞;3、跟著老師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請小朋友根據這樣的節奏自己編一編。讀一讀小朋友邊聽邊輕聲哼唱。1、小朋友哼唱旋律2、跟琴聲分段學唱歌詞。(跟著老師唱)3、完整地演唱歌曲。戴上頭飾唱一唱、演一演。(小朋友自由發揮,創編動作)聽聽,演演。聽音樂,編故事,看哪個小朋友編的故事生動有趣?開始活動:演一演,猜一猜?
一年級音樂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2
榮成市實驗小學 一 年級 音樂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
課題
歌曲《詠鵝》
課時
一課時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通過學習根據古詩詞創作的歌曲《詠鵝》,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感受樂曲中描繪的鵝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2、通過欣賞樂曲《口哨與小狗》,體會樂曲的情緒———歡快活潑。
教學方法設計聽唱法、表現法、律動法等。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1、活動:“古詩大賽”。2、在同學們會背誦的古詩中,有哪些是描寫動物的詩?3、學習歌曲《詠鵝》。4、欣賞樂曲《口哨與小狗》
教學重、難點:1、通過欣賞《大家齊動手》《釘扣子》,感受勞動號子的風格特點,樹立學生“勞動最光榮”的觀點。2、學會用敘事的語氣和清晰的吐字來演唱《種瓜》《知了蜜蜂不一樣》,并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時值。3、在各項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高感,注重動作與音樂的協調。1、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以前,組織學生進行此項活動。看誰背誦的古詩多、準確。2、(1)有誰會背誦這首詩?請背誦給大家聽。(2)教師為學生講解詩詞的含義。(3)學生大聲朗讀歌詞,體會詩意。(4)教師范唱。(5)學生跟錄音學唱歌曲。(6)體會歌曲的情緒——悠閑自在。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5、總結:將今天學習的歌曲《鵝》唱給爸爸媽媽聽3、(1)初聽樂曲:你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除了小狗你還聽到了什么聲音?(2)再聽樂曲:主人與小狗在做什么?他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3)你如何表達歌曲中的情緒?可以提供給學生簡單的打擊樂器或提醒學生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現。(4)對比這兩首樂曲的情緒:《鵝》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口哨與小狗》的情緒是歡快活潑的。
板書設計
詠鵝
口哨與小狗
課后反思
1、學生之前在語文課本中學習過課文《鵝》,因此對這首“由詩改編的歌”很感興趣。
2、學生在活動——“古詩大賽”中表現楚較高的情緒,參與率和正確背誦古詩都很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3、欣賞樂曲《口哨與小狗》時,學生們能夠根據樂曲的情緒感受曲中人物的形象、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