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第八冊 第六課 《風景如畫》教學參考(精選2篇)
新人音版第八冊 第六課 《風景如畫》教學參考 篇1
教 學 目 標
1.音樂對大自然的描繪可謂美不勝收,它把人們引入豐富的想象之中。我們能從《森林的歌聲》、《蔭中鳥》的樂曲聲中聽辨各種小動物、各種鳥鳴叫聲等,以體驗這種描繪功能,從中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并嘗試一下用各種表現方法與手段,描繪以郊游為內容的自由命題音樂編創活動。
2.在欣賞《森林的歌聲》過程中,記憶各段主題曲調的順序,提高音樂記憶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響叮咚》、《茨黎花》時盡情抒發對大自然的贊美,及其借景抒情表達對祖國、對黨的熱愛。在學唱《茨黎花》的過程中,掌握附點二分音符的時值。
4.繼續進行選擇結束音的練習和豎笛吹奏練習。
教 學 內 容
聆聽《森林的歌聲》 教學基本要求
1.標題導入。
設問:森林的歌聲來自哪里?
是孩子們的歌聲?還是什么歌聲?
請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請聽器樂合奏《森林的歌聲》。
3.討論:有多少動物在歌唱?有幾種主奏樂器?試試你的耳朵靈敏度。
4.復聽《森林的歌聲》。
要求:看著教材中的三段譜例,①、②、③把樂曲的結構按順序排列記錄下來。
5.交流聽后的感受。
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環保意識,保護森林資源。
6.試試我們也來創作自己的“森林音樂”,可以自由結合制作音響,表現風景如畫的大森林。
聆聽《蔭中鳥》 教學基本要求
1.音響直接導入。
欣賞《蔭中鳥》中間部分的片斷(各種鳥鳴聲的片斷),以激發聽全曲的欲望。
設問:你聽到什么動物鳴叫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2.揭題:笛子獨奏《蔭中鳥》。
這是抒發作者對大自然的歌頌,對生活熱愛之情。
3.聆聽《蔭中鳥》。要求聽完后,說說你的想象及樂曲所描繪的畫面。你聽到多少種鳥在鳴叫?你能模仿嗎?
4.設問:你回憶一下,還聽過哪首樂曲中出現過鳥鳴的形象?
[三年級(上)《空山鳥語》,三年級(下)《森林中的杜鵑》……]
小結:森林是大自然的資源,有森林就有各種動物。我們要保護森林保護大自然的生態。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地球,也是為了人類生存、愛護自己。
表演《小溪流水響叮咚》 教學基本要求
1.聯想導入:我們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隨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見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聯想一下他們的歌聲,請你模仿一下:
2.朗讀《小溪流水響叮咚》歌詞,要有感情、有詩意。以擬人化的第一人稱角色來朗誦。
3.根據歌詞詞意,畫一幅簡筆圖,幾筆勾畫,這幅圖要有意境。有興趣的下課再加工。(學生在作畫時,教師播放歌曲錄音二~三次,并巡視學生的作畫,挑選優秀的作品。)
4.展示一、二幅優秀的畫,并由作者(學生)自己講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對人民對祖國的一片愛心。
5.歌曲范唱(學生在作畫時聽過幾次,已基本熟悉)。
6.學唱歌曲:
(1)用2/4拍指揮圖式學唱曲調。學唱時在教師指導下,可分為兩部分學唱,先學唱第一樂段,其中第11小節可以改為,這樣就避開切分奏(切分節奏在五年級學,因此在這里不必講)。第二樂段的學唱,注意弱起,用指揮圖式學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學唱曲調時,教師要隨時提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畫面構圖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調,句段分明,形象鮮明。
(2)在曲調熟練、有感情唱好的基礎上,填上歌詞。要求吐字清楚帶有表情,是發自內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層次地為歌曲選擇打擊樂器并編配伴奏型。以烘托優美抒情的情緒,描繪風景如畫的意境及借景抒發對祖國、對人民的愛戴之情。
選擇結束音填入曲調
1.分別先將兩曲調識譜,唱連貫流暢,并自然地分別將或“1”作為結束音填入試唱。從感覺上你認為哪音更通順有結束感。適時教師可示范啟發。
2.第一曲是《三套車》片段,結束為
第二曲是《雪絨花》片段,結束音為“1”。
表演《茨黎花》 教學基本要求
1.民歌音調導入:
這一曲調從風格上聽是少數民族的民歌音調。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調。
2.欣賞歌曲《茨黎花》范唱。
設問:“茨黎花’的紅色象征什么?
3.學唱曲調:
(1)范唱曲調:要求學生聽教師范唱,每人邊聽邊用3/4指揮圖式打拍。
(2)講解附點二分音符。
設問:二分音符的形狀?附點在音符中的作用?附點四分音符的形狀與時值?從以上三個問題復習中引入講解附點二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的形狀x-·,在簡譜中習慣都用x--來表示。
(3)教師范唱歌曲前8小節,學生看譜并劃3/4指揮圖式,找出附點二分音符。
(4)學生用指揮圖式劃拍,在教師指導下學唱前8小節,注意樂句的完整性。
(5)教師范唱歌曲后8小節并要求學生自學。
(6)完整地流暢地唱全曲。
4.學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連貫流暢。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達布依人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
自由命題創作活動 教學基本要求
1.以本單元四首作品為例,或作為素材進行創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為創作中的片斷。)
2.效游中有許多活動可以作為題目命題。命題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鳥叫聲、哨子聲、腳步聲、口令聲組成。命題為《效游路上》或《出發》等。
3.可以運用打擊樂器、中西樂器及自制的非正規樂器以及錄音設備,計算機軟件,下載網絡中的音響等進行創作。
4.可以以小組形式,也可以幾個同學自由組合進行設計創作。
總之不論形式,手段,放開你的想像進行創作,去表現你的意圖與設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創作中畫圖譜,不夠自己添紙。
6.教師主動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積極鼓勵并給予指導。
7.交流展示,集體評價。
豎笛吹奏訓練
1.復習《蒙古小夜曲》、《春游去》。
2.學習“ⅰ”的吹奏指法。
3.學吹練習曲(二)(見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
4.吹奏音階。
5.吹奏二聲部練習曲:吹長音。注意平穩持續、二聲部和諧。
6.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師示范吹奏《康定情歌》。
(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師指導下先學吹十小節(注意不必講切分節奏,僅從音符的時值長短吹準即可)。
(4)學生自學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
7.吹奏《牧羊女》:
(1)教師示范吹奏《牧羊女》二個聲部。
(2)學生自愿結合為二組(教師適當調整人員),分別自學ⅰ或ⅱ。
(3)ⅰ、ⅱ聲部各自展示自學成果,教師給予鼓勵并指出問題加以糾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并進行交換。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聆聽《森林的歌聲》;學唱《小溪流水響叮咚》。
第二課時:聆聽《蔭中鳥》;豎笛吹奏練習。
第三課時:學唱《茨黎花》;命題創作活動。
教 材 分 析
1.器樂合奏《森林的歌聲》
這首樂曲由大自然的真實音響與美妙的樂音交織而成。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樹蟾、秩雞、腹斑蛙、褐鷹梟、山羌、飛鼠等與笛子、提琴、吉他等樂器一起奏響了奇妙的森林之歌。樂曲的旋律簡潔質樸,輕快流暢,采用自然小調式,富有東方情調。
樂曲在森林中小動物的鳴叫聲中開始,繼而吉他輕輕地奏出一段旋律:
這個旋律以“3”為軸心,起落回旋,輕松活潑,但不失平衡安詳。
在先行顯示出樂曲主題的引子之后,樂曲進入第一部分。笛子奏出上述旋律,然后由小提琴演奏由此派生的另一個旋律:
與兩個旋律末尾相同,它們之間并無太大的對比。隨后再運用不同的配器將音樂重復一遍,造成音色的變化。
樂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區提高,節奏拉寬,與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對比,加上諸種樂器的加入,使氣氛熱烈起來,仿佛森林中的動物鼓起勁,放聲地歌唱。
在主題再現后,音樂突然安靜下來,旋律的流動變為持續的長音并作半音上行,營造了深邃、神秘的氣氛。很快這種安靜被打破,以上的音示又全部重復出現,只是在演奏的樂器及聲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由于彈撥樂器加強,低音部加重,使森林顯得更為熱鬧。樂曲把我們帶進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們享受到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無窮樂趣。
樂曲中各段旋律出現的順序為:
(重復一次)
樂曲的作者不詳。
2.笛子獨奏《蔭中鳥》
這是笛子演奏家劉管樂于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首北方風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間音調,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歷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顫音等奏法,描繪了茂林濃蔭、百鳥齊鳴的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節引子為呼應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鳥兒對答。一只鳥兒在呼喚:“這兒樹蔭多涼快,快來!”另一只小鳥應答著:“哦,我來了!”笛子以歷音(\)、
顫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現了鳥兒飛翔和對答的情景。
在充滿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現了活潑、歡快的主題:
通過吹奏技巧的巧妙運用,使旋律與鳥鳴聲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鳥語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樂性,可謂獨具匠心。
這一部分就以這個主題材料,通過句幅遞減和衍生展開,演染出喧鬧、熱烈的氣氛。
中間部分在輕快的曲調伴奏下,笛子運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種鳥鳴聲:
鳴叫聲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種聲態和動態,在這里展現得惟妙惟肖,酣暢淋漓,好一幅蔭中百鳥競相爭鳴的美妙圖畫!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現,尾聲在全曲的最高音音上作顫音延伸,緊接著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樂之聲,在人們耳畔久久回蕩。
3.歌曲《小溪流水響叮咚》
這是一首優美、抒情、富有田園風格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轉起伏,歌詞純樸生動,充滿詩情畫意。歌曲以歡快的小溪為題材,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讓兒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發了對美麗祖國的深情愛意。
歌曲為二段體,第一樂段(第1-16小節)節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3、第4小節附點四分音符及第11小節的切分節奏運用,更使音樂富有動感,生動地描繪了小溪流水歡樂奔流的形象。緊接著第二樂段以弱起進入,旋律與前段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情緒轉為熱情而舒展,歌曲的結尾處的“啦”節奏歡快、跳躍、富有特點,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暢、又是歡樂情緒的真實表現,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帶著祖國的驕傲,匯入大海的生動情景。
4.歌曲《茨黎花》
這是一首汲取我國西南地區民歌音調因素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運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現了布依族兒童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抒發了他們對黨的一片真情。歌曲為3/4拍、g羽調式,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全曲明快活潑、富有舞蹈性。旋律以“la”為主音作波浪式進行。時高時低,起落有致,優美抒情。第一樂句的落音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mi”音上,第二、四樂句則都落在主音“la”上,這樣就使歌曲的羽調式特征十分明確。第三樂句為全曲的高潮。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充分地表達了布依族兒童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的真切情感。
新人音版第八冊 第六課 《風景如畫》教學參考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 表現”學習領域,是本冊教材中風景畫的第一課,前一節課的構圖知識
為本課打下了很好的伏筆,本課就是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活,在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去發現美、表現美。城里的高樓、公園、高架橋,農村的田野、農舍、山坡、草地等等,處處可以入畫,通過對這些景物的寫生,讓學生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學會尊重和保護自然,并產生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風景畫的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賞析風景畫的能力。
操作目標:學會運用構圖知識和多中技法進行風景寫生,表現自然的美。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書上作品,體會風景之美,在風景寫生中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構圖知識,多角度、多方法進行風景寫生,表現風景美。
教學難點:畫面上能注意適當取舍,畫出動人的風景畫。
•教學準備:
教師:風景寫生作品(素描、水彩、水粉、油畫……)、取景框、畫板、顏料、紙、筆等。
學生:畫板、取景框、顏料、紙、毛筆等寫生繪畫工具。
•學習內容
讓學生通過欣賞書中的大師和學生作品,了解風景畫寫生的一般常識,然后讓學生走進自然,學會觀察,細心體會,在常見景物中去發現美、表現美,用自己喜歡的工具和方法寫生自然景物。建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世界風景名勝,帶領學生一起去“觀光旅游”,讓學生充分感受自然風
光的優美,由此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表現自然的欲望。
二、欣賞作品 探究技法
欣賞教材和收集到的風景畫作品,說說自己喜歡哪一副。為什么?
研究這些風景畫是用何種形式表現的,思考如何用這些方法來表現自己的作品。
學生討論,了解風景畫的技法:單色素描、鉛筆淡彩、紙版畫、水彩、水粉畫、油畫,可
以用綜合材料來表現。
三、指導寫生 繪畫實踐
學會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紛繁,選景時既要關注新鮮奇特的景物,也要從平時的景物中
發現美,做到去粗取精,提煉概括。
風景表現:風景寫生,空間層次表現要豐富,注意近、中、遠景的表現,掌握近大遠小的規
則。
教師可提供幾張風景照片和相對應的風景寫生畫,讓學生比較領會老師是怎樣構圖和取舍
景色的。
學生寫生。
幫助學生找位置,明確所畫目標。
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現風景(如素描、鉛筆淡彩、紙版畫、水彩、水粉畫等,也可以用
綜合材料表現)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讓其自由作畫,根據畫面需要,將眼前景物適當增減,也可移動物體,
力求完美動人。
四、展示作品 整理環境
展示學生作品,并說說自己的寫生感受,相互觀摩,讓學生推薦好的作品進行評價,表揚
構圖新穎、表現力強的學生,進一步激發的寫生熱情。整理寫生場地,教育學生呢感愛護環境。
五、走向生活 分享快樂
將自己的風景寫生作品裝入鏡框,或做成掛歷,美化教室和家庭。也可作禮物贈送親友,
讓學生充分享受寫生的樂趣和成就感。
風景如畫(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風景寫生”基礎上進行裝飾風景畫的創作練習,也就是在學生風景寫生,體驗
生活的基礎上,以自己協商呢感的風景作品為素材,或結合現有圖片進行想象創作,完成一幅夸張變形、色彩豐富的風景裝飾畫。在欣賞、創作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激發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表現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裝飾性風景畫與寫生風景畫的異同,了解裝飾風景畫的藝術特征。
操作目標:通過本課學習,能以風景畫寫生作品或圖片為素材,創作一幅夸張變形的裝飾性風景畫。
情感目標:感受裝飾風景畫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增強學生創作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裝飾性風景畫的藝術特征,掌握其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點、線、面元素,黑、白、灰層次和夸張變形的方法創造出生動和諧的裝飾
風景畫。
•教學準備:
教師:風景寫生畫、裝飾性風景畫、大師作品、農民畫等。
學生:風景畫寫生作品、水彩、水粉顏料、紙、筆等工具和材料。
•學習內容
通過欣賞,比較風景寫生畫與裝飾風景畫,了解裝飾畫的藝術特征,并能以自己寫生的風
景作品或圖片為素材創作裝飾性風景畫。建議1—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欣賞導入
1、教師出示一組風景寫生作品和裝飾性風景畫作品,讓學生欣賞。
2、討論比較:
引導學生對比欣賞,研究這兩種類型的作品在形象、色彩、藝術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通
過比較、觀察、討論,讓學生感受到:
在形象上,寫生風景畫忠實于描繪景物本身的形體結構;裝飾風景畫不拘泥于原有物象,
多采用夸張、變形手法,強化景物特征。
在色彩上,寫生風景畫多依照客觀景物本身的色彩作畫,裝飾風景畫不受對象本身的色彩限制,
多以畫面色彩的和諧為目的。
在藝術手法上,寫生風景畫多反映客觀現實,裝飾風景畫多利用點、線、面元素,黑、白、
灰層次,強化主觀感受。
二、欣賞感受
1、用學到的裝飾風景畫知識欣賞部分藝術大師作品,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欣賞民間
藝術作品,感受濃郁的民族風格;欣賞以前學生裝飾畫作品,增強學生的創作自信心。
構思創作
2、學生拿出自己的寫生作品或風景圖片按照裝飾畫特點進行構思,把自己對客觀景物的夸張
變形手法,色彩的主觀處理想法說給同桌聽一聽。教師重點指導畫面構圖,裝飾手段運用以及景物的取舍。
三、交流展示
集中展示學生的作品,相互交流欣賞,說說自己的創作體會。
四、課后拓展
教師提供更多的風景寫生畫作品,要求學生創作成裝飾性風景,然后組織學生辦一次裝飾
風景畫作品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