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樁你有幾歲》教學設計(精選3篇)
《大樹樁你有幾歲》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一、常規課前欣賞《天鵝》
二、《大樹樁你有幾歲》歌曲處理
三、綜合訓練(二)
四、欣賞《采茶撲蝶》(長笛、大提琴、豎琴三重奏曲)
教學目標 :
一、通過常規欣賞這一環節,培養學生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豐富學生音樂知識的積累。
二、指導學生用明亮而富有彈性的歌聲和力度的對比,來表現活潑的情趣。
三、升華歌曲思想內容提出環保這一主題。
四、學習和理解幾種常用速度標記和它的表現作用。
五、感知豎琴的音色,了解器樂重奏的形式,擴大音樂視野。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歌曲伴奏,欣賞曲《天鵝》、《采茶撲蝶》及片斷、環保知識圖片、多媒體輔助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欣賞
播放《天鵝》,請學生仔細聆聽
⒈師:聽了這個曲子,你有什么感受?
⒉師:你還記得這個曲子嗎?可不可以對它做一個簡短的介紹?(可以從名稱、作者、什么樂器演奏的幾個方面談一談)
⒊(根據學生回答內容)師總結:主題旋律綿綿不斷,優美舒展,刻畫了天鵝端莊安詳的神態和溫柔嫻靜的性格。全曲在悠長輕柔的樂曲聲中結束,宛如天鵝緩緩地向遠處游去。
二、發聲練習
師:《半個月亮爬上來》是一個連音練習,要求聲音連貫,氣息悠長
師:跳音練習要求聲音跳躍,有彈性,跳音練習《歡樂頌》。
三、新歌教學及歌曲處理
⒈上節課我們熟悉了《大樹樁你有幾歲》的曲譜,請同學們用lu哼唱,哼唱時注意跳音延音及力度標記標記。
⒉逐句加入歌詞后完整演唱。
⒊歌曲處理:
第一、二樂句中有跳音標記的要唱得有彈性。
第三樂句弱記號(p)要唱得輕柔,表現有趣和疑問得情感。
第四樂句強記號(f)要和前一樂句形成對比,情緒要熱烈些。
師重點指出第四樂句與結尾節奏相似,但并不相同。
結束句的“>”和“p”要正確表現,使歌曲有結束感。
⒋完整演唱,師在唱前提示歌曲中標記及曲開頭得要求:中速、活潑。
四、歌曲升華
師:《大樹樁你有幾歲》這首歌中把大樹樁比作什么?(老爺爺)樹樁上的圓圈是樹木的年輪。樹木和人類一樣有著生命,在人類的生存環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破壞樹木,亂砍亂伐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引發洪災。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保護環境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敬一丹在給朋友寄書的時候,用了一張舊的、而且是打了"補丁"的包裝紙,郵票旁邊還寫有"物盡其用 環保信封"的字樣,并用綠色彩筆將字圈上以示鄭重。
其實環保離我們并不遙遠。環境與每個人的行為都有關,保護環境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從我做起,從保護環境的一點一滴做起,節約紙張,保護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善待我們的生存環境。為你,也為我,為我們共同擁有的家園。如果有選擇的話,我相信同學們和老師一樣希望出現在我們這一課中的不是樹樁而是一棵有著生命的樹。
五、綜合訓練(二)
上節課的讀譜知識,我們學習了幾種速度標記,用音樂表現下列內容,應選擇怎樣的速度?
火車(快速)老年人(慢速) 士兵(中速)兒童(中速稍快)搖籃(稍慢)
速度分為三大類,快速、中速、慢速,音樂的速度和樂曲的內容有著密切的關系。
通過以前的欣賞,我們發現速度可以表現樂曲的情緒和形象。
速 度
情 緒
快速
歡快、活潑、熱情
中速
優美、從容、雄壯
慢速
沉痛、莊嚴、贊頌
六、欣賞
⒈介紹三重奏
《采茶撲蝶》這首樂曲是用長笛、大提琴、豎琴三件樂器的重奏曲,重奏是多聲部器樂曲的一種演奏形式,分為同類樂器重奏如弦樂四重奏和不同類樂器重奏,《采茶撲蝶》屬于第二類,樂曲根據福建民歌《采茶燈》改編。
⒉介紹三種樂器的音色(已認識大提琴和長笛) ,豎琴是撥弦樂器47根弦,音色柔美,清亮,作品中通常用豎琴表現水波流動的優美寧靜景色。
⒊師分析:全曲有兩個主題旋律,第一部分旋律1重復了三遍,每遍的演奏的樂器不同,第一遍是(長笛),第二遍是(豎琴 ) ,第三遍是(大提琴)聽后回答。
第二部分也是第二主旋律和旋律1有所不同,請仔細聆聽
第三部分和哪部分一樣(第一),演奏樂器是(長笛)。
⒋復聽,用動作模仿你聽到的樂器
;當你聽到新的旋律時舉手示意;
聽到主題旋律2時握拳
示意。
《大樹樁你有幾歲》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大樹樁你有幾歲》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歌曲(結束句是第四樂句的重復)。基本節奏是“||×.|×--|”。旋律進行中力度的變化對比增添了歡快而熱鬧的氣氛,把歌曲推向高潮。襯詞句“哎呦呦呦”,“啊哈哈哈”的使用刻畫了小朋友數圓圈的有趣情景。結尾句漸弱,強記號的使用給人一種余音未盡的意味和風趣感。 這首歌曲借助藝術形象,向學生傳授自然科學知識,并可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通過學唱?大樹樁你有幾歲?,進一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點,并用優美、熱情的聲音唱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
2.學習附點四分音符,認識“f”和“p”這兩個力度記號,初步懂得力度在音樂中表達情感、塑造形象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 組織教學師生用歌聲互相問好。
二. 發聲練習:
⑴輪唱 1=C-G4/4
3 3 4 5 ∣5 4 3 2 ∣ 1 1 2 3 ∣3 .2 2―∣
mi ma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2 .1 1―‖
三. 感受三拍子的特點:
(難點)質疑探究
教師在鋼琴上一首三拍子的曲子,《大樹樁你有幾歲》讓學生聽完后,小組討論這首歌曲在拍子上有什么特點?
小組討論后教師提問:“這首歌曲在節奏上有什么規律?”學生答:“強弱弱,咚噠噠,(●○○)。”教師繼續提問:“既然大家能聽出它的節奏規律,你能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表示出來嗎?怎么做都行,但節奏規律別變。”同學們做各種動作來打節奏,教師做以總結后,選出兩個較好的動作,學生邊聽音樂邊擊拍子。拍擊完后,教師說:“剛才這首曲子是一個典型的三拍子,節奏性很強,你們覺得三拍子的曲子美嗎?學生答“美”,教師說:既然美,我們今天就來學唱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叫什么呢?請看圖片。
四. 導入 新歌(重點)[啟動激趣]
看投影片,讓學生看看圖片上畫了什么?(看投影片)一個大樹樁爺爺正微笑地看著你們,在看看它有多大年齡呢,用什么方法判定它的年齡?學生答:“看身上的年輪。”教師總結說:“聰明,可是樹樁是怎么形成的?”學生答:“伐木后留下的。”教師說:“對,伐木后才留下一個個樹樁,所以在伐木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植樹造林。”
1、 出示大歌單(總結梳理)
a. 看節奏,讓學生小組討論,找難點,視讀節奏。(Ⅹ.Ⅹ ⅩⅩ∣Ⅹ――‖)
b. 學生接龍式讀節奏。(找出不足,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點)
2、視唱歌譜:小組討論,找出歌譜中的各種符號。(教師講解符號的作用) ▼頓音記號(短促有力) f(強) P(弱) 3、律動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形體動作模仿大樹樁、小樹,感受歌曲。
五、結束課業教師小結,準備小結。
《大樹樁你有幾歲》教學設計 篇3
《大樹樁你有幾歲》 執教者:小高
教材簡析: 《大樹樁你有幾歲》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歌曲(結束句是第四樂句的重復)。基本節奏是“×××|×××|×.×××|×--|”。旋律進行中力度的變化對比增添了歡快而熱鬧的氣氛,把歌曲推向高潮。襯詞句“哎呦呦呦”,“啊哈哈哈”的使用刻畫了小朋友數圓圈的有趣情景。結尾句漸弱,強記號的使用給人一種余音未盡的意味和風趣感。 這首歌曲借助藝術形象,向學生傳授自然科學知識,并可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通過學唱?大樹樁你有幾歲?,進一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點,并用優美、熱情的聲音唱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
2.學習附點四分音符,認識“f”和“p”這兩個力度記號,初步懂得力度在音樂中表達情感、塑造形象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 組織教學師生用歌聲互相問好。
二. 發聲練習:
⑴輪唱 1=C-G4/4
3 3 4 5 ∣5 4 3 2 ∣ 1 1 2 3 ∣3 .2 2―∣
mi ma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2 .1 1―‖
三. 感受三拍子的特點:
(難點)質疑探究
教師在鋼琴上一首三拍子的曲子,《大樹樁你有幾歲》讓學生聽完后,小組討論這首歌曲在拍子上有什么特點?
小組討論后教師提問:“這首歌曲在節奏上有什么規律?”學生答:“強弱弱,咚噠噠,(●○○)。”教師繼續提問:“既然大家能聽出它的節奏規律,你能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表示出來嗎?怎么做都行,但節奏規律別變。”同學們做各種動作來打節奏,教師做以總結后,選出兩個較好的動作,學生邊聽音樂邊擊拍子。拍擊完后,教師說:“剛才這首曲子是一個典型的三拍子,節奏性很強,你們覺得三拍子的曲子美嗎?學生答“美”,教師說:既然美,我們今天就來學唱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叫什么呢?請看圖片。
四. 導入 新歌(重點)[啟動激趣]
看投影片,讓學生看看圖片上畫了什么?(看投影片)一個大樹樁爺爺正微笑地看著你們,在看看它有多大年齡呢,用什么方法判定它的年齡?學生答:“看身上的年輪。”教師總結說:“聰明,可是樹樁是怎么形成的?”學生答:“伐木后留下的。”教師說:“對,伐木后才留下一個個樹樁,所以在伐木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植樹造林。”
1、 出示大歌單(總結梳理)
a. 看節奏,讓學生小組討論,找難點,視讀節奏。(Ⅹ.Ⅹ ⅩⅩ∣Ⅹ――‖)
b. 學生接龍式讀節奏。(找出不足,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點)
2、視唱歌譜:小組討論,找出歌譜中的各種符號。(教師講解符號的作用) ▼頓音記號(短促有力) f(強) P(弱) 3、律動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形體動作模仿大樹樁、小樹,感受歌曲。
五、結束課業教師小結,準備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