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音樂下冊第八單元花的旋律教案
第八單元花的旋律
(總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茉莉花》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唱歌曲,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民間音樂和民歌。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藝術觀。
教學重點:歌曲學唱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歌唱
教學方法:聽唱法、欣賞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老師唱一首歌曲,同學們聽一聽是什么體裁的歌曲?《沂蒙山小調》(民歌)
教師:對,民歌。中國的民歌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的民歌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是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今天請大家欣賞幾首民歌。
2、民歌的題材有幾種? (課件)
同學們,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首歌曲,你聽一聽都是屬于什么體裁?
放錄音或者范唱
(1)《太陽出來喜洋洋》
(2)《放馬山歌》
(3)《川江船夫號子》
(4)《無錫景》
學生回答。
3、板書:
民歌的體裁: 山歌、小調、 勞動號子
4、聽一聽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錄音)《茉莉花》
江蘇民歌 茉莉花
三、歌曲學唱
1、聽錄音——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選擇:(課件)
a、歡快活躍
b、親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a、 婉轉細膩柔美
b、粗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現了青年姑娘什么樣的心理狀態?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現年輕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罵的天真神態,實質上是在表現青年男女之間的純潔感情。
4、歌曲教唱
隨錄音輕聲跟唱2—3遍。
劃拍唱——難點糾正:
把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容易出現的錯誤糾正過來。并告訴學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個特點。
5、放開聲音唱一唱。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賞(課件)
1、《茉莉花》者首民歌流傳于全國各地,奇歌詞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異,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有其獨特的地方特色,從而鮮明的表現了民歌的變異性。還有的把它改變成了器樂曲。
2、創編動作
請同學們自己為歌曲編動作
3、欣賞不同地域的《茉莉花》
山西民歌《茉莉花》 蘇南民歌《茉莉花》
河北民歌《茉莉花》
4、唱唱歌曲,并表演動作。
五、欣賞各種形式的《茉莉花》
《茉莉花》在中國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國民族樂團出訪歐洲時,曾經在世界頂尖級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族音樂,其中就有《茉莉花》,很受當地觀眾的喜歡。由此可見,《茉莉花》的魅力。
1、電子琴曲《茉莉花》
2、古箏曲《茉莉花》
3、薩克斯獨奏《茉莉花》
小結:
雖然音樂形式不同,但是他們都演繹這同一個主題:那就是江南水鄉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國民歌的持久的魅力。讓我們在一次完整的演唱歌曲,用心領取體會這首《茉莉花》淡淡的幽香吧。
七、齊唱歌曲,下課。
八、 板書設計
優美芬芳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