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下冊音樂第五課教案
三、教學準備:
音帶等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1=c 2/4
1 2 3 4 ∣ 5 —∣ i 5. ∣6 3. ∣5 4 3 2 ∣1 — ║
同學 們 好, 您 好 您 好 潘老 師 您 好。
老師彈琴,與學生問好 學生起立與老師問好
(二)、發聲練習:
1、斷音練習
2、連音練習
3、長音練習
老師示范演唱 學生演唱 演唱時注意口型,聲音要求和諧,演唱要很輕松。
(三)、復習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 注意聲音的要求
(四)、欣賞《鵝媽媽》組曲
1、 介紹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作于19xx年。原是為好友的兩個學鋼琴的孩子作的一首鋼琴四手聯彈。后來又應邀增添了《前奏曲》、《間奏曲》、《紡車舞》等段落,組成芭蕾音樂,樂曲主要取材于法國作家貝洛的民間童話集《鵝媽媽的故事》。
全曲由五首標題性音樂組成:
(1)林中睡美人,
(2) 小矮人,
(3) 丑姑娘和瓷娃娃的故事
(4) 美女的生活
(5) 仙境的花園。
2 、小矮人介紹 :
速度中等
(1)、雙簧管悲涼凄切的旋律,表現了孩子們孤獨傷感的情緒和森林里令人不安的寂靜,經過圓號和其他樂器的展開之后,樂曲出現小提琴模仿鳥鳴的獨奏,引子部分的音調再現了一下之后,樂曲在寂靜的氣氛中結束。
(2)、樂曲描繪了童話故事中的一個場面,姑娘為了恢復美貌,在瓷娃娃奏起用核桃和杏核做的樂器的音樂中,這時短笛在短小的引子之后,奏出帶有中國民族風格的五聲性旋律。接著用鋼片琴和中國打擊樂器鑼等奏出具有東方色彩的音樂,中間部分舒展平穩,與開始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隨著樂曲進入再現部,以鐘琴重復了五聲性的民歌主題旋律,姑娘恢復了美貌,樂曲在一片喧鬧的氣氛中結束。
學生聆聽 學生分辨以及感受
(五)、總結、下課。
第五課 第三課時 外國通俗音樂的幾種表現形式
一、 教學目標:
1. 能認真聆聽本課的作品,并積極參與討論、交流、演唱等活動。
2. 能了解外國通俗音樂的幾種代表性形式,能感受、體驗幾種代表形式的特點。
3. 能對通俗音樂作品進行價值判斷,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 教學重難點:
英語演唱,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準備:
收集整理不同時期的代表性通俗音樂作品,并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你們最喜歡的是什么(風格的)音樂?(流行音樂)
說說你認為什么是流行音樂?你喜歡它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補充,引入通俗音樂的概念及其特點)
通俗音樂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于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亦稱流行音樂。
請學生欣賞幾個音樂片斷,試著判斷它們分別是什么風格的通俗音樂。
進入本課課題《外國通俗音樂的幾種形式》(主頁面)
(二)新課教學
1、爵士樂:
爵士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美國南部新奧爾良的黑人舞蹈音樂,是在布魯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礎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樂成份而逐漸形成的。
布魯斯(blues)即藍調,在英文中是苦、憂郁的意思。布魯斯是爵士樂的主要成分。(簡介布魯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