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下冊音樂第二課藍色的雅德朗 教案
(二)、學習作品的風格
1、教師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彈奏《渴望春天》,讓學生仔細聆聽老師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2、學生感受詞與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的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邊聽邊用手劃一劃旋律線,或隨意律動。
(三)、深入了解作品
介紹莫扎特創作《渴望春天》時的情景:
師: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這時的莫扎特已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令人驚嘆的是這首歌曲中沒有絲毫傷感和絕望,整個旋律清新歡快,充滿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學習作品的結構
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后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
學生邊聽歌曲,邊思考:歌曲分幾句,有沒有重復句?請生邊聽邊用手指出重復句的出現,并在師的幫助下寫出結構圖式:a+a1+b+a2
(以聽為主來分析歌曲,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使學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結構后,能模仿創作。)
(五)、介紹莫扎特晚期的故事,為擺脫大主教的控制而斗爭,悲慘的生活,樂觀的精神,創作出許多美好的作品。
世界上恐怕沒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樣,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時期飽受寵愛,莫扎特的一生經歷貧窮、疾病、妒忌等種種坎坷,特別是到了后來和大主教發生沖突以致決裂……
(學生認真聽故事,再次跟錄音演唱歌曲。要求進一步結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體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風格。緬懷一代音樂大師。使學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對這位堅強樂觀的大師肅然起敬,對他的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六)、拓展
嘗試創作a+a1+b+a2結構的小短歌,鞏固所學知識
請學生背誦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根據《渴望春天》,嘗試進行旋律的創作。
要求注意:
1.詞曲風格要統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結構。
3.最后要有結束感。
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完成,師巡視指導,亦可學生哼唱,教師幫助記譜。完成后各組唱唱,共同評議,及時進行表揚鼓勵。
(通過創作實踐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鞏固會用所學知識,同時對音樂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七)、總結、下課。
第二課 第四課時 《土耳其進行曲》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音樂 的情緒。
2、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能感受作品的情緒。
2、聽辨樂曲的結構。
三、教學準備:
樂曲。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欣賞了音樂大師莫扎特的作品《渴望春天》,今天,我們將繼續欣賞他的另一部作品《土耳其進行曲》。先請一位同學們介紹一下莫扎特的生平事跡。
(二)、介紹作曲家:莫扎特
(1756—1791) 奧地利做曲家。出生于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四歲時跟父親學彈鋼琴。五歲時,便能創作各種小曲。六歲時,開始練習小提琴,竟能于大人一七演奏三重奏。超人的天賦,加上刻苦的學習.七歲時,到德國南方各城市演出,后又到巴黎、倫敦,轟動了歐洲,背贊為“童”。后因生活的貧困,積勞成疾,他僅活了35歲,但留給后世的作品多達千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