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下冊音樂第二課藍色的雅德朗 教案
1 2 3 ∣ 5-3 ∣6?1 76 ∣ 5-- ∣ ( )∣( )∣ ( )∣( )∣
老師帶領學生演唱前一部分,后面的老師隨口創作幾條,給學生一個了解交流。
學生開始創作,教師指導。
相互交流,注意旋律的流暢。
(五)、欣賞
1、 導入:
莫扎特生平簡介:
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被世人譽為“音樂神童”,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能,他的一生充滿了艱辛。為了擺脫大主教的控制和宮廷樂師的屈辱生活,使自己成為自由的藝術家,他奮斗了25年后終于遷居到維也納,但是自由后接踵而來的是貧困,生活的磨難過早的使他離開了人間,下葬的哪天,妻子臥床不起,送葬得人早早的就離去,以致一代音樂宗師被淹沒在公墓中,后人無法去 尋覓憑吊。生活悲慘,但是音樂卻充滿了陽光,稱他為“音樂中永恒的陽光。
2、初聽音樂《渴望春天》并與《藍色的雅得朗》作對比 歌曲采用6/8,旋律優美抒情
3、欣賞《土耳其進行曲》:
分析b a c 三段的區別聆聽各段樂曲的特點
a 明朗雄壯,小號吹奏的特色配以模仿小軍鼓聲的伴奏音型,增強了樂曲的進行曲特點。這段音樂在全曲中出現了,對決定樂曲的風格起著重要作用。
b 主旋律輕快、活潑,如同笛子的吹奏,低聲部保持著進行曲的節奏。
c 比a旋律更為優美輕盈流暢。尾聲的音樂威武雄壯,像是神氣的十足的土耳其士兵在軍樂聲中的列隊行進。
(六)、課堂小結。
第二課 第三課時 《渴望春天》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
2、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4、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造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 通過欣賞感受歌曲的明朗、愉快地情緒。
2、 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歌曲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賞童聲合唱:《渴望春天》
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樂,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能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以一流的音樂本身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演唱的熱情。
2、展開: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所作的。關于他,同學們早就充滿了好奇,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是哪國人?寫過什么作品?為什么會成為音樂家?……。學生發言,想知道更多的情況課后查閱資料。
3、復聽《渴望春天》兩遍。
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作品的體裁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1熱烈激動2明朗愉快3低沉憂傷
c、歌曲的拍號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第一遍帶著問題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
第二遍跟著錄音小聲哼唱,最后一題同桌互答師再總結。
請全體學生參與思考,避免音樂課成為特長生的課堂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