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第2冊全冊教案
《音樂》第2冊教案
第1課《我愛珠江》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翠亨村出了個偉人》,讓學生了解我國偉人孫中山,并啟發學生愛偉人,愛珠江,愛祖國的情懷。
2、通過學唱《落水天》,讓學生熟悉廣東客家山歌的風格特色,感悟鄉音之美感。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帶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復習鞏固“do re mi”三個音的音高及手號。
3、聽賞《廣東獅子鑼鼓》,讓學生感受廣東民間鼓樂及歌舞,并能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等節奏型。
4、通過音樂情景的學習,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教材內容分析
《翠亨村出了個偉人》是一首根據廣東民歌的風格寫的歌。旋律優美,表達了人民對偉人孫中山的贊頌的喜悅心情。歌曲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歌頌珠江口香山島翠亨村出了孫中山這個偉人,歌曲充滿廣東民歌的風味,節奏平穩,帶有搖蕩性。
《落水天》是流行于廣東地區鄉情味極濃的一首民歌。富于特色的節奏型貫穿全曲,歌詞樸實感人,表現了舊社會窮人遇到下雨天沒有雨傘的可憐情景,同時又具有風趣的內涵。教材設計了兩個活動與練習:1.運用上學期學過的節奏樂器為歌曲表演作伴奏,讓學生更生動地去表現音樂;2。為了進一步建立“撒”的相對音高概念,我們可以讓學生隨著音高變化打出相應的手號。
《廣東獅子鑼鼓》是廣東過年過節舉行盛大慶典的鼓樂,民間伴有舞獅活動,使節日氣氛更濃,更喜慶。
重點:學生感受廣東民間鼓樂及歌舞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同學交往。
難點:邊聽音樂邊模仿舞獅子的動作。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聽中設問。
播放高胡及廣東民間樂器演奏的《翠亨村出了個偉人》旋律。提問:這首旋律美不美?教師講解:美的音樂有其美的內涵,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蘊涵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2、講故事。
教師播放課件《翠亨村出了個偉人》,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方式講述孫中山少年時代,青年時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義革命的故事,讓學生懂得孫中山是我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偉人孫中山是廣東的驕傲。
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尤其要重視范唱。因為這對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藝術形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生動的范唱,有可能給學生留下畢生都值得回味的印象。
4、聽音樂,朗讀歌詞。
播放《翠亨村出了個偉人》音樂,創設意境啟發學生從音樂中,教師的范唱中感受歌頌孫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讀歌詞。
5、唱唱比比。
學生模仿教師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學唱此曲,比比誰模仿得最好。
6、結合表演。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達歌曲內容及情緒。可以女生問,男生答;或教師問,學生答等。讓學生創編簡易律動,邊表演邊唱歌,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第二課時 學唱《落水天》
教學過程:
1看中聽。播放課件《落水天》,引導學生從廣東民間風土人情中感受廣東民歌的風格,情調。
2聽中讀。
播放《落水天》旋律,教師先有節奏的帶讀,再讓學生讀,讓學生通過有節奏的讀歌詞,感受這首廣東民歌風味的特色節奏型。
3聽中畫。
播放《落水天》旋律,請同學用老師發給的白紙臨摹書中《落水天》的情景畫。學生通過繪畫,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內容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