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下冊第三課《幻想》教案
第三課 《幻 想》 (三課時)
第一課時
(設計者:余杭區臨平一小 呂 婷)教學目標:1.通過對動畫片《寶蓮燈》的兩首插曲的欣賞,了解神話故事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幻想寄托。2.通過找資料、講故事、哼唱曲調等多元化的活動,進一步拓展幻想力,促進思維的發展。教學重點:聆聽與表演。教學難點:放開想象,在樂聲中編講神話故事。課前準備:動畫片《寶蓮燈》的劇情了解。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一、聽辯與音樂實踐。1.聽辨哪一首曲調帶有切分節奏?(教師分別彈奏兩條曲調。
設問:在這兩條曲調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跟琴學唱曲調→離琴視唱曲調。3.唱唱、拍拍、跳跳帶有切分節奏的曲調。鞏固前兩課的切分音知識,加強切分節奏的練習。
在聽辨中進行音樂實踐,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創設輕松的氣氛。二、聆聽與感悟。1.由電影故事導入: 老師演唱《想你的365天》,播放mtv,引出動畫片《寶蓮燈》。由老師介紹故事概況引入。2.初聽。請學生帶著問題去初聽:如:這首插曲是故事的哪個角色在演唱?演唱的形式,歌曲的情緒等。聽完后還可以請同學討論敘述這個插曲的影片畫面及描述的故事內容。3.再次聆聽。(1)邊聽邊展開聯想與想象,說說聽后感。(2)跟錄音輕聲哼唱。它是動畫片《寶蓮燈》的插曲,學生只有對劇情有所了解,才能對歌曲有進一步的領悟。有意識地聆聽會加強學生聽的專注性。學生對于這些影片的插曲一般都比較喜歡,在進一步了解歌曲后,他們更喜歡隨音樂哼唱。三、聆聽與創作。1.對比導入。播放《望月節》2.提問:比較在演唱形式、情緒上有什么不同,想象影片中的畫面是怎樣的。3.播放影片的部分片段4.再次聆聽。(要求:仔細聽伴奏,聽完討論神奇的氣氛是靠什么音響產生的?首先是女聲演唱的曲調,其次是伴奏的配器手法及電子合成器的效果。)5.老師簡單介紹音樂小知識——電子合成器。6.創編:“在這樣的音效中,你還想到什么?”7.分組討論與創編神話故事,說一說。(在樂聲中為大家講故事)因為《天地在我心》、《望月節》同屬動畫片《寶蓮燈》的插曲,他們是一個課時的內容。那么在聽完《天地在我心》后,我們可以直接播放《望月節》進行對比。讓學生初聽后,通過畫面的沖擊形成對音樂形象的記憶。聆聽前有效地提問,幫助學生在有意識地聆聽,培養學生的表達與記憶的能力。合作討論探究表演,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個性。四、拓展1.通過談話讓學生明白對《寶蓮燈》的兩首插曲的欣賞,了解神話故事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幻想寄托。2.欣賞有關神話的插曲,鼓勵大家可以去課外搜尋更多的神話故事的相關歌曲。3.結束。在說說、聽聽、唱唱中,鼓勵學生參與課外的音樂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小白船》、《水星》等作品的學習,進一步拓展幻想力,促進思維的發展。2.二聲部合唱《小白船》,在立體的和聲音響中,體驗、想象所獲得的美感。教學重點:學唱歌曲。教學難點:低聲部與高聲部和聲音響的協調。課前準備:三角鐵、串鈴。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一、音程練唱1.高低聲部分聲部視唱歌譜。2.通過手勢,練唱音程。通過練唱音程達到發聲練習的目的,并為后面的二聲部學唱打下基礎。二、聆聽與感悟。1.以天文知識導入:看誰的天文地理知識知道得最多!設問:太陽系有幾顆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