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二年級冊音樂下冊第四單元 愉快的夢教學設計
第三課時
課時內容:
1、聽《洋娃娃的夢》
2、唱《蒲公英》
課時目標:
1、 通過各種畫面,讓學生感受,發揮想象。
2、通過《洋娃娃的夢》,讓學生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學唱歌曲《蒲公英》,體驗春天的美景及給人帶來的喜悅。
4、通過聽、唱,讓學生隨歌律動。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去發揮想象,發現美,體驗美,歌唱美,創造美。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律動
(一)、音畫結合,情境體驗
師:小朋友,你們做過夢嗎?能告訴大家你曾夢到些什么?(生答)洋娃娃自從跟快樂王子出游以后,也做了個夢,能猜一猜他夢到了些什么嗎?[課件展示:洋娃娃的夢畫面,背景音樂《洋娃娃的夢》]
【設計意圖】:用孩子喜歡的洋娃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想象的積極性,通過看、想、說等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音樂,理解夢的美。
(二)、欣賞感受,描繪夢境
師:剛才小朋友想象了洋娃娃的夢,描繪了多幅春天的景色,那想不想聽聽音樂家是如何來表達的呢?我們先來聽一聽
[課件展示:播放音樂。提問: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的?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師總結:小朋友的想象豐富極了,是的,洋娃娃的夢把我們帶入了生機盎然的春天美景之中,瞧![課件展示:流動畫面]種子破土而出,花兒含苞欲放,柳樹吐出嫩芽,春筍探出腦袋,蒲公英也忙著尋找他們新的家,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結合畫面,第二次欣賞)
師:洋娃娃做了這么美麗的夢,小朋友們想不想也聽著音樂,等星星睡了,鳥兒睡了,乘著我們的夢之船起航呢?
[課件展示:星星睡了,鳥兒棲息在枝頭,小朋友也睡著的畫面,播放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欣賞,課件展示,讓學生在聽賞音樂的同時發揮想象,描繪春景,來感受、聽辯、展示春天,在師生共同體驗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同時,把音樂基礎知識有機的滲透在欣賞活動中。
(三)、歌曲體驗,行知相融
1、教師:老師這里有一幅畫,但是這幅畫有一部分不完整,老師沒有畫上去,我想讓小朋友們聽了我放的一首歌以后,來把它補充完整。
[課件展示:二個孩子在草地上,播放《蒲公英》]
聽了這段音樂,小朋友知道這幅畫上缺了什么啊?來把它畫上去。[課件展示:出視蒲公英]
2、教師:哦!原來蒲公英也做起了美夢!他夢到了小寶寶變成了傘兵,在天空中飛翔呢!他們邊飛邊唱起了歌,那歡快的勁兒也感染了老師,我也熬不住了,我也要和他們一起唱。
(師范唱)
小朋友如果也熬不住了,可以跟老師一起來。(師唱,學生輕聲哼唱)
3、教師播放旋律
學生:把上面寫有歌詞的蒲公英依次貼在黑板上。
4、引導學生用“lu”哼唱旋律,隨旋律模仿蒲公英的動作。
5、跟琴輕唱歌曲,及時糾正難點處。
6、處理
7、完整演唱全曲,師及時鼓勵。
【設計意圖】:通過聽辨音樂,熟悉歌曲旋律,為新歌教學作鋪墊,在聽、唱、動的同時,改變了以往枯燥的學歌方式,使學生參與合作。
(四)、自主合作,創作表現。 [課件展示:連續的歌曲伴奏]
1、教師:請小朋友們選擇喜愛的方式來表達這首歌曲。
歌詞朗誦組。
自然音樂組,選擇老師提供的樂器為歌曲伴奏。
歌舞組。
2、老師分組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創編,培養創新能力和表演能力,與橫向學科緊密聯系,讓學生自主合作,培養協作精神和擴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