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春天在哪里
重慶市南岸區2003—2004學年度小學音樂課競賽課時計劃
歌曲《嘀哩嘀哩》
課 時 計 劃
學科:音樂
授課教師:黃桷埡小學 王盈盈
授課時間:2004年4月13日 星期二 8 : 30
授課年級:三年級
授課地點: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
教學內容:學習歌曲《嘀哩嘀哩》
教學目標 :
一、通過看圖片、聽歌曲、走出課堂欣賞大自然的美麗等活動,感受自然界的變化,尋找春天,使學生盡情享受春天帶來的喜悅。
二、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和靈活、清晰的咬字吐字,表達在春天來臨時歡欣喜悅的心情。
教學重點:
一、 兒童天真活潑的語氣歌唱美麗的春天,抒發心中無限歡樂的感情。
二、 引導學生用非連音唱法演唱歌曲,情緒輕快、節奏活潑。
三、 使學生樂于主動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享受到春天帶來得喜悅,能通過學習掌握教學中的知識點。
教學難點 :
經過調查,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在校園廣播、以及一些VCD光盤上經常能欣賞到這首歌曲。所以大多數學生都能哼唱,但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完全唱對,出錯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17—24小節,所以教師把歌曲的第17—24小節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來設計,也就是模擬小黃鸝鳴叫的樂句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舌部運動靈活,聲音有彈性,前句稍強,后句稍弱,模仿枝頭黃鸝鳥一唱一和,互相對答。
教學用具:
一、 教師:鋼琴、CD唱片、投影機、專用軟件光盤、電腦等。
二、 學生:眼睛、黃鸝鳥、紅花、綠草等頭飾。
課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講解法、示范法。
教學時數:2課時
教材分析:
《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它以天真活潑的語氣歌唱美麗的春天,抒發心中無限歡樂的感情。
歌曲為大調式,采用再現的兩段體結構。每個樂段都是由四個4小節樂句構成,結構十分規整。
第一樂段的第一句由大調式主三和弦的三個音do、mi、sol構成,開始時作下行,在明亮的色彩中揉入了柔和的色調,給人以明朗、親切之感,這一樂句是全曲的核心,揭示了歌曲的主題——春天。第二樂句在前句的音調基礎上略作發展,與之呼應。在第一樂句重復出現之后,第四樂不再像前面三樂句那樣劃分兩個樂節,而是全句一氣呵成。
第二樂段的前兩個樂句以同音重復的旋律進行和活潑的節奏,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下四度模進。這一樂段的第三、四樂句是第一樂段末句的變化重復及完全重復,以再現的手法既進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又加強了歌曲的統一感。
第 二 課 時
教學內容 | 學習歌曲《嘀哩嘀哩》 | ||||
步 驟 | 教 師 活 動 | 學 生 活 動 | 設計意圖 | ||
一、 組織教學 | 演示PowerPoint文稿1,隨兔子舞的音樂跳進教室,檢查學生出勤情況,師生相互問好,安定學生情緒。 | 學生跳著兔子舞進教室排成六組,向老師問好后坐在原地。 | 積極營造輕松的音樂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
二、 新 課 教 學 | 導 入 新 課 I | (一)播放背景音樂:《春之聲》,展示一幅畫面(演示PowerPoint文稿2)。 (二)當代有位詩人寫過一首詩,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中的意境是不是與我們聽賞的這首樂曲吻合。詩《初春》(演示PowerPoint文稿3)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春天 | 學生細心地聽賞音樂,看完后說出感受到了些什么?是優美的還是悲傷的? 在教師的解讀下解釋詩的大意,并得出結論樂曲和詩都是寫的:春天。 | 確立大藝術教育,實現藝術、人文學科互滲互補,淡化學科邊界。在學生的聽賞和教師的引導下,開門見山地引出了本課的主題——春天。 | |
導 入 新 課 II | 教師: “剛剛同學們的回答非常好,為了獎勵大家,讓我帶你們去森林里春游吧!”(演示PowerPoint文稿4)“出發”,隨著樂曲《春之聲圓舞曲》,帶學生繞教室律動。音樂停止告訴大家目的地已到。 | 學生跟著老師繞教室小跑步律動,用心去感受歌曲,隨著歌曲旋律擺動身體。 | 讓學生在律動中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意境,以及音樂帶來的藝術魅力。 | ||
(三) 難 點 分 析 | 1. 出示黃鸝鳥圖片(大屏幕),(演示PowerPoint文稿6)黃鸝鳥自我介紹。教師:“黃鸝鳥不但有禮貌而且歌也唱得非常好,我們跟它一起唱吧”,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旋律來唱。 2. 分黃鸝先生和黃鸝小姐,小姐用mf唱前四小節,先生用mp唱后四小節。教師注意為兩組加入舞蹈動作。 | 1. 學生觀看大屏幕后在教師的啟發下,解決本曲的難點,隨教師練唱。 2. 學生聽教師講解并隨教師的講解、示范的同時跟著做舞蹈動作練習。 | 讓小鳥教孩子們唱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點通過黃鸝展示出來,在小黃鸝一問一答的對唱中,學生興趣高漲、精神專注,不知不覺中歌曲的難點就解決了。 | ||
(四) 歌 曲 學 習 | 演示FlashPla文稿7畫面。 嘩!小鳥、小草、花兒、小鹿都來歡迎我們呢!咦,他們唱的是什么歌?(作傾聽狀)哦!原來這是我們這次音樂會的主題歌――《嘀哩嘀哩》。 復聽后,請小朋友們加入到中間來唱,注意黃鸝鳥唱時的節奏。 | 學生觀看FlashPla畫面,邊看邊拍手打節奏,在這時已經有很多學生在哼唱了。 | 據調查大多數學生都能哼唱這首歌,教師如果再教唱歌詞就顯多余了,就讓學生看著MTV的動畫輕唱歌曲,他們學習時就不會覺得枯燥。 | ||
三、 鞏 固 新 課 | 1. 歌曲的速度是怎么的?歌曲的情緒呢?那么應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歌曲呢?對,應用活潑、明亮、有彈性的聲音,就像小黃鸝的歌聲一樣。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有感情地唱后,學生演唱。 2. 請部分戴上頭飾的小朋友們模仿春天各種事物的動作。 3. 請個別學生用身邊的事物充當打擊樂器,讓他們為歌曲伴奏。 | 1.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懂得用活潑、明亮、有彈性的聲音來歌唱。 2. 學生根據了解的春天的景物來自編動作。 3. 學生能用身邊的“樂器”為歌曲伴奏。 | 教師在藝術處理上是用的引導的方法,這樣改變了以前教師只教,學生被動的局面。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歌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使用打擊樂器。 | ||
四、 教學延伸 創 編 歌 詞 | 下面讓我們看一看還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沒有描繪到的?(演示PowerPoint文稿8展示多張春光圖讓學生觀賞)。每小組討論后,教師用節奏朗讀舉一次例,讓每一組的學生象這樣填詞。教師手拿手鼓打拍子問: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 學生通過討論,用“春天在那···里”這樣的模式回答老師的問。部分同學還可以唱出自己創編的歌詞。 | 僅僅學會歌曲是不夠的,還應深挖教材中蘊含的更深層的東西,激發著學生的創作欲望。 | ||
五、 小結、 布置 課外 作業 | (演示PowerPoint文稿9)音樂會快要結束了,黃鸝鳥告訴大家:“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是我的朋友也是你們大家的朋友,如果你們不愛護他們,今后就永遠也看不到這樣美麗的風光了,小朋友從現在起用你的愛心去保護大自然吧! 森林里的朋友們都回家了。我們也該回去了!和他們說再見吧。úシ乓魳穱淌曳磁芤蝗氐皆瓉淼年犘危┭菔PowerPoint文稿9。 教師:同學們這次春游我們不知不覺地欣賞了好多有關春天的音樂和圖畫,你們覺得春天美嗎?那讓我們走出教室,去擁抱春天,去尋找春天的腳步吧!隨音樂離開教室! | 學生通過小黃鸝的話知道了要愛護大自然。 兩個排成一排,圍教室跑一圈,結束本節課。 | 用小黃鸝說話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啟示他們應當有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 留一定的知識給大家課外自學,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自學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 | ||
六、 教學后體 會 | | | | ||
特別鳴謝:
重慶市南岸區教師進修學校音樂教研員楊麗蘇老師、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學區書記、黃桷埡小學校長劉在平老師、黃桷埡學區副書記、黃桷埡小學副校長陳瑜紅老師、黃桷埡小學教導主任周玲老師、黃桷埡小學大隊輔導員劉羽老師、渝西學院音樂系鄒淵老師等給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