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綿羊
年級:二年級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思路】
本節課重點抓住以聽為主,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通過聆聽��感受��表現��創編展開活動,引發孩子們對動物的興趣和關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樂”中創。使他們真正體會到他們才是音樂課的主人。
【教學目標 】
感受:感受歌曲活潑、優美的情緒,能初步演唱,激發孩子們對羊群、大自然及勞動的熱愛之情。
表現:培養孩子們用肢體語言表現“剪羊毛”的樂趣,使其自然而然地體會掌握歌中速度標記“慢”與“快”。
創編:培養學生在發聲練習中聯系實際生活大膽創編,自編節奏,自由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創編歌詞、掌握;對歌曲速度、情緒的把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頭飾,學生自制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
(一)聽音樂進教室
1. 教師播放音樂,孩子們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自由擺動肢體步入課堂。
2. 師:聽了這段音樂,告訴大家你的腦海里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意圖:通過聽��想��比,激活孩子們的思維。)
(二)感受、探索、掌握
1. 音樂練習
森林里都住著許多的可愛的小動物,他們都在和羊老師學習唱歌,羊老師帶來了一首發聲曲。(多媒體播放)
2. 學生學唱
3. 師:還能怎樣填詞?(學生討論、創編、展示)
(意圖:以發聲練習的編創歌詞的突破口,讓學生大膽自由創編,激發并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能力。)
(三)聽賞、新授、表演
1. 導入 :森林學校放假了,羊老師準備帶領同學們到她的家鄉去作客,但老師出了個難題:誰能聽音樂猜出羊老師的家鄉在哪里?
(課件播放),學生聆聽。
師:大家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意圖:培養孩子們用心來聽,集中精神大膽想象,通過討論,使學生充分感受大草原的廣闊無垠。)
2. 師:我們一起隨著羊老師出發,跟她一起學學歌曲。
3. 播放多媒體課體,唱老師。
(1)老師邊范唱邊舞蹈。
(2)哼唱。
(3)師生對唱。
(4)分組接龍唱。
(5)難點樂句教師處理教唱。
(6)感情和演唱技巧處理。
(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意圖: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歌曲的音響特點,指導學生在聆聽中學習,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小組互相幫助,積極介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達到共同提高。)
4. 師:我們學習了這首歌曲,請你們自由組合,自由選擇方式來表達你現在的感受。
5. 選擇碗、筷、茶杯蓋、鑰匙、易拉罐等,多媒體放映多種卡通綿羊的畫面,供學生自由選擇來表演唱。
(四)教師小結:
師:今天我們和羊老師到草原作客,大家開心嗎?對羊老師教我們的歌曲還滿意嗎?但羊老師還有些傷心,為什么?
(同時播放電視��藏羚羊的狀況,引發學生保護藏羚羊,培養學生關愛動物,保護自然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