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年 級 第 一 學 期 音 樂 教 案
二 年 級 第 一 學 期 音 樂 教 案
第 一 課
教學內容:聽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唱唱:頌祖國
玩玩:1、復習do、re、mi、sol、la
2、學會節奏譜(第3頁節奏譜)的拍擊法。
3、看圖學舞《頌祖國》。
4、敲一敲,為《頌祖國》伴奏。
教學目的:1、通過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曲調;對學生進
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地聆聽《國歌》的習慣。
2、通過學唱新疆維吾爾族民歌《頌祖國》,進行愛黨愛祖國的教育,學會用歡
快熱烈的情緒演唱,并能看圖學跳雙人舞。
3、認識和學會節奏譜的拍擊方法,并為歌曲伴奏。
4、復習唱名d(do)、r(re) m(mi) s(sol) l(la)
5、學會挑選不同的打擊樂器及選擇不同的節奏型為歌曲
伴奏。
教學分析:1、《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為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由田漢作詞
, 聶耳作曲。歌詞與音調緊密結合,使歌曲充滿戰斗力,鼓舞著中國人民為取
得革命勝利而勇往直前。
2、《頌祖國》是一首新疆維吾爾族民歌。2/4拍、宮調式、歌曲由三個樂句組成。
富有新疆民歌的特色。曲調活潑、歡快、節奏比較緊密、多次出現十六分音符。
教學重點:以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頌祖國》。
教學難點 :看圖學舞
課時安排:三教時
1、 欣賞《國歌》;復習d、r、m、s、l;初步學唱歌曲。
2、 學唱《頌祖國》;認識節奏譜及學會拍擊,為歌曲伴奏;音樂游戲,《白云飄飄》。
3、 歌曲處理;學跳雙人舞;敲一敲。
第 一 教 時
教學內容:1、聽賞《國歌》
2、學唱《頌祖國》
3、復習do、re、mi、sol、la
4、認識節奏譜
教學目的:1、通過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曲調;對學生進
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地聆聽《國歌》的習慣。
2、通過學唱新疆維吾爾族民歌《頌祖國》進行愛黨愛祖國的教育。
3、復習d、r、m、s、l
教學重點:學會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頌祖國》。
教學難點 :唱準五音階d、r、m、s、l
教學準備:1、錄音機、磁帶
2、節奏譜卡片
教學過程 :聽進行曲進教室
提問:
1、 剛才我們是怎樣進教室的?
2、 我們走步時聽到的音樂是活潑的還是雄壯的?
小結:
剛才我們是怎樣進教室的?噢!我們是聽著進行曲神氣地走進教室的。
一、 欣賞《國歌》(童聲齊唱),要求學生只聽不唱。
提問:
1、 誰能說出這首歌曲的唱名?
2、 你在哪些地方聽到過奏,《國歌》?
3、 每當升旗奏《國歌》時,我們應該怎樣?
小結: 國旗、國歌代表我們的祖國,所以聽到奏《國歌》時,我們要立、敬禮(或
注目禮),這是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做到的。
4、 復聽《國歌》,全體立正敬禮。
提問: 《國歌》的音樂非常雄壯( )優美( )活潑( )
小結: 《國歌》是一首非常雄壯的進行曲。
一、 新授《頌祖國》
1、 復習歌曲《娃哈哈》,進行歌表演,導入 新課。
2、 范唱
教師有表情地進行范唱,并要求學生注意:聽聽這首歌曲是什么情緒的?歌
中歌唱了誰?范唱后可讓學生討論,“趕走烏云見青天”的“烏云”“青天”
名指什么?
3、 熟悉曲調
先出示節奏譜,手和腳分別單獨作拍擊練習,學會拍擊后,為樂曲伴奏。
4、 聽樂曲做墊步律動(新疆舞基本動作)
用“no”或“lu”哼唱。
5、 朗讀歌詞,初步學唱歌詞(注意反復記號)
一、 復習唱名
1、 用寫有d、r、m、s、l的彩色音樂唱名卡片進行視唱
2、 唱一唱五聲音階
d、r、m、s、l
l、s、m、r、d
3、 聽音練習
出示第4頁下方的節奏譜,請學生把聽出的音填在節奏下面。然后邊拍擊邊唱。
一、 教師小結
二、 師生告別
三、 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教后感:今年我教的二年級,一開始就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不同,二年級好
象大班的孩子。欣賞國歌時,小時們都表現出很專注的神情。但學唱《頌祖國》
時,吐字不夠清楚。
第 二 教 時
教學內容:1、感受2/4拍的強調規律。
2、看圖學舞并有表情地演唱,《頌祖國》。
3、進一步學會節奏譜為歌曲伴奏。
4、音樂游戲《白云飄飄》。
教學目的:1、學會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并能看圖學跳雙人舞。
2、進一步學會節奏譜為歌曲伴奏。
3、學會音樂游戲;白云飄飄。
教學重點:以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頌祖國》
教學難點 :看圖學舞
教學準備:1、錄音機、磁帶
2、圖片、節奏卡片
教學過程 :一、聽《頌祖國》樂曲,做彈簧小跑步進教室。
提問:
1、 1、剛才我們聽到的樂曲的曲名是什么?
2、《頌祖國》與《國歌》兩首歌曲在情緒上有何不同?
二、練聲
1、五聲音階唱名練聲
2、《白云曲》帶詞練習
3、聽音練習
可做“一音開花”游戲。教師彈兩個音,讓學生把這兩個音用線連起來,集體唱后唱出來。
m s
d s r d m r
l l
4、視唱練習
同上節內容。最后用“no”或“lu”哼唱《頌祖國》全曲。
三、繼續新授《頌祖國》
1、 聽《頌祖國》樂曲,感受2/4拍強弱規律。可以做“踏點步”律動,也可以
指導學生看書上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圓圈來感受2/4的強弱規律(強拍可用
兩手指點大圈,弱拍可用一個手拍點小圈)
2、 繼續學習第3葉的節奏譜,并為《頌祖國》伴奏,歌曲前四小節配節奏譜(1),
后八個小節配節奏譜(2)
3、 復習歌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要唱得太快、熱烈、吐字清晰。
4、 指導看圖學舞
先讓學生一起跳,再請男生一起跳,然后男、女生跳雙人舞。為動作熟練后,
可讓學生編配動作。
四、音樂游戲:白云飄飄
游戲方法:
六個學生頭戴寫d、r、m、s、l唱名的“白云帽”(每頂帽上只寫其中一個唱名)
,
在樂曲聲中自由飛舞飄動。音樂結束后,六人立即面向集體排一橫隊,依次唱
出帽上的唱名;也可以有節奏地唱。
五、教師小結
六、師生告別
七、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教后感:學生學跳舞時,由于是自己看圖學跳舞,所以跳的很不整齊,而且有一個現象,
就是全班的學生幾乎都盯著那幾個平時表現好的學生,而不是將自己看得表現出
來。
第 三 教 時
教學內容:1、視唱“白云曲”,并進行即興創作。
2、挑選不同打擊樂器及選擇不同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3、復習
教學目的:1、學會挑選不同的打擊樂器及選擇不同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2、學看即興創作視唱《白云曲》
教學重點:挑選不同的打擊樂器及不同節奏型為《頌祖國》伴奏
教學難點 :學看即興創作
教學過程 :一、聽《頌祖國》樂曲做墊步律動進教室,到座位后集體復習歌表演《娃哈哈》
二、練聲與視唱
1、師生問好
2、復習前面內容
3、根據《白云曲》節奏進行即興創作
三、敲一敲
1、指導學生看圖
(1)四個小朋友各人敲了什么節奏?讓學生分別上前敲一敲。
(2)集體可以復習節奏譜
2、四件樂器同時敲,集體可按節奏譜拍擊(或敲擊)為《頌祖國》伴奏。
3、在樂器伴奏下,集體載舞表演《頌祖國》
四、復習及小結
1、一起復習演唱《我有一支歌》
2、復聽《國歌》
3、教師小結
五、師生告別
六、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教后感:1、在用打擊樂器時,由于很長時間沒有用過,所以,顯得有些亂,經過練習后,
顯得好了很多。
2、《我有一支歌》有部分學生已經忘記,只能模糊地記得曲調,歌詞念不清。
第 二 課
教學內容:聽聽:兒童獻花舞,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唱唱:請你唱個歌吧
玩玩:1、認識并唱準do′
2、聽聽、猜猜、敲敲
3、感受3/4拍強弱規律
4、音樂游戲《蜜蜂做客》
5、即興表演《唱吧、跳吧》
教學目的:1、通過欣賞《兒童獻花舞》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讓學生復習2/4拍,感受3/4
拍的強弱規律。
2、指導學生用歡快的情緒,輕松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請你唱個歌吧》
3、認識唱名do′(d′),并掌握其音高。通過兒歌掌握八度(do—do′)音準。
通過音樂游戲《蜜蜂做客》,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鞏固唱名和節奏。
教材分析:1、欣賞曲《兒童獻花舞》是現代舞劇《白毛女》的片斷。樂曲情緒歡快、熱烈、
運用2/4拍節奏。
2、欣賞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三拍子的波蘭民歌由兩個大樂句組成。
3、歌曲《請你唱個歌》是一首具有圓舞曲特點的,不帶再現的兩段體歌曲。3/4
大調式。
課時安排:三教時
第一教時:欣賞;認識do′,初步學會歌曲
第二教時:繼續學會歌曲;兒歌
第三教時:音樂游戲《蜜蜂做客》;“跳吧!唱吧!”聽聽、猜猜、敲敲。
教學重點:唱好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教學難點 :唱好帶do′的3/4拍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現的節奏感,韻律感。
第 一 教 時
教學內容:1、欣賞
2、認識do′
3、初步學會歌曲
教學目的:1、通過欣賞《兒童獻花舞》、《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讓學生復習2/4拍的強弱規
律。
2、指導學生認識唱名do′(d′),并掌握其音高
3、初步學會演唱《請你唱個歌吧!》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演唱《請你唱個歌吧!》
教學難點 :認識唱名do′,其音高。
教學準備:1、自制教具若干
2、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頌祖國》樂曲做墊步律動進教室。到座位后復習歌表演《頌祖國》。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與視唱
1、五聲音階唱名練聲
2、《白云曲》帶詞練聲
3、聽音練習
游戲“一音開花”
用“lu”哼唱《頌祖國》樂曲
四、欣賞《兒童獻花舞》《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1、 初聽,聽完后提問:
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 簡單介紹這兩首樂曲所表現的不同情緒
3、 復聽《兒童獻花舞》讓學生用拍手、拍腳等動作來感受2/4拍的強弱規律,也可以按第7頁
上方的節奏譜進行拍擊來感受2/4的強弱規律。
4、 復聽《在卡吉德洛森林里》,可用拍手、拍腳來感受3/4的強弱規律。
也可以按第7頁下方的節奏譜進行拍擊來感受3/4拍的強弱規律。
五、認識唱名do′
1、復習do著手,彈出音高do′,通過聽音比較認識do
2、通過彩色音條卡片和“踢足球”的游戲,從直觀感受do′的音高。
3、用兒歌《老牛和小羊》進行師生對度(不要放入下一教時)
六、學唱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1、 教師彈奏《請你唱個歌吧!》
(1) 要求學生說出這首歌是幾拍子的?
(2) 讓學生跟著音樂按三拍子的強弱規律拍一拍。
(3) 按照節奏譜拍一拍,以達到在動中熟悉曲調的目的。
2、 采用聽唱法進行教學
(1) 教師范唱
(2) 提問:
a、 你在歌曲聲中聽到了什么叫聲?
b、 這首歌講了些什么?
c、 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引導學生看書上不同顏色,不同大小圓圈所表現的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律,大圈表現強拍,小
圈表示弱拍。
(3) 念歌詞,先按節奏進行有表情地朗讀,然后學唱
七、教師小結
八、師生告別
九、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教后感:1、學生唱不準do′的音高,于是我就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口型幾發聲方法來唱好。 教后感:我發現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演唱是他們最愛聽的歌聲。老師面對面地演唱很 第 三 教 時 學生用劃線的方法來確定) 教后感:有研究證明,教師對學生地控制越少,兒童體驗的自由度越大,活動的自主性越 音樂最后一小節時,中間一對雙手落下,套住正好滑過“橋洞”的一對。 否則就要換人做“蜜蜂”。采用記分方法進行比賽。 教后感: 本教時由于大部分都是復習,我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差的學生身上,盡量幫助他 六、游戲學唱歌曲第一段 教后感:秧歌步、十字秧歌步學生掌握不夠好,還需進一步學習練習。 熱烈。 第 二 教 時 教后感:伴奏的節奏,學生拍得很好,但是△的節奏,學生完成的不好,一會兒快一會兒 第 三 教 時 唱,也可以進行集體聽唱或分組聽唱。 同時邊拍邊讀節奏。 教后感:這一教時完成得順利、成功,基本沒有難以解決的問題。 第 五 課 3、了解和學習民族舞蹈腳的位置。 教學內容:1、欣賞《擠奶舞》 第二拍: 雙手擺 第 二 教 時 2、通過《搭搭唱唱》,培養學生初步的音樂創作能力。 教后感:在第一教時的教案中,在欣賞《擠奶舞》時,我先教學生撩袖。擦汗和多種擠奶 第 三 教 時 2、通過聽音接龍,培養學生初步的音樂創作能力。
但還是有些困難。
2、學生的欣賞習慣不夠好,在欣賞時有竊竊私語的現象出現。
3、《請你唱個歌》沒有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
第 二 教 時
教學內容:1、繼續學會歌曲
2、兒歌
教學目的:1、繼續指導學生用歡快的情緒,輕松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請你唱個歌吧!》
2、學習兒歌《老牛和小羊》,鞏固d、 do′的音高。
教學重點:唱好歌曲《請你唱個歌吧!》
教學難點 :念好帶do′音的兒歌。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錄音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五聲音階唱名練習
2、《白云曲》帶詞練聲
3、聽音練習
四、繼續學唱歌曲
1、教師彈奏前奏,引導學生回憶
2、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的伴奏演唱
3、按要求讓學生跟著鋼琴演唱一遍
4、要求學生唱到高旋律不喊叫、不走音、不發虛。
5、在演唱歌曲中的鳥鳴時,指導學生用斷音的方法演唱,使歌曲更生動。
6、歌曲唱熟后配上簡單的動作進行歌表演,從移動重心作為主要動作,來感受
歌曲的情緒。
五、學習兒歌《老牛和小羊》
1、復習d、d′的音高,讓學生看著卡片唱
2、學習兒歌
(1)師生對讀
(2)扮角色讀
六、教師小結
七、師生告別
八、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親切。正在范唱的音樂老師就是他們仰慕的演唱演員。“范唱”的老師與學生之間
的感情交流也是更接近,學生也很愿意聽教師范唱的歌曲。
教學內容:1、音樂游戲《蜜蜂做客》
2、唱吧!跳吧!
3、猜猜、聽聽、敲敲
教學目的:1、讓學生在《蜜蜂做客》的音樂活動中,鞏固唱名和節奏。
2、通過即興表演《唱吧!跳吧!》要求學生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2/4拍、3/4
拍的節奏感及不同的情緒的歌曲。
3、通過聽辨,正確認識若干節奏樂器
教學重點:學會音游《蜜蜂做客》
教學難點 :能用身體的動作靈敏地表現2/4、3/4拍節奏感及不同情緒的歌曲。
教學準備:1、頭飾
2、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五聲音階唱名練聲
2、《白云曲》帶詞練聲
3、聽音練聲
四、音樂游戲《蜜蜂做客》
方法:
1、請幾位學生,每兩人為一組,手持節奏卡片做“蜂房”
2、再請幾位學生頭戴唱名帽(每只帽子上只寫一個唱名)做“蜜蜂”。
3、在蜜蜂樂曲中,“小蜜蜂”自由飛舞采蜜。音樂停,“蜜蜂”飛到“蜂房”
前馬上停下,依次序每只“蜜蜂”根據“蜂房”的節奏,配上自己帽上的
唱名唱出來;唱準唱時了的“蜜蜂”就飛進“蜂房”。音樂再起,游戲從頭
開始,不斷變換位置。
五、即興表演《唱吧!跳吧!》
1、讓學生通過回憶來選定《竹馬》等三首歌曲應該用哪一條強弱節怕來伴奏(讓
2、教師彈奏這三首歌曲,學生用選定的節奏擊拍節奏。并演唱歌曲。
3、可用以下方法進行“唱唱、跳跳”
A—B—A—C—A
A、集體拉成大圓圈,邊唱邊表演《請你唱個歌吧》
B、當教師彈奏《竹馬》音樂時,男生進入圓圈內即興表演。
C、女生則在原地蹲下邊拍手擊拍邊唱歌
A、教師再彈奏《請你唱個歌吧》音樂時,全體又恢復成大圓圈進行歌表演。
B、教師彈奏《我有一支歌》的音樂時女生進入圓圈內即興表演,男生則蹲下邊
拍手邊唱歌;然后重復A。在活動中要求學生靈敏地用身體的動作來表演
2/4、3/4拍的節奏感及不同情緒的歌曲。
4、場地有限,在座位上原地分批進行表演
六、聽聽、猜猜、敲敲
1、 先讓學生看聽圖中是哪三種節奏樂器。然后教師敲擊其中一件樂器,要求學
生通過分辨(不能看教師敲擊)說出哪一種樂器。
2、 教師先后敲擊圖中的兩種樂器,要求學生通過聽辨說出先敲的什么樂器,要求學生后敲的
什么樂器?
3、 教師分別敲擊圖中的三種樂器,要求學生通過聽辨依次說出這三種樂器的名稱。
4、 讓學生看右圖中的三組節奏樂器分別由哪些樂器組成,并記住名稱。然后教師請三位學生
來各拿一種樂器進行敲擊(兩人或三人同時敲擊)。要求集體或個人通過聽辨說出敲擊的是拿
一組樂器。
5、 最后可以讓學生操作名稱打擊樂器,為教師彈奏樂曲伴奏。
六、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教后感:學生對于打擊樂器的興趣很大,最后一部分是這節課上學生最興奮的地方。他們
聽著老師的打擊樂器聲,紛紛舉起了小手,要求發表自己聽到的樂器名稱。雖然
有個別學生答錯了,但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我還是會盡可能地表揚他一下。
音 樂 樂 園 (一)
教學內容:1、海獅頂球
2、林中滑雪
3、集體舞《倫敦橋》
4、魚兒音樂會
教學目的:1、通過節奏組合練習,培養學生初步的節奏創作能力。
2、讓學生能夠唱準唱名的音準。
3、通過集體舞《倫敦橋》,培養學生互相配合,協調的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4、通過魚兒音樂會,幫助學生熟悉音的高低的排列順序。
教學重點:學會集體舞《倫敦橋》
教學難點 :唱準唱名
教學課時安排:三教時
第一教時:海獅頂球;初步學跳集體舞《倫敦橋》
第二教時:林中滑雪;繼續學跳集體舞《倫敦橋》
第三教時:雨兒音樂會;復習
第 一 教 時
教學內容:1、海獅頂球
2、初步學跳集體舞《倫敦橋》
教學目的:1、通過節奏組合練習,培養學生初步的節奏創作能力。
2、初步學跳集體舞《倫敦橋》,培養學生互相配合,協調的能力和集體主義精
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跳集體舞《倫敦橋》的基本動作。
教學難點 :讓學生編排出各種不同的節奏。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節奏卡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要求學生聲音集中。
三、練聲
1、 五聲音階唱名練聲。
2、 《白云曲》帶詞練聲。
3、 聽音練聲
做“一音開花”游戲。
m s
d s r d m r
l l
四、海獅頂球
方法
1、 讓學生編排出各種不同的節奏型,再拍一拍。
2、 請幾位學生上黑板進行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編排得快?編排得正確。
五、初步學跳集體舞《倫敦舞》
1、 基本動作
踏點步:
兩人面對面,雙手搭肩想同方向跨出一步,另一只腳的腳尖在跨出一步的腳旁邊點一下(一拍
一動)。第二次方向相反,身體隨腳的動作左右擺動。
滑步:
兩個面對面,側手舉手拉手。一只腳向前跳出一步,另一只腳快速靠上,兩只腳好象在地面上
跳步滑行,往前滑時,雙手前低后高,身體向前傾,頭看前方。
2、 基本 介紹一下跳法。
六、音樂游戲:《蜜蜂做客》
規則:
“小蜜蜂”的飛舞和停止,都必須聽從音樂的指揮,唱名和節奏必須唱準。
否則就要換人做“蜜蜂”。采用記分方法進行比賽。
七、教師小結
八、師生告別
九、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強。其創造性發揮也就越好。我一般對于問題盡量選用開放型,有多個答案可選
擇的問題和練習。語氣就是咨詢,和建議的。這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
第 二 教 時
教學內容:1、林中滑雪
2、繼續學跳集體舞《倫敦橋》
教學目的:1、訓練學生唱準音準
2、繼續學跳集體舞《倫敦橋》,培養學生互相配合,協調的能力和集體主義精
神。
教學重點:學會跳集體舞《倫敦橋》
教學難點 :唱準唱名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卡片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錄音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五聲音階唱名練聲。
2、《白云曲》帶詞練聲。
3、聽音練聲
做“一音開花”游戲。
4、視唱練聲
四、復習“海獅頂球”
1、 讓學生編排出不同的節奏型。
2、 進行比賽,看誰編排得快
五、林中滑雪
方法:
學生根據自選不同的滑雪路線,依次唱出各音,要注意音準。
六、集體舞《倫敦橋》
1、 復習基本動作
踏點步:
要求一拍一動,第二次方向相反,身體隨腳的動作左右擺動。
滑步:
兩人面對面,側平舉手拉手。一只腳向前跳出一步,另一只腳快速靠上,兩腳好象在地面上跳
步滑行。往前滑時,雙手前低后高,身體向前傾,頭看前方。
跳法:
參加者五對、七對或九對。面對面,雙手相搭(或搭肩)
第一段歌詞
集體向同方向做踏點步8次。
第二段歌詞
中間一對雙手上舉或“橋洞狀”,其余幾對手拉手向反時針做滑步動作,依次“穿過”橋洞。
音樂彈奏最后兩小節作為間奏。這時被套住的一對分別站到中間一對人的身后,并將雙手搭在
前面人的肩上或抱腰。其余幾對回到原位。舞蹈從頭開始。直到舞蹈者全部套住為止。最后兩
隊人做拔河游戲,決定勝敗。
七、教師小結
八、師生告別
第 三 教 時
教室內容:1、魚兒音樂會
2、 復習
教學目的:1、通過魚兒音樂會,幫助學生熟悉音的高低的排列順序
2、通過復習、鞏固學生對已學過的音樂知識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錄音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五聲音階唱名練聲。
2、 《白云曲》帶詞練聲
3、 聽音練習。
4、 視唱練習。
四、復習游戲:海獅頂球
1、 讓學生編排出各種不同的節奏型,再拍一拍。
2、 進行比賽
五、魚兒音樂會
方法:
1、 先看看五條魚兒吐出的水泡相互間有什么關系。
2、 再想想各個唱名之間的音高關系。
3、 在空白的水泡內填上唱名(每個水泡填一個唱名),填好后從下向上唱一唱。
4、 請個別學生唱一下。
六、復習集體舞《倫敦橋》
跳法:
參加者五對,七對或九對。面對面,雙手相搭(或搭肩)
第一段歌詞
集體向同方向做踏點步8次。
第二段歌詞:
要求依次穿過“橋洞”
音樂最后一小節時,中間一對雙手落下,套住正好滑過“橋洞”的一對。
音樂彈奏最后兩小節作為間奏。這時被套住的一對分別站到中間一對人的
身后,并將雙手搭在前面人的肩上或抱腰。其余幾對回到原位。舞蹈從頭
開始。直到舞蹈者全部套住為止。最后兩隊人做拔河游戲,決定勝敗。
七、音樂游戲《蜜蜂做客》
規則:
“小蜜蜂”的飛舞和停止,都必須聽從音樂的指揮,唱名和節奏必須唱準。
八、教師小結
九、師生告別
十、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們掌握一些音樂知識。
第 三 課
教學內容:聽聽:擁軍花鼓
唱唱:小小音樂會
玩玩:1、兒歌《七五三一真有趣》
2、學跳秧歌舞
3、游戲《小兔快進窩》
教學目的:1、通過欣賞歷史歌曲《擁軍花鼓》,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歌曲通過邊區人民載
歌載舞慶豐收來表達對黨,對解放軍的深厚感情。
2、指導學生用活潑、甜美的歌聲演唱《小小音樂會》,唱出拉二胡,吹喇叭,
敲銅鼓時的歡樂情緒和對可愛的小動物喜愛的心情。
3、 認識各種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了解民族打擊樂的擬聲字:鼓(冬)、大鑼(才)、撥(
七)。并通過兒歌來熟悉打擊樂器的音色。
4、 學會跳十字秧歌舞步,并能在音樂伴奏下快樂自然地扭起秧歌。
教學重點:唱好歌曲并進行歌表演。
教學難點 :1、秧歌舞步
2、鑼鼓鈴的兒歌
教材分析:1、《擁軍花鼓》是一首帶有民歌歌風的,熱烈歡慶的歷史歌曲,曲調活潑、歡
快歌詞生動、形象。
2、歌曲《小小音樂會》是一首帶民歌歌風的兒童歌曲,全曲由四個樂句構成:
2/4拍。
課時安排:四教時
第一教時:欣賞《擁軍花鼓》;學跳秧歌十字步;學唱第一段歌曲。
第二教時:繼續學習歌曲第二、三段;認識民族打擊樂器。
第三教時:兒歌《七五三一真有趣》;歌曲處理,歌表演
第四教時:音樂游戲,跳秧歌舞
第 一 教 時
教學內容:1、欣賞《擁軍花鼓》
2、學跳秧歌十字步
3、 學唱第一段歌曲
教學目的:1、通過欣賞歷史歌曲《擁軍花鼓》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歌曲通過邊區人民載歌
載舞慶豐收來表達對黨對解放軍的深厚感情。
2、學跳十字秧歌舞步。
3、指導學生用活潑、甜美的歌唱《小小音樂會》第一段。
教學重點:學會《小小音樂會》第一段。
教學難點 :秧歌十字步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擁軍花鼓》的音樂,自由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五聲音階唱名練習。
2、 《白云曲》帶詞練聲。
3、 聽音練習。
四、欣賞《擁軍花鼓》
1、 初聽后要求學生聽出歌曲的內容,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教師提問:
(1) 這首歌曲唱了什么內容?
(2) 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3) 這首曲子是什么情緒的?
2、 復聽
要求學生邊聽邊看書,想象出敲鑼打鼓時的熱鬧情緒,并能講出這首熱烈歡快的樂曲它所表現
的氣氛,宜用紅色還是藍色表示。
五、學跳秧歌十字步
秧歌舞是我國漢族流傳很廣的民間舞蹈,秧歌的特點是熱烈、豪放、動作
優美。
1、 走秧歌步
跳法:
腳的動作按節奏做原地彈簧步。雙手前后自由擺動,熟練后,可以用彩中或皺紙做道具。雙手
各拿一條(或幾條),向左右上方甩動。
2、 十字步秧歌
跳法:
開始時雙手插腰,只做腳的動作。
第一拍:
右腳開始,往右腳上方邁一步。
第二拍:
左腳不動,右腳向左腳上方邁一步。
第三拍:
右腳不動,左腳向右腳后方退一步。
第四拍:
左腳不動,右腳向左腳后邁一步。兩腳還原或正步,腳的十字步熟練后,雙手前后自然擺動。
1、 范唱后,可讓學生簡單地議論,并通過圖片或實物認識歌曲中提到的幾種樂
器。
2、 模仿一下《小小音樂會》里幾種樂器的演奏姿勢或及聲音。
3、 學一學歌曲中所描寫小動物的形象、表情。
4、 用聽唱法學唱歌曲第一段。
七、教師總結
八、師生告別
九、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第 二 教 時
教學內容:1、繼續學習歌曲第二、三段
2、認識民族打擊樂器
教學目的:1、指導學生用活潑、甜美的歌聲演唱《小小音樂會》,唱出拉二胡、吹喇叭、
敲銅鼓時的歡樂情緒和對可愛的小動物的喜愛的心情。
2、認識幾種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
教學重點:學會歌曲《小小音樂會》
教學準備:1、錄音機、磁帶
2、認識幾種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五聲音階唱名練習
2、 《白云曲》練聲。
3、 聽音練聲。
“一音開花”游戲。
四、認識民族打擊樂器的音色,把每一件樂器敲一敲,讓學生聽一聽。
在聽賞的基礎上介紹幾種常見的中國民族打擊樂器。
1、 了解中國民族打擊樂器的音色,把每一件樂器敲一敲,讓學生聽一聽。
2、 介紹鈸時,可以回憶一下已欣賞過的民族打擊樂《鴨子拌嘴》,這首樂曲是由不同的鈸敲
擊出不同的音色,以表現出一群小鴨子在拌嘴時的可愛情景。
五、繼續學習歌曲第二、三段。
1、 復習演唱歌曲第一段
2、 教師范唱歌曲第二、三段,讓簡單討論:
(1) 這首歌講了些什么內容?
(2) 你聽到那些樂器演奏的聲音?
(3) 還有誰和小朋友一起在開音樂會?
啟發學生對歌詞內容的理解和激起想唱、學唱的興趣。
(4) 學唱第二段
重點指導“得兒喂”的唱法,要求唱得圓潤而稍輕。
(5) 學唱第三段
“咦、恩、噯!”容易混淆,要想提醒學生注意,并讀出不同的情感。
3、 跟著音樂,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
4、 提要求,學生再次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
六、教師和學生一起復習秧歌十字步
1、 聽《擁軍花鼓》,學生在教師帶領下做秧歌十字步。
2、 提出不足
第一拍:
左腳開始,在右腳上方邁一步。
第二拍:
左腳不動,右腳左腳上方邁一步。
第三拍:
右腳不動,左腳向右腳后方邁一步。
第四拍:
左腳不動,右腳向右后方退一步。向腳還原或正步。
七、教師小結
八、師生告別
九、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教后感:1、通過復習,學生秧歌舞及十字步地起前一堂課學生要跳得好很多。
2、《小小音樂會》學生對于其中“咦、恩”等襯詞老是搞不清,不知道有什么方
法。
第 三 教 時
教學內容:1、兒歌《七五三一》真有趣
2、歌曲處理
3、 歌表演
教學目的;1、學會兒歌《七五三一》真有趣
2、指導學生用活潑、甜美的歌聲演唱《小小音樂會》唱出拉二胡、吹喇叭、敲
銅鼓時的吹樂情緒和對可愛的小動物喜愛的心情。
教學重點:唱好歌曲,進行歌表演
教學難點 :能整齊地邊讀邊用打擊樂器進行演奏《七五三一》真有趣。
教學準備:1、打擊樂器若干
2、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聽《擁軍花鼓》做彈簧步進入教室,雙手前后自由擺動。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五聲音階唱名練聲
2、 《白云曲》帶詞練聲
3、 聽音練耳
四、兒歌《七五三一真有趣》
1、 把上節課認識的幾種打擊樂器復習一下。
2、 學會讀《鑼鼓經》
小鑼(才)
大鑼(倉)
鈸(七)
鼓(冬)
(1) 用不同的節奏敲擊每一件樂器,要求學生聽后用鑼鼓讀一讀。
(2) 讓學生來敲擊,然后由集體讀出,鞏固對“鑼鼓經”的讀法。
(3) 指導學生演奏的方法
3、 師生對讀《七五三一真有趣》
(1) 教師領,學生齊讀“鑼鼓經”。齊奏的部分由集體用擊掌表示。
(2) 請幾位學生分別代表各種樂器來領讀,集體拍擊節奏。
(3) “鑼鼓經”熟悉后,讓學生邊讀邊打擊樂器進行演奏。
五、歌曲處理
1、 教師彈奏前奏,學生回憶歌名。
2、 教師提要求,學生演唱。
(1) 重點指導“得兒喂”的唱法,要求唱得圓潤而稍輕。
(2) “咦!恩!”學會容易混淆,要提醒學生注意,并讀出不同的情感。
六、歌表演
1、 請學生邊唱邊自由地表現歌曲。
2、 看老師邊唱邊表演一遍。
3、 集體邊唱邊表演一遍。
提醒學生將小動物的形象,表情表現出來。
七、教師小結
八、師生告別
九、學生聽《擁軍花鼓》出教室。
教后感:1、在“七五三一真有趣”的活動,學生自始至終將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創造
欲。
2、歌曲“小小音樂會”學生們大部分已經掌握且能有感情地唱。但還是有個別學
生不能完整,有感情地唱。
第 四 教 時
教學內容:1、音樂游戲
2、跳秧歌舞
教學目的:1、通過游戲培養學生對不同情緒的音樂的靈敏反應。
2、復習秧歌十字步,能在音樂伴奏下快樂自然地扭起秧歌。
教學重點:學會音樂游戲《小兔進窩》
教學難點 :秧歌舞步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擁軍花鼓》,雙手前后自由擺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五聲音階唱名練習。
2、 《白云曲》帶詞練聲
3、 聽音練耳
四、學跳秧歌舞
1、 復習秧歌十字步
(1) 第一遍只做腳的動作
(2) 腳下做十字步,雙手前后自然擺動。
2、 讓學生看書上的節奏譜唱一唱《秧歌舞曲》,體會一下秧歌舞樂曲的特點,
同時,也復習了節奏和唱名。
3、 在音樂伴奏下,大家一起來扭秧歌。
4、 再來一遍,作一些隊形變化。
五、音樂游戲《小兔快進窩》
目的:培養學生對不同情緒的音樂的靈敏反應。
方法:
三人一組手拉手,搭成兔子的“窩”,若干學生拌作“小兔子”,但兔子數必須多于“窩”數
。再由一個或幾人拌作“老鷹”。
老師彈奏活潑,跳躍的音樂,小兔子立即接音樂的節奏自由跳躍。搭成“兔窩”的學生手下垂
,跟著音樂節奏做起踵步。
當教師彈奏快速度音樂時,“老鷹”俯沖飛舞捉小兔,這時小兔子要快速地逃進“窩”。老師
只能抓那些找不到“窩”的小兔,而進“窩”的小兔就不能抓。被老鷹抓住的小兔就要退出游
戲。然后,教師變換音樂,游戲再開始。
規則:
聽音樂指揮,根據音樂做動作。不能兩只小兔同時逃進一只“窩”。而老鷹也只能在“窩”外
捉小兔。
六、復習兒歌《七五三一真有趣》
1、 教師領,學生齊度“鑼鼓經”
2、 讓學生邊讀邊用打擊樂器進行演奏。
七、教師小結
八、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教后感:音樂游戲《小兔快進窩》,學生一學就會,而且都能較好地遵守規則,真誠得投入、
第 四 課
教學內容:聽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唱唱:大鹿
玩玩:1、認識fa(f)
2、聽音樂打靶,聽音連線
3、情景歌表演:森林里大鹿
4、兒歌《荷葉上的青蛙》
教學目的:1、聽賞現代京劇《紅燈記》選段《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培
養學生對國劇——京劇的喜愛和興趣。
2、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大鹿》,初步感受法國民歌音樂的特點。
并學會用情景方式進行歌表演。
3、 認識唱名fa(f),通過連線游戲來掌握其音高。
教學重點:認識fa(f)唱準音階中的半音關系。
教學難點 :看圖情景表演,培養創造力。
教時安排:三教時
第一教時:欣賞;認識唱名fa(f);初步學習歌詞。
第二教時:學會歌曲;玩玩聽音連線,聽音打靶。
第三教時:情景歌表演《森林里的大鹿》;兒歌《荷葉上的青蛙》。
第四教時:綜合性復習。
第 一 教 時
教學內容:1、欣賞
2、認識唱名fa(f)
3、初步學習歌曲
教學目的:1、聽賞協現代京劇《紅燈記》選段《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培養學生對國劇——京劇的喜愛和興趣。
2、認識唱名fa(f)
3、初步學習歌曲《大鹿》
教學重點:認識fa(f),唱準音階中的半音關系。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五聲音階唱名練聲。
2、 《白云曲》帶詞練聲。
3、 聽音練聲。
4、 視唱練聲。
四、介紹京劇
1、 京劇是我們中國的國劇。
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
義勇軍進行曲是中國的國歌。
熊貓是中國的國寶。
2、 京劇是非常美的藝術。
京劇有迷人的臉譜。
臉譜上有美麗的顏色和圖案。
京劇有美妙的音樂。
鏗鏘鑼鼓使人精神振奮。
京劇有多彩的服裝。
色彩鮮艷,式樣各異。
3、 京劇的臉譜很有特點
(畫幾個臉譜讓學生觀賞)
紅臉、黑臉一般代表正氣凜然的好人。
綠臉、藍臉一般代表綠林好漢或壞人。
白臉一般代表陰險、狡猾的奸人。
金色的臉代表神仙和妖怪。
4、 現代京劇
(1) 用京劇藝術來表現的人和事。如現代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都
是現代京劇。
(2) 聽賞時可先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紅燈記》的故事情節。由于唱段較短小,
可讓學生反復幾遍,以了解唱詞的內容。
五、認識唱名fa(f)
1、 本課的音樂知識和唱準唱名fa(f)
2、 聽音樂入手,教師彈出mi、fa,讓學生聽出fa(f)比mi高。
3、 教師彈出fa、sol,讓學生聽出fa 比mi高。
4、 教師彈出fa、sol,讓學生聽出fa比sol低。
5、 教師彈mi、fa 、sol三個音,以加深學生對這三個音音高的印象。
6、 教師彈奏do、re、mi、sol、la讓學生作為練聲曲進行練習。
7、 看彩色音條卡片進行視唱。要求學生認得快,唱得準。
六、初步學唱歌曲。
1、 教師有感情地范唱后。
2、 教師提問:
(1) 講出歌詞的內容?
(2) 說出歌曲中有哪些人物?
3、 朗讀歌詞,讓學生按節奏用高位置讀。
七、教師小結
八、師生告別
九、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教后感:學習難的學生聽慣了老師,家長對自己的批評、指責、看慣了同學對自己的輕蔑
臉色。因此,在課上我對這種學生往往采取鼓勵的手法,盡量不批評他們。
教學內容:1、學會歌曲
2、玩玩《聽音樂連線》、《聽音打靶》
教學目的:1、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大鹿》,初步感受法國民歌音樂的特點。
2、做《聽音連線》、《聽音打靶》的聽音練耳游戲。
教學重點:學會《大鹿》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教師彈奏do、re、mi、sol、la,讓學生作為練聲曲進行練習。
2、 看彩色音色卡片進行視唱。
要求學生認得快、唱得準。
四、做《聽音連線》、《聽音打靶》的聽音練耳游戲。
五、學會唱歌曲《大鹿》
1、 用節奏譜為歌曲伴奏
(1) 第一樂段可用第22頁右下方的節奏譜伴奏。
(2) 第二樂段可用第22頁右下方的節奏譜伴奏。
2、 復習歌詞,讓學生按節奏用高位置讀。
3、 用聽唱法學唱
(1) 第一樂段要唱得短促、跳躍。
力度要適當控制,速度宜稍慢。
(2) 第二樂段力度稍強,情緒飽滿一些,表現出來團結起來力量大的精神面貌。速度也可隨
歌詞的內容變得稍快起來。
(3) 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對歌詞情節的理解來處理速度、力度、感情。
六、復習音樂游戲:《小兔快進窩》
方法:
三人一組手拉手,搭成兔子的“窩”,若干學生扮作“小兔”但兔子數必須
多于“窩”數。再由一人或幾人扮作“老鷹”
七、教師小結
八、師生告別
九、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慢。
教學內容:1、情景歌表演《森林里的大鹿》
2、兒歌《荷葉上的青蛙》
教學目的:1、通過情景表演,使學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強對歌曲的理解和培養初步
的表演能力。
2、通過兒歌,培養學生初步創作節奏的能力,并在青蛙合唱時感受不同節奏型
組成的多層次的效果。
教學重點:學會情景歌表演《森林里的大鹿》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初步創作節奏的能力。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教師彈奏do、re、mi、fa、sol,讓學生作為練聲曲進行練習。
2、 看彩色音條卡片進行視唱。
要求學生能認得快、唱得準。
3、 做聽音練耳游戲。
四、復習歌曲《大鹿》
五、情景歌表演《森林里的大鹿》
圖2“鳥、兔、樹”等在音樂聲中,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用不同動作歡
快地即興舞蹈。
圖1學生扮演“花、草、樹、鳥、蝴蝶”等,在描繪清晨景色的音樂聲中
漸漸醒來了……
圖3前面六人搭成門形,大鹿站在門后,邊唱邊自編動作表演,接著小兔
蹦跳著出場。
圖4小兔邊蹦跳到門口,驚慌地大鹿求援。當唱到最后一句時,搭成門的
六人一分為二,由中間打開向后退,表示開門。同時,大鹿邊唱邊把小兔
拉進“房”里,六人經過轉圈后,回到原地(如圖3)。音樂反復時,另一
只小兔又慌忙地逃來,邊唱邊敲門,同樣又被大鹿拉進“房”。大鹿手拉著
兩只小兔,舉過頭頂,表示脫險。
六、兒歌《荷葉上的青蛙》
1、教師出示彩色青蛙和荷葉圖,讓學生自己選擇節奏,并能用“呱”讀出,形
成多層次節奏的效果。
2、可以讓三、四個學生手拉手成一小組,分幾組跪在地上,圍成一圈表示一張
張“荷葉”,讓一只小青蛙在荷葉中間創作節奏。最后“荷葉”和“荷葉”
里的“青蛙”,同時邊拍邊讀節奏,這種多層次的節奏訓練,學生有興趣。
3、節奏的創作可以是兩小節,也可以是四小節,但事先要規定好。
4、 指導學生有節奏地朗讀兒歌,穿插在節奏創作的過程中。
七、教師小結
八、師生告別
九、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教后感:學生有的已經很認真,但還是離正常水平有一段距離。面對這樣的孩子,只要有
一點進步,我都會毫不吝嗇的翹起大拇指稱贊,為的是盡量保護孩子最初點滴的
創造,使孩子體驗創造的成功感。
第 四 教 時
教學內容:綜合性練習
教學目的:1、通過綜合性復習,鞏固本課時中已學過的若干音樂知識。
2、幫助若干能力差的學生。
教學重點:認識fa,唱準音階中的半音關系。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在農場里》(c——f)
要求學生形象地表現各種小動物的叫聲。
2、看彩色音條卡進行視唱
要求認得快、唱得準。
3、做《聽音游戲》、《聽音打靶》的聽音練耳游戲要求形式多樣,也可以個別聽
四、復習歌曲《大鹿》
要求:
第一樂段要唱得短促、跳躍,力度要適當控制,速度宜稍慢。
第二樂段力度稍強,情緒飽滿一些,表現出團結起力量大的精神面貌。速度
也可以隨歌詞的內容變得稍快一些。
五、復習兒歌《荷葉上的青蛙》
1、讓三、四個學生手拉手成一小組;分幾組跪在地上,圍成一圈表示一張“荷
葉”,讓一只小青蛙在荷葉中間創作節奏。最后“荷葉”和荷葉里的“青蛙”
2、節奏的創作也可以是兩小節或四小節。
六、情景歌表演《森林里的大鹿》
通過情景表演,使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強對歌曲的理解和培養初步
的表演能力。
七、教師小結
八、師生告別
九、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教學內容:聽聽:擠奶舞
唱唱:蕭
玩玩:1、練一練
2、搭搭唱唱
3、聽音接龍
4、民族舞蹈腳位練習
教學目的:1、欣賞蒙古舞曲《擠奶舞》,讓學生感受這是一首輕松歡快的舞曲,樂曲描繪
出一幅擠奶員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在辛勤勞動的畫面。并初步了解蒙古舞曲的
特點。
2、指導學生用優美的歌聲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正確地運用已學過的歌唱技巧。
4、通過《聽音接龍》、《搭搭唱唱》,培養學生初步的音樂創作能力。
教學重點:能用優美的歌聲唱好歌曲《蕭》
教學難點 :(1)聽音接龍
(2)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課時安排:三教時
第一教時:欣賞《擠奶舞》;學跳蒙古舞;練一練
第二教時:學唱歌曲《蕭》;玩玩;搭搭汊唱唱。
第三教時:歌曲處理;聽音接龍;舞蹈腳位組合。
第 一 教 時
2、學跳蒙古舞
3、練一練
教學目的:1、欣賞蒙古舞曲《擠奶舞》,讓學生感受這是一首輕松、歡快的舞曲,樂曲描
繪出一幅擠奶員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在辛勤勞動的畫面。并初步了解蒙古舞曲
的特點。
2、通過練一練進行模聲練習,要求發音正確,位置要高。
教學重點:學會欣賞蒙族樂曲《擠奶舞》
教學難點 :學跳蒙古舞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看彩色音條卡片進行視唱
要求認得快,唱的準。
2、 用模聲的方法練一練復韻母
(1) 可用師生對唱方法進行模聲練習。
要求發音正確,位置要高,以達到練聲的目的。
(2) 樂曲唱得熟練后,可在模聲時配上適當的動作,以加強趣味性。
(3) 在練聲過程中要掌握2/4拍強弱規律
四、聽賞《擠奶舞》
1、 聽賞前介紹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的生活狀況。
(1) 蒙古族勤勞勇敢,大多過著放牧生活。
(2) “擠奶”是蒙古族姑娘的一項勞動內容。此外,草原的兒女還能歌善舞。請大家聽一首
蒙古族舞曲《擠奶舞》。
2、 復聽時,可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學做幾個“擠奶”的動作(見書上插圖)
通過學習蒙古舞蹈的簡單動作,讓學生在動中感受蒙古舞蹈的特點。
硬肩:
第一拍:
雙手拇指分別叉在身后的兩腰上,左肩頭向前推出,右肘稍向后;右肩頭向后,左肘微向前。
第一拍動作相反。
笑肩:
第1—2拍:
雙肩先稍抬起后放下,連續三次,上身稍后仰,雙手微曲肘張于身體平側,壓腕,手指翹起。
雙手上舉,手指相對,手腕用力左右擺動,身體隨音樂斷蹲或斷起。
五、教師小結
六、師生告別
七、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教后感:蒙古舞的基本動作,對于初學的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但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蕭》
2、玩玩
3、 搭搭唱唱
教學目的:1、指導學生用優美的歌聲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正確地運用已學過的歌曲技巧。
教學重點:能用優美的歌聲唱好《蕭》
教學難點 :聽音接龍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 看彩色音條卡片進行視唱
要求認得快、唱得準
2、 用模聲的方法練一練復韻母
(1) 用師生對唱的方法進行模聲練習
(2) 要求發音正確,位置要高,達到練聲的目的。
四、學唱歌曲《蕭》
1、教師先向學生出示“蕭”的實物或掛圖。然后放一首蕭吹奏的小曲給學生聽。
2、教師范唱
3、 學唱歌曲前,讓學生用節奏樂器分聲部為樂曲伴奏,以達到熟悉樂曲的目的。
如用小鈴敲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鈴鼓敲八分休止符和八分音符組成的節奏。
4、 集體分成二組,兩拍手表示小鈴和鈴鼓。
5、 朗讀歌詞,學唱歌詞時,要注意樂句換氣,不要唱破句,最后擴充樂句要唱得圓滑、連貫
,歌聲要自然,有親切感。
五、《搭搭唱唱》
1、 先讓學生看圖,了解搭音符的方法。
懂得怎樣搭表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2、 按圖的搭法讓學生演示一遍,集體拍手擊拍。
3、 讓學生自由即興創作。
用身體搭成不同時值音符組成的四拍節奏。然后集體按搭成的節奏拍手擊拍,也可以為節奏配
上唱名唱出來。
六、教師小結
七、師生告別
八、學生聽音樂做律動出教室。
的動作,爾后引導學生自由組合動作,孩子的表演真是一人一個故事,顯示他們
已經具有的創造能力。
教學內容:1、歌曲處理
2、聽音接龍
3、舞蹈腳位組合
教學目的:1、指導學生用優美的歌聲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正確地運用以學過的歌唱技巧。
3、了解學習舞蹈腳位組合
教學重點:能用優美的歌聲唱好歌曲《蕭》
教學難點 :聽音接龍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錄音做律動進入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練聲
1、《在農場里》
要求學生自問自答,并能用動作形象地表現。
2、用模聲的方法練一練復韻母
(1) 要求發音正確,位置高,以達到練聲的目的。
(2) 在模聲時配上適當的動作,以加強趣味性。
四、唱好歌曲《蕭》
1、 讓學生用節奏樂器分聲部為樂曲伴奏,以達到熟悉樂曲的目的。
2、 集體演唱歌曲《蕭》
要求最后擴充句唱得圓滑、連貫,歌聲要自然,有親切感。
五、聽音接龍
1、 根據“龍”身上規定的節奏即興作曲。游戲時可讓學生參加者排成一橫隊,
一個個依次唱下去即興作曲,但最后一個接唱的第一個音必須的前面一個人
唱的最后一個音。
2、為了讓學生逐步掌握接龍方法,可先易后難,分步前進,先由師生對接,較
熟練后讓學生自己依次接唱。
3、接唱時要求節奏準確,特別要強調音準。速度要掌握好,不能越唱越快。音
或節奏不準的學生要馬上退出游戲,并由下面的學生接唱。
六、民族腳位動作:正步:腳尖腳跟靠攏。小八字步:腳尖分開,腳跟靠攏。大八字步:
一腳腳跟緊靠另一腳的腳窩。
前弓步:
前腳跨出一大步,膝蓋與腳尖垂直,后腳繃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