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羊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7個生字,認識新偏旁“ ”(同字框)
2.會認4個字。
3.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識同字框。
2.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正確、規范地書寫每個生字。
2.用簡練的句子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激發情趣,作好鋪墊。
一開課,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馬大哈管理員》的故事:從前,森林動物園來了一位新管理員—-猴子馬大哈先生。他認為動物園應該改變原先的生活方式,就對小羊說:“你太瘦了,不要再吃草了,改吃肉吧!這樣會使你變胖的。”又對小兔說:“別吃青菜蘿卜了,換換口味,吃魚吧!魚很有營養。”然后對小豬說:“現在流行瘦身體,你太胖了,不要吃飯了,還是吃草吧,這樣會變得苗條些。”小動物們一齊反對,可是猴管理員就是不聽。從此,小羊望著肉和骨頭,一口也吃不下,很快就病倒了;小豬整天吃草,身體苗條了,可連拿勺子的力氣都沒有了;小白兔沒有青菜蘿卜吃,哭著找媽媽,眼睛都哭紅了。森林里一下亂套了,猴管理員一心想把動物們管好,可是越管越槽,最后只好把他換了。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這個馬大哈先生到底錯在哪兒呢?那么他應該讓小羊、小兔、小豬吃什么呢?聽了這個故事,你們知道羊是吃什么的呢?對!羊是吃草的動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的故事。
板書:
17
二、結合插圖,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字,標出自然段。
2.分段讀課文,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3.讓學生縱觀全圖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和做朋友,學生可以邊看圖邊敘述。
三、進一步學習生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讀生字
2.同桌互讀,比比誰讀得正確?
3.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4.做拼音和生字的找朋友游戲。
(二)學習生字的形。
1.認識新偏旁“同字框”
2.自學生字的字形,理解字義。
3.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比比誰記憶字形方法最好,一會兒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4.學生匯報學習字形字義的過程。
羊: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憶,上面是八字頭,下面是三橫一豎。筆順是 ,組詞:山羊、羊肉。
和:合體字,左右結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口”字加上“禾木旁”就是“和”字。組詞:和氣、和平。
蟲:獨體字。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中國的“中”字下面加上一提一點。組詞:蟲子。
你: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上面是撇,橫鉤,下面是個“小”字,合起來是“你”字。組詞:你好、你們。
牛:獨體字,可以用中午,“午”字來記,最后一豎要寫長些,上面露頭。
草:上下結構,用熟字加偏旁來識記,用“早上”的早字,上面加上“草字頭”就是草。組詞:小草,草原。
同:認識“ ”同字框。半包圍結構,同字框里面加上一筆橫,一個口字。
5.抽讀生字和詞語的卡片,鞏固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三)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1.自己認真觀察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2.學生在書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3.請學生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你、草”。
5.學生在書上練習書寫。寫后同桌相互評議,相互糾正。
6.學生正確地書寫生字作業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四、朗讀課文,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邊讀邊和插圖對照,能用一句話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附:板書設計
17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同。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課的生字和詞,并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內容,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哪一自然段和哪一幅圖是對應的。請同學說一說。
2.請學生說說的好朋友都是誰?
板書:
小雞圖
小貓圖
小狗圖
小牛圖
3.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導學法。
(1)電腦出示3個題目:①誰是的朋友?②它請吃什么③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讀讀這3個題目。
(2)自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并且看看第一幅圖,電腦出示第一幅圖,思考投影上的3個問題。
(3)同桌同學討論這3個問題。
(4)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回答問題。
①小雞是的朋友。②小雞請吃蟲子。③說:“謝謝你!我不吃蟲子。”
(5)小雞為什么請吃蟲子?從“請”字可以看出什么?“謝謝你”又說明了什么?為什么不吃蟲子呢?請學生回答?
(6)朗讀這一段,想想應當怎樣讀?
小雞用真誠的態度請吃蟲子,說話很有禮貌,感謝小雞的好意。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7)指導背誦:
①自己練習背。
②師生對背,教師提問,學生背相應的內容。
師提問:誰是的朋友?生背第一句。
他請吃什么?說什么?
③指名背誦。
4.學習第二自然段,運用學法。
(1)按照投影的3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邊讀課文,邊看圖。(電腦出示第二幅圖)
(2)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3)思考:小貓為什么請吃魚,為什么還不吃?
(4)用同樣的方法指導背誦。
5.自讀第三自然段,鞏固學法。
(1)請學生獨立按照問題思考這段。出示第三幅圖。
(2)指名讀這段,學生匯報學會了什么?
(3)有語氣朗讀這段。
(4)師生對讀,對背。
6.學習第四自然段,通過對比,理解內容。
(1)想想投影上的3個問題?(出示第四幅圖)請學生回答
(2)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說明了什么?
分析比較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理解“和”、一同的詞義:
7.感情朗讀,明白道理。
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特別是“謝謝你”要讀出的感激、高興的語氣。
三、表演課文,受到教育。
在學生理解,牢記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扮演這些小動物,戴頭飾進行藝術創造,讓學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說和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
四、續編故事,激勵創新。
教師啟發:還可以和誰交朋友?請大家都來當小作家和小畫家,給課文和插圖續寫上幾個片斷,怎么樣?由于有開頭故事作鋪墊,學生很快就會編出“和小魚交朋友……等。”可讓學生先說再畫最后寫,學生興致一定很高。
附:板書設計
17
小雞 吃蟲子 不吃……
小貓 吃魚 不吃……
小狗 吃骨頭 不吃……
小牛 吃青草 一同吃
探究活動
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戴頭飾進行表演,不僅發展學生語言,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