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種魚(通用14篇)
小貓種魚 篇1
教學目標 :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會認7個字。
3.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農”的書寫教師重點指導。
教學過程 :
一、導言激趣
教師出示的插圖,讓學生觀察,提問: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學生齊讀課題。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小貓最后收到了魚了嗎?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標畫出生字和會認字。
2.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和會認字多讀幾遍。
3.同桌同學互讀生字和會認字。
4.抽讀帶拼音的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鞏固字的讀音。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邊讀邊標出自然段。(3段)
2.同桌同學互相讀一遍。
3.教師范讀,聽老師是怎么讀的,一會兒請同學讀,看誰比老師讀得好!
4.指名讀,大家評議。
四、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學生自學生字,分析字形,理解字義。
2.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比比誰識記字形最巧妙?一會兒請同學們給大家講一講?
3.請小老師講:
種:左右結構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中”字左邊加上“禾”字旁就是種。出示課件:先出示:禾 中 再出示:種。組詞:種田、種花。
秋:“秋”字和“種”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把“種”字右邊的“中”換成“火”就是“秋”字。組詞:秋天、秋風。
農:獨體字。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筆順是 。學生書空組詞:農民、農物。
民:獨體字。也是用粉筆畫的方法來記,筆順是 。學生一起書空筆順。組詞:人民、農民、民主。
玉:獨體字。用“王”字加一點記憶字形。筆順是一 二 干 玉,注意最后一筆是點。組詞:玉米。玉石。
地:合體字,左右結構,出示課件:先出示“土”“也”再出示“地”用學過的熟字“也”加上“提土旁”就是地。組詞:土地、地里。
他:左右結構的字。和“地”用比較的方法記憶。把“地”字的“提土旁”換成單人旁就是“他”字。組詞:他的,他們。“地和他”字。為什么“地”是提土旁?“他”是單人旁?讓學生說一說。
4.抽讀生字詞卡片。
5.學生獨立觀察每個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6.在觀察的基礎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7.在描紅的基礎上你想提醒大家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種”: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成左窄右寬,“禾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農”字注意字的筆順是 ,書寫時要寫得舒展一些。注意第四筆的“豎折”和第五筆“捺”的起筆位置不能挨上。
“民”字注意最后一筆是斜鉤,寫得稍長一些,經左邊稍長出來一些。
8.在學生提示的基礎上,把每個生字在書中田格上獨立寫一遍。寫后同桌互查糾正。
9.同學再把每個字獨立書寫一遍。
10.全班評議修改!
11.教師對比較難寫的字進行重點指導。如“農”字教師示范板書。學生再練習寫“農”字。
12.鞏固練習:學生在生字本上寫生字,每字寫3遍。
附:板書設計
16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收玉米,種花生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能收玉米,種花生能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明白向別人學習需要動腦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抽讀生字和詞語卡片,鞏固字音字形。
二、談話導入 :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的生字和詞語,我們初步地了解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內容,仔細觀察插圖,能用簡單的話表達圖的內容,同時還要明白課文中所講的道理。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3.全文共有幾幅圖,(5幅)邊看圖邊讀課文,想想哪幅圖和哪個自然段有聯系。
(1)第一自然段是描寫第一、二幅圖的。
(2)第二自然段是描寫第三、四幅圖的。
(3)第三自然段是描寫第五幅圖的。
4.學生輕聲讀課文,想想:你從每段課文中明白了什么?指名說一說。
四、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出示圖1圖2,說說每幅圖畫的是誰在干什么?再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用“一”畫出第一幅圖對應的句子,用“~”畫出第二幅圖對應的句子。
3.讀讀畫出的句子,并思考: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樣?農民伯伯種的是什么樣的玉米?教師出示實物:玉米粒,即種子。到了秋天農民伯伯收獲的又是什么呢?(教師出示實物:玉米棒子。板書:種玉米 很多玉米
4.看第二幅圖,農民伯伯收了多少玉米呢?書中用了一個詞,是什么詞?(很多)①如果是你,看到收獲了這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樣?(高興)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②教師抓住“很多”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練習讀,指名讀。③練習背誦。先利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自己練習背誦,然后同桌互背最后指名背和齊背。
5.總結學習方法。
板書:看圖
畫句子
讀文 思考?
朗讀,背誦
(二)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熟悉學法。
1.自己自學課文二段。
2.學生自學后小組進行討論。
3.指名匯報學習收獲。
教師板書:種花生 很多花生
4.朗讀本段,讀出阿姨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5.背誦第二段。
與第一段比較著背,只是把“玉米”換成“花生”就可以了。
(三)擴展練習,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1.學生把前兩段進行背誦。
2.讓學生按照句式,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農民伯伯或阿姨還能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到很多什么?
出示課件;農民把 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
3.想一想:農民在什么時間種?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花生……呢?
(因為玉米和花生是種子繁殖的,是種在地里的,經過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就會收到很多的玉米和花生。……)
教師過渡語: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看見農民伯伯和農民阿姨,把玉米和花生種在地里,收到了很多玉米和花生,于是它把小魚種在地里,它想收到很多很多小魚,它收到很多魚了嗎?
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己小聲讀這段,標出有幾句話?
2.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板書:
3.小組討論。
4.提問:小貓看見了,它看見什么了?說給大家聽。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從圖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覺得一定收到小魚?小貓到底能不能收到很多小魚?
為什么?小貓錯在哪里? 板書:沒收到。
5.指導朗讀。從“一定”一詞,小貓想自己肯定能收到很多小魚,要讀出很自信、很肯定的語氣。自己練習讀;同桌互讀,相互評議;指名讀。練習背誦。
6.利用表演形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請一名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當小貓。請一名同學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小貓聽了很難過,向同學承認了錯誤,并請求同學們幫助他想想能收到很多小魚的辦法。
五、全課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附:板書設計
16
看圖
學法 畫句子 種玉米收玉米
讀文 思考 種花生收花生
朗讀背誦 種小魚想收小魚
(沒收到)
探究活動
請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扮演小貓,其他同學可以帶上老貓頭飾,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
小貓種魚 篇2
教學目標 :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會認7個字。
3.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農”的書寫教師重點指導。
教學過程 :
一、導言激趣
教師出示的插圖,讓學生觀察,提問: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學生齊讀課題。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小貓最后收到了魚了嗎?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標畫出生字和會認字。
2.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和會認字多讀幾遍。
3.同桌同學互讀生字和會認字。
4.抽讀帶拼音的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鞏固字的讀音。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邊讀邊標出自然段。(3段)
2.同桌同學互相讀一遍。
3.教師范讀,聽老師是怎么讀的,一會兒請同學讀,看誰比老師讀得好!
4.指名讀,大家評議。
四、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學生自學生字,分析字形,理解字義。
2.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比比誰識記字形最巧妙?一會兒請同學們給大家講一講?
3.請小老師講:
種:左右結構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中”字左邊加上“禾”字旁就是種。出示課件:先出示:禾 中 再出示:種。組詞:種田、種花。
秋:“秋”字和“種”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把“種”字右邊的“中”換成“火”就是“秋”字。組詞:秋天、秋風。
農:獨體字。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筆順是 。學生書空組詞:農民、農物。
民:獨體字。也是用粉筆畫的方法來記,筆順是 。學生一起書空筆順。組詞:人民、農民、民主。
玉:獨體字。用“王”字加一點記憶字形。筆順是一 二 干 玉,注意最后一筆是點。組詞:玉米。玉石。
地:合體字,左右結構,出示課件:先出示“土”“也”再出示“地”用學過的熟字“也”加上“提土旁”就是地。組詞:土地、地里。
他:左右結構的字。和“地”用比較的方法記憶。把“地”字的“提土旁”換成單人旁就是“他”字。組詞:他的,他們。“地和他”字。為什么“地”是提土旁?“他”是單人旁?讓學生說一說。
4.抽讀生字詞卡片。
5.學生獨立觀察每個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6.在觀察的基礎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7.在描紅的基礎上你想提醒大家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種”: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成左窄右寬,“禾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農”字注意字的筆順是 ,書寫時要寫得舒展一些。注意第四筆的“豎折”和第五筆“捺”的起筆位置不能挨上。
“民”字注意最后一筆是斜鉤,寫得稍長一些,經左邊稍長出來一些。
8.在學生提示的基礎上,把每個生字在書中田格上獨立寫一遍。寫后同桌互查糾正。
9.同學再把每個字獨立書寫一遍。
10.全班評議修改!
11.教師對比較難寫的字進行重點指導。如“農”字教師示范板書。學生再練習寫“農”字。
12.鞏固練習:學生在生字本上寫生字,每字寫3遍。
附:板書設計
16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收玉米,種花生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能收玉米,種花生能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明白向別人學習需要動腦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抽讀生字和詞語卡片,鞏固字音字形。
二、談話導入 :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的生字和詞語,我們初步地了解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內容,仔細觀察插圖,能用簡單的話表達圖的內容,同時還要明白課文中所講的道理。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3.全文共有幾幅圖,(5幅)邊看圖邊讀課文,想想哪幅圖和哪個自然段有聯系。
(1)第一自然段是描寫第一、二幅圖的。
(2)第二自然段是描寫第三、四幅圖的。
(3)第三自然段是描寫第五幅圖的。
4.學生輕聲讀課文,想想:你從每段課文中明白了什么?指名說一說。
四、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出示圖1圖2,說說每幅圖畫的是誰在干什么?再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用“一”畫出第一幅圖對應的句子,用“~”畫出第二幅圖對應的句子。
3.讀讀畫出的句子,并思考: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樣?農民伯伯種的是什么樣的玉米?教師出示實物:玉米粒,即種子。到了秋天農民伯伯收獲的又是什么呢?(教師出示實物:玉米棒子。板書:種玉米 很多玉米
4.看第二幅圖,農民伯伯收了多少玉米呢?書中用了一個詞,是什么詞?(很多)①如果是你,看到收獲了這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樣?(高興)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②教師抓住“很多”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練習讀,指名讀。③練習背誦。先利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自己練習背誦,然后同桌互背最后指名背和齊背。
5.總結學習方法。
板書:看圖
畫句子
讀文 思考?
朗讀,背誦
(二)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熟悉學法。
1.自己自學課文二段。
2.學生自學后小組進行討論。
3.指名匯報學習收獲。
教師板書:種花生 很多花生
4.朗讀本段,讀出阿姨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5.背誦第二段。
與第一段比較著背,只是把“玉米”換成“花生”就可以了。
(三)擴展練習,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1.學生把前兩段進行背誦。
2.讓學生按照句式,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農民伯伯或阿姨還能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到很多什么?
出示課件;農民把 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
3.想一想:農民在什么時間種?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花生……呢?
(因為玉米和花生是種子繁殖的,是種在地里的,經過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就會收到很多的玉米和花生。……)
教師過渡語: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看見農民伯伯和農民阿姨,把玉米和花生種在地里,收到了很多玉米和花生,于是它把小魚種在地里,它想收到很多很多小魚,它收到很多魚了嗎?
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己小聲讀這段,標出有幾句話?
2.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板書:
3.小組討論。
4.提問:小貓看見了,它看見什么了?說給大家聽。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從圖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覺得一定收到小魚?小貓到底能不能收到很多小魚?
為什么?小貓錯在哪里? 板書:沒收到。
5.指導朗讀。從“一定”一詞,小貓想自己肯定能收到很多小魚,要讀出很自信、很肯定的語氣。自己練習讀;同桌互讀,相互評議;指名讀。練習背誦。
6.利用表演形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請一名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當小貓。請一名同學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小貓聽了很難過,向同學承認了錯誤,并請求同學們幫助他想想能收到很多小魚的辦法。
五、全課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附:板書設計
16
看圖
學法 畫句子 種玉米收玉米
讀文 思考 種花生收花生
朗讀背誦 種小魚想收小魚
(沒收到)
探究活動
請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扮演小貓,其他同學可以帶上老貓頭飾,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
小貓種魚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會認7個字。
3.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農”的書寫教師重點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教師出示的插圖,讓學生觀察,提問: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學生齊讀課題。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小貓最后收到了魚了嗎?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標畫出生字和會認字。
2.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和會認字多讀幾遍。
3.同桌同學互讀生字和會認字。
4.抽讀帶拼音的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鞏固字的讀音。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邊讀邊標出自然段。(3段)
2.同桌同學互相讀一遍。
3.教師范讀,聽老師是怎么讀的,一會兒請同學讀,看誰比老師讀得好!
4.指名讀,大家評議。
四、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學生自學生字,分析字形,理解字義。
2.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比比誰識記字形最巧妙?一會兒請同學們給大家講一講?
3.請小老師講:
種:左右結構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中”字左邊加上“禾”字旁就是種。出示課件:先出示:禾 中 再出示:種。組詞:種田、種花。
秋:“秋”字和“種”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把“種”字右邊的“中”換成“火”就是“秋”字。組詞:秋天、秋風。
農:獨體字。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筆順是 。學生書空組詞:農民、農物。
民:獨體字。也是用粉筆畫的方法來記,筆順是 。學生一起書空筆順。組詞:人民、農民、民主。
玉:獨體字。用“王”字加一點記憶字形。筆順是一 二 干 玉,注意最后一筆是點。組詞:玉米。玉石。
地:合體字,左右結構,出示課件:先出示“土”“也”再出示“地”用學過的熟字“也”加上“提土旁”就是地。組詞:土地、地里。
他:左右結構的字。和“地”用比較的方法記憶。把“地”字的“提土旁”換成單人旁就是“他”字。組詞:他的,他們。“地和他”字。為什么“地”是提土旁?“他”是單人旁?讓學生說一說。
4.抽讀生字詞卡片。
5.學生獨立觀察每個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6.在觀察的基礎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7.在描紅的基礎上你想提醒大家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種”: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成左窄右寬,“禾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農”字注意字的筆順是 ,書寫時要寫得舒展一些。注意第四筆的“豎折”和第五筆“捺”的起筆位置不能挨上。
“民”字注意最后一筆是斜鉤,寫得稍長一些,經左邊稍長出來一些。
8.在學生提示的基礎上,把每個生字在書中田格上獨立寫一遍。寫后同桌互查糾正。
9.同學再把每個字獨立書寫一遍。
10.全班評議修改!
11.教師對比較難寫的字進行重點指導。如“農”字教師示范板書。學生再練習寫“農”字。
12.鞏固練習:學生在生字本上寫生字,每字寫3遍。
附:板書設計
16
第 1 2 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收玉米,種花生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能收玉米,種花生能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明白向別人學習需要動腦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抽讀生字和詞語卡片,鞏固字音字形。
二、談話導入 :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的生字和詞語,我們初步地了解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內容,仔細觀察插圖,能用簡單的話表達圖的內容,同時還要明白課文中所講的道理。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3.全文共有幾幅圖,(5幅)邊看圖邊讀課文,想想哪幅圖和哪個自然段有聯系。
(1)第一自然段是描寫第一、二幅圖的。
(2)第二自然段是描寫第三、四幅圖的。
(3)第三自然段是描寫第五幅圖的。
4.學生輕聲讀課文,想想:你從每段課文中明白了什么?指名說一說。
四、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出示圖1圖2,說說每幅圖畫的是誰在干什么?再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用“一”畫出第一幅圖對應的句子,用“~”畫出第二幅圖對應的句子。
3.讀讀畫出的句子,并思考: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樣?農民伯伯種的是什么樣的玉米?教師出示實物:玉米粒,即種子。到了秋天農民伯伯收獲的又是什么呢?(教師出示實物:玉米棒子。板書:種玉米 很多玉米
4.看第二幅圖,農民伯伯收了多少玉米呢?書中用了一個詞,是什么詞?(很多)①如果是你,看到收獲了這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樣?(高興)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②教師抓住“很多”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練習讀,指名讀。③練習背誦。先利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自己練習背誦,然后同桌互背最后指名背和齊背。
5.總結學習方法。
板書:看圖
畫句子
讀文 思考?
朗讀,背誦
(二)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熟悉學法。
1.自己自學課文二段。
2.學生自學后小組進行討論。
3.指名匯報學習收獲。
教師板書:種花生 很多花生
4.朗讀本段,讀出阿姨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5.背誦第二段。
與第一段比較著背,只是把“玉米”換成“花生”就可以了。
(三)擴展練習,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1.學生把前兩段進行背誦。
2.讓學生按照句式,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農民伯伯或阿姨還能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到很多什么?
出示課件;農民把 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
3.想一想:農民在什么時間種?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花生……呢?
(因為玉米和花生是種子繁殖的,是種在地里的,經過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就會收到很多的玉米和花生。……)
教師過渡語: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看見農民伯伯和農民阿姨,把玉米和花生種在地里,收到了很多玉米和花生,于是它把小魚種在地里,它想收到很多很多小魚,它收到很多魚了嗎?
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己小聲讀這段,標出有幾句話?
2.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板書:
3.小組討論。
4.提問:小貓看見了,它看見什么了?說給大家聽。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從圖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覺得一定收到小魚?小貓到底能不能收到很多小魚?
為什么?小貓錯在哪里? 板書:沒收到。
5.指導朗讀。從“一定”一詞,小貓想自己肯定能收到很多小魚,要讀出很自信、很肯定的語氣。自己練習讀;同桌互讀,相互評議;指名讀。練習背誦。
6.利用表演形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請一名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當小貓。請一名同學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小貓聽了很難過,向同學承認了錯誤,并請求同學們幫助他想想能收到很多小魚的辦法。
五、全課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附:板書設計
16
看圖
學法 畫句子 種玉米收玉米
讀文 思考 種花生收花生
朗讀背誦 種小魚想收小魚
(沒收到)
探究活動
請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扮演小貓,其他同學可以帶上老貓頭飾,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 第 1 2 頁
小貓種魚 篇4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弄清小貓收不到魚的原因,初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有規律的。
2.學會7個生字、3個新偏旁,理解字詞的意思。
3.看清圖意,培養觀察能力。
4.朗讀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弄清小貓為什么收不到魚的道理。掌握生字詞。
三、教具 掛圖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解題。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看圖學文(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題目。從題目上看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么事?我們聽說過種樹、種菜、種莊稼,但聽說過種魚嗎?你們想不想知道小貓種魚是怎么回事?看了圖,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指導學生從整體上粗知圖意,初步了解課文有關內容。
1.指導看圖。
(1)出示5幅圖,提示學生要把5幅圖連起來看。(第一、二幅圖上畫的是同一個人,第三、四幅圖上畫的是同一個人,第五幅圖圈里畫的是小貓想到的)然后讓學生邊看邊練習說圖意。
(2)指名讓學生說圖意。可先說第一、二幅,接著說第三、四幅,再說第五幅。最后,試著把5幅圖連起來說一說。(農民阿姨種玉米,收玉米;農民伯伯種花生,收花生;小貓種魚想收很多小魚。)
2.朗讀課文。
(1)課文中是怎樣說小貓種魚的事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生字,識記字音。標出自然段,把課文讀正確,讀連貫。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字音、自然段和朗讀情況,根據情況決定讀的遍數。
(3)認讀卡片,檢查生字字音掌握情況。
(4)朗讀全文。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5)說一說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或知道農民種玉米,收玉米;或知道農民種花生,收花生;或知道了小貓種魚等,學生知道一點說一點,不要要求過高)
(6)你還有什么問題不明白,請你提出來?
三、讀全文,思考同學們提出來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生字卡片。
2.朗讀課文。
二、分段學文,一幅一幅仔細看圖,理解課文內容和生字的意思。
1.學習第一段。
(1)朗讀后說說這一段有幾句話?
(2)第一句話講的是誰的事?農民干什么?使學生了解句子內容,滲透理解句子的方法,為讀好一句話做鋪墊。看圖,說說農民在什么地方怎樣種玉米?(圖文對照,從實際上理解“種”的意思:在地里挖出溝,把玉米粒撒在壟溝里面,蓋上土)什么時候種玉米?(春天)
(3)什么時候收玉米?收了多少玉米?(讀第二句后回答:秋天,收了很多玉米)看圖理解“很多”的意思(筐里的玉米滿滿的,地里還有。種了很少的玉米種子,收了很多大玉米)。誰收了很多玉米?(農民)收了這么多玉米她的心情怎樣?(很高興)
(4)朗讀,要讀出農民收玉米后高興的心情。教師可以邊指導邊示范。
2.學習第二段。
(1)朗讀。
(2)第一句話講的是誰在干什么?(有了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在理解第二段時,適當增加一些綜合性)看圖說說農民怎樣種花生?(加深對“種”的理解:在地里挖坑,把花生種子放在坑里埋上土)
(3)誰到了什么時候收花生?(聯系上句了解收花生的也是農民。花生也是春種秋收)收了多少花生?(進一步理解“很多”的意思)再看圖,從圖上認識收的花生特別多。(每棵秧上結得多,筐里收得多)
(4)一顆花生的種籽長一棵秧,一棵秧結一簇花生,農民用那么少的種子,收了這么多的花生,心里一定特別高興,請同學們讀一讀,讀出高興的語氣。指導朗讀。
3.學習第三段。
(1)朗讀。
(2)第一句話講小貓怎樣?(把理解的重點放在句子的后半句:小貓的兩個動作)小貓看見什么?(把這一段與前兩段的內容聯系起來,了解小貓種魚的原因)小貓怎樣把小魚種到地里?(看圖回答)
(3)讀第二句,說說小貓想的是什么?(一定會收很多小魚)看圖了解小貓想收的小魚有很多條。
(4)小貓種兩條魚想到一定會收到很多條魚,心情怎樣?(看圖說小貓的表情)
(5)讀出小貓當時的心情。
(6)小貓真的會收到很多魚嗎?為什么?(啟發學生懂得小貓之所以收不到魚的道理:莊稼的種子能在土里發芽、長出莊稼、結出果實。魚是在水里生長的,埋在土里就會爛掉。小貓照搬農民的做法,是收不到魚的)
(7)誰能幫助小貓找到收很多魚的辦法呢?(引導學生發現魚和水的聯系:小魚在水里長大,能下很多魚子,魚子能變成很多小魚)
4.教師總結:
你們都是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孩子。不光知道小貓錯在哪兒,還能幫它想出多收魚的辦法。以后,我們做事情要動腦筋想一想怎么辦,不同的事,有不同的做法,不能簡單模仿別人的做法,犯小貓那樣的錯誤。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背誦課文。
注意引導學生把第一、二段課文進行比較,找到兩段不同的地方只是講“玉米”的地方換成“花生”。還要注意第二句開頭沒有“農民”。第三段比較復雜,注意與第一、二段的不同點。
三、鞏固字音字義,掌握字形。
先讀字音,再分析字形,進行書空練習,然后組詞語加深理解字義。指導書寫可在分析字形后進行,也可在學完所有字之后統一進行。
種:可與“秋”比較。左邊都是禾木旁,右邊火字換成“中”字。(種莊稼、種菜、種花、種樹)
)。
多:上下結構。上邊是“夕”字頭,寫時兩個“夕”要上下對齊。
地:可與“他”字進行字形比較。右邊都是“也”字,左邊一個是“亻”(單人旁),一個是“土”(提土旁)。因為地與“土”有關,“他”與人有關。
四、練習。1.在田字格里書寫生字。
2.做課后第2、3題。
(河北承德市教委教研室 高雅賢)
小貓種魚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會認7個字。
3.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農”的書寫教師重點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教師出示的插圖,讓學生觀察,提問: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學生齊讀課題。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小貓最后收到了魚了嗎?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標畫出生字和會認字。
2.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和會認字多讀幾遍。
3.同桌同學互讀生字和會認字。
4.抽讀帶拼音的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鞏固字的讀音。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邊讀邊標出自然段。(3段)
2.同桌同學互相讀一遍。
3.教師范讀,聽老師是怎么讀的,一會兒請同學讀,看誰比老師讀得好!
4.指名讀,大家評議。
四、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學生自學生字,分析字形,理解字義。
2.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比比誰識記字形最巧妙?一會兒請同學們給大家講一講?
3.請小老師講:
種:左右結構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中”字左邊加上“禾”字旁就是種。出示課件:先出示:禾 中 再出示:種。組詞:種田、種花。
秋:“秋”字和“種”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把“種”字右邊的“中”換成“火”就是“秋”字。組詞:秋天、秋風。
農:獨體字。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筆順是 。學生書空組詞:農民、農物。
民:獨體字。也是用粉筆畫的方法來記,筆順是 。學生一起書空筆順。組詞:人民、農民、民主。
玉:獨體字。用“王”字加一點記憶字形。筆順是一 二 干 玉,注意最后一筆是點。組詞:玉米。玉石。
地:合體字,左右結構,出示課件:先出示“土”“也”再出示“地”用學過的熟字“也”加上“提土旁”就是地。組詞:土地、地里。
他:左右結構的字。和“地”用比較的方法記憶。把“地”字的“提土旁”換成單人旁就是“他”字。組詞:他的,他們。“地和他”字。為什么“地”是提土旁?“他”是單人旁?讓學生說一說。
4.抽讀生字詞卡片。
5.學生獨立觀察每個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6.在觀察的基礎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7.在描紅的基礎上你想提醒大家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種”: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成左窄右寬,“禾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農”字注意字的筆順是 ,書寫時要寫得舒展一些。注意第四筆的“豎折”和第五筆“捺”的起筆位置不能挨上。
“民”字注意最后一筆是斜鉤,寫得稍長一些,經左邊稍長出來一些。
8.在學生提示的基礎上,把每個生字在書中田格上獨立寫一遍。寫后同桌互查糾正。
9.同學再把每個字獨立書寫一遍。
10.全班評議修改!
11.教師對比較難寫的字進行重點指導。如“農”字教師示范板書。學生再練習寫“農”字。
12.鞏固練習:學生在生字本上寫生字,每字寫3遍。
附:板書設計
16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收玉米,種花生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能收玉米,種花生能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明白向別人學習需要動腦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抽讀生字和詞語卡片,鞏固字音字形。
二、談話導入 :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的生字和詞語,我們初步地了解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內容,仔細觀察插圖,能用簡單的話表達圖的內容,同時還要明白課文中所講的道理。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3.全文共有幾幅圖,(5幅)邊看圖邊讀課文,想想哪幅圖和哪個自然段有聯系。
(1)第一自然段是描寫第一、二幅圖的。
(2)第二自然段是描寫第三、四幅圖的。
(3)第三自然段是描寫第五幅圖的。
4.學生輕聲讀課文,想想:你從每段課文中明白了什么?指名說一說。
四、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出示圖1圖2,說說每幅圖畫的是誰在干什么?再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用“一”畫出第一幅圖對應的句子,用“~”畫出第二幅圖對應的句子。
3.讀讀畫出的句子,并思考: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樣?農民伯伯種的是什么樣的玉米?教師出示實物:玉米粒,即種子。到了秋天農民伯伯收獲的又是什么呢?(教師出示實物:玉米棒子。板書:種玉米 很多玉米
4.看第二幅圖,農民伯伯收了多少玉米呢?書中用了一個詞,是什么詞?(很多)①如果是你,看到收獲了這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樣?(高興)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②教師抓住“很多”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練習讀,指名讀。③練習背誦。先利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自己練習背誦,然后同桌互背最后指名背和齊背。
5.總結學習方法。
板書:看圖
畫句子
讀文 思考?
朗讀,背誦
(二)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熟悉學法。
1.自己自學課文二段。
2.學生自學后小組進行討論。
3.指名匯報學習收獲。
教師板書:種花生 很多花生
4.朗讀本段,讀出阿姨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5.背誦第二段。
與第一段比較著背,只是把“玉米”換成“花生”就可以了。
(三)擴展練習,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1.學生把前兩段進行背誦。
2.讓學生按照句式,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農民伯伯或阿姨還能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到很多什么?
出示課件;農民把 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
3.想一想:農民在什么時間種?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花生……呢?
(因為玉米和花生是種子繁殖的,是種在地里的,經過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就會收到很多的玉米和花生。……)
教師過渡語: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看見農民伯伯和農民阿姨,把玉米和花生種在地里,收到了很多玉米和花生,于是它把小魚種在地里,它想收到很多很多小魚,它收到很多魚了嗎?
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己小聲讀這段,標出有幾句話?
2.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板書:
3.小組討論。
4.提問:小貓看見了,它看見什么了?說給大家聽。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從圖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覺得一定收到小魚?小貓到底能不能收到很多小魚?
為什么?小貓錯在哪里? 板書:沒收到。
5.指導朗讀。從“一定”一詞,小貓想自己肯定能收到很多小魚,要讀出很自信、很肯定的語氣。自己練習讀;同桌互讀,相互評議;指名讀。練習背誦。
6.利用表演形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請一名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當小貓。請一名同學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小貓聽了很難過,向同學承認了錯誤,并請求同學們幫助他想想能收到很多小魚的辦法。
五、全課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附:板書設計
16
看圖
學法 畫句子 種玉米收玉米
讀文 思考 種花生收花生
朗讀背誦 種小魚想收小魚
(沒收到)
探究活動
請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扮演小貓,其他同學可以帶上老貓頭飾,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
小貓種魚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會認7個字。
3.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農”的書寫教師重點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教師出示的插圖,讓學生觀察,提問: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學生齊讀課題。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小貓最后收到了魚了嗎?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
二、認識生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標畫出生字和會認字。
2.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和會認字多讀幾遍。
3.同桌同學互讀生字和會認字。
4.抽讀帶拼音的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鞏固字的讀音。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邊讀邊標出自然段。(3段)
2.同桌同學互相讀一遍。
3.教師范讀,聽老師是怎么讀的,一會兒請同學讀,看誰比老師讀得好!
4.指名讀,大家評議。
四、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學生自學生字,分析字形,理解字義。
2.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比比誰識記字形最巧妙?一會兒請同學們給大家講一講?
3.請小老師講:
種:左右結構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中”字左邊加上“禾”字旁就是種。出示課件:先出示:禾中 再出示:種。組詞:種田、種花。
秋:“秋”字和“種”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把“種”字右邊的“中”換成“火”就是“秋”字。組詞:秋天、秋風。
農:獨體字。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筆順是 。學生書空組詞:農民、農物。
民:獨體字。也是用粉筆畫的方法來記,筆順是 。學生一起書空筆順。組詞:人民、農民、民主。
玉:獨體字。用“玉”字加一點記憶字形。筆順是一二 干 玉,注意最后一筆是點。組詞:玉米。玉石。
地:合體字,左右結構,出示課件:先出示土 也 再出示 地 用學過的熟字“邊”加上“提土旁”就是地。組詞:土地、地里。
他:左右結構的字。和“地”用比較的方法記憶。把“地”字的“提土旁”換成音人旁就是“他”字。組詞:他的,他們。“地和他”字。為什么“地”是提土旁?“他”是單人旁?讓學生說一說。
4.抽讀生字詞卡片。
5.學生獨立觀察每個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6.在觀察的基礎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7.在描紅的基礎上你想提醒大家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種”: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成左窄右寬,“禾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農”字注意字的筆順是 ,書寫時要寫得舒展一些。注意第四筆的“豎折”和第五筆“捺”的起筆位置不能挨上。
“民”字注意最后一筆是斜鉤,寫得稍長一些,經左邊稍長出來一些。
8.在學生提示的基礎上,把每個生字在書中田格上獨立寫一遍。寫后同桌互查糾正。
9.同學再把每個字獨立書寫一遍。
10.全班評議修改!
11.教師對比較機械的字進行重點指導。如“農”字教師示范板書。學生再練習寫“農”字。
12.鞏固練習:學生在生字本上寫生字,每字寫3遍。
板書設計 :
16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收玉米,種花生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能收玉米,種花生能收花生,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懂得收不到魚的道理。
2.明白向別人學習需要動腦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抽讀生字和詞語卡片,鞏固字音字形。
二、談話導入 :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的生字和詞語,我們初步地了解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內容,仔細觀察插圖,能用簡單的話表達圖的內容,同時還要明白課文中所講的道理。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3.全文共有幾幅圖,(5幅)邊看圖邊讀課文,想想哪幅圖和哪個自然段有聯系。
(1)第一自然段是描寫第一、二幅圖的。
(2)第二自然段是描寫第三、四幅圖的。
(3)第三自然段是描寫第五幅圖的。
4.學生輕聲讀課文,想想:你從每段課文中明白了什么?指名說一說。
四、朗讀課文,進一步地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教給學生學習辦法。
1.出示圖1圖2,說說每幅圖畫的是誰在干什么?再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用“一”畫出第一幅圖對應的句子,用“~”畫出第二幅圖對應的句子。
3.讀讀畫出的句子,并思考: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樣?農民伯伯種的是什么樣的玉米?教師出示實物:玉米粒,即種子。到了秋天農民伯伯收獲的又是什么呢?(教師出示實物:玉米棒子。板書:種玉米 很多玉米
4.看第二幅圖,農民伯伯收了多少玉米呢?書中用了一個詞,是什么詞?(很多)①如果是你,看到收獲了這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樣?(高興)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②教師抓住“很多”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練習讀,指名讀。③練習背誦。先利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自己練習背誦,然后同桌互背最后指名背和齊背。
5.總結學習方法。
板書:看圖
畫句子
讀文 思考?
朗讀,背誦
(二)在纂這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熟悉學法。
1.自己自學課文二段。
2.學生自學后小組進行討論。
3.指名匯報學習收獲。
教師板書:種花生 很多花生
4.朗讀本段,讀出阿姨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5.背誦第二段。
與第一段比較著背,只是把“玉米”換成“花生”就可以了。
(三)擴展練習,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1.學生把前兩段進行背誦。
2.讓學生按照句式,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農民伯伯或阿姨還能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到很多什么?
3.想一想:農民在什么時間種?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花生……呢?
(因為玉米和花生是種子繁殖的,是種在地里的,經過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就會收到很多的玉米和花生。……)
教師過渡語: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看見農民伯伯和農民阿姨,把玉米和花生種在地里,收到了很多玉米和花生,于是它把小魚種在地里,它想收到很多很多小魚,它收到很多魚了嗎?
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己小聲讀這段,標出有幾句話?
2.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板書:
3.小組討論。
4.提問:小貓看見了,它看見什么了?說給大家聽。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從圖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想,一定收到小魚?小貓到底能不能收到很多小魚?
為什么?小貓錯在哪里? 板書:沒收到。
5.指導朗讀。從“一定”一詞,小貓想自己肯定能收到很多小魚,要讀出很自信、很肯定的語氣。自己練習讀;同桌互讀,相互評議;指名讀。練習背誦。
6.利用表演形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請一名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當小貓。請一句同學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小貓聽了很難過,向同學承認了錯誤,并請求同學們幫助他想想能收到很多小魚的辦法。
五、全課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
小貓種魚 篇7
(第一冊)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雙人旁、夕字旁。
2.學會7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3.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通過看圖學文,懂得收不到魚的原因,從而教育學生在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
3.識字、寫字。
4.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節卡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學習看圖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并能把幾幅圖聯系起來看,理解圖意。
(二)圖文結合,能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看幾幅有聯系的圖畫的方法,理解圖意。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8
讀題,解題。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從題目上看講了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么事?,能長出魚嗎?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圖、學習課文。
(二)指導看圖一、圖二,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有幾幅圖?哪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
2.出示圖一,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種玉米)
(1)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是在種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著小盆往地里撒種;③從第二幅看見長熟的玉米)
(2)什么季節撒種?(春季撒種)
(3)用一句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來。(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種子)
3.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節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種的玉米長得怎樣?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話把這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嗎?(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現在看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關系?(第一幅圖講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種子,第二幅圖講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這位阿姨是什么人?(農民)
(2)練習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說)
(農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種子,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天農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講的這兩幅圖的事。(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能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三)指導看圖三、圖四,初讀課文。
1.出示圖三,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農民叔叔在種花生)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叔叔是在種花生呢?(①農民叔叔用鋤頭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著種子;③從第二幅圖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種花生)
3.什么季節種花生?什么季節花生成熟了?(春季種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農民叔叔種的花生長得怎樣,收得多不多?(長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兩幅圖的事?自己練習讀一讀。
(1)學生自己練讀,讀準音字,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五,初讀課文。
1.出示圖五,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
2.小貓現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貓把魚種到坑里,坐在坑邊想,到了秋天他會收到一大筐的魚)
3.讀第3自然段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練讀。
(2)教師指名讀。
(五)讀全文,自己小聲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合,學懂課文內容,懂得詞義。
(二)知道小貓的錯誤是:看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動腦筋,把事情做壞了。
(三)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練背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圖文結合,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小貓為什么會做錯事的道理。
(二)練背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讀詞語卡片:種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義。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述圖畫的意思的。
2.學習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誰的事?
(2)讀讀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圖的事?(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叫前半句話。
(3)前半句講了誰?(農民)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種在地里)師述:前半句告訴我們誰、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
①“種”在這是什么意思?看圖說一說。(翻土、挖溝、播種、蓋土)板書:種
②農民把什么種在地里了?(玉米)
③種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種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書:玉米
④讀讀前半句。
(4)讀一讀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說的是誰?怎么樣了。(農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課文里有“農民”兩個字嗎?(這是半句話,跟前半句合起來是一句話,前半句話里有誰(農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著說的,說的還是他<農民>)
②后半句講的是在什么季節,誰收到了什么。板書: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圖說說。(“很多”在圖上畫的筐里玉米已經裝得滿滿的了,地里的玉米桿上還長著許多沒有掰下來的)
師述:在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許多的玉米,農民心情怎么樣?
(5)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出農民的高興心情來。
(6)練習背誦。
①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的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收了什么?這種背誦形式與填空背誦一樣,但是難度比填空背誦大。
③根據板書練習背誦。
農民種玉米收玉米
這種背誦形式比上述兩種都難一些。
3.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自讀課文。
(2)看圖,讀文,回答問題。
①第2自然段與哪兩幅圖相對應?
②這段話中有哪些詞語與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與“玉米”)
③前半句講了誰?在干什么?(讀文自己說說)在什么時間種花生?
板書:農民種花生
④農民怎樣種花生?(進一步理解:“種”字)
⑤后半句講的誰?到了什么時間?收到了什么?
板書: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農民怎樣收花生?(看圖說說)
⑦讀全句話,問:句子中的兩個“花生”各指什么說的?(農民種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種的是種子,收的是果實。
⑧農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圖說說怎樣多?(農民叔叔身邊的筐里裝滿了花生果,地里還有很多沒有刨出來的)
⑨讀課文,讀出農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4.練習背誦課文。
(1)第1自然段會背了,這個自然段只要把“花生”這一詞語換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總結兩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農民在什么時間,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什么?
(2)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種—秋收)
6.學習第3自然段。
(1)讀課文,想想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哪幅圖與這段話對應?
(2)讀第1句話,回答問題。
①小貓看見了什么?(看到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實)
②所以小貓就怎么做了?(把小魚種在地里)
③小貓為什么要把小魚種在地里呢?(因為他看到農民春天種了種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實,他也想種上小魚,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魚)讀熟第1句話。
(3)讀第2句話,這句話講了小貓的想法,他是怎樣想的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確定不變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貓確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實現)讀第2句話。
(5)問:小貓能收到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種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魚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嗎?
③小魚怎樣繁殖?
師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種在地里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小魚是動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貓到秋天不會收到很多小魚。
(6)看圖讀讀全段課文,說說小貓錯在哪里?(小貓看見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實,他就學著種小魚,可他不動腦筋,不想想小魚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會長出很多小魚的)
師述:小貓向別人學習是好的,但是不動腦筋,把別人的辦法生搬硬套到自己這里來,就不對了。
7.練習背誦。
(1)填空練習背誦。
小貓( )( )( ),把小魚(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①小貓干什么了?
②小貓怎樣想的?
(三)鞏固練習。
填空:
農民種( ),收到( )。農民種( ),收到( )。小貓種( ),收不到( )。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認識3個新偏旁。 (提土旁),彳(雙人旁),夕(夕字旁)。
(二)學會7個生字:種、玉、地、很、多、花、他,讀準音字,識記字形。
(三)能按田字格字帖正確書寫生字。
(四)練習用“很多”、“到了”說話。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識字、寫字。
(二)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讀詞語卡片。
種玉米種花生很多到了 他 地
2.朗讀課文。(指名讀,1~2人)
(二)認識3個新偏旁。
1. ,提土旁。為什么叫提土旁?(土字做偏旁,第三筆橫改為提)
2.彳,雙人旁。與“亻”單人旁區別開來。
3.夕,夕(x9)字旁。筆順是一筆斜撇,( ),二筆橫折撇( ),三筆點(夕)。
(三)學會7個生字。
1.種,zh^ng,拼讀音節,讀詞語:種玉米。
(1)識記字形。(啟發學生自學,自記,指名回答問題)你用什么方法記住“種”字?(按偏旁加熟字或按部件記字形,左邊是禾木旁,右邊是“中”字)
(2)口頭組詞語。
2.玉,y),讀準音,讀詞語:玉米。
(1)識記字形。(啟發學生自學后講方法)
①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記字形。(“國”字去掉大口框兒,共5筆)
②數筆畫記字形:一筆橫,二筆橫,三筆豎,四筆橫,五筆點。一共5筆。
(2)口頭組詞語。
玉米 玉石 寶玉
3.地,d@,拼讀音節,讀詞語:土地。
(1)識記字形。(自學后講記法)
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左邊提土旁,左邊“也”字。
(2)口頭組詞語。
土地地方草地平地地球
4.很,h7n,拼讀音節,讀詞語:很多。
(1)識記字形。(自學講記法)
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左右結構,左邊雙人旁(彳),右邊第一筆橫折( ),二筆橫( ),三筆橫(彐),四筆豎鉤( ),五筆小撇( ),六筆捺(艮)。
教師提問:右邊下半部的寫法和哪個字一樣?(農)
(2)用“很多”練習說話。
①“很多”是什么意思?(表示數量多)
②讀原句。(自己選讀)句子說什么“很多”?(很多玉米、很多花生、很多小魚)我們把前半句改了,還用后半句,可以怎樣說?姐:“媽媽買來很多玉米。”行不行?不對,應說:媽媽買來一些玉米。那我們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玉米呢?(市場上、運貨的大車上、玉米地里)試著說一句。
③在什么條件下,什么東西我們可以說“很多”?如:①我在公園里,看到很多好看的花。②養魚池里有很多小魚。
5.多,du#,拼讀音節,讀詞語:很多。
(1)識記字形。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上面是夕字旁,下面是“夕”字。
(2)區別反義詞,理解詞義。與“多”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
(3)口頭組詞語。
很多多少多數許多多好
6.花,hu1,拼讀音節,讀詞語:花生。
(1)識記字形。用部件加筆畫的方法記字形。上下結構,上面草字頭,下面左邊是單人旁,右邊第一筆斜撇(丿),第二筆豎彎鉤(七)。
(2)口頭組詞語。
花生花朵鮮花紅花花錢
7.他,t1,拼讀音節。
(1)“他”
是什么意思?(除你、我之外,稱第三人為他)
(2)識記方法。部件組合法,左右結構,左邊單人旁,右邊“也”字。
(3)“他”和“地”兩個字有什么不同?(從讀音、字形兩點進行區別)
(四)指導書法。(方法步驟同“學詞學句6”)
提示:
1.種:左右相等,右邊“口”在橫中線上。
2.很:雙人旁兩個斜撇起筆要對齊。
3.多:上下兩個“夕”字,第一筆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五)讀課文,指導用“到了”練習說話。
1.用“到了”進行詞語搭配。到了什么地方?公園商店書店學校車站“什么”到了:春天 冬天 秋天 夏天
2.用“到了”練習說話。
(1)我跟媽媽到了書店,看到許多童話書。
(2)春天到了,我們去公園觀賞桃花。
(六)鞏固復習。
1.讀詞語。
2.背誦課文。
小貓種魚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雙人旁、夕字旁。
2.學會7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3.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通過看圖學文,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原因,從而教育學生在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
3.識字、寫字。
4.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節卡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學習看圖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并能把幾幅圖聯系起來看,理解圖意。
(二)圖文結合,能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看幾幅有聯系的圖畫的方法,理解圖意。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8 小貓種魚
讀題,解題。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從題目上看講了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么事?小貓種魚,能長出魚嗎?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圖、學習課文。
(二)指導看圖一、圖二,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有幾幅圖?哪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
2.出示圖一,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種玉米)
(1)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是在種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著小盆往地里撒種;③從第二幅看見長熟的玉米)
(2)什么季節撒種?(春季撒種)
(3)用一句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來。(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種子)
3.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節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種的玉米長得怎樣?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話把這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嗎?(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現在看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關系?(第一幅圖講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種子,第二幅圖講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這位阿姨是什么人?(農民)
(2)練習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說)
(農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種子,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天農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講的這兩幅圖的事。(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能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三)指導看圖三、圖四,初讀課文。
1.出示圖三,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農民叔叔在種花生)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叔叔是在種花生呢?(①農民叔叔用鋤頭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著種子;③從第二幅圖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種花生)
3.什么季節種花生?什么季節花生成熟了?(春季種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農民叔叔種的花生長得怎樣,收得多不多?(長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兩幅圖的事?自己練習讀一讀。
(1)學生自己練讀,讀準音字,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五,初讀課文。
1.出示圖五,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小貓種魚)
2.小貓現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貓把魚種到坑里,坐在坑邊想,到了秋天他會收到一大筐的魚)
3.讀第3自然段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練讀。
(2)教師指名讀。
(五)讀全文,自己小聲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合,學懂課文內容,懂得詞義。
(二)知道小貓的錯誤是:看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動腦筋,把事情做壞了。
(三)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練背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圖文結合,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小貓為什么會做錯事的道理。
(二)練背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讀詞語卡片:種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義。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述圖畫的意思的。
2.學習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誰的事?
(2)讀讀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圖的事?(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叫前半句話。
(3)前半句講了誰?(農民)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種在地里)師述:前半句告訴我們誰、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
①“種”在這是什么意思?看圖說一說。(翻土、挖溝、播種、蓋土)板書:種
②農民把什么種在地里了?(玉米)
③種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種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書:玉米
④讀讀前半句。
(4)讀一讀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說的是誰?怎么樣了。(農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課文里有“農民”兩個字嗎?(這是半句話,跟前半句合起來是一句話,前半句話里有誰(農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著說的,說的還是他<農民>)
②后半句講的是在什么季節,誰收到了什么。板書: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圖說說。(“很多”在圖上畫的筐里玉米已經裝得滿滿的了,地里的玉米桿上還長著許多沒有掰下來的)
師述:在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許多的玉米,農民心情怎么樣?
(5)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出農民的高興心情來。
(6)練習背誦。
①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的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收了什么?這種背誦形式與填空背誦一樣,但是難度比填空背誦大。
②根據板書練習背誦。
農民種玉米收玉米
這種背誦形式比上述兩種都難一些。
3.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自讀課文。
(2)看圖,讀文,回答問題。
①第2自然段與哪兩幅圖相對應?
②這段話中有哪些詞語與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與“玉米”)
③前半句講了誰?在干什么?(讀文自己說說)在什么時間種花生?
板書:農民種花生
④農民怎樣種花生?(進一步理解:“種”字)
⑤后半句講的誰?到了什么時間?收到了什么?
板書: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農民怎樣收花生?(看圖說說)
⑦讀全句話,問:句子中的兩個“花生”各指什么說的?(農民種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種的是種子,收的是果實。
⑧農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圖說說怎樣多?(農民叔叔身邊的筐里裝滿了花生果,地里還有很多沒有刨出來的)
⑨讀課文,讀出農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4.練習背誦課文。
(1)第1自然段會背了,這個自然段只要把“花生”這一詞語換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總結兩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農民在什么時間,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什么?
(2)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種—秋收)
6.學習第3自然段。
(1)讀課文,想想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哪幅圖與這段話對應?
(2)讀第1句話,回答問題。
①小貓看見了什么?(看到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實)
②所以小貓就怎么做了?(把小魚種在地里)
③小貓為什么要把小魚種在地里呢?(因為他看到農民春天種了種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實,他也想種上小魚,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魚)讀熟第1句話。
(3)讀第2句話,這句話講了小貓的想法,他是怎樣想的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確定不變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貓確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實現)讀第2句話。
(5)問:小貓能收到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種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魚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嗎?
③小魚怎樣繁殖?
師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種在地里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小魚是動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貓到秋天不會收到很多小魚。
(6)看圖讀讀全段課文,說說小貓錯在哪里?(小貓看見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實,他就學著種小魚,可他不動腦筋,不想想小魚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會長出很多小魚的)
師述:小貓向別人學習是好的,但是不動腦筋,把別人的辦法生搬硬套到自己這里來,就不對了。
7.練習背誦。
(1)填空練習背誦。
小貓( )( )( ),把小魚(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①小貓干什么了?
②小貓怎樣想的?
(三)鞏固練習。
填空:
農民種( ),收到( )。農民種( ),收到( )。小貓種( ),收不到( )。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彳(雙人旁),夕(夕字旁)。
(二)學會7個生字:種、玉、地、很、多、花、他,讀準音字,識記字形。
(三)能按田字格字帖正確書寫生字。
(四)練習用“很多”、“到了”說話。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識字、寫字。
(二)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讀詞語卡片。
種玉米種花生很多到了他地
2.朗讀課文。(指名讀,1~2人)
(二)認識3個新偏旁。
1.,提土旁。為什么叫提土旁?(土字做偏旁,第三筆橫改為提)
2.彳,雙人旁。與“亻”單人旁區別開來。
3.夕,夕(x9)字旁。筆順是一筆斜撇,,二筆橫折撇,三筆點(夕)。
(三)學會7個生字。
1.種,zh^ng,拼讀音節,讀詞語:種玉米。
(1)識記字形。(啟發學生自學,自記,指名回答問題)你用什么方法記住“種”字?(按偏旁加熟字或按部件記字形,左邊是禾木旁,右邊是“中”字)
(2)口頭組詞語。
2.玉,y),讀準音,讀詞語:玉米。
(1)識記字形。(啟發學生自學后講方法)
①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記字形。(“國”字去掉大口框兒,共5筆)
②數筆畫記字形:一筆橫,二筆橫,三筆豎,四筆橫,五筆點。一共5筆。
(2)口頭組詞語。
玉米 玉石 寶玉
3.地,d@,拼讀音節,讀詞語:土地。
(1)識記字形。(自學后講記法)
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左邊提土旁,左邊“也”字。
(2)口頭組詞語。
土地地方草地平地地球
4.很,h7n,拼讀音節,讀詞語:很多。
(1)識記字形。(自學講記法)
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左右結構,左邊雙人旁(彳),右邊第一筆橫折,二筆橫,三筆橫(彐),四筆豎鉤,五筆小撇,六筆捺(艮)。
教師提問:右邊下半部的寫法和哪個字一樣?(農)
(2)用“很多”練習說話。
①“很多”是什么意思?(表示數量多)
②讀原句。(自己選讀)句子說什么“很多”?(很多玉米、很多花生、很多小魚)我們把前半句改了,還用后半句,可以怎樣說?姐:“媽媽買來很多玉米。”行不行?不對,應說:媽媽買來一些玉米。那我們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玉米呢?(市場上、運貨的大車上、玉米地里)試著說一句。
③在什么條件下,什么東西我們可以說“很多”?如:①我在公園里,看到很多好看的花。②養魚池里有很多小魚。
5.多,du#,拼讀音節,讀詞語:很多。
(1)識記字形。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上面是夕字旁,下面是“夕”字。
(2)區別反義詞,理解詞義。與“多”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
(3)口頭組詞語。
很多多少多數許多多好
6.花,hu1,拼讀音節,讀詞語:花生。
(1)識記字形。用部件加筆畫的方法記字形。上下結構,上面草字頭,下面左邊是單人旁,右邊第一筆斜撇(丿),第二筆豎彎鉤(七)。
(2)口頭組詞語。
花生花朵鮮花紅花花錢
7.他,t1,拼讀音節。
(1)“他”
是什么意思?(除你、我之外,稱第三人為他)
(2)識記方法。部件組合法,左右結構,左邊單人旁,右邊“也”字。
(3)“他”和“地”兩個字有什么不同?(從讀音、字形兩點進行區別)
(四)指導書法。(方法步驟同“學詞學句6”)
提示:
1.種:左右相等,右邊“口”在橫中線上。
2.很:雙人旁兩個斜撇起筆要對齊。
3.多:上下兩個“夕”字,第一筆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五)讀課文,指導用“到了”練習說話。
1.用“到了”進行詞語搭配。到了什么地方?公園商店書店學校車站“什么”到了:春天 冬天 秋天 夏天
2.用“到了”練習說話。
(1)我跟媽媽到了書店,看到許多童話書。
(2)春天到了,我們去公園觀賞桃花。
(六)鞏固復習。
1.讀詞語。
2.背誦課文。
小貓種魚 篇9
佚名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雙人旁、夕字旁。
2.學會7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3.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通過看圖學文,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原因,從而教育學生在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
3.識字、寫字。
4.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節卡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學習看圖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并能把幾幅圖聯系起來看,理解圖意。
(二)圖文結合,能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看幾幅有聯系的圖畫的方法,理解圖意。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8 小貓種魚
讀題,解題。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從題目上看講了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么事?小貓種魚,能長出魚嗎?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圖、學習課文。
(二)指導看圖一、圖二,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有幾幅圖?哪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
2.出示圖一,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種玉米)
(1)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是在種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著小盆往地里撒種;③從第二幅看見長熟的玉米)
(2)什么季節撒種?(春季撒種)
(3)用一句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來。(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種子)
3.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節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種的玉米長得怎樣?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話把這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嗎?(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現在看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關系?(第一幅圖講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種子,第二幅圖講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這位阿姨是什么人?(農民)
(2)練習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說)
(農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種子,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天農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講的這兩幅圖的事。(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能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三)指導看圖三、圖四,初讀課文。
1.出示圖三,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農民叔叔在種花生)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叔叔是在種花生呢?(①農民叔叔用鋤頭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著種子;③從第二幅圖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種花生)
3.什么季節種花生?什么季節花生成熟了?(春季種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農民叔叔種的花生長得怎樣,收得多不多?(長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兩幅圖的事?自己練習讀一讀。
(1)學生自己練讀,讀準音字,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五,初讀課文。
1.出示圖五,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小貓種魚)
2.小貓現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貓把魚種到坑里,坐在坑邊想,到了秋天他會收到一大筐的魚)
3.讀第3自然段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練讀。
(2)教師指名讀。
(五)讀全文,自己小聲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合,學懂課文內容,懂得詞義。
(二)知道小貓的錯誤是:看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動腦筋,把事情做壞了。
(三)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練背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圖文結合,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小貓為什么會做錯事的道理。
(二)練背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讀詞語卡片:種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義。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述圖畫的意思的。
2.學習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誰的事?
(2)讀讀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圖的事?(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叫前半句話。
(3)前半句講了誰?(農民)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種在地里)師述:前半句告訴我們誰、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
①“種”在這是什么意思?看圖說一說。(翻土、挖溝、播種、蓋土)板書:種
②農民把什么種在地里了?(玉米)
③種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種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書:玉米
④讀讀前半句。
(4)讀一讀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說的是誰?怎么樣了。(農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課文里有“農民”兩個字嗎?(這是半句話,跟前半句合起來是一句話,前半句話里有誰(農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著說的,說的還是他<農民>)
②后半句講的是在什么季節,誰收到了什么。板書: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圖說說。(“很多”在圖上畫的筐里玉米已經裝得滿滿的了,地里的玉米桿上還長著許多沒有掰下來的)
師述:在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許多的玉米,農民心情怎么樣?
(5)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出農民的高興心情來。
(6)練習背誦。
①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的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收了什么?這種背誦形式與填空背誦一樣,但是難度比填空背誦大。
②根據板書練習背誦。
農民種玉米收玉米
這種背誦形式比上述兩種都難一些。
3.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自讀課文。
(2)看圖,讀文,回答問題。
①第2自然段與哪兩幅圖相對應?
②這段話中有哪些詞語與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與“玉米”)
③前半句講了誰?在干什么?(讀文自己說說)在什么時間種花生?
板書:農民種花生
④農民怎樣種花生?(進一步理解:“種”字)
⑤后半句講的誰?到了什么時間?收到了什么?
板書: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農民怎樣收花生?(看圖說說)
⑦讀全句話,問:句子中的兩個“花生”各指什么說的?(農民種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種的是種子,收的是果實。
⑧農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圖說說怎樣多?(農民叔叔身邊的筐里裝滿了花生果,地里還有很多沒有刨出來的)
⑨讀課文,讀出農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4.練習背誦課文。
(1)第1自然段會背了,這個自然段只要把“花生”這一詞語換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總結兩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農民在什么時間,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什么?
(2)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種—秋收)
6.學習第3自然段。
(1)讀課文,想想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哪幅圖與這段話對應?
(2)讀第1句話,回答問題。
①小貓看見了什么?(看到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實)
②所以小貓就怎么做了?(把小魚種在地里)
③小貓為什么要把小魚種在地里呢?(因為他看到農民春天種了種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實,他也想種上小魚,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魚)讀熟第1句話。
(3)讀第2句話,這句話講了小貓的想法,他是怎樣想的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確定不變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貓確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實現)讀第2句話。
(5)問:小貓能收到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種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魚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嗎?
③小魚怎樣繁殖?
師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種在地里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小魚是動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貓到秋天不會收到很多小魚。
(6)看圖讀讀全段課文,說說小貓錯在哪里?(小貓看見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實,他就學著種小魚,可他不動腦筋,不想想小魚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會長出很多小魚的)
師述:小貓向別人學習是好的,但是不動腦筋,把別人的辦法生搬硬套到自己這里來,就不對了。
7.練習背誦。
(1)填空練習背誦。
小貓( )( )( ),把小魚(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①小貓干什么了?
②小貓怎樣想的?
(三)鞏固練習。
填空:
農民種( ),收到( )。農民種( ),收到( )。小貓種( ),收不到( )。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彳(雙人旁),夕(夕字旁)。
(二)學會7個生字:種、玉、地、很、多、花、他,讀準音字,識記字形。
(三)能按田字格字帖正確書寫生字。
(四)練習用“很多”、“到了”說話。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識字、寫字。
(二)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讀詞語卡片。
種玉米種花生很多到了他地
2.朗讀課文。(指名讀,1~2人)
(二)認識3個新偏旁。
1.,提土旁。為什么叫提土旁?(土字做偏旁,第三筆橫改為提)
2.彳,雙人旁。與“亻”單人旁區別開來。
3.夕,夕(x9)字旁。筆順是一筆斜撇,,二筆橫折撇,三筆點(夕)。
(三)學會7個生字。
1.種,zh^ng,拼讀音節,讀詞語:種玉米。
(1)識記字形。(啟發學生自學,自記,指名回答問題)你用什么方法記住“種”字?(按偏旁加熟字或按部件記字形,左邊是禾木旁,右邊是“中”字)
(2)口頭組詞語。
2.玉,y),讀準音,讀詞語:玉米。
(1)識記字形。(啟發學生自學后講方法)
①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記字形。(“國”字去掉大口框兒,共5筆)
②數筆畫記字形:一筆橫,二筆橫,三筆豎,四筆橫,五筆點。一共5筆。
(2)口頭組詞語。
玉米 玉石 寶玉
3.地,d@,拼讀音節,讀詞語:土地。
(1)識記字形。(自學后講記法)
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左邊提土旁,左邊“也”字。
(2)口頭組詞語。
土地地方草地平地地球
4.很,h7n,拼讀音節,讀詞語:很多。
(1)識記字形。(自學講記法)
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左右結構,左邊雙人旁(彳),右邊第一筆橫折,二筆橫,三筆橫(彐),四筆豎鉤,五筆小撇,六筆捺(艮)。
教師提問:右邊下半部的寫法和哪個字一樣?(農)
(2)用“很多”練習說話。
①“很多”是什么意思?(表示數量多)
②讀原句。(自己選讀)句子說什么“很多”?(很多玉米、很多花生、很多小魚)我們把前半句改了,還用后半句,可以怎樣說?姐:“媽媽買來很多玉米。”行不行?不對,應說:媽媽買來一些玉米。那我們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玉米呢?(市場上、運貨的大車上、玉米地里)試著說一句。
③在什么條件下,什么東西我們可以說“很多”?如:①我在公園里,看到很多好看的花。②養魚池里有很多小魚。
5.多,du#,拼讀音節,讀詞語:很多。
(1)識記字形。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上面是夕字旁,下面是“夕”字。
(2)區別反義詞,理解詞義。與“多”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
(3)口頭組詞語。
很多多少多數許多多好
6.花,hu1,拼讀音節,讀詞語:花生。
(1)識記字形。用部件加筆畫的方法記字形。上下結構,上面草字頭,下面左邊是單人旁,右邊第一筆斜撇(丿),第二筆豎彎鉤(七)。
(2)口頭組詞語。
花生花朵鮮花紅花花錢
7.他,t1,拼讀音節。
(1)“他”
是什么意思?(除你、我之外,稱第三人為他)
(2)識記方法。部件組合法,左右結構,左邊單人旁,右邊“也”字。
(3)“他”和“地”兩個字有什么不同?(從讀音、字形兩點進行區別)
(四)指導書法。(方法步驟同“學詞學句6”)
提示:
1.種:左右相等,右邊“口”在橫中線上。
2.很:雙人旁兩個斜撇起筆要對齊。
3.多:上下兩個“夕”字,第一筆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五)讀課文,指導用“到了”練習說話。
1.用“到了”進行詞語搭配。到了什么地方?公園商店書店學校車站“什么”到了:春天 冬天 秋天 夏天
2.用“到了”練習說話。
(1)我跟媽媽到了書店,看到許多童話書。
(2)春天到了,我們去公園觀賞桃花。
(六)鞏固復習。
1.讀詞語。
2.背誦課文。
◆[2004
小貓種魚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雙人旁、夕字旁。
2、學會7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3、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通過看圖學文,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原因,從而教育學生在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
3、識字、寫字。
4、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節卡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學習看圖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并能把幾幅圖聯系起來看,理解圖意。
(二)圖文結合,能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看幾幅有聯系的圖畫的方法,理解圖意。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8小貓種魚
讀題,解題。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從題目上看講了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么事?小貓種魚,能長出魚嗎?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圖、學習課文。
(二)指導看圖一、圖二,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有幾幅圖?哪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
2、出示圖一,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種玉米)
(1)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是在種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著小盆往地里撒種;③從第二幅看見長熟的玉米)
(2)什么季節撒種?(春季撒種)
(3)用一句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來。(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種子)
3、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節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種的玉米長得怎樣?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話把這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嗎?(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現在看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關系?(第一幅圖講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種子,第二幅圖講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這位阿姨是什么人?(農民)
(2)練習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說)
(農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種子,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天農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講的這兩幅圖的事。(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能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三)指導看圖三、圖四,初讀課文。
1、出示圖三,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農民叔叔在種花生)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叔叔是在種花生呢?(①農民叔叔用鋤頭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著種子;③從第二幅圖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種花生)
3、什么季節種花生?什么季節花生成熟了?(春季種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農民叔叔種的花生長得怎樣,收得多不多?(長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兩幅圖的事?自己練習讀一讀。
(1)學生自己練讀,讀準音字,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五,初讀課文。
1、出示圖五,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小貓種魚)
2、小貓現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貓把魚種到坑里,坐在坑邊想,到了秋天他會收到一大筐的魚)
3、讀第3自然段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練讀。
(2)教師指名讀。
(五)讀全文,自己小聲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合,學懂課文內容,懂得詞義。
(二)知道小貓的錯誤是:看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動腦筋,把事情做壞了。
(三)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練背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圖文結合,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小貓為什么會做錯事的道理。
(二)練背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讀詞語卡片:種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義。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述圖畫的意思的。
2、學習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誰的事?
(2)讀讀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圖的事?(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叫前半句話。
(3)前半句講了誰?(農民)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種在地里)師述:前半句告訴我們誰、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
①“種”在這是什么意思?看圖說一說。(翻土、挖溝、播種、蓋土)板書:種
②農民把什么種在地里了?(玉米)
③種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種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書:玉米
④讀讀前半句。
(4)讀一讀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說的是誰?怎么樣了。(農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課文里有“農民”兩個字嗎?(這是半句話,跟前半句合起來是一句話,前半句話里有誰(農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著說的,說的還是他<農民>)
②后半句講的是在什么季節,誰收到了什么。板書: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圖說說。(“很多”在圖上畫的筐里玉米已經裝得滿滿的了,地里的玉米桿上還長著許多沒有掰下來的)
師述:在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許多的玉米,農民心情怎么樣?
(5)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出農民的高興心情來。
(6)練習背誦。
①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的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收了什么?這種背誦形式與填空背誦一樣,但是難度比填空背誦大。
②根據板書練習背誦。
農民種玉米收玉米
這種背誦形式比上述兩種都難一些。
3、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自讀課文。
(2)看圖,讀文,回答問題。
①第2自然段與哪兩幅圖相對應?
②這段話中有哪些詞語與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與“玉米”)
③前半句講了誰?在干什么?(讀文自己說說)在什么時間種花生?
板書:農民種花生
④農民怎樣種花生?(進一步理解:“種”字)
⑤后半句講的誰?到了什么時間?收到了什么?
板書: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農民怎樣收花生?(看圖說說)
⑦讀全句話,問:句子中的兩個“花生”各指什么說的?(農民種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種的是種子,收的是果實。
⑧農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圖說說怎樣多?(農民叔叔身邊的筐里裝滿了花生果,地里還有很多沒有刨出來的)
⑨讀課文,讀出農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4、練習背誦課文。
(1)第1自然段會背了,這個自然段只要把“花生”這一詞語換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總結兩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農民在什么時間,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什么?
(2)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種—秋收)
6、學習第3自然段。
(1)讀課文,想想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哪幅圖與這段話對應?
(2)讀第1句話,回答問題。
①小貓看見了什么?(看到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實)
②所以小貓就怎么做了?(把小魚種在地里)
③小貓為什么要把小魚種在地里呢?(因為他看到農民春天種了種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實,他也想種上小魚,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魚)讀熟第1句話。
(3)讀第2句話,這句話講了小貓的想法,他是怎樣想的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確定不變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貓確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實現)讀第2句話。
(5)問:小貓能收到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種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魚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嗎?
③小魚怎樣繁殖?
師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種在地里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小魚是動物,它生活在水中。
小貓種魚 篇11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1.有一位小朋友特別想和你們交朋友,想不想認識它?(出示小貓圖)大家看看它是誰?
2.這只小貓和你們一樣喜歡觀察,讓我們看看它在田野中看到了什么。
(1)出示插圖1,提問:誰來告訴大家小貓看到了什么?
(2)出示插圖2,提問:小貓繼續向前走,它又看到了什么?
(3)啊?小貓到哪兒去了,快去找找它!(出示插圖3)哦!在這兒呢!它在干什么?
(4)誰能看著圖畫連起來說一段話?
教師總結:同學們真棒,都可以稱得上故事大王了,能編出這么好聽的故事。一位有心的小朋友還把它寫了下來,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16課。
板書:小貓種魚 (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情況。(出示生字、詞卡片)
老師手中有幾張生字卡片,有沒有信心讀好?(在心里讀、齊讀、開火車讀,采用多種方式讀)
3.指名分段讀課文。
你敢不敢把這個故事讀給大家聽?
三、細讀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你知道了什么?
農民伯伯受到了很多玉米,而且心情特別高興。
想象農民伯伯是怎樣同過自己的努力才有收獲的!(借助插圖以及學生平時對生活的了解)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農民伯伯收到很多的玉米特別高興的心情(可借助插圖1), 有感情的朗讀。(采用多種方式讀)
(4)學生齊讀。
(5)誰能看著圖,把這段話說出來?
教師小結:只有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才有收獲,心情怎么能不高興呢?
2.放手學生自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借助插圖2,自由讀課文,比比誰讀的好。
(2)指名讀。(多名學生)
讀得好的同學,讓他說說為什么讀得那么好。讀得不好的同學讓別的同學幫助他。
體會阿姨通過自己的努力,收到許多花生,心情特別高興。
(3)采用多種方式練習讀。
(4)集體背誦。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小貓看到農民種玉米可以收到玉米,種花生可以收到花生,他也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有所收獲!讓我們來看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指名讀,問:小貓做在石頭上美滋滋地想什么呢?誰來猜一猜?
(3)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偷笑,可以告訴大家你笑什么嗎?
你是小貓的好朋友,你不想對他說點什么嗎?
他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魚,快點幫他想想辦法啊!(同學們各抒己見)小貓悄悄地告訴我:“同學們可真聰明,謝謝你們了,等他受到更多的魚,一定請你們去他家做客。”
四、背誦課文。
同學們剛才已經讀了課文,知道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課文,這么有意思的課文,你們要不要把它記在腦子里?
五、課后總結。
(1)學習了這一課,你想說什么?
(2)以后你們也可以把你們看到的寫下來,一定能比這寫的更好!
(成都市實驗小學 廖維)
小貓種魚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雙人旁、夕字旁。
2.學會7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3.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通過看圖學文,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原因,從而教育學生在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
3.識字、寫字。
4.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節卡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學習看圖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并能把幾幅圖聯系起來看,理解圖意。
(二)圖文結合,能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看幾幅有聯系的圖畫的方法,理解圖意。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8 小貓種魚
讀題,解題。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從題目上看講了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么事?小貓種魚,能長出魚嗎?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圖、學習課文。
(二)指導看圖一、圖二,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有幾幅圖?哪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
2.出示圖一,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種玉米)
(1)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是在種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著小盆往地里撒種;③從第二幅看見長熟的玉米)
(2)什么季節撒種?(春季撒種)
(3)用一句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來。(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種子)
3.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節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種的玉米長得怎樣?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話把這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嗎?(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現在看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關系?(第一幅圖講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種子,第二幅圖講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這位阿姨是什么人?(農民)
(2)練習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說)
(農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種子,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天農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講的這兩幅圖的事。(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能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三)指導看圖三、圖四,初讀課文。
1.出示圖三,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農民叔叔在種花生)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叔叔是在種花生呢?(①農民叔叔用鋤頭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著種子;③從第二幅圖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種花生)
3.什么季節種花生?什么季節花生成熟了?(春季種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農民叔叔種的花生長得怎樣,收得多不多?(長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兩幅圖的事?自己練習讀一讀。
(1)學生自己練讀,讀準音字,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五,初讀課文。
1.出示圖五,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小貓種魚)
2.小貓現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貓把魚種到坑里,坐在坑邊想,到了秋天他會收到一大筐的魚)
3.讀第3自然段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練讀。
(2)教師指名讀。
(五)讀全文,自己小聲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合,學懂課文內容,懂得詞義。
(二)知道小貓的錯誤是:看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動腦筋,把事情做壞了。
(三)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練背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圖文結合,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小貓為什么會做錯事的道理。
(二)練背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讀詞語卡片:種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義。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述圖畫的意思的。
2.學習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誰的事?
(2)讀讀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圖的事?(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叫前半句話。
(3)前半句講了誰?(農民)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種在地里)師述:前半句告訴我們誰、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
①“種”在這是什么意思?看圖說一說。(翻土、挖溝、播種、蓋土)板書:種
②農民把什么種在地里了?(玉米)
③種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種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書:玉米
④讀讀前半句。
(4)讀一讀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說的是誰?怎么樣了。(農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課文里有“農民”兩個字嗎?(這是半句話,跟前半句合起來是一句話,前半句話里有誰(農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著說的,說的還是他<農民>)
②后半句講的是在什么季節,誰收到了什么。板書: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圖說說。(“很多”在圖上畫的筐里玉米已經裝得滿滿的了,地里的玉米桿上還長著許多沒有掰下來的)
師述:在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許多的玉米,農民心情怎么樣?
(5)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出農民的高興心情來。
(6)練習背誦。
①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的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收了什么?這種背誦形式與填空背誦一樣,但是難度比填空背誦大。
②根據板書練習背誦。
農民種玉米收玉米
這種背誦形式比上述兩種都難一些。
3.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自讀課文。
(2)看圖,讀文,回答問題。
①第2自然段與哪兩幅圖相對應?
②這段話中有哪些詞語與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與“玉米”)
③前半句講了誰?在干什么?(讀文自己說說)在什么時間種花生?
板書:農民種花生
④農民怎樣種花生?(進一步理解:“種”字)
⑤后半句講的誰?到了什么時間?收到了什么?
板書: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農民怎樣收花生?(看圖說說)
⑦讀全句話,問:句子中的兩個“花生”各指什么說的?(農民種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種的是種子,收的是果實。
⑧農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圖說說怎樣多?(農民叔叔身邊的筐里裝滿了花生果,地里還有很多沒有刨出來的)
⑨讀課文,讀出農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4.練習背誦課文。
(1)第1自然段會背了,這個自然段只要把“花生”這一詞語換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總結兩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農民在什么時間,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什么?
(2)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種—秋收)
6.學習第3自然段。
(1)讀課文,想想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哪幅圖與這段話對應?
(2)讀第1句話,回答問題。
①小貓看見了什么?(看到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實)
②所以小貓就怎么做了?(把小魚種在地里)
③小貓為什么要把小魚種在地里呢?(因為他看到農民春天種了種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實,他也想種上小魚,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魚)讀熟第1句話。
(3)讀第2句話,這句話講了小貓的想法,他是怎樣想的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確定不變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貓確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實現)讀第2句話。
(5)問:小貓能收到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種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魚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嗎?
③小魚怎樣繁殖?
師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種在地里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小魚是動物,它生活在水中,要在水中繁殖生存。所以小貓到秋天不會收到很多小魚。
(6)看圖讀讀全段課文,說說小貓錯在哪里?(小貓看見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收到很多果實,他就學著種小魚,可他不動腦筋,不想想小魚在土地里是不能活的,更不會長出很多小魚的)
師述:小貓向別人學習是好的,但是不動腦筋,把別人的辦法生搬硬套到自己這里來,就不對了。
7.練習背誦。
(1)填空練習背誦。
小貓( )( )( ),把小魚( )( )( )( )。他想,到了秋天,( )( )( )收到( )( )( )( )。
(2)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①小貓干什么了?
②小貓怎樣想的?
(三)鞏固練習。
填空:
農民種( ),收到( )。農民種( ),收到( )。小貓種( ),收不到( )。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彳(雙人旁),夕(夕字旁)。
(二)學會7個生字:種、玉、地、很、多、花、他,讀準音字,識記字形。
(三)能按田字格字帖正確書寫生字。
(四)練習用“很多”、“到了”說話。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識字、寫字。
(二)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讀詞語卡片。
種玉米種花生很多到了他地
2.朗讀課文。(指名讀,1~2人)
(二)認識3個新偏旁。
1.,提土旁。為什么叫提土旁?(土字做偏旁,第三筆橫改為提)
2.彳,雙人旁。與“亻”單人旁區別開來。
3.夕,夕(x9)字旁。筆順是一筆斜撇,,二筆橫折撇,三筆點(夕)。
(三)學會7個生字。
1.種,zh^ng,拼讀音節,讀詞語:種玉米。
(1)識記字形。(啟發學生自學,自記,指名回答問題)你用什么方法記住“種”字?(按偏旁加熟字或按部件記字形,左邊是禾木旁,右邊是“中”字)
(2)口頭組詞語。
2.玉,y),讀準音,讀詞語:玉米。
(1)識記字形。(啟發學生自學后講方法)
①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記字形。(“國”字去掉大口框兒,共5筆)
②數筆畫記字形:一筆橫,二筆橫,三筆豎,四筆橫,五筆點。一共5筆。
(2)口頭組詞語。
玉米 玉石 寶玉
3.地,d@,拼讀音節,讀詞語:土地。
(1)識記字形。(自學后講記法)
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左邊提土旁,左邊“也”字。
(2)口頭組詞語。
土地地方草地平地地球
4.很,h7n,拼讀音節,讀詞語:很多。
(1)識記字形。(自學講記法)
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左右結構,左邊雙人旁(彳),右邊第一筆橫折,二筆橫,三筆橫(彐),四筆豎鉤,五筆小撇,六筆捺(艮)。
教師提問:右邊下半部的寫法和哪個字一樣?(農)
(2)用“很多”練習說話。
①“很多”是什么意思?(表示數量多)
②讀原句。(自己選讀)句子說什么“很多”?(很多玉米、很多花生、很多小魚)我們把前半句改了,還用后半句,可以怎樣說?姐:“媽媽買來很多玉米。”行不行?不對,應說:媽媽買來一些玉米。那我們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玉米呢?(市場上、運貨的大車上、玉米地里)試著說一句。
③在什么條件下,什么東西我們可以說“很多”?如:①我在公園里,看到很多好看的花。②養魚池里有很多小魚。
5.多,du#,拼讀音節,讀詞語:很多。
(1)識記字形。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上面是夕字旁,下面是“夕”字。
(2)區別反義詞,理解詞義。與“多”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
(3)口頭組詞語。
很多多少多數許多多好
6.花,hu1,拼讀音節,讀詞語:花生。
(1)識記字形。用部件加筆畫的方法記字形。上下結構,上面草字頭,下面左邊是單人旁,右邊第一筆斜撇(丿),第二筆豎彎鉤(七)。
(2)口頭組詞語。
花生花朵鮮花紅花花錢
7.他,t1,拼讀音節。
(1)“他”
是什么意思?(除你、我之外,稱第三人為他)
(2)識記方法。部件組合法,左右結構,左邊單人旁,右邊“也”字。
(3)“他”和“地”兩個字有什么不同?(從讀音、字形兩點進行區別)
(四)指導書法。(方法步驟同“學詞學句6”)
提示:
1.種:左右相等,右邊“口”在橫中線上。
2.很:雙人旁兩個斜撇起筆要對齊。
3.多:上下兩個“夕”字,第一筆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五)讀課文,指導用“到了”練習說話。
1.用“到了”進行詞語搭配。到了什么地方?公園商店書店學校車站“什么”到了:春天 冬天 秋天 夏天
2.用“到了”練習說話。
(1)我跟媽媽到了書店,看到許多童話書。
(2)春天到了,我們去公園觀賞桃花。
(六)鞏固復習。
1.讀詞語。
2.背誦課文。
小貓種魚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會認7個字。
3.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和認識2個偏旁。
2.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農”的書寫教師重點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教師出示小貓種魚的插圖,讓學生觀察,提問: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小貓種魚。學生齊讀課題。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小貓最后收到了魚了嗎?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
二、認識生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標畫出生字和會認字。
2.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和會認字多讀幾遍。
3.同桌同學互讀生字和會認字。
4.抽讀帶拼音的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鞏固字的讀音。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邊讀邊標出自然段。(3段)
2.同桌同學互相讀一遍。
3.教師范讀,聽老師是怎么讀的,一會兒請同學讀,看誰比老師讀得好!
4.指名讀,大家評議。
四、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學生自學生字,分析字形,理解字義。
2.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比比誰識記字形最巧妙?一會兒請同學們給大家講一講?
3.請小老師講:
種:左右結構的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中”字左邊加上“禾”字旁就是種。出示課件:先出示:禾中 再出示:種。組詞:種田、種花。
秋:“秋”字和“種”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把“種”字右邊的“中”換成“火”就是“秋”字。組詞:秋天、秋風。
農:獨體字。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筆順是 。學生書空組詞:農民、農物。
民:獨體字。也是用粉筆畫的方法來記,筆順是 。學生一起書空筆順。組詞:人民、農民、民主。
玉:獨體字。用“玉”字加一點記憶字形。筆順是一二 干 玉,注意最后一筆是點。組詞:玉米。玉石。
地:合體字,左右結構,出示課件:先出示土 也 再出示 地 用學過的熟字“邊”加上“提土旁”就是地。組詞:土地、地里。
他:左右結構的字。和“地”用比較的方法記憶。把“地”字的“提土旁”換成音人旁就是“他”字。組詞:他的,他們。“地和他”字。為什么“地”是提土旁?“他”是單人旁?讓學生說一說。
4.抽讀生字詞卡片。
5.學生獨立觀察每個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6.在觀察的基礎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7.在描紅的基礎上你想提醒大家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種”: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成左窄右寬,“禾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農”字注意字的筆順是 ,書寫時要寫得舒展一些。注意第四筆的“豎折”和第五筆“捺”的起筆位置不能挨上。
“民”字注意最后一筆是斜鉤,寫得稍長一些,經左邊稍長出來一些。
8.在學生提示的基礎上,把每個生字在書中田格上獨立寫一遍。寫后同桌互查糾正。
9.同學再把每個字獨立書寫一遍。
10.全班評議修改!
11.教師對比較機械的字進行重點指導。如“農”字教師示范板書。學生再練習寫“農”字。
12.鞏固練習:學生在生字本上寫生字,每字寫3遍。
板書設計 :
16 小貓種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收玉米,種花生收花生,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種玉米能收玉米,種花生能收花生,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
2.明白向別人學習需要動腦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抽讀生字和詞語卡片,鞏固字音字形。
二、談話導入 :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小貓種魚的生字和詞語,我們初步地了解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內容,仔細觀察插圖,能用簡單的話表達圖的內容,同時還要明白課文中所講的道理。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3.全文共有幾幅圖,(5幅)邊看圖邊讀課文,想想哪幅圖和哪個自然段有聯系。
(1)第一自然段是描寫第一、二幅圖的。
(2)第二自然段是描寫第三、四幅圖的。
4.學生輕聲讀課文,想想:你從每段課文中明白了什么?指名說一說。
四、朗讀課文,進一步地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教給學生學習辦法。
1.出示圖1圖2,說說每幅圖畫的.是誰在干什么?再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用“一”畫出第一幅圖對應的句子,用“~”畫出第二幅圖對應的句子。
3.讀讀畫出的句子,并思考: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樣?農民伯伯種的是什么樣的玉米?教師出示實物:玉米粒,即種子。到了秋天農民伯伯收獲的又是什么呢?(教師出示實物:玉米棒子。板書:種玉米 很多玉米
4.看第二幅圖,農民伯伯收了多少玉米呢?書中用了一個詞,是什么詞?(很多)①如果是你,看到收獲了這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樣?(高興)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②教師抓住“很多”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練習讀,指名讀。③練習背誦。先利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自己練習背誦,然后同桌互背最后指名背和齊背。
5.總結學習方法。
板書:看圖
畫句子
讀文 思考?
朗讀,背誦
(二)在纂這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熟悉學法。
1.自己自學課文二段。
2.學生自學后小組進行討論。
3.指名匯報學習收獲。
教師板書:種花生 很多花生
4.朗讀本段,讀出阿姨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5.背誦第二段。
與第一段比較著背,只是把“玉米”換成“花生”就可以了。
(三)擴展練習,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1.學生把前兩段進行背誦。
2.讓學生按照句式,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農民伯伯或阿姨還能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到很多什么?
3.想一想:農民在什么時間種?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花生……呢?
(因為玉米和花生是種子繁殖的,是種在地里的,經過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就會收到很多的玉米和花生。……)
教師過渡語: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看見農民伯伯和農民阿姨,把玉米和花生種在地里,收到了很多玉米和花生,于是它把小魚種在地里,它想收到很多很多小魚,它收到很多魚了嗎?
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己小聲讀這段,標出有幾句話?
2.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板書:
3.小組討論。
4.提問:小貓看見了,它看見什么了?說給大家聽。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從圖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想,一定收到小魚?小貓到底能不能收到很多小魚?
為什么?小貓錯在哪里? 板書:沒收到。
5.指導朗讀。從“一定”一詞,小貓想自己肯定能收到很多小魚,要讀出很自信、很肯定的語氣。自己練習讀;同桌互讀,相互評議;指名讀。練習背誦。
6.利用表演形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請一名學生帶上小貓的頭飾當小貓。請一句同學給他講為什么種魚收不到魚的道理。小貓聽了很難過,向同學承認了錯誤,并請求同學們幫助他想想能收到很多小魚的辦法。
五、全課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小貓種魚 篇14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有一位小朋友特別想和你們交朋友,想不想認識它?(出示小貓圖)大家看看它是誰?
2、這只小貓和你們一樣喜歡觀察,讓我們看看它在田野中看到了什么。
(1)出示插圖1,提問:誰來告訴大家小貓看到了什么?
(2)出示插圖2,提問:小貓繼續向前走,它又看到了什么?
(3)啊?小貓到哪兒去了,快去找找它!(出示插圖3)哦!在這兒呢!它在干什么?
(4)誰能看著圖畫連起來說一段話?
教師總結:同學們真棒,都可以稱得上故事大王了,能編出這么好聽的故事。一位有心的小朋友還把它寫了下來,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16課。
板書:小貓種魚(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情況。(出示生字、詞卡片)
老師手中有幾張生字卡片,有沒有信心讀好?(在心里讀、齊讀、開火車讀,采用多種方式讀)
3、指名分段讀課文。
你敢不敢把這個故事讀給大家聽?
三、細讀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你知道了什么?
農民伯伯受到了很多玉米,而且心情特別高興。
想象農民伯伯是怎樣同過自己的努力才有收獲的!(借助插圖以及學生平時對生活的了解)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農民伯伯收到很多的玉米特別高興的心情(可借助插圖1),有感情的朗讀。(采用多種方式讀)
(4)學生齊讀。
(5)誰能看著圖,把這段話說出來?
教師小結:只有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才有收獲,心情怎么能不高興呢?
2、放手學生自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借助插圖2,自由讀課文,比比誰讀的好。
(2)指名讀。(多名學生)
讀得好的同學,讓他說說為什么讀得那么好。讀得不好的同學讓別的同學幫助他。
體會阿姨通過自己的努力,收到許多花生,心情特別高興。
(3)采用多種方式練習讀。
(4)集體背誦。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小貓看到農民種玉米可以收到玉米,種花生可以收到花生,他也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有所收獲!讓我們來看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指名讀,問:小貓做在石頭上美滋滋地想什么呢?誰來猜一猜?
(3)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偷笑,可以告訴大家你笑什么嗎?
你是小貓的好朋友,你不想對他說點什么嗎?
他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魚,快點幫他想想辦法啊!(同學們各抒己見)小貓悄悄地告訴我:“同學們可真聰明,謝謝你們了,等他受到更多的魚,一定請你們去他家做客。”
四、背誦課文。
同學們剛才已經讀了課文,知道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課文,這么有意思的課文,你們要不要把它記在腦子里?
五、課后總結。
(1)學習了這一課,你想說什么?
(2)以后你們也可以把你們看到的寫下來,一定能比這寫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