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教案(通用13篇)
日月明教案 篇1
一、 教材簡介
“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著這樣的文字似乎能聽到稚嫩的童音,那么動聽,那么美妙。這篇短短的韻文,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人隱約感受到中國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會意構字,能讓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激發學生更大的識字熱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四、教學難點: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五、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詞語卡。
六、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短短的韻文,這篇韻文會教我們認很多字呢!來,齊讀課題——日月明(出示課件)
2、自由讀韻文,認認生字。
三、看圖說說這些象形字的特點。
四、看圖認新字:
1、認識新字"明"
①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幾個新朋友。我們先來看幾個老朋友。(出示太陽)這是老朋友"日",(出示月亮)這是老朋友"月"。現在,太陽想和月亮交朋友了,就變成了一個新的字:"明"(課件出示)。這個字讀什么?(正音、齊讀)你們以前有沒有見過"明"嗎?你能用"明"組什么詞語?(隨機出示詞卡片:明白、明天、明亮、明月)
②"日"和"月"這兩個老朋友住在一起,相處得很融洽,特別是"日",它作為老大哥讓著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讓給了"月"。這樣組成的字才好看。
2、學習"鮮"
①另外有兩個老朋友聽說"日"和"月"交了朋友,它么也飛了出來,(出示課件)一個是"魚",一個是"羊"。這個字念什么?
②你們以前有沒有看到過"鮮"?我們可以組什么詞?
③你們發現"鮮"合起來的兩個字:"魚"和"羊"味道都很鮮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鮮美了
3、舉一反三,自學生字
①像這樣有趣的字還有很多很多。請大家自學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討論。你們發現了什么?
②請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隨機出現課件)
五、誦讀韻文,鞏固認字
1、學生自由讀
2、同座位用"對口令"方式讀
3、邊拍手邊讀
4、師領讀,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在讀中發現會意字的結構規律,感受漢字的樂趣。
六、鞏固練習
1、鞏固會認的字(出示課件)
2、脫帽后你還認識他們嗎?(出示課件)
3、看誰最聰明,能讀一讀下面詞語:
筆尖 鮮花 塵土
森林 明天 滅火
手心 竹林
七、學習寫字
1、重點指導“鉤”的寫法。先觀察要寫的字,再讓學生觀察老師的范寫,重點要突出鉤的運筆,提醒學生比較“力”中的橫折鉤與“月”中的橫折鉤的不同。
2、學生自己描紅,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師指導按筆順描紅;最后要求學生把字寫漂亮。
日月明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二、教材說明
本課通過三字一頓的韻文,揭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幫助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制作構成本課會意字的那些獨體字的卡片,如,“日、月、魚、羊、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手、目”,可在字的上方繪制相應的圖或古文字。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本課除“力、手”之外,其他生字均為會意字,字義較易理解,字形與字義聯系緊密,也較易掌握。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及會意字構字特點上。教學時,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教師以“明”和“鮮”為例,講清“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魚”和“羊”的味道都很鮮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鮮美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看看這些生字是由什么字組成的,能否根據它的組成成分了解生字的意思。學生自學完后,讓學生做小老師,自由匯報交流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在重點難點處加以提示。最后通過朗讀韻文進一步鞏固生字。
2、寫字
本課寫字教學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學生自己描紅,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請學生做小老師來說說寫好這三個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比較“力”中的與“目”中的的不同。
(三)詞句
本課大部分生字本身就是詞。詞義的學習結合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的分析便可迎刃而解。但是,由于漢字具有一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字(詞)的用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可讓學生用這些字擴擴詞或說說句子,還要引導學生讀讀課后練習“我會讀”里的詞語,使學生進一步拓展對這些字詞的認識。
本課韻文三字一頓,四組為一句,共有三句。句意的理解可結合會意字特點的分析進行。
(四)朗讀
本課韻文是為幫助學生認識會意字特點服務的。語言簡潔,節奏感強,適合朗讀。在學習本課生字、了解會意字特點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讀、同座位用“對口令”方式讀、邊拍手邊讀,通過不同的朗讀形式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使學生熟讀成誦。
(五)實踐活動
本課課后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教師可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編成一段小韻文。然后,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著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后,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形象揭題,趣味認字
1、出示“一輪紅日圖”及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
2、出示“一彎月牙圖”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月亮也很明亮。
3、“日”和“月”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板書:明)請同學讀準音,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二)舉一反三,自學生字
1、像這樣有趣的字還有很多很多。出示“魚”的圖及漢字、“羊”的圖及漢字,教學“鮮”。
2、學生自學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討論。
3、請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三)誦讀韻文,鞏固認字
(四)擴詞造句,拓展認識
1、認讀“讀讀想想”中的詞。
2、用本課生字擴詞或造句。
3、自由組合,說說有趣的漢字。
(五)練習寫字
日月明教案 篇3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制作構成本課會意字的那些獨體字的卡片,如,“日、月、魚、羊、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手、目”,可在字的上方繪制相應的圖或古文字。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本課除“力、手”之外,其他生字均為會意字,字義較易理解,字形與字義聯系緊密,也較易掌握。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及會意字構字特點上。教學時,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教師以“明”和“鮮”為例,講清“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魚”和“羊”的味道都很鮮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鮮美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看看這些生字是由什么字組成的,能否根據它的組成成分了解生字的意思。學生自學完后,讓學生做小老師,自由匯報交流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在重點難點處加以提示。最后通過朗讀韻文進一步鞏固生字。
2寫字
本課寫字教學可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學生自己描紅,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請學生做小老師來說說寫好這三個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比較“力”中的與“目”中的的不同。
(三)詞句
本課大部分生字本身就是詞。詞義的學習結合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的分析便可迎刃而解。但是,由于漢字具有一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字(詞)的用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可讓學生用這些字擴擴詞或說說句子,還要引導學生讀讀課后練習“我會讀”里的詞語,使學生進一步拓展對這些字詞的認識。
本課韻文三字一頓,四組為一句,共有三句。句意的理解可結合會意字特點的分析進行。
(四)朗讀
本課韻文是為幫助學生認識會意字特點服務的。語言簡潔,節奏感強,適合朗讀。在學習本課生字、了解會意字特點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讀、同座位用“對口令”方式讀、邊拍手邊讀,通過不同的朗讀形式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使學生熟讀成誦。
(五)實踐活動
本課課后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教師可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編成一段小韻文。然后,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著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后,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形象揭題,趣味認字
1出示“一輪紅日圖”及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
2出示“一彎月牙圖”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月亮也很明亮。
3“日”和“月”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板書:明)請同學讀準音,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二)舉一反三,自學生字
1像這樣有趣的字還有很多很多。出示“魚”的圖及漢字、“羊”的圖及漢字,教學“鮮”。
2學生自學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討論。
3請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三)誦讀韻文,鞏固認字
(四)擴詞造句,拓展認識
1認讀“讀讀想想”中的詞。
2用本課生字擴詞或造句。
3自由組合,說說有趣的漢字。
(五)練習寫字
《識字二·日月明》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滿腔熱情滿腔愛。不一往情深,就鉆不進去,就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就不可能獲得真知。學生學語文,也是同樣的道理。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產生濃厚的感情,就能深入其中,就能刻苦地研究,怎么激發他們熱愛的感情呢?本堂識字課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因而在教學中就有了閃光點。
在教學開始,我先讓學生說說“日”和“月”分別指什么?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明白“明”是指很亮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試說,也許是漢字的有趣的構字規律打動了他們,學生的回答很讓人驚奇。他們是這樣理解的:
滅:有人用水管澆火,上面的“一”就是水龍。
看:用手遮在眼睛上,能看得更遠。
男:一個男人在田里干力氣活,所以田力是男。
我真是沒想到,孩子的理解竟是如此接近古人的造字規律,本以為要大講特講的教學環節,竟是孩子如此輕而易舉地理解了,對于不能理解的孩子來說仍是不理解的,但至少也說明了這些構字是那么地接近我們的生活,確實是從生活中而來。
日月明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在自主選擇發現中領悟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3、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讀準生字字音,認清字形。
教學難點:知道會意字的構字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揭題,趣味識“明”
1、你們看(課件:日月明圖):這是什么?(日)看到太陽,有什么感覺?這呢?(月)白天太陽給大地帶來光明,夜晚月亮反射太陽的光給大地也帶來光明,那太陽和月亮在一起就會怎么樣?誰來讀讀這個字“明”?開火車正音,誰知道“明”是什么意思? 給“明”找朋友。
2、像“明”這樣有趣的字寶寶還多著呢!想認識嗎?這節課我們就要學習許多像“明”這樣的字!
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月明的家”,(隨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感知課文
小朋友們請趕快打開課本,讀課文,去找找像“明”這樣的字,注意讀準字音。
1、自由讀。自己輕聲也來試試看,遇到不會讀的生字請拼音寶寶幫忙。
2、指名分節讀。
3、師生對口令,齊讀全文;
4、檢查帶讀字。小老師帶讀、 開火車讀 、齊讀
三、了解字意,個別組詞。
我們的漢字很有趣,你要想辦法記住它。觀察“滅、鮮”的組成及表示的意思,說說特點。(看到它,你發現了什么?”)鮮,“魚”和“羊肉串”的味道都很鮮美,合在一起味道更鮮美了。桌上有魚,有羊,味兒真鮮美。
師過渡:“今天,我們學的這些生字,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這樣的字我們把它叫做會意字。小朋友,你還記住了哪些生字寶寶,他們都是哪些字組成的,有什么好辦法幫助小朋友記住這些字?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來理解這些會意字的意思。
四、鞏固
出示課件
1、第一個游戲:看圖猜字。仔細看。
(出示圖畫:林、休、塵、男)的圖畫,生猜。問:你是怎么猜的?
2、第二個游戲:看動作猜字。(這部分,學生可能會交流)
你們真會想,難不住你。再看老師作一個動作,你猜是什么字?(師分別作“看”、“從”。怎么猜出來的?
3、第三個游戲:猜字謎。
老師說個字謎,聽好了:上看一棵樹,下看兩棵樹,仔細看一看,還有許多樹。這是什么字?為什么這樣猜?“上小下大”?哪些東西是尖尖的?
你能像老師這樣給“眾”編個字謎。
五、字詞重現
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記住了生字寶寶,小星星來了,讓小朋友叫叫他的名字呢。
1、再現生字。
六、寫字
1、重點筆畫指導“橫折勾”:折要左傾斜;
2、教師范寫“力”;
3、學生仿寫;
4、講評作業
七、作業: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字也是這樣造出來的,請小朋友們找一找,下節課再來匯報。
板書:
日月明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識字導入
1、出示“日、月、魚、羊、小、土、小、大、一、火、田、人、木、目”(紅蘋果造型)
(1) 生:(齊讀生字)
(2) 指名讀生字,讀對的獎一個蘋果生字
(3)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學會了那么多的生字,今天我們再來學2個生字。
2、教學生字“力”
(1) 課件顯示象形文字,師:小朋友,你認識這個字嗎?看看它像什么呀?它就像農民伯伯耕田用的犁,為什么它會變成“力”呢?(指名回答)
(2) “力”組詞
(3) 教學生字“手”
(1) 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猜猜這是什么字呀?課件顯示象形文字(用手演示)你們看,這里的一橫一橫就像我們的手指,現在的手是這樣寫的,(出示“手”)手的用處可大了,接下來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用手來做做動作吧。
(2) 做動作:伸手、拍手、拉手
二、組合識字形
1、教學生字“明”
(1)(出示日月的圖),師:圖上畫著什么?
(2)出示日月的圖和字,師:看著這個紅紅的太陽,你想起了哪一個生字?(日)看著這個彎彎的月亮,你又想起了哪個字?(月)
(3)師:日和月也學小朋友剛才的動作手拉手,看,它們手拉手后變成了一個新的生字——明(指導讀準明的后鼻音)你們猜猜,明是什么意思?
(4)指名猜想明的意思
2、組合生字
(1)師:日和月手拉手變成了明,我們可以給它們做成一道加法算式,我要請得到“日”和“月”的兩個小朋友上來和老師一起做這道加法算式。板書:日+月=明(學生上來貼圖)
(2)認讀生字卡片:鮮、塵、尖、滅、男、休、看,
(重點指導塵的前鼻音,鮮和尖的三拼音)
(3) 這些生字寶寶沒有小朋友手中的小蘋果幫忙可做不成加法算式呀,你們愿意幫幫它嗎?(師手舉一個字,然后指名上臺貼字):
(4) 日+月=明 魚+羊=鮮
小+土=塵 小+大=尖
一+火=滅 田+力=男
人+木=休 手+目=看
3、觀察字形變化
三、讀文明字義
1、讀第一節和第二節。(生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點評、表揚)
3、去拼音讀課文[看時間,有時間多用幾種朗讀形式]
4、理解字義
(1)出示“看”的卡片,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字,誰來做一下看的動作呢?
做看的動作
師:這個動作誰最喜歡做?
為什么要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呢?
(2)總結方法,師:你看,“看”這個字就是把手放在眼睛的上面,所以我們在想看的意思的時候只要聯系前面的兩個獨體字的意思就能想出后面生字的意思。
(3)師:那你們也能用剛才的方法,看看前面兩個字的意思來說說后面那個字的意思嗎?下面就請小朋友動動小腦筋,也可以同桌討論一下。(學生思考,同桌交流)
(4)發言交流,隨機出示課件
鮮 (預設回答:新鮮、鮮美的意思)師:是呀,你們看這條魚多新鮮,這只羊多肥美,它們放在一起就是一個字——鮮。
男 (預設回答:男人在田里用力勞動。)師:
尖 (預設回答:上面小,下面大的東西是尖的。)師:我們生活周圍哪些東西是尖的?(實物出示:釘子、鉛筆、剪刀)
塵 (預設回答:很小的沙土。)師:你們看風兒一吹,細小的塵土滿天飛,這就叫——塵土飛揚。其實,在我們的教室里也藏著很多塵,地面上、角落里那些細小的臟東西叫什么?——灰塵 ;老師在寫粉筆的時候掉下來的粉屑又叫什么?——粉塵;大掃除的時候,我們一起把教室打掃得很干凈,一點兒灰塵也沒有,這就叫——一塵不染。
滅 (預設回答:著火了,用東西蓋住就滅了。)師:你知道著火了,古時候的人是用什么來打火的呢?(課件:樹枝)你們看,這一橫就像是滅火的樹枝呢。
休 (預設回答:休息)是呀,你看這人累了正靠在大樹上休息。
5、復習生字
拍手讀生字
四、復習鞏固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干,不光能讀這些生字,還能想出這些字的意思,那下面老師就要來檢查一下了,看看大家是不是都這么能干呀。出示填空對讀
( ) ( ) 明……
日 月 ( )……
2、游戲:小猴過河
認讀:筆尖、鮮花、明白、有力、明天、塵土、手心、滅火
五、書寫指導
書寫生字:力、手
六、總結
《識字二·日月明》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對識字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所以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識字量大,幾乎每一課都編排了十幾個生字。識字編排很有特點,往往是一篇小韻文中包含十幾個生字。就拿《日月明》一課來說吧,13個生字和一篇提示會意字構字特點的小韻文,既要使學生把韻文讀得朗朗上口,又要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認字,可以說并非易事。為了設計好這節課,我一面反復閱讀教材,領會其特點,一面又翻看了《漢字的演變》一書。一切準備就緒,我真是不知道課堂上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
第二天,當我在黑板上出示“日”“月”的圖畫,而后出現“明”時,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他們有的說“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有的說“日”很亮,“月”也很亮,“明”就更亮了。緊接著我出示了“鮮”字,問他們“看到它,你又發現了什么?”時,學生們有的說:“魚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鮮’應表示更好吃了。”有的還說:“魚肉、羊肉都很有營養,‘鮮’就代表好吃,還很有營養。”他們的主動與活躍帶給我驚喜。學生主動學習其它會意字時,主動學習意識強烈,敢想,敢說,尤其問題意識濃厚,如有的學生說:“男人力氣比女人大,所以男人就在田里干活。”平時最調皮的洪瑋騁問:“老師,滅火要用水,為什么上邊不是‘水’字呀?”他這一問,我還真是沒想到,我誠懇地夸獎他:“你可真善于觀察、思考,這個問題老師還真沒想到呢?”還沒等我說完,羅逸豪則高高地舉起了手,他站起來說:“我知道!‘一’表示一個大蓋子,蓋到火上,火就能滅。”他們精妙的想像,精彩的回答,大膽地發問著實又給了我一個驚喜。一節課在極為融洽、民主,學生熱情高漲的氛圍中愉快地進行著,使教者與學者都身心愉悅。
首先,作為一名面對新課程挑戰的教師要學會去向書本學習,學習理論,開闊視野,尋找解決的辦法后,再回到課堂。同時使我深深感覺到自身的知識儲備太少,還這么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這就要求自己要多讀書,多積累。因為課改下的課堂很難預料會出現什么樣的突發情況,一旦需要,才不至于臨時抱佛腳,也只有 “厚積”才會“薄發”。
其次,使我更加認識到:老師立足于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指導中悟出方法,悟出路子,然后再丟開老師這根“拐杖”,自己獨立前行。心理學家奧托指出:“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問,去說,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和興趣。這一節課中要求學生掌握 14個會意字,而我只引導學生學習了兩個,剩下的12個字,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學會,也讓我看到了他們驚人的創造力。
第三,作為今天的教師應該擺脫掉“弟子不能賢于師”的說法,以及好為人師的指導。在教學中要保持一種與學生共同學習、探索的心態,嘗試著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
日月明教案 篇6
教材理解:“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等等”節奏明快,音韻和諧,很適合朗讀,而且,在這短短的韻文中,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人隱約感受到中國人造字的智慧。
教學理念:讓學生多讀課文,從讀中體會到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再利用練習進行鞏固復習。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正確拼讀1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一、揭題導入
1、帶來兩位老朋友,出示“日”卡片,再出示“月”卡片,兩個字組合成“明”。
2、跟老師讀題目,讀準音“明”。
以字卡引導,使小學生聯想到生活的體驗,能激發小學生學習的情趣,把“日”和“月”稱之為兩個老朋友,充滿了人文色彩。
二、認讀生字
1、認讀卡片上的生字。讓學生讀出卡片上的生字。
2、老師帶讀生字,讓學生讀準字音。
3、魔法棒——點讀生字。
魔法棒點到哪個字,學生就讀哪個字,看誰讀得最準確。(先慢后快,重點是后鼻音,卷舌音、平舌音。)
4、摘蘋果
請四個同學來摘蘋果,每組一個人,把摘到的那個蘋果舉起來,讀一次,下面的同學也跟著他讀三次。摘蘋果的同學要讀得準確、大聲的。
積極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并抓住孩子愛玩的天性,運用多種游戲方式的讀法,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學習,強調多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了語文學科以讀代講的特點。
三、發現造字規律
1、通過學生自己觀察發現這些字結構特點。
這些字有什么特點呢?一般每個字是由多少個字組成的?(上一環節把字卡收好了,就打開電腦,播放寫上13個生字的幻燈片)
這些字都是由兩個字或者三個字組成的。
2、看圖猜字,通過看圖來理解字的意義。
通過“猜一猜”的游戲,看誰能最快猜出圖畫上所顯示的字。(按順序播放會意字的圖片,給學生猜,并出示答案)
3、指出剛才所學的字都是會意字,以“明”字為例,解釋會意字。像“明”這個字,是由很光亮的“日”與很光亮的“月”組成的一個很光亮的“明”字,像這樣組合起來的字就叫做會意字。
展示課件,游戲識字,極大地激發了小學生識字的情趣,使字義的理解變得形象有趣,具有極大的親和力,使學生如沐春風,如浴春雨。
四、讀課文,從讀中體會會意字的構成。
(1) 自由朗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了。(老師巡堂,檢查朗讀情況)
(2) 學生的個人展示朗讀。
(3) 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4) 老師與學生接龍讀。
(5) 小組比賽讀。1、2小組與3、4小組比賽讀,看哪兩個小組讀得最流利。
(6)四個小組接龍讀。(要求讀得整齊、流利。)(一組:日月明,二組:魚羊鮮,三組:小土塵,四組:小大尖)
積極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學習,強調多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了語文學科以讀代講的特點。多種方式的讀法,引導小學生會意字所表達的意思,既使課堂充滿了生活情趣,又為下一環節的理解作好了鋪墊。
五、結合課后習題,學習兒歌。
1、根據課文形式,結合課后習題,學習兒歌。播放ppt,讓學生學習另外一首兒歌:“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
2、請同學嘗試讀這首兒歌。
3、全班一起讀兒歌。
4、合起眼睛背誦兒歌。
六、拓展——生活識字的方法
那我們在生活中還有哪些識字方法?
生:閱讀、看電視、唱歌、看姓名、看商標等。
師總結方法。
七、小結:
今天所學的兒歌,并要利用這種識字方法去學習其它的字。
日月明教案 篇7
一 學習目標:
(一) 在熟讀課文中認識漢字,并引導孩子發現構字規律,認識13個生字,認讀“筆尖、鮮花”等8個詞語.
(二) 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感悟漢字,掌握朗讀的技巧.
(三)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悟漢字的構字規律,培養主動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漢字文化的熱情。
二 教學重點:認識13個生字,學習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
三 教學難點:感悟漢字規律,培養學習漢字的興趣.
四 課前準備:電腦多媒體
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會意字,會讀課文。
2、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
二 學習過程:
(一) 激趣引入:
1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什么呀?教師出示圖片:圓圓的太陽
師說:你能用一個字來說說嘛?(日)
2 再來看一張圖片:彎彎的月亮 用一個字來表示:月
3 課件出示:將日與月慢慢的靠近
4變成了一個新的字,讀什么呢?(正音、齊讀)
(1)看看圖,想想”明”是什么意思呢?
(有了太陽和月亮的照射,那么一定是很明亮的)
(2)你能用"明"組什么詞語?
游戲:組詞100分
給“明”找找朋友,越多越好。擴詞訓練。將“明”貼在黑板上。
師:"日"和"月"這兩個老朋友住在一起,相處得很融洽呢!
二 學習“鮮、塵、尖”
1、放鞭炮:讀拼音xian chen jian ;認識3個新朋友:鮮、塵、尖
2 6個小朋友互相找朋友,學生齊讀拼音和漢字,老師將生字卡片貼于黑板。
你用什么辦法記這3個字?學生自由說方法。
鮮:魚肉和羊肉味道都很鮮美。你知道有“新鮮”的什么?有“鮮艷”的什么?
塵:你知道這個字為什么這么寫嗎?
尖: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是尖的?(塔、鉛筆、火箭、針頭等,“眼睛尖”則意為目光敏銳。)
2、游戲:火眼金睛
仔細觀察這3個字,在字音、字形上你發現了什么?可以小組討論。
匯報:3個字都是前鼻音;一個左右結構,兩個上下結構;都是由兩個獨體字組成的;兩個“小”字都不帶鉤等等。
3、齊讀第一小節。男女生對讀。師生接讀。
三 舉一反三,學習“休、男、滅、森、林、從、眾”:
1、游戲:識字高手就是我
先學生自學:讀課文,看看自己記住了幾個字,用什么方法記?可找個小伙伴一起學習。
再小組合作:由小組長用卡片抽查循環認讀,對有困難的同學給予幫助,全對的為“識字高手”;并討論自己記得最牢的那個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記的。
3、反饋交流,學生在介紹字的構成時,老師須隨機點撥,使其能體會到會意特點。
如:人靠在樹旁休息,就是“休”;古時候,男子下田干活力氣大,所以“男”字由“田”和“力”組成;火上澆水就能把火“滅”了;用手遮住刺眼的陽光就能“看見”前面的東西;很多樹木在一起就是“森林”;兩個人是“從”,一個人跟從另一個人;三個人以上,很多人就是“眾”。
根據學生回答,將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隨機講解“森”、“眾”。森:看圖說話,這片森林怎么樣?
眾:“眾”表示什么意思?除了表示人多,還可以表示事物多。看圖:眾多的書、眾多的水果、眾多的花等等。
老師小結:像這樣的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字的意思正好又是這幾個字的意思的組合,這樣的字,有一個名稱叫“會意字”。貼出這3個字。
老師與各小組評出的“識字高手”握手祝賀。
齊讀課文二三小節。老師與學生對讀
四 鞏固生字:
1、生字小火車。齊讀。
2、游戲:眼明手快
各小組拿出準備好的獨體字卡片。聽老師念出生字,小組合作進行組合,看哪個組最快。評出優勝組。
3、看黑板上的字,按規律找字:前鼻音、平舌音、翹舌音的字。
生字蘋果入盤中:按結構放入不同的盤中。
4、游戲:故事大王
讀所提供的詞語,選你喜歡的2——3個詞編個一句話或兩句話故事。
5、齊讀課文。拍手讀課文。找個小伙伴對拍背課文。指名上臺背課文。
五 拓展延伸:
1、課件:猜一猜
猜一猜,一加一等于幾?還有別的答案嗎?一個獨體字加上另一個獨體字等于一個合體字!
(1)老師報字的組合,學生很快地猜出今天學的某個生字。猜“森林、從、眾”時可用肢體語言。
(2)課件:根據提供的獨體字,組合成合體字。為我們今天的出色表現鼓鼓掌吧!
2、小結:中國漢字的構字方法豐富而奇特,今天我們學的字字形就能代表字的意思,讓人一看就能明白,以后我們還要學習更多的識字方法!
日月明教案 篇8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是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通過讀詞語了解四個字的意思,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在熟讀課文中認識漢字,并引導孩子發現構字規律,認識“筆尖、鮮花”等8個詞語,會寫本課生字“力、手、水”。
2.正確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漢字的構字規律。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團隊合作的意識,提高識字效率。
4.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感悟漢字,掌握朗讀技巧。
5.讓學生感悟漢字的構字規律,培養主動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漢字文化的熱情。
教學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卡,構成本課生字的部件卡。有關識字的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你們還記得《陽光》這篇課文嗎,太陽光芒四射,灑遍了大地,所以日的意思是──(學生回答),月呢?日和月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新字──明。
[設計意圖:以激勵性的語言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為進一步學好生字服務。]
二、形象揭題,趣味識“明”
1.師: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漢字,能自己讀書,看報,還能自己寫句子,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師還要帶你們到漢字王國里認識一些有趣的朋友。來,我們先來認識幾個老朋友(課件出示太陽)這是老朋友“日”,(課件出示月亮)這是老朋友“月”?(課件出示日出)你看到了什么?(太陽越升越高,放射出萬道金光,照亮了大地。)
(課件出示月升)誰再來說?
師小結:太陽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它們組成了一個新的字(課件出示-明)開火車正音。
2.你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嗎?
這節課我們就要學習許多像“明”這樣的字!
現在,太陽想和月亮手拉手做朋友,成了一個新的字“明”
這個字讀什么?(正音,齊讀)你們以前有沒有見過“明”你能不能用“明”組詞?
“日”和“月”這兩個老朋友住在一起,相處得很融洽,特別是“日”,作為老大哥讓著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讓給了“月”,這樣組起來的字才好看。
設計意圖:以生動形象的課件引導,使小學生聯想到生活的體驗,能激發小學生學習的情趣,把“日”和“月”稱之為兩個老朋友,充滿了人文色彩。
三、變化形式、朗讀課文
1.趕緊打開書,翻到“日月明”這一課,拿好書,看著書,聽我讀。(配樂師范讀)
2.你們想讀嗎?把書擺好,用右手指著字,跟我讀。
3.讀得可真仔細!還想讀嗎?請拿好書,看著課文,再跟我讀。
4.讀得很有精神!自己輕聲也來試試看,遇到不會讀的生字請拼音寶寶幫忙。
5.會讀了嗎?咱們分大組對讀。
6.男女生也來比比看!男生先開始。老師給你們讀課題。
7.大家一起讀。
8.讀得可真棒!開火車會讀嗎?開雙軌火車。正音:鮮、尖(拼一拼,注意讀準變調)休、滅(拼一拼)森、從(開火車讀準平舌音)眾(讀準翹舌音)
9.還有哪一大組再來試試?
10.聽著你們讀得這么起勁,我也想讀,咱們合作讀,好嗎?拿好書,師讀日月──,真聰明,就這么讀。
11.好玩嗎?同桌小朋友也這樣來玩一玩。
12.去掉拼音會讀嗎?真的會讀?那咱們就來試試看!合上書,放桌角,看大屏幕!哪一桌小朋友來讀?還有人自告奮勇嗎?
13.這么多人都想讀啊!那怎么辦呢?一起來讀好不好?
14.小朋友就是能干!不用看拼音都會讀了!再加大難度還會嗎?(大屏幕隱去前面兩個字,生字變紅)現在還會讀嗎?你是怎么讀出來的?
15.不按順序會讀嗎?我指到哪,你就讀,會嗎?指名讀。會讀的小朋友都來試試。
[設計意圖]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學習,強調多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了語文學科以讀代講的特點。本環節以情感激勵為主,變化讀的方式,引導小學生正確朗讀課文,既使課堂充滿了生活情趣,又為下一環節的理解作好了鋪墊。
四、理解字義
1.我們的漢字很有趣,你要想辦法記住它。課件出示魚的圖及漢字,羊的圖及漢字。讓學生觀察,說說如何記住“鮮”字。
2.鼓勵學生用編口溜的方法記住“鮮”。師示范,如:
①有魚又有羊,這事真新鮮。②桌上有魚,有羊,味兒真鮮美等等。
3.生齊讀并給“鮮”字組詞。
設計意圖:課件出示魚的圖及漢字,羊的圖及漢字,展示了漢字的有趣。鼓勵學生自主識字,有利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4.我們再來玩個游戲好嗎?猜一猜的游戲。看看圖,猜猜是什么字,并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猜出來的。課件演示:
滅:這一橫就像滅火的樹枝;
塵:塵土飛揚;
男:男人在田里出力;
休:人要變成“亻”人靠在樹下休息。
林:捺要變成丶
5.會看圖猜字了,那看字你能來想想畫面嗎?
出示:鮮、尖、從,自由選擇來說。
師點撥:鮮──我想起了一首兒歌,想聽聽嗎?江南水連天,魚兒味道鮮;塞北羊兒肥,羊兒味道美。有意思嗎?如果你們也想起一些兒歌也可以來告訴大家哦!尖──找找看身邊哪些東西是尖的?看看這些尖的東西都長什么樣?從──皇帝出行時,都有很多隨從。
6.看圖猜字會了,看字想畫面也會了,再出個難
題考考大家好嗎?
猜字謎:上看一棵樹,下看兩棵樹,仔細看一看,還有許多樹。這是什么字?拿出卡片,師引說。
7.你能給“眾”也編個字謎嗎?
8.用這三個字擴詞,小組進行競賽、交流、評議。
[設計意圖]
展示課件,游戲識字,極大地激發了小學生識字的情趣,使字義的理解變得形象有趣,具有極大的親和力,使學生如沐春風,如浴春雨。
五、擴展練習
小朋友們真棒,一下子認識了這么多有趣的漢字。我想考一考大家,比一比誰聰明,好嗎?請用下面的字組詞,再說一句話。
森眾鮮從明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會寫“力”、“手”、“水”、三個生字。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13個生字,這節課我們不但要把課文讀好,還要把字寫好,有信心嗎?
二、熟讀課文
1.指學生讀課文,評議。
2.同桌用對口令的方式讀一讀。
3.教師示范讀,強調韻尾,學生仿讀,看誰讀得好。
4.齊讀,邊拍手邊讀。
5.自己試著背一背。
設計意圖: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學習,強調多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了語文學科以讀代講的特點。
三、完成課后“我會讀”
1.自讀,匯報,交流。
2.認讀新詞,并在生字下面打上點。
3.擴展,你能用帶點的字組詞或說一句話嗎?
四、指導書寫
1、出示“力手水”三個字,學生觀察一下,怎么樣才能把這三個字寫好。
2、學寫“力”字。
①學生描紅(了解“力”的筆畫、筆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指學生說說“力”的第一筆與“目”的橫折的不同之處。
③教師示范寫。學生模仿寫。
3.學寫“水”字。
①學生說說壓線筆及左邊的橫撇的位置。
②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4.學生觀察,寫好水字。
5.小組選好的作業,進行展評。評選小小書法家。
五、小游戲、記漢字
1.拼一拼
把手中的獨體字卡片進行組合,看看能拼成什么,并讀一讀,口頭組詞。
2.飛鴿送信(有些小朋友手中拿的是音節,有些小朋友手中拿的是漢字,讓音節找漢字或讓漢字找音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活動中識記生字,豐富的活動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學習舞臺,讓學生居于活動的中心,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興趣。
六、讀讀想想
漢字的結構很有意思,很多漢字都是由不同的字組合在一起,表示另一個意思。出示“歪、晃、品、晶”四個字,學生認讀。
1.指學生說說意思,組詞。
2.讀讀“歪歪扭扭、晃眼睛、品茶、亮晶晶”這幾個詞語。
3.把這四個字仿照課文編一篇韻文,小組進行合作。
4.交流。如:
不正不正,歪歪斜斜。日光日光,明明晃晃。
三個口字,品嘗品嘗。三個日字,晶晶亮亮。
七、擴展練習
找一找前面學過的漢字,如:媽、筆、坐、如、朋,學一學課文的樣子,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編一篇韻文或字謎。
設計意圖:本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適當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取活潑有趣的方式反復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機會,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并從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
板書:
日月明二木林
魚羊鮮三木森
小土塵一火滅
田力男二人從
人木休三人眾
手目看
【課后反思】
“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著這樣的文字似乎能聽到稚嫩的童音,那么動聽,那么美妙。這篇短短的韻文,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人隱約感受到中國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會意構字,能讓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激發學生更大的識字熱情。在教學設計中,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這課的設計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愉悅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說會意字的特點、游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已經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日月明教案 篇9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是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通過讀詞語了解四個字的意思,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在熟讀課文中認識漢字,并引導孩子發現構字規律,認識"筆尖,鮮花"等8個詞語,會寫本課生字"力,手,水".
2.正確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漢字的構字規律.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團隊合作的意識,提高識字效率.
4.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感悟漢字,掌握朗讀技巧.
5.讓學生感悟漢字的構字規律,培養主動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漢字文化的熱情.
教學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
【課前準備】生字卡,構成本課生字的部件卡.有關識字的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你們還記得老朋友嗎 出示"三十六個字"關于"木,森,林"的一段.
二,形象揭題,趣味識"明"
1.師: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漢字,能自己讀書,看報,還能自己寫句子,真是了不起.我們再來認識幾個老朋友(課件出示太陽)這是老朋友"日",(課件出示月亮)這是老朋友"月" (課件出示日出)你看到了什么 (太陽越升越高,放射出萬道金光,照亮了大地.)
(課件出示月升)誰再來說
師小結:太陽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它們組成了一個新的字(課件出示-明)開火車正音.
2.你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嗎
這節課我們就要學習許多像"明"這樣的字!
現在,太陽想和月亮手拉手做朋友,成了一個新的字"明"
這個字讀什么 (正音,齊讀)你們以前有沒有見過"明"你能不能用"明"組詞
"日"和"月"這兩個老朋友住在一起,相處得很融洽,特別是"日",作為老大哥讓著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讓給了"月",這樣組起來的字才好看.
三,變化形式,朗讀課文
1. 趕緊打開書,翻到"日月明"這一課,拿好書,看著書,聽我讀.(配樂師范讀)
2. 你們想讀嗎 把書擺好,用右手指著字,跟我讀.
3. 讀得可真仔細!還想讀嗎 請拿好書,看著課文,再跟我讀.
4. 讀得很有精神!自己輕聲也來試試看,遇到不會讀的生字請拼音寶寶幫忙.
5. 會讀了嗎 咱們分大組對讀.
6. 男女生也來比比看!男生先開始.老師給你們讀課題.
7. 大家一起讀.
8. 讀得可真棒!開火車會讀嗎 開雙軌火車.正音:鮮,尖(拼一拼,注意讀準變調)休,滅(拼一拼)森,從(開火車讀準平舌音)眾(讀準翹舌音)
9. 還有哪一大組再來試試
10. 聽著你們讀得這么起勁,我也想讀,咱們合作讀,好嗎 拿好書,師讀日月——,真聰明,就這么讀.
11. 好玩嗎 同桌小朋友也這樣來玩一玩.
12. 去掉拼音會讀嗎 真的會讀 那咱們就來試試看!合上書,放桌角,看大屏幕!哪一桌小朋友來讀 還有人自告奮勇嗎
13. 這么多人都想讀啊!那怎么辦呢 一起來讀好不好
14.小朋友就是能干!不用看拼音都會讀了!再加大難度還會嗎 (大屏幕隱去前面兩個字,生字變紅)現在還會讀嗎 你是怎么讀出來的
15. 不按順序會讀嗎 我指到哪,你就讀,會嗎 指名讀.會讀的小朋友都來試試.
四,理解字義
1.我們的漢字很有趣,你要想辦法記住它.課件出示魚的圖及漢字,羊的圖及漢字.讓學生觀察,說說如何記住"鮮"字.
2.鼓勵學生用編口溜的方法記住"鮮".師示范,如:
①有魚又有羊,這事真新鮮.②桌上有魚,有羊,味兒真鮮美等等.
3.生齊讀并給"鮮"字組詞.
4.我們再來玩個游戲好嗎 猜一猜的游戲.看看圖,猜猜是什么字,并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猜出來的.課件演示:
滅:這一橫就像滅火的樹枝;
塵:塵土飛揚;
男:男人在田里出力;
休:人要變成"亻"人靠在樹下休息.
林:捺要變成丶
5.會看圖猜字了,那看字你能來想想畫面嗎
出示:鮮,尖,從,自由選擇來說.
師點撥:鮮——我想起了一首兒歌,想聽聽嗎 江南水連天,魚兒味道鮮;塞北羊兒肥,羊兒味道美.有意思嗎 如果你們也想起一些兒歌也可以來告訴大家哦!尖——找找看身邊哪些東西是尖的 看看這些尖的東西都長什么樣 從——皇帝出行時,都有很多隨從.
6.看圖猜字會了,看字想畫面也會了,再出個難題考考大家好嗎
猜字謎:上看一棵樹,下看兩棵樹,仔細看一看,還有許多樹.這是什么字 拿出卡片,師引說.
7. 你能給"眾"也編個字謎嗎
8.用這三個字擴詞,小組進行競賽,交流,評議.
五,擴展練習
小朋友們真棒,一下子認識了這么多有趣的漢字.我想考一考大家,比一比誰聰明,好嗎 請用下面的字組詞,再說一句話.森 眾 鮮 從 明
《識字二·日月明》教學札記
一、圖化漢字 激發興趣
有人說:一個象形字,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中國漢字中象形字約有二百多個,并且其大多為獨體字,在我們低年級教材中占了重要比例。這些字所表示的事物貼近兒童生活。低年級識字學習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彩的圖畫,幫助學生把識字和認識事物聯系起來,兒童會學得輕松愉快。如在教學人教社課標教材第一冊識字課《口耳目》一課時,教師分別出示口、耳、目、日、月、火的漢字、古字和圖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事物和古字的聯系,并把其配成對。一下子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每個學生都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伙伴間還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孩子津津有味地看、興致勃勃的找的過程,學生不但認識了事物,觀察了字形,更了解了字義。又例如在教學《日月明》一課,教師先出示了“山坡上、山坡下到處都是樹”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什么地方,觀察山上都是樹,左邊都是樹,右邊也都是樹,到處都是樹,邊觀察邊書寫,最后在感受森林的同時,認識了“森”。枯燥的漢字成為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一張張鮮活的場景。教師運用了“溯源”、“對照”的辦法,給學生大量、系統的直觀刺激,使其在腦海中留下鮮明的印象,增強感性認識。
二、動化漢字 激發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的變化中的事物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在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注意動靜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漢字。例如在教學“秤”漢字時,教師首先出示“蘋果、梨”等水果,問學生人們用什么器具來稱呢?學生說:“可以用‘秤’來稱。”教師拿出一桿秤,請學生一邊把秤砣放到秤桿上,一邊把水果放在秤盤上,當事物都放好時,教師問學生“什么情況下可以準確稱出事物的重量?”學生一齊說:“只要秤桿平了就可以了。”“對!有了秤才公平嘛!教師板書 ‘禾+平’”。“秤”字已經在學生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例如在教學《日月明》一課中,在教學“滅”時,教師首先向兒童展示了一個“滅火”的過程,教師先在大的玻璃缸中放一團紙團,再將紙團悄悄地點燃,同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說:“哎呀,著火了,怎么辦?”,學生們一下子很表情都很緊張,教師拿出準備好的抹布蓋在著火的紙團上,火滅了。教師引導學生想想我們是怎樣“滅”火的?在學生的滅火的敘述中,我們都不難發現,“滅”已經被兒童牢牢地記在心中。在活動中,兒童不但認識了漢字,更了解了生活的道理,生活的常識。
日月明教案 篇10
教學背景:
一年級學生的漢字識字量少,對漢字的構成不了解,但是其形象感知能力很強,雖然是第一次接觸會意字 ,學生還是能體會一些字的演變過程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看圖、游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中,讓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和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漢字的構字規律。
3.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和識字的樂趣。
重點:學習識字方法,感悟構字規律。
難點: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培養初步的認字能力。
教學方法:情景創設法 講授法
適用對象:小學一年級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一)(課件出示紅日和明月的圖片)
問題1:這兩個是什么?根據他們造出的字分別是什么?
問題2:如果把它們合在一起,你有什么發現?(課件演示“日和月合在一起”)談一談。
(二)板書課題。
二、教授新課。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把課文后面的認讀字在課文中找到并用鉛筆圈出來,然后和同桌互相讀一讀。
(2)游戲:放飛氣球。出示認讀字,學生讀正確。
2.學習“田力男”。
(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勞動的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觀察到了什么。
“男”:考考你們,為什么“田”和“力”合在一起,就是“男”?先猜猜。仔細觀察看圖,可能會幫到你們。(揭示字義:古時候,在田里面用力氣干活的人是男子。女子呢,專門在家里紡紗、織布。所以古人把田和力的意思合起來,造出了上邊田、下面力的“男”字,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間耕作。)
(2)再讀本行課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3.學習“小大尖,小土塵”。
(1)說到“尖”字,都是上小下大,看起來尖尖的,所以是“尖”。尖的東西有哪些?(筆尖、山尖、針尖……)
(2)“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在哪兒見到過“塵”。飄在空中的都是很小很小的土, 叫“塵土”“灰塵”。(生活中灰塵無處不在,掃地時塵土飛揚、刮大風時塵土滿天飛……)
4.小組合作學習“二人從,三人眾。 雙木林,三木森”。
(1)通過圖片或想象畫面,猜測“從,眾、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二人”為什么叫“從” ?師:一個人在前面走, 一個人在后面跟著。師:后面的人跟著前面的人,就是“從”,意為“跟從”。(生表演)
那三個人一起呢?看著“眾”字,你想到了什么?在中國文化里,“三”有時候表示許多的意思,那這里三個人在一起就代表許多人,人多即為“眾”。
現在我們來玩一個猜謎游戲:上看一棵樹,下看兩棵樹,仔細看一看,還有許多樹。這是什么字?(森)“森”表示什么意思?(很多很多的樹。)
兩個木的“林”和“森”相比,誰表示的樹木更多?(一棵樹連著一棵樹,就是一片樹林;一片樹林連著一片樹林,就是森林。)
三、總結全文。
會意字構字規律。
四、作業布置。
熟讀并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日月明
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塵
從、眾、林、森
日月明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領悟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2.感受祖國文字的無窮魅力,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在領悟會意字特點的基礎上記憶字形,增強識字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領悟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學前準備:
1.制作生字卡片。(師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用時:5分鐘)
1.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開火車認讀。
2.指名分節讀韻文。
二、品讀韻文。(用時:25分鐘)
1.范讀韻文。
2.引導同桌互讀韻文。
3.組織學生自選最喜歡的一節反復讀,然后分組讀課文、分男女生讀、指名讀、開小火車讀。
4.過渡:讀著讀著,你們又發現了什么?
5.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韻文,并觀察韻文每小節的特點。
6.小結:小朋友,像這樣能表示意思的字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會意字”。
三、拓展延伸。(用時:10分鐘)
1.啟發學生思考:你還知道哪些會意字?
2.引導學生匯報,并板書。
教學反思: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學中,我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讀出情感。在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中認識漢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日月明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認識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
教學案例:
片段一:形象揭題,趣味識字
1、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和很多漢字交上了朋友,能自己看課外書了,真了不起。今天我們再來見見幾個老朋友吧!
2、課件出示太陽動畫,瞧,是誰對著我們眨著眼睛調皮地笑呢?(學生答:太陽)我們的老朋友也出來了,這是?(日)齊讀:日
3、課件出示月亮動畫,在閃閃的星空中誰光芒四射呢?(月亮)對,月亮升上來了。這是我們的老朋友?(月)齊讀:月
4、師小結:太陽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它們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明(出示拼音,生認讀,個別指名讀正音)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課:日月明。板書課題,邊講解:日和月這兩個老朋友住在一起很融洽,特別是“日”,作為老大哥總讓著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都讓給了月,這樣組成的字才好看。生齊讀課題。
片段二:猜字游戲
1、動作演示:請兩位學生跟著另一位學生在場地上走一圈。學生齊聲說:“走”,原本表演的是從字,而學生單純地認為是走了。
2、塵和尖的對比,課件出示塵和尖,請學生說說它們的不同點,學生很快分清兩字的不同。為加強理解記憶,首先從“尖”入手,由身邊的尖東西舉例子,上小下大,還有哪些東西時尖的?學生答:筆尖、釘子……塵是小小的土,很久不擦的桌子上會有什么?灰塵。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識字教學,主要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學習這些字可以舉一反三,理解性地記憶有助于學生自學生字。在三年入職匯報課中,首先以日月明導入,從整體著手,朗讀兒歌,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接著記住生字,出示圖畫以及動作加深學生對字義的理解。本課中采取從扶到放的措施,先帶著學生識字,“林、森、從、眾”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猜,使學生自己去感悟這其中的規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林與森之間的關聯以及理解,沒有簡練地區分這其中的構字意義。最后為鞏固識字,做了一個識字摘蘋果游戲,開火車認讀。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我指導了書寫“力和手”。在指導過程中,注重了學生的坐姿,以及書空,書寫的要點。
日月明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明、鮮”等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領悟會意字的構字特點,養成初步的認字能力。
3、感受祖國文字的無窮魅力,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在領悟會意字特點的基礎上記憶字形,增強識字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放在字音及會意字構字特點上,理解字意
教學難點:
領悟會意字的構字特點,養成初步的認字能力。
課前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大大的“火”字,知道“火”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2、出示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生活在樹林里的古人是用什么來滅火的呢?
3、出示樹枝滅火的過程,小結:原來“滅”字就是在“火”字上加一根樹枝。
4、板書課題:“日月明”,問:誰知道“明”是什么意思?
5、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2-3次,要求:
①圈出生字,讀準字音,想想字義。
②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重點正音:明、塵、男、抹、森、從、眾)
出示:
míng xiān chén jiān miè lì nán
明鮮塵尖滅力男
xiū shǒu lín sēn cóng zhòng
休手林森從眾
a、指名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b、去掉拼音讀。
②分小節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三、學中發現,積極探究
1、讀讀課文,仔細觀察生字,你有什么發現?
2、匯報。
尖:板畫草芽尖尖圖。
鮮:板畫魚和羊肉串。
男:動作演示。
塵:動作演示。
從、眾:演示“人——從——眾”教師講解。
林、森:演示森林畫面,用“森林”說一句話。
3、小結小朋友,像這樣能表示意思的字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會意字”。
4、你還知道哪些也是會意字?(學生匯報,老師板書)
四、鞏固字形
1、師生對口令,齊讀全文。
2、四人小組對口令。
3 、全班拍手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出示:
1、仔細觀察,有什么發現?
2、教師范寫。
3、學生練寫。
4、寫字作業評講。
六、課堂作業:
1、我會讀。(課后題①)
2、我會說。(課后題②)
(課件出示字謎:上看一棵樹,下看兩棵樹,仔細看一看,還有許多樹)
生:我猜出來了,是“森”字。
師:你知道“森”是什么結構的字嗎?
(生大多搖頭,唯有一個小朋友小聲嘀咕著,是上下結構的字呀)師:(微笑著)不懂沒關系,我們不是還沒學過嗎?這是品字型結構的字。
(師板書:品字型結構。生齊讀)
師:你還知道哪些字是品字型結構的呢?
生:我的名字當中的“鑫”字是品字型結構的嗎?
(師點頭表示肯定)
生:我的“晶”字也是品字型結構。
生:品字型結構的“品”字也是吧。
師:小朋友能從課內課外找出這么多品字型結構的字,懂得從生活中識字,為自己豎起大拇指吧!
師:誰能給“眾“字編個字謎?
生:上看一個人,下看兩個人,仔細看一看,還有許多人。
師:會模仿“森”的字謎出謎底,也不錯。
生:一人在上,兩人在下,三人就是個“眾”字了。
(練習給“眾”字組詞)
師:(出示字卡:三口品、三木森、三人眾、三日晶)第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第二,找出它們的相同點。
生:每個生字都是有相同的單字組成的。
生:是由三個相同的字組成的,像耍雜技般疊加在一起,一個在上,兩個在下。
師:觀察得真仔細,說的也生動。
(老師端杯品茶,并發出飲茶時地咂嘴聲)
師:剛才,老師在干什么?
生:老師在飲茶。
師:老師是怎么飲的?是口渴了大口大口地往嘴里灌嗎?
生:不是,是小口小口地品。
師:“品”字用得真好。這樣小口小口地品,才能嘗出茶香。
(出示:品)
師:“品”是由什么字組成的?
生:(齊聲)“口”字。
師:老師剛才品了幾口茶?
生:三口茶。
師:如果老師品了很多口茶,是不是要用很多“口”字來表示這個意思?
生:(齊聲)不是。
師:我們中國漢字有個特點,就是可以由一個單字重復幾次組成
一個字,每重復一次,這個字的意思就加強一次。在我們的漢語中,“三”常用來表示多的意思。“品”字由三個口組成,就表示品嘗了很多口茶的意思,茶香著呢。
師:像這樣一個單字在上,兩個單字在下的字屬于什么結構的字?
(生面面相覷)
師:這就是品字型結構的字呀。(師板書:品字型結構。生認讀。) (讓“品”字交朋友:品茶、品嘗、品味……)
師:如果有很多樹木,幾十棵,幾百棵,這地方叫什么?
(出示課件:一片樹林的圖畫)
生:樹林。
(師出示字卡:林;再出示課件:一大片茂密的樹林)
師:這里有成千上萬的樹木,一棵緊挨著一棵,一眼望不到邊,這地方叫什么?
生:(齊聲)森林。
師:“森”字是怎么組成的?
生:三個木字。
師:“森”字是什么結構的字?還記得嗎?
(生稍微愣了一下,看到老師手指著的“品”字,馬上反應過來:是品字型結構的字)
師:是的,凡是由三個相同的的單字一個在上,兩個在下組成的字,我們都叫它品字型結構的字。相同的單字每重復一次,意思就加
強一次。三個“木”字組成的“森”字表示什么意思?
生:很多很多樹木生長在一起,一眼望不到邊。
師:森林里是有很多樹,但如果我們人類亂砍濫伐,森林就會變成——(課件出示:林)
生:(齊聲)樹林。
師:再繼續亂砍濫伐下去,“樹林”就變成了——(課件出示:樹木)樹越來越少,如果不加節制,整座森林將出現什么情況呢?(課件出示:一幅凹凸不平的黃土坡上,到處是光禿禿的樹樁的畫面)
生:樹木砍完了,鳥兒飛走了,動物逃走了,它們都沒有家了。生:沒有了樹木,洪水一來,會出現泥石流。
生:沒有了樹木的山坡,沒有一點綠色,好像一座死山一樣。師:是的,沒有了綠意的山也就沒有了生命力,到處死寂一片,令人痛惜。
(生個個神情凝重)
師:不,我們不能讓森林變成一片荒蕪的黃土高坡。我們該怎么做才能保護我們的環境?
(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老師引導小結學習方法,并板書:1、讀準字音,2、分析字形,
3、根據字形理解字義)
師;現在我們按照這個方法自己來學習另外兩個生字。
(生交流學習,師巡視指導)
生:我學習了“眾”字的音形義,三人為眾,“三”在古代是表
示很多的意思。因此,“眾”指的是很多很多人。
師:能用“眾”字組詞并說一句話嗎?
生:“眾”,眾人,眾人拾柴火焰高。
師:(豎起大拇指)真了不起!從哪學到這么一句諺語的?
生:我喜歡看課外書,是在《諺語大全》這本書上讀過這句話的。生:“眾”,觀眾,臺下有很多觀眾。
生:我學會了“晶”字,它也是品字型結構的字,表示很亮。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晶”字由三個日組成,表示有很多很多的太陽。
師:是的,“晶”字由三個日組成。天空中能有很多太陽出現嗎?(生齊答:“不能”)那么,天空中什么物體會亮晶晶呀?
生:星星。
師:對。(板書:)這是古文字“星”。我們現在的“晶”字就是當時“星”字的上半部分,只是把線條拉直,變成了現在這樣的。因此,“晶”字由三個“日”字組成并不是表示有很多很多的太陽,而是表示有很多很多的.星星。現在明白了吧?“晶”字是表示光亮的意思。
(生進行讓“晶”字交朋友和說話練習)
師:誰還知道哪些字是屬于品字型結構的?
(生交流之后,師板書:鑫、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