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7 z c s》教案(通用7篇)
《漢語拼音7 z c s》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z c s三個聲母,zi ci si三個整體認讀音節,認清字形,發音準確,正確書寫;
2.學會聲母z c s同單韻母a e u的拼音,以及zi ci si三個整體認讀音節的四個聲調;
3.能正確熟練地拼讀音節,盡量直呼音節,讀音準確速度快;
教學重點:
1.學會z c s的音、形、書寫;
2.zi ci si三個整體認讀音節的音形。
教學難點:
三個整體認讀音節與三個聲母的字形區別。
教學準備:
用兩種顏色寫的聲母(黑色)、整體認讀音節(藍色)卡片。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一位動物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小刺猬)
2、小刺猬:大家好,我是小刺猬,今天我要和咱們一(6)班的同學一起學習漢語拼音字母,大家歡迎我嗎?(歡迎!)聽說咱們班的同學已經學了不少的字母,那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們學得怎么樣。
3、指名抽拼音卡片,認讀、領讀。
4、小刺猬:咱們一(6)班的同學真棒,學過的聲母都掌握得很好,那咱們就一起繼續學習新的字母吧。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掛圖,引導觀察,引出語境歌:四只小刺猬,一起學字母,老師領著念,學生跟著讀。
2、這些小刺猬正在學習的三個字母zcs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習的聲母。
一、看圖學習z和整體認讀音節zi
。ㄒ唬┙處煶鍪究ㄆ1。
問:1.根據卡片和老師寫的字母,誰來試著讀一讀字母的音?
講:z發音時,舌尖平伸,不要咬舌尖。跟著老師來讀,看老師的嘴型,學讀z的音。
2.怎樣根據圖來記字母的形?(圖上的小孩子正在寫字,寫的字就是z。教師指導:把字母的“字”讀成第一聲,讀得短一些,輕一些就是“z”。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3.誰還有別的方法?(z像我們學過的2字)
(二)教師板書zi
講:這是一個整體認讀音節,不能拼讀,也不能把它們分開,要看成一個整體去記。把聲母z的音讀得響亮一些就是整體認讀音節zi的讀音。
教師范讀:出示音節“zi”,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張卡片比這一張卡片多了一個什么?(同時出示音節zi、聲母Z),聲母z多了一個i就組成了一個音節zi。i就像聲母Z的一個不能分離的好伙伴,i在這里不讀“衣”,它不能和Z相拼,它和聲母Z組成一個音節,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讀,仍讀zi,zi又稱整體認讀音節。把聲母Z讀得長一些,重一些就是音節“zi”的讀音,請聽老師讀zi、zi、zi,小朋友判斷讀的是聲母Z還是音節zi。
學生學讀:(同教師)。
講:整體認讀音節可以直接給字注音,標調的時候i要去掉小點。
以前我們學的音節都有四個聲調怎么讀,出示幻燈片:zī、zí、zǐ、zì,請跟老師讀,小朋友自己練習讀一讀,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練習四聲
。ㄈ┲笇鴮懀簔是一筆寫成的。從左往右寫,橫折橫。大家再看看,z在四線格里寫著那個位置,應該怎么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上的書寫示范)
師:老師先來寫一個z,同學們看看老師寫得對不對。(故意書寫錯誤,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四線格中的位置,到書寫的筆順,再到是否工整,一步步總結出正確的書寫方法。)
二、看圖學習c和整體認讀音節ci
(一)教師出卡片2,板書c
問:1.根據卡片上所畫的刺猬,誰來讀一讀字母的音?
講:把“刺”平讀就是“c”的音。
學讀c的音
2.怎樣來記c的形呢?
(卡片上的小刺猬背部彎彎的`很像c的形。)
教兒歌:半個圓圈ccc
(二)教師板書ci
小朋友們,想一想,老師在聲母C的右邊加一個“i”就組成了一個什么?(音節),音節要讀得長一些,響一些,有哪位小朋友能讀出這個音節?
誰能讀出ci的四個聲調,燈片顯示cī、cí、cǐ、cì,請大家跟著老師讀,老師說幾聲,學生讀相應音節。講:這是整體認讀音節ci,把c的音讀大些就是ci的音。ci也有四個聲調。
學讀四聲
(三)指導書寫:從右往左寫半個圓圈占中格
課中休息:(自定)
三、看卡片學習s和整體認讀音節si
(一)講:卡片上所畫的蟲叫蠶,它在吐絲,這個字母就發s的音。(讀得短一些,輕一些)
學生學讀:s
問:1.根據卡片圖怎樣來記字母的形?
(蠶吐出的絲,彎曲的樣子很像字母的形。)
2.s像不像半個8字?
教兒歌:半個8字sss
(二)教師板書si和四聲。前面i和z、c組成一個整體認讀音節,那“i”與聲母“s”也組成一個什么音節呢?該怎樣讀?請學生試讀,再讀出四聲。
。ㄈ┲笇鴮懀簊從右上開始,寫兩度曲筆形似阿拉伯數字8的半邊寫在中格。(可以先練習書空再提筆寫。)
四、鞏固練習
1.讀準音z c s、zi ci si.(游戲“請你猜猜我是誰”: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的描述,猜一猜老師說的是哪一個字母。)
2.讀準四聲。
《漢語拼音7 z c s》教案 篇2
【問題的提出】
漢語拼音是學生入學階段學習語文的首要任務,它作為識字正音的有效工具作用不可忽視。學拼音,要操練,但不能按成人的想法去學與練。對于剛剛入學的6、7歲的兒童,面對著那些單調、枯燥的“符號”,如何順利地通過語文學習的第一關,使他們對漢語拼音學習“情有獨鐘”?筆者認為其一,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在多種多樣的游戲練習形式中,學拼音、用拼音。其二,應尊重孩子,滿足兒童“說”的愿望,使拼音教學不孤立成為單調的字母訓練。下面以《拼音教學 z c s》為例,談一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
【案例的描述】
一、“童話”,學生學習拼音的樂園
學生在上半節課中基本掌握了聲母 z c s 的認讀及拼讀。此時,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把學生帶入了神秘的童話世界。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 zi ci si時,我帶學生進入這樣的情景中: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剛剛認識的幾位聲母朋友他們正在那里生氣呢!為什么呢,你聽他們是怎么說的“你們認識我的這么多位朋友,可是……可是就連我最親近的、不能分開的一家人都給我忘記了,我能不生氣嗎!我的小兒子正等著我做飯呢!”學生們的表情各個緊張,深深地被有趣的童話情景所吸引。自然地過渡到了整體認讀音節學習。這時我把拼音卡片 z 與i匯合到一起,學生們早迫不及待的嚷著“他們和在一起是個整體認讀音節”,在這樣的情景下他們不難推斷出了結論。
但學生們能否對所學的整體認讀音節及時進行歸類整理呢?在此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對所存儲的信息自覺地進行加工,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到這個問題的存在,借助小兒子的話“我們是不能分開的一家人。”那么這“一家人”應該住在哪里呢?學生們的小手舉得老高,于是我請到了一位平日不愛發言的學生,她自信地把整體認讀音節 zi 放入課前復習整體認讀音節的房子內,回答說“他們是不能分開的一家人”巧妙地把所學的整體認讀音節進行歸類。
為了能讓學生們很好地區別聲母 z 和整體認讀音節 zi,我對大家說可別把它 i 給忘記了,不然聲母 z 就不跟你們好了,請同學們幫老師想想辦法怎么讀才能讓大家知道我讀的是什么?孩子們靈機一動“它的讀音要比聲母 z 的發音長一些響一些──zi”,多么精彩的回答。學生們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完成了看似枯燥的學習任務。
二、 滿足學生“說”的愿望,使拼音學習不再單調
拼音作為學習文字的重要工具,關鍵之處就在于對它的應用。在讀帶聲調的整體認讀音節并組詞時,出示拼音詞組卡片 zu ci。你能不能用所指出的音節組個詞或者說句話呢?此處教學環節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把本節教學內容靈活運用,這也是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的梯度性的要求。盡管如此,學生組詞說話的興趣是濃厚的,因為他們在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經驗后,有強烈的表達欲望:聽,認真的舒亦瀟說 “zi,寫字的字,我們小朋友來學校學習,就要學寫字! 瞧,調皮的劉子威說 “我組 ci,瓷器的瓷! 乖巧的張佩怡說“zi,組詞的詞,我們正在組詞說話!睂W生們爭先恐后地交流著自己的見解,組詞說話的內容緊緊圍繞著與自身生活所熟悉的內容,語言來源于生活,也必將應用到生活中去。
【教學隨感】
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不斷獲取反饋信息的動態過程。要使學生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學好漢語拼音,首先,要讓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和滿腔的熱情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其次,要讓學生主動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獲取拼音知識與技能。我按照這一指導思想組織本節教學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著拼音學習的樂趣,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拼音兒歌,一個個有趣的拼音游戲,一則則精彩的童話……無不使孩子們對拼音學習興趣倍增。枯燥的拼音學習變得趣味化了。在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方式中突出了漢語拼音的工具性、實用性的特點。從學生的學出發設計教學過程,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練習形式,使他們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里玩中學、樂中獲,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功。同時尊重孩子,滿足兒童“說”的愿望,重視口語訓練,積累一定的詞語,使拼音教學不孤立成為單調的字母訓練。逐漸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點評】
1、創設愉快的童話氛圍,讓學生有“興”去學:
漢語拼音是學生入學階段學習語文的重要任務,學拼音,要操練,但不能按成人的想法去學與練。教師不能強迫學生適應自己,而應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原有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使教學環節的設計更適應學生的需要,架起一座通向學生心理世界的橋梁。教師要有童心——想兒童之所想,愛兒童之所愛,說兒童之所說,做兒童之所做。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而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無不生活在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里。對于抽象的拼音符號的吸引力遠不及“青蛙王子”來得精彩。為此,教師竭力創設富有童趣的童話氛圍,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化了兒童學習拼音的濃厚的興趣,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習拼音不再是一種“負擔”,感覺枯燥無味,而是化為一種樂趣,自覺自愿地進行學習。實際的教學是有力的說明,學生們在生動有趣的童話世界里,快樂地接納了拼音,并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這年齡段的學生注意保持的時間是比較短暫的,需要不斷地有新的刺激去強化。這些“新的刺激”只能來自于教學過程本身,如設計問題時,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并且根據不同的水平設有一定的梯度,步步爬高,使他們總有跳起來摘果子欲望。
2、營造積極的思維氛圍,讓學生會學:
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教學過程中,建立互助的師生關系,應注意避免只重視教師方面的活動,忽視學生方面的活動;單純地把掌握知識、獲得技能技巧作為教學目標,作為成功的教學評價標準,而忽視發展學生的認識這樣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師對學生充滿信任,堅信他們的潛力,并嘗試走下講臺給學生當助手,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例如,本課教學活動中,在處理整體認讀音節 zi 時,創設生動有趣的童話情景,引入了“一家人”的“家”概念,使學生自然地與已有知識點鏈接,發現問題并得出結論──“zi 也是整體認讀音節,是不能分開的一家人”。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氛圍中,自主學習。
《漢語拼音7 z c s》教案 篇3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油小學 童 玲】
〖認識見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
【浙江省嘉興市第二實驗小學 王小連】
〖學習伙伴的引進〗
現今的人教版實驗教材大力改進了教材的呈現方式,把教科書變成了學生喜愛的學本。教材的敘述方式,像導語、思考練習,以學習伙伴的口吻呈現,還大量采用“我會讀”、“我會說”、“我會寫”等標示,使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增加了親和力。受此啟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時常把孩子們喜愛的“小藍貓”或童話中的某一角色作為學習小伙伴引進課堂,有了“小伙伴”,小朋友情趣盎然。
例如,一位老師在上《z c s》一課時,她說:“我今天把小藍貓也請進了學校,它要來參觀我們的校園!保ㄕn件出示)“大家看,小藍貓首先來到一⑸班教室,他看見什么了?”(出示一個小朋友寫字的圖片)這樣教師很自然地引到了“z”的學習。有了“小伙伴”,小朋友情趣盎然地進入到了學習狀態。
《漢語拼音7 z c s》教案 篇4
師:小朋友,這節課老師要給你們介紹三個聲母朋友,看誰先認識。你們看──(出示投影:一個小姑娘正在寫字)
師:你們看,誰在干什么呀?
生:小朋友在寫字。
師:咱們一⑵班有沒有小朋友會寫字,自豪地向大伙宣布一下。
生:我會寫字。
師:你真能干!
生:我會寫字,寫得很漂亮!
師:我也為你自豪!
。ǘ鄠學生說“我會寫字”)
師頭頂 z 卡片出來,用卡通的聲音說:小朋友們真厲害,都會寫字。我是“字”的聲母,我的名字很好記,只要把寫字的字變成第一聲,再讀得又輕又短就行了。誰來試一試?
。ń處熤该x,隨機糾正讀音,然后開火車讀,男女同學讀,讀給同桌聽)
師:仔細看老師寫z,觀察它的形狀,叫叫它的名字,想一些好辦法幫助大家記住它。
(生編各種口訣,有關字形的:像只板凳 z z z、像個2字 z z z、像塊彈跳板 z z z、小路折來折去 z z z,有關字音的:我會寫字 z z z、小老鼠叫 z z z)
師:聲母 z 的心情真愉快,因為它有24個新朋友了?,這只小動物,誰認識呀?(投影出現小刺猬)
生:是小刺猬。
師:喜歡小刺猬的小朋友來大聲叫叫它的名字或者來跟它打個招呼。
生:小刺猬,你好。ㄟ招招手,很天真)
生:小刺猬,歡迎你到我們班。
師頭頂 c 的卡片出來,用卡通的聲音說:來了,來了,我來了,我是刺猬的好朋友,我的名字跟刺猬差不多,只要把刺猬的“刺”讀成第一聲,再讀得輕又短就行了。哪位小朋友能把我的名字讀準?
(指名讀,各種形式練習)
。ń處熤笇W生編順口溜識記)
出示投影:蠶寶寶吐絲。
師:這是誰呀?
生:這是蠶寶寶。
師:蠶寶寶在干什么?
生:蠶寶寶正在吐絲。
師:蠶寶寶的絲能織成柔軟、精美的絲綢。讓我們來夸夸它吧!
生:蠶寶寶你能吐絲真能干。
師糾正:(手指絲)蠶寶寶吐的是絲(si),你把舌頭放平,像老師這樣說。
【課后反思】
記得在教育界曾經流行這樣一句:要讓學生在感覺不到受教育的情況下受到教育。我突然想到教學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讓學生感覺不到自己在被老師教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所以在這節課上我就設計了三個說話的環節來學習 z c s 的發音:
1、會寫字的小朋友自豪地告訴大家:我行寫字。
2、喜歡小刺猬的小朋友來叫叫它的名字或者跟它打打招呼。
3、蠶兒吐絲真能干,誰想來夸夸它?
課堂上學生還真的喜歡說,比一遍一遍跟老師學要好多了。你不妨試試!
《漢語拼音7 z c s》教案 篇5
21世紀的教育是關愛學生生命的發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課堂教學理應為學生提供放飛靈性雙翼的機會。而漢語拼音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抽象、枯燥,時間稍長,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不好。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部分,結合字母的音形特點,配上了色彩明麗富有兒童情趣的畫面,使得漢語拼音與插圖相得益彰,給教師教學創造了發揮的空間,也給了學生寬松的學習空間。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漢語拼音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不斷增強創新意識。下面這一教學片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思想。
在教學漢語拼音之《z c s》時,我創設情境,揭示課題,“今天,聲母的套間樓里又住進了三個拼音娃娃!睌M人化的開場白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接著,我出示第一幅圖畫,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上畫了誰 ?她在干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姐姐在黑板上寫字母!卑选白帧蹦畛傻谝宦曒p短些就是聲母 z 的音。(在四線三格里板書:z)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同時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語言的完整性,不再是為教拼音而教拼音。
接著注意聽老師的范讀,看誰的小耳朵最靈。學生觀察口形,試發音。在一年級教學中,字母的發音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所以教學時,聽清楚發音尤其重要,要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機會。當然新生主要是模仿學習,也可適當講解發音要領:舌尖平伸,抵住上齒背后再發音。學生體會了發音部位,練習發音,我不斷糾正差錯,從而達到發音準確、標準的目的。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如當“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比賽讀……讓學生在興致勃勃的發音練習中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
教學聲母 c 時,除了要求學生看圖觀察,引出小刺猬,由“刺猬”的“刺”提示 c 的音,我還帶來實物仙人球,讓學生上前觸摸小刺,直觀形象,親身體會被“刺”的感覺,印象肯定很深刻。
同法教學聲母 s。(告訴學生,z c s 都是舌尖平伸發音,因而叫平舌音。這是為了區分它和翹舌音而做的銜接準備。)
過去在拼音教學中,總是授之以魚,告訴學生這是什么,怎么讀,怎么記,久而久之必定會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產生厭煩情緒。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 ?那就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尋求樂趣。早在剛開始教學漢語拼音時,我就沒有受教材內容所限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自編順口溜、兒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例如教 a 時,“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 a a a!睂W生早就瑯瑯上口了,既加深了學生對字母的印象,又解決了他們“學得快,忘得快”的問題。這一次也不例外,我提出疑惑,求助:“請同學們幫幫我想辦法怎樣才能記住三個拼音娃娃的名字?看誰的辦法最棒?”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被激發了起來,小組討論,大家合作編兒歌。
生1:姐姐寫字 z z z。
生2:自行車z z z。
生3:爸爸的工資z z z……c呢?
生1:小刺猬,c c c。
生2:長滿刺 c c c……s 呢?
生回答:蠶兒吐絲 s s s……
別小看學生們的順口留、兒歌,那可是反映了他們不同的觀察角度,不同的情感體驗;例如怎樣幫我記住三個聲母娃娃 z c s 的樣子呢?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被激活了,自主識記字形,說出讓我意想不到的,富有童趣的答案來。
生1:z 像數學的“2”字。
生2:z 像個小凳子。
生3:在跳彈力時,我就想起字母“z”。
c 呢?
生1:看到小刺猬半圓的身子,就想到 c。
生2:看耳朵、眉毛想到 c。
生3:看到香蕉、切成的一塊西瓜想到 c。
生4:我看到天上圓圓的月亮想到 c。
生5:圓圈的一半就是 c。
s 呢?
生1:像蠶彎曲的身子。
生2:像蠶吐的絲。
生3:像半個8字。
生4: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踩了小蟲子一腳,小蟲子痛得打滾時的樣子就像字母 s。
……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個人和集體共同的創造思維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語言得到發展,真是“授之以漁”勝于“授之以魚”。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游戲是兒童參與率、合作率較高的一種行為方式。一年級新生天性活潑好動,單靠圖片、故事等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需要的。讓他們做一些知識性、趣味性強的游戲,運用得當是一種學習效率很高的方法,同時也還了孩子一個真正快樂的童年。于是我根據學生剛才的想象力,又編了拍手歌:你拍 z,我拍 z,像個2字 z z z;你拍 c,我拍 c,像個半圓 c c c;你拍 s,我拍 s,半個8字就是 s。
很快,學生也跟著我玩起了拍手歌,同桌還合作拍手背兒歌,同時要求同桌之間互相辨音糾正。我呢,也以小伙伴的身份參與其間,使老師極具有親和力,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充滿了樂趣,又讓學生得到適當的放松,有利于課堂的延續。
復習鞏固。繼拍手歌之后,轉變游戲方式,變成猜謎語、拼音接龍,看誰的反應快。如:猜“s”,半個“8”字,接下來就是“s s s”。還有師生角色調換,看誰能把老師考倒,學生們躍躍欲試,情緒高漲,F在呀,不論是課間玩耍,還是放學回家,學生們都會三五成群,拍著小手進行誦讀,學得快,記得也快。
課外延伸。最后讓學生利用橡皮泥、小棒、細鐵絲,捏一捏,擺一擺今天學的三個聲母娃娃 z c s:有的學生獨自進行,有的與同桌討論合作,有的一邊擺一邊讀。我給捏、擺好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創造的喜悅。
【教后反思】
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我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沒有硬性地把學生拉到預先備好的課中,而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學習。這個案例體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教法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讓學生自始至終感到興趣盎然。二是深研方法,教法有變化,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等多種方式交替進行,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三是把漢浯拼音納入語文教學體系中去認識,引起學習拼音的興趣,使漢語拼音教學真正能為語文教學奠定基礎。四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教得輕松,學得快樂!
《漢語拼音7 z c s》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包括兩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設計了幫助學生學習的情境圖,兒歌,把學習拼音字母寓于兒歌之中,把字母教學和認識事物積累語言與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融為一體。
學情分析:
孩子們剛跨進小學的大門,活潑好動是天性,他們穩定性差,對事物的注意難持久,對感興趣的東西較喜歡,從培養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教學中要注意幼小銜接。
教學目標:
1﹑學習聲母 z c s 和整體認讀音節 zi ci si,讀準音,認清形,并正確書寫。
2﹑激發學習興趣,發展語言進行人文教育。
重難點: s 的寫法;zi ci si 的四聲練習。
設計理念: 創設情景,采用兒歌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寓教于樂。
教法學法: 情景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
教學具準備:動畫課件、拼音卡片、盒子信箱、一小段繩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復習導入
拼音王國住著很多拼音娃娃,我們今天再到那里去游玩,交幾個朋友。拼音王國到了,房間里的拼音娃娃在跟我們打招呼呢,誰來跟他們打個招呼?(課件出示一幅美麗的拼音王國圖畫,兩只小鳥銜來“拼音王國”四個大字,下面是一條鮮花鋪成的小路,鮮花叢中還藏著學過的拼音娃娃,中間是拼音娃娃住的可愛的房子,右邊一塊草地上,z c s 在快樂地舞蹈。旁邊分別畫了小鴨子,刺猬,蠶和彎曲成s形的蛇)。指生讀藏在鮮花叢中的拼音字母。
二﹑看情景圖,學習兒歌
下一站,我們將來到拼音王國的動物樂園,可真熱鬧,z c s 三個小朋友唱起了歌,跳起了舞。課件演示動畫,小鴨游水,刺猬跳躍,蠶兒吐絲,長蛇擺尾。伴以聲情并茂的朗讀。 枯燥的復習變得有趣味,創設交際的情境?蓯鄣钠匆敉鯂鴮⒆觽冊诤艽蟮奈Α=處焺撛煨缘靥幚砹私滩,把書上的四幅單圖變成了 一個情境圖。生自讀,展示讀,表演讀。
三﹑學習聲母
師指著三個拼音娃娃 z c s,動情地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三個拼音朋友。誰會讀?指生讀,師范讀,小老師教讀,開火車讀,同桌賽讀。怎么記住這些朋友呢?學生積極創編兒歌,并自豪地領著大家讀。(一個 2字 z z z,一個半圓 c c c,半個8字 s s s……)你們能不能用手中的線擺出來呢?看誰擺得最好,擺得最像) 四線三格是拼音娃娃美麗的家,看一看,拼音娃娃住在哪一層呢 ?引導生觀察 z c s 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指生板演,訂正錯誤。生練寫。
四﹑學習整體認讀音節
zi ci si 正當 z c s 玩得高興時,小 i 跑來了,她嘴里嚼著魔力泡泡糖,一不小心,把自已和 z c s粘在了一起,再也分不開了。為了和聲母 z c s 區別,人們給她們貼了一張名片:整體認讀音節,稱呼她們時,音拖長一些,以示區別。師示范讀 zi 和 z,指生讀。生用讀 zi 和方法自讀 ci si。 zi ci si 這三個小女孩愛戴四頂漂亮的拼音小帽子,誰來給她們戴上 ?指生標調,并復習i的標調規則。多種形式讀。生拿出標調整體音節,進行打牌游戲。師讀一個音,生快速抽出相應的卡片,同桌抽得快的一個獲勝。
五﹑游戲鞏固
師出示寫有整體認音節和聲母的兩個盒子(當作信箱),手中拿著一疊卡片,說:郵遞員阿姨生病了,她把這些信交給我,希望小朋友們幫她送去。愿意幫助阿姨嗎?小朋友們不知道怎么送信,我來教大家。拿起 ci,讀 ci ci ci,他是整體認讀音節。讀對了,小朋友們齊說:對對對,可以送。讀錯了,小朋友們齊說:錯錯錯,不能送。 創編兒歌滿足了孩子們的成就感。孩子們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動手鞏固字形,是很難忘記的。在故事中,孩子們輕松辨別了聲母和對應整體認讀音節的音和形,愉快而有趣味。送信游戲鞏固了新知舊知,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什么是聲母,什么是整體認讀音節,而且對學生進行了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反思:
如果我們的課堂少一點限制,多一點發現;如果我們的課堂尊重每一個孩子,吸引每一個孩子;如果每節課我們都用心跟孩子交流,我們的游戲和活動走進孩子的心里;如果我們的課堂從孩子們的需要出發,我們的課堂定會成為孩子們流連忘返的樂園。
《漢語拼音7 z c s》教案 篇7
今年是我第二次教一年級,雖說是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是實際上自己心里并不是非常踏實的,很多時候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并不能確定自己的教法就一定好,課堂效率就一定高。然而,在同軌的四個老師中,只有我一個人教過一年級,而且又是骨干教師,無可奈何之下,我居然成為了她們的“師傅”,想來實在汗顏,“徒弟”中甚至有人比我的教齡還長呢!可是,既然掛了這個名,也只能盡力而為了,于是,“師傅示范課”正式開鑼──
在課前動了一些腦筋,備好了教案,又去請教研組長修改,最后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教案,又制作了課件和很多教具,心里總算有了點譜。然后,鈴響上課,一路教下來,似乎挺順利的,但課后反思,好象又有著不少遺憾。
遺憾之一:我著力創設情境,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比如開始導入以和拼音寶寶玩“摘蘋果”游戲的形式,進入“紅蘋果樂園”,下面利用情境圖進入“ 故事樂園”,教學新課進入“拼音樂園”,后面學寫字母進入“寫字樂園”等,都想讓孩子們從課堂中得到一個“樂”字,但似乎前面兩個“樂園”是讓學生“樂” 了,后面就只顧著教師的“教”,知道時間很緊,拼命往前趕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學生也就沒有真正地“樂”起來,只是被動地接收。而從這里折射出來的就是我 “以生為本、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還不是十分深入,我的教學還是更多的考慮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
遺憾之二:我的教學設計中還有一些環節,比如最后的“動腦筋樂園”,由于時間關系居然沒有得到實施,所以自己覺得有點“意猶未盡”。那為什么會來不及呢?是我前面的環節太復雜了嗎?是我的教學語言羅嗦了嗎?好象找不到還有哪里可以精簡的了呀!
遺憾之三:我盡量多采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悅,如小朋友的掌聲表揚,老師的激勵語言,贈送可愛的小刺猬等,但好象小朋友的積極性還沒有達到最高狀態,班級里還是有極少數學生不是很積極地參與,我想可能是因為我請學生發言的面還不是很廣,評價的語言還不是特別豐富生動。要讓孩子感覺到這是一堂富有童趣的課真是每一個細小的地方也不能疏漏呀!
遺憾之四:上得有點太匆忙,對學生個體的關注還不夠,有的學生說得不太好,我就馬上幫他糾正,沒有給他和其他孩子一定的思考時間,甚至給學生正音也是很匆忙的草草了事。
這一堂課,我上得并不是太滿意。其實自己也還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提高的。就像剛才,我瀏覽了一下同年級其他幾位老師的“千字文”,發現了很多新的好的做法,很值得我學習。看來我這個“師傅”還得再“修煉”幾年才能真的名至實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