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教學設計(精選9篇)
《過橋》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nèi)容包括一篇課文、一幅插圖、七個生字、七個詞語、四個新出現(xiàn)的部首和課后練習。課文敘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
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講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共有五句話,講因為下雨,河水漫過了小橋,小同學上學遇到了困難,雷鋒主動幫助小同學過橋。
教學重點是第二自然段。
難點是按漢字結構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詞(放在閱讀教學中聯(lián)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義)。
二、教學要求
1.學會七個生字,理解掌握七個新詞語,學會四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雷鋒叔叔熱心幫助同學,助人為樂的精神。
三、教案
(一)課時內(nèi)容安排。
第一課時: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提示生字詞,學習認識七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初步理解詞義。
第二課時:鞏固復習生字詞,分析講解課文,指導朗讀,復述,完成課后作業(yè) 。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七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學會生字組成的新詞,借助拼音,初步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 新課,出示課題,掛出雷鋒的畫像(或放投影片)。
老師提問(以下“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位叔叔嗎?知道他是誰?
學生回答(以下“答”):雷鋒叔叔。
老師板書(以下“板書”):“雷鋒”,接著介紹雷鋒的生平事跡。
(二)放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三)借助拼音,讓學生讀文。
(每個人都自讀,讀后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從回答中教師提示出生字詞)
問:第一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一句話。
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板書: gùo yào
過(走過) 要
問:第二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有五句話。(請五名同學各讀一句話)
學生每讀完一句話,讓學生用筆做個記號,五句全讀完了,再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認真讀,讀中教師板書出生字詞:
板書: qǐ biān fàng yòu bēi
起(一起) 邊(橋邊) 放(放學) 又 背(背過去)(背過來)
(四)教學生認讀生字詞。
教師要按字形結構,幫助學生記憶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學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說出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問學生,你們怎樣記住這幾個生字呀?啟發(fā)學生說出:“過”與“邊”字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這兩個字,字形相近,可教給學生進行區(qū)別、比較,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再啟發(fā)學生說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師告訴學生說:“起”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邊是個“走”字,里面是個“己”字,(教學生說一句順口溜:起床先別走,疊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時告訴學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筆要拉長,要托住里邊的“己”字。
繼續(xù)教學生認:“要”、“背”、“放”、“又”四個生字,從中教學生識記部首:“西字頭”(要與西字區(qū)分)、“反文旁”(攵)告訴學生是:
的第五筆是豎,不是豎彎。“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筆是橫不是提。最后可教學生說:“西女要”、“北月背”,以幫助學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訴學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復,連續(xù)”的意思。讓學生用“又”練習說幾句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又”字的字義。
帶領同學齊讀生字詞:“過”。過橋的過,過橋。“要”,要過橋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邊”橋邊的邊,橋邊。“背”,背過去,背過來的背,背上。“放”放學的放,放學。“又”又過來的又。(分行讀、男女生分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按結構分析字形,指名同學說出:“過、邊、起”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要、背”是上下結構的字。
“放”是左右結構的字。
“又”是獨體字。
(五)鞏固練習。
1.認讀字卡、詞卡。(開火車認讀)
2.用七個生字進行口頭組詞練習。
3.猜字謎游戲。
4.將卡片放在黑板槽內(nèi),請一名同學讀字,兩名同學找,看誰先找到。復習鞏固所學的七個生字。
5.齊讀一遍課文。
6.指導書寫生字,每個字只寫三個,課上完成抄寫生字的作業(yè) 。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分析講解課文,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反復讀中,使學生感受到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學會復述本文,完成課后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齊讀全文。
(二)分析講解全文。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話講的是什么時間,什么事兒?)
問:這段里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講了一件什么事兒?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問:一座什么樣的橋?
答:是一座小橋。(學生答后,老師讓學生講講小橋是什么樣子,與大橋相比較。)
齊讀這一段,自由讀這一段,說出這一段里只有一句話。
2.指名讀第二段。(請五名同學每人只讀一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在什么樣的天氣里,雷鋒和小同學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燈:雨天里,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去上學。)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
問:他們走到橋邊看見了什么?(出示幻燈片)水從橋下流過,還是從橋上流過?
學生答后,教師說:“因為下大雨,河水漲得比橋高,河水漫過了橋面。(引導學生看課本中的插圖,從圖上看出,河水已經(jīng)漫過了橋面。重點講“漫過”這個詞語。)
問:雷鋒和小同學都遇到了困難,雷鋒是怎么說的?(讓同學讀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話。)
讀:來,我背你們過橋。
問:這句話是誰說的?(回答后,再讀一遍這句話。)
答:雷鋒。
接著,齊讀第四句話。讀后提問:雷鋒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同時打出投影幻燈,雷鋒背小同學過橋的畫面。)
指名讀這句話后,提問: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怎么做的呢?(讓同學們齊讀第五句話。)
問:雷鋒背同學過橋的次數(shù)多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答:放學的時候,他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問:“一個一個”和“一個”有什么不同?“一個一個”和“一個個”意思一樣嗎?
齊讀第四、五兩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課文中的“背過去”與“背過來”各是指什么時間?
答: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教師說:這兩句話具體講雷鋒是怎樣背小同學過橋的。這里的“背過去”又“背過來”是告訴我們雷鋒不止一次地背同學過橋。在大雨中,雷鋒背著小同學來回走在小橋上,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體會一下,在大雨中,他背著的打著傘的小同學在漫過河水的小橋上來回走很多次,你們說說,困難不困難,辛苦不辛苦。(講這些話時,要引導觀察課文中的插圖,邊看圖邊講,使學生在具體環(huán)境中,體會到雷鋒在下雨天,河水漫過小橋的情況下,背同學過橋的困難和辛苦。)
(三)總結全文。
1.請兩名同學朗讀全文。(一個人讀旁白的話,一個人讀雷鋒說的話。)
2.齊讀全文。
3.問:這篇課文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兒?
答: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兒。
教師說:對。這篇課文是敘述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全篇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是寫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寫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雷鋒叔叔在困難面前,沒有想到自己過橋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學過橋有困難,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又一個一個地背過來,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兩次,“過去”、“過來”這兩個詞就告訴我們雷鋒從這邊往那邊(叫過去)又從那邊往這邊(叫過來)一個一個地背送小同學。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學習。
(四)師生進行討論。
教師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大家要向雷鋒學習什么?”
學習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導朗讀。
教師先范讀,要注意幾個長句子的讀法。如:“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及后邊兩個重點句都比較長。在讀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在“小同學”后邊稍稍停頓一下,要重視通過范讀來指導朗讀。
(六)指導復述全文。
教師分段分句指導讀,每讀完一句話都要求學生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在學生理解掌握每句話的意思的基礎上,再指導復述就容易多了。
(七)課后作業(yè) 。
1.回答問題:
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
2.填空練習。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橋。
②( )的時候,雷鋒把( )背( )。( )的時候,雷鋒又把( )背( )。
3.讀一讀,比一比,進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記憶所學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寫出本課兩個走之旁的字,并組成詞。
辶____( ) 辶____( )
5.朗讀、復述全文。
板書設計 :
四、教學提示
(一)兩個重點句子是學生學習時應注意的地方
1.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
2.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二)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要讓學生掌握
過去:從這邊到那邊。
過來:從那邊到這邊。
“背過去”又“背過來”是指背了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
一個一個: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的意思。◆[2003年5月10日]
《過橋》教學設計 篇2
北京景山學校 特級教師 馬淑珍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nèi)容包括一篇課文、一幅插圖、七個生字、七個詞語、四個新出現(xiàn)的部首和課后練習。課文敘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
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講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共有五句話,講因為下雨,河水漫過了小橋,小同學上學遇到了困難,雷鋒主動幫助小同學過橋。
教學重點是第二自然段。
難點是按漢字結構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詞(放在閱讀教學中聯(lián)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義)。
二、教學要求
1.學會七個生字,理解掌握七個新詞語,學會四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雷鋒叔叔熱心幫助同學,助人為樂的精神。
三、教案
(一)課時內(nèi)容安排。
第一課時: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提示生字詞,學習認識七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初步理解詞義。
第二課時:鞏固復習生字詞,分析講解課文,指導朗讀,復述,完成課后作業(yè) 。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七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學會生字組成的新詞,借助拼音,初步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 新課,出示課題,掛出雷鋒的畫像(或放投影片)。
老師提問(以下“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位叔叔嗎?知道他是誰?
學生回答(以下“答”):雷鋒叔叔。
老師板書(以下“板書”):“雷鋒”,接著介紹雷鋒的生平事跡。
(二)放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三)借助拼音,讓學生讀文。
(每個人都自讀,讀后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從回答中教師提示出生字詞)
問:第一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一句話。
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板書: gùo yào
過(走過) 要
問:第二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有五句話。(請五名同學各讀一句話)
學生每讀完一句話,讓學生用筆做個記號,五句全讀完了,再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認真讀,讀中教師板書出生字詞:
板書: qǐ biān fàng yòu bēi
起(一起) 邊(橋邊) 放(放學) 又 背(背過去)(背過來)
(四)教學生認讀生字詞。
教師要按字形結構,幫助學生記憶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學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說出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問學生,你們怎樣記住這幾個生字呀?啟發(fā)學生說出:“過”與“邊”字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這兩個字,字形相近,可教給學生進行區(qū)別、比較,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再啟發(fā)學生說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師告訴學生說:“起”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邊是個“走”字,里面是個“己”字,(教學生說一句順口溜:起床先別走,疊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時告訴學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筆要拉長,要托住里邊的“己”字。
繼續(xù)教學生認:“要”、“背”、“放”、“又”四個生字,從中教學生識記部首:“西字頭”(要與西字區(qū)分)、“反文旁”(攵)告訴學生是:
的第五筆是豎,不是豎彎。“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筆是橫不是提。最后可教學生說:“西女要”、“北月背”,以幫助學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訴學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復,連續(xù)”的意思。讓學生用“又”練習說幾句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又”字的字義。
帶領同學齊讀生字詞:“過”。過橋的過,過橋。“要”,要過橋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邊”橋邊的邊,橋邊。“背”,背過去,背過來的背,背上。“放”放學的放,放學。“又”又過來的又。(分行讀、男女生分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按結構分析字形,指名同學說出:“過、邊、起”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要、背”是上下結構的字。
“放”是左右結構的字。
“又”是獨體字。
(五)鞏固練習。
1.認讀字卡、詞卡。(開火車認讀)
2.用七個生字進行口頭組詞練習。
3.猜字謎游戲。
4.將卡片放在黑板槽內(nèi),請一名同學讀字,兩名同學找,看誰先找到。復習鞏固所學的七個生字。
5.齊讀一遍課文。
6.指導書寫生字,每個字只寫三個,課上完成抄寫生字的作業(yè) 。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分析講解課文,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反復讀中,使學生感受到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學會復述本文,完成課后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齊讀全文。
(二)分析講解全文。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話講的是什么時間,什么事兒?)
問:這段里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講了一件什么事兒?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問:一座什么樣的橋?
答:是一座小橋。(學生答后,老師讓學生講講小橋是什么樣子,與大橋相比較。)
齊讀這一段,自由讀這一段,說出這一段里只有一句話。
2.指名讀第二段。(請五名同學每人只讀一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在什么樣的天氣里,雷鋒和小同學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燈:雨天里,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去上學。)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
問:他們走到橋邊看見了什么?(出示幻燈片)水從橋下流過,還是從橋上流過?
學生答后,教師說:“因為下大雨,河水漲得比橋高,河水漫過了橋面。(引導學生看課本中的插圖,從圖上看出,河水已經(jīng)漫過了橋面。重點講“漫過”這個詞語。)
問:雷鋒和小同學都遇到了困難,雷鋒是怎么說的?(讓同學讀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話。)
讀:來,我背你們過橋。
問:這句話是誰說的?(回答后,再讀一遍這句話。)
答:雷鋒。
接著,齊讀第四句話。讀后提問:雷鋒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同時打出投影幻燈,雷鋒背小同學過橋的畫面。)
指名讀這句話后,提問: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怎么做的呢?(讓同學們齊讀第五句話。)
問:雷鋒背同學過橋的次數(shù)多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答:放學的時候,他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問:“一個一個”和“一個”有什么不同?“一個一個”和“一個個”意思一樣嗎?
齊讀第四、五兩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課文中的“背過去”與“背過來”各是指什么時間?
答: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教師說:這兩句話具體講雷鋒是怎樣背小同學過橋的。這里的“背過去”又“背過來”是告訴我們雷鋒不止一次地背同學過橋。在大雨中,雷鋒背著小同學來回走在小橋上,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體會一下,在大雨中,他背著的打著傘的小同學在漫過河水的小橋上來回走很多次,你們說說,困難不困難,辛苦不辛苦。(講這些話時,要引導觀察課文中的插圖,邊看圖邊講,使學生在具體環(huán)境中,體會到雷鋒在下雨天,河水漫過小橋的情況下,背同學過橋的困難和辛苦。)
(三)總結全文。
1.請兩名同學朗讀全文。(一個人讀旁白的話,一個人讀雷鋒說的話。)
2.齊讀全文。
3.問:這篇課文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兒?
答: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兒。
教師說:對。這篇課文是敘述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全篇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是寫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寫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雷鋒叔叔在困難面前,沒有想到自己過橋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學過橋有困難,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又一個一個地背過來,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兩次,“過去”、“過來”這兩個詞就告訴我們雷鋒從這邊往那邊(叫過去)又從那邊往這邊(叫過來)一個一個地背送小同學。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學習。
(四)師生進行討論。
教師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大家要向雷鋒學習什么?”
學習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導朗讀。
教師先范讀,要注意幾個長句子的讀法。如:“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及后邊兩個重點句都比較長。在讀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在“小同學”后邊稍稍停頓一下,要重視通過范讀來指導朗讀。
(六)指導復述全文。
教師分段分句指導讀,每讀完一句話都要求學生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在學生理解掌握每句話的意思的基礎上,再指導復述就容易多了。
(七)課后作業(yè) 。
1.回答問題:
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
2.填空練習。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橋。
②( )的時候,雷鋒把( )背( )。( )的時候,雷鋒又把( )背( )。
3.讀一讀,比一比,進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記憶所學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寫出本課兩個走之旁的字,并組成詞。
辶____( ) 辶____( )
5.朗讀、復述全文。
板書設計 :
四、教學提示
(一)兩個重點句子是學生學習時應注意的地方
1.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
2.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二)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要讓學生掌握
過去:從這邊到那邊。
過來:從那邊到這邊。
“背過去”又“背過來”是指背了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
一個一個: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的意思。
◆[2003
《過橋》教學設計 篇3
佚名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
2.讀懂每句話,理解詞語意思。
3.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讀懂課文第2自然段,理解詞句。
2.識字、寫字。
教具準備 圖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雷鋒熱心幫助小同學的好品質(zhì)。
(二)讀懂句子,理解詞語意思。
(三)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第2自然段,理解詞語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簡介雷鋒生平,講雷鋒助人為樂的故事。
(二)讀題,解題,請一位同學讀題。
板書:14 過橋
1.誰能說說“過橋”是什么意思?(從橋的這邊走到那邊)
2.這篇課文課題是“過橋”,我們看看課文圍繞“過橋”這一詞語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讀準字音,讀成句。(學生練習2~3遍)
1.這篇課文由幾個自然段組成?
2.講的是誰的什么事?(講的是雷鋒背小同學過橋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生字。
要 又 放 起 邊 過
(四)細讀課文第1自然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詞句。
1.讀第1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1)第1自然段有幾句話?
(2)這句話講的是誰?(雷鋒)
(3)講的是他什么時候的事?(小時候)
(4)他小時候怎么樣?(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要走過一座小橋)板書:小橋
(5)看圖,讀課文,說說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小橋。(用木頭架的很窄的小橋,沒有橋欄)
(五)讀第2自然段課文,理解思考題。教師出示小黑板:
1.讀題,指名讀題。
2.理解題意:①題目問在什么天氣?(下雨天)②問雷鋒做什么?(問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③我們讀課文重點要思考什么?(雷鋒怎樣做的)
學生帶著問題讀2遍課文。
(六)認真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懂得詞句意思。
1.這段課文一共有幾句話?(5句)
2.讀第1句話。(指名讀)
(1)這一天天氣情況怎樣?(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樣的雨?(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板書:下大雨
(2)這句話里講的都有誰?(雷鋒和小同學)小同學是一人,還是兩人?(沒有明確表明,但人數(shù)較多)
(3)雷鋒和小同學做什么?(一起上學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們在一塊兒走向學校)
3.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什么天氣,誰和誰一起干什么。誰能讀一讀?(請2~3名同學讀)
4.讀第2句話,想想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事?(他們走到橋邊,看見河水漫過了小橋)他們指的是誰?(雷鋒和小同學)
(1)他們?yōu)槭裁匆白摺钡綐蜻叄空n文在什么地方告訴了我們這個原因?(因為他們上學要過小橋)
(2)他們來到橋邊看見了什么?(看見了河水漫過了小橋)板書:水漫過橋面
(3)河水為什么會漫過小橋?(因為下大雨)“漫過”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沒過橋面,也就是說小橋的橋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學要走過小橋有什么困難?(小橋很窄,又沒有扶欄,河水還在流過橋面,小同學要走過小橋既不好走,又有危險)
(5)雷鋒要走過小橋有困難嗎?(雷鋒要在水流中踩穩(wěn)橋面,很費力氣地走)
師述:讓我們看看在這種情況下,雷鋒是怎樣做的?
5.讀第3句話,自讀2遍,想想雷鋒是怎樣說的?
(1)他們走到橋邊,看見河水漫過了小橋,雷鋒是怎樣說的?(來,我背你們過橋)
(2)“來”在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學過來)教師范讀這句話,讓學生體會雷鋒的態(tài)度。(“來”不僅是招呼小同學過來,還表明了雷鋒的態(tài)度是很堅決的)
(3)“你們”指誰說的?(幾個和雷鋒一起上學的小同學)板書:來背
(4)雷鋒為什么在自己走過小橋也很吃力的情況下要背小同學過去呢?(因為他看到河水漫過橋面,小同學過橋不僅困難,也容易發(fā)生危險,所以要背小同學過橋)
6.讀第4句話,想想雷鋒是怎樣做的。
(1)讀第5句話,回答雷鋒是怎樣做的?(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
(2)“一個一個”和“一個”意思有什么不同?(“一個”只是一個,“一個一個”數(shù)量較多,幾個的意思)板書:一個一個
(3)“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和“背過去”有什么不同?(“一個一個地背過去”是背過去一個,又背第二個,第……的意思;“背過去”沒說幾個,只是講背過橋去)
(4)在河水漫過橋面的情況下,雷鋒自己過橋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著小同學,更增加了困難,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難?
(5)誰能把雷鋒背小同學過橋時困難情景這句話讀出來。(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了)
7.讀最后一句話,想想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自讀,指名讀)
(1)這句話寫的是什么時間?(放學的時候)什么事情?(雷鋒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2)上學的時候雷鋒和小同學怎么會一起上學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學的時候呢?(雷鋒把小同學找到一起的)
(3)認真讀一讀第4句話和第5句話中有哪幾個詞語不同?
板書:(一個一個) 背過去
又 背過來
(4)①“又”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再,還的意思,這里指放學的時候,雷鋒再一次背小同學過橋)
②“背過去”和“背過來”有什么不同?(“背過去”是從家住的這邊背到學校的那邊;“背過來”,是從學校那邊背到家住的這邊)
8.讀讀第4~6句話,說說雷鋒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
(1)從雷鋒克服困難背小同學過橋這件事,你能看出雷鋒是什么樣的人?(雷鋒是熱心幫助別人的人)
(2)你要怎樣向雷鋒學習?
【板書設計 】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雷鋒助人為樂的好品質(zhì)。
(二)學會6個生字:過要起邊放又
(三)認識3個新偏旁:,西字頭;“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確書寫6個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是否正確。
2.朗讀課文。
(二)學會6個生字。
1.過,gu^,拼讀音節(jié),讀詞語:過來。
(1)識記字形。自學后討論發(fā)言。
提示:想想“過”字是什么結構的字,先寫什么部件,后寫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字形。半包圍結構,走之旁。先寫里邊:一筆橫“一”,二筆豎鉤,三筆點“寸”,再寫走之旁“過”,一共6筆。過去的過)
走之旁幾筆,怎么寫?(3筆,一筆點“丶”,二筆橫折折撇,三筆捺“辶”)
(2)口頭組詞語。
過來來過過去過往走過
(3)指導書寫。
①找準位置:里邊的“寸”一筆橫,過豎中線,在橫中線上面。二筆豎鉤,占右半格離豎中線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筆點,點在中心點上。外邊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樣的位置,寫法相同。
②指導書寫,重點是走之旁,同學仿寫字頭。
2.要,y4o,拼讀音節(jié)。
(1)認識新偏旁,西字頭。
板書:—西,讓學生區(qū)分“西”字作偏旁時筆畫有什么變化?(“西”作偏旁,第4筆撇,第5筆豎彎,都改成豎“丨”)
(2)識記字形,自學后討論發(fā)言。(要,y4o,上下結構,西字頭,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上面西字頭,下面“女”字,一共9筆)
(3)指導書寫。
①找準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寬。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間,第一筆離邊線三分之一。第6筆橫,斜壓橫中線。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筆撇點,從中心點起筆,點到右中格中心點的斜右下方。第三筆斜撇在豎中線與第二筆交叉。
②指導書寫,重點是下面的“女”,學生仿寫字頭。
3.起,q!,拼讀音節(jié),讀詞語:一起。
(1)認識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筆畫有什么變化?(把最后一筆捺寫長。
(2)識記字形,自學,討論。(走,z%u,半包圍結構,走字旁,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自己的“己”字加個走字旁,組合成起。一共10筆。一起的“起”)
(3)口頭組詞語。
一起起來起床起始起立
(4)指導書寫。
①看準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間,第二筆橫,壓橫中線。“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個橫都到豎中線收筆。“捺”過豎中線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處。
②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走”的占位。學生仿寫字頭。
4.邊,bi1n,拼讀音節(jié),讀詞語:橋邊。
(1)識記字形,自學,自說,互說互檢。
(2)口頭組詞語:
橋邊一邊旁邊兩邊
(3)指導書寫。自學,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寫字頭,教師檢查指導。
5.放,f4ng,拼讀音節(jié),讀詞語:放學。
(二)認識新偏旁“攵”,反文旁,筆順是:攵,一共4筆。
(2)識記字形,自學,討論發(fā)言。
(3)口頭組詞語。
放學 開放 放手 解放 發(fā)放
(4)指導書寫。
①找準位置:左右相等。右邊“方”字,占左半格右半邊,第一筆點,點在上半格中間,不靠豎中線上。第二筆橫,壓橫中線起筆,寫斜橫到豎中線收筆。第四筆橫折鉤,寫斜橫折斜鉤,折在中心點。右邊反文旁,第一筆稍高于點起筆,在中心點收筆;第二筆橫,在橫中線上面一點兒;第三筆撇,從橫的中間起筆,過豎中線與“方”的鉤對齊收筆。第四筆捺,從中心點起筆,過右下格中心點收筆。
②教師范寫,學生仿寫字頭。
6.又,y^u,拼讀音節(jié)。
(1)識記字形,自學,同桌互記互檢。
(2)指導書寫。
①找準位置,第一筆橫撇與二筆捺在中心點交叉,下面兩筆對稱。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出示小黑板練習書后第二題:
(1)下雨天,河水漫(過)小橋。
(2)(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
(3)(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1.讀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2.讀一讀填好的句子,體會填上的詞語的意思。
(1)河水漫過小橋的“過”字和背過來的“過”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過的“過”是超過的意思,背過來的“過”是通過的意思)
(2)找出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上學”“放學”)這表示兩個什么時間?(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動作不同方向的詞。(過來、過去)
(四)鞏固練習。
1.讀一讀,比一比。
(1)從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從字義上比一比,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詞語。
過來過去 要好 起來 起頭
兩邊 天邊 地邊 放開 放學
◆[2005
《過橋》教學設計 篇4
之三
佚名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
2.讀懂每句話,理解詞語意思。
3.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讀懂課文第2自然段,理解詞句。
2.識字、寫字。
教具準備 圖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雷鋒熱心幫助小同學的好品質(zhì)。
(二)讀懂句子,理解詞語意思。
(三)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第2自然段,理解詞語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簡介雷鋒生平,講雷鋒助人為樂的故事。
(二)讀題,解題,請一位同學讀題。
板書:14 過橋
1.誰能說說“過橋”是什么意思?(從橋的這邊走到那邊)
2.這篇課文課題是“過橋”,我們看看課文圍繞“過橋”這一詞語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讀準字音,讀成句。(學生練習2~3遍)
1.這篇課文由幾個自然段組成?
2.講的是誰的什么事?(講的是雷鋒背小同學過橋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生字。
要 又 放 起 邊 過
(四)細讀課文第1自然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詞句。
1.讀第1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1)第1自然段有幾句話?
(2)這句話講的是誰?(雷鋒)
(3)講的是他什么時候的事?(小時候)
(4)他小時候怎么樣?(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要走過一座小橋)板書:小橋
(5)看圖,讀課文,說說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小橋。(用木頭架的很窄的小橋,沒有橋欄)
(五)讀第2自然段課文,理解思考題。教師出示小黑板:
1.讀題,指名讀題。
2.理解題意:①題目問在什么天氣?(下雨天)②問雷鋒做什么?(問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③我們讀課文重點要思考什么?(雷鋒怎樣做的)
學生帶著問題讀2遍課文。
(六)認真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懂得詞句意思。
1.這段課文一共有幾句話?(5句)
2.讀第1句話。(指名讀)
(1)這一天天氣情況怎樣?(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樣的雨?(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板書:下大雨
(2)這句話里講的都有誰?(雷鋒和小同學)小同學是一人,還是兩人?(沒有明確表明,但人數(shù)較多)
(3)雷鋒和小同學做什么?(一起上學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們在一塊兒走向學校)
3.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什么天氣,誰和誰一起干什么。誰能讀一讀?(請2~3名同學讀)
4.讀第2句話,想想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事?(他們走到橋邊,看見河水漫過了小橋)他們指的是誰?(雷鋒和小同學)
(1)他們?yōu)槭裁匆白摺钡綐蜻叄空n文在什么地方告訴了我們這個原因?(因為他們上學要過小橋)
(2)他們來到橋邊看見了什么?(看見了河水漫過了小橋)板書:水漫過橋面
(3)河水為什么會漫過小橋?(因為下大雨)“漫過”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沒過橋面,也就是說小橋的橋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學要走過小橋有什么困難?(小橋很窄,又沒有扶欄,河水還在流過橋面,小同學要走過小橋既不好走,又有危險)
(5)雷鋒要走過小橋有困難嗎?(雷鋒要在水流中踩穩(wěn)橋面,很費力氣地走)
師述:讓我們看看在這種情況下,雷鋒是怎樣做的?
5.讀第3句話,自讀2遍,想想雷鋒是怎樣說的?
(1)他們走到橋邊,看見河水漫過了小橋,雷鋒是怎樣說的?(來,我背你們過橋)
(2)“來”在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學過來)教師范讀這句話,讓學生體會雷鋒的態(tài)度。(“來”不僅是招呼小同學過來,還表明了雷鋒的態(tài)度是很堅決的)
(3)“你們”指誰說的?(幾個和雷鋒一起上學的小同學)板書:來背
(4)雷鋒為什么在自己走過小橋也很吃力的情況下要背小同學過去呢?(因為他看到河水漫過橋面,小同學過橋不僅困難,也容易發(fā)生危險,所以要背小同學過橋)
6.讀第4句話,想想雷鋒是怎樣做的。
(1)讀第5句話,回答雷鋒是怎樣做的?(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
(2)“一個一個”和“一個”意思有什么不同?(“一個”只是一個,“一個一個”數(shù)量較多,幾個的意思)板書:一個一個
(3)“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和“背過去”有什么不同?(“一個一個地背過去”是背過去一個,又背第二個,第……的意思;“背過去”沒說幾個,只是講背過橋去)
(4)在河水漫過橋面的情況下,雷鋒自己過橋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著小同學,更增加了困難,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難?
(5)誰能把雷鋒背小同學過橋時困難情景這句話讀出來。(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了)
7.讀最后一句話,想想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自讀,指名讀)
(1)這句話寫的是什么時間?(放學的時候)什么事情?(雷鋒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2)上學的時候雷鋒和小同學怎么會一起上學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學的時候呢?(雷鋒把小同學找到一起的)
(3)認真讀一讀第4句話和第5句話中有哪幾個詞語不同?
板書:(一個一個) 背過去
又 背過來
(4)①“又”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再,還的意思,這里指放學的時候,雷鋒再一次背小同學過橋)
②“背過去”和“背過來”有什么不同?(“背過去”是從家住的這邊背到學校的那邊;“背過來”,是從學校那邊背到家住的這邊)
8.讀讀第4~6句話,說說雷鋒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
(1)從雷鋒克服困難背小同學過橋這件事,你能看出雷鋒是什么樣的人?(雷鋒是熱心幫助別人的人)
(2)你要怎樣向雷鋒學習?
【板書設計 】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雷鋒助人為樂的好品質(zhì)。
(二)學會6個生字:過要起邊放又
(三)認識3個新偏旁:,西字頭;“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確書寫6個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是否正確。
2.朗讀課文。
(二)學會6個生字。
1.過,gu^,拼讀音節(jié),讀詞語:過來。
(1)識記字形。自學后討論發(fā)言。
提示:想想“過”字是什么結構的字,先寫什么部件,后寫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字形。半包圍結構,走之旁。先寫里邊:一筆橫“一”,二筆豎鉤,三筆點“寸”,再寫走之旁“過”,一共6筆。過去的過)
走之旁幾筆,怎么寫?(3筆,一筆點“丶”,二筆橫折折撇,三筆捺“辶”)
(2)口頭組詞語。
過來來過過去過往走過
(3)指導書寫。
①找準位置:里邊的“寸”一筆橫,過豎中線,在橫中線上面。二筆豎鉤,占右半格離豎中線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筆點,點在中心點上。外邊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樣的位置,寫法相同。
②指導書寫,重點是走之旁,同學仿寫字頭。
2.要,y4o,拼讀音節(jié)。
(1)認識新偏旁,西字頭。
板書:—西,讓學生區(qū)分“西”字作偏旁時筆畫有什么變化?(“西”作偏旁,第4筆撇,第5筆豎彎,都改成豎“丨”)
(2)識記字形,自學后討論發(fā)言。(要,y4o,上下結構,西字頭,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上面西字頭,下面“女”字,一共9筆)
(3)指導書寫。
①找準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寬。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間,第一筆離邊線三分之一。第6筆橫,斜壓橫中線。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筆撇點,從中心點起筆,點到右中格中心點的斜右下方。第三筆斜撇在豎中線與第二筆交叉。
②指導書寫,重點是下面的“女”,學生仿寫字頭。
3.起,q!,拼讀音節(jié),讀詞語:一起。
(1)認識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筆畫有什么變化?(把最后一筆捺寫長。
(2)識記字形,自學,討論。(走,z%u,半包圍結構,走字旁,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自己的“己”字加個走字旁,組合成起。一共10筆。一起的“起”)
(3)口頭組詞語。
一起起來起床起始起立
(4)指導書寫。
①看準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間,第二筆橫,壓橫中線。“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個橫都到豎中線收筆。“捺”過豎中線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處。
②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走”的占位。學生仿寫字頭。
4.邊,bi1n,拼讀音節(jié),讀詞語:橋邊。
(1)識記字形,自學,自說,互說互檢。
(2)口頭組詞語:
橋邊一邊旁邊兩邊
(3)指導書寫。自學,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寫字頭,教師檢查指導。
5.放,f4ng,拼讀音節(jié),讀詞語:放學。
(二)認識新偏旁“攵”,反文旁,筆順是:攵,一共4筆。
(2)識記字形,自學,討論發(fā)言。
(3)口頭組詞語。
放學 開放 放手 解放 發(fā)放
(4)指導書寫。
①找準位置:左右相等。右邊“方”字,占左半格右半邊,第一筆點,點在上半格中間,不靠豎中線上。第二筆橫,壓橫中線起筆,寫斜橫到豎中線收筆。第四筆橫折鉤,寫斜橫折斜鉤,折在中心點。右邊反文旁,第一筆稍高于點起筆,在中心點收筆;第二筆橫,在橫中線上面一點兒;第三筆撇,從橫的中間起筆,過豎中線與“方”的鉤對齊收筆。第四筆捺,從中心點起筆,過右下格中心點收筆。
②教師范寫,學生仿寫字頭。
6.又,y^u,拼讀音節(jié)。
(1)識記字形,自學,同桌互記互檢。
(2)指導書寫。
①找準位置,第一筆橫撇與二筆捺在中心點交叉,下面兩筆對稱。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出示小黑板練習書后第二題:
(1)下雨天,河水漫(過)小橋。
(2)(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
(3)(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1.讀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2.讀一讀填好的句子,體會填上的詞語的意思。
(1)河水漫過小橋的“過”字和背過來的“過”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過的“過”是超過的意思,背過來的“過”是通過的意思)
(2)找出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上學”“放學”)這表示兩個什么時間?(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動作不同方向的詞。(過來、過去)
(四)鞏固練習。
1.讀一讀,比一比。
(1)從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從字義上比一比,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詞語。
過來過去 要好 起來 起頭
兩邊 天邊 地邊 放開 放學
《過橋》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nèi)容包括一篇課文、一幅插圖、七個生字、七個詞語、四個新出現(xiàn)的部首和課后練習。課文敘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
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講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共有五句話,講因為下雨,河水漫過了小橋,小同學上學遇到了困難,雷鋒主動幫助小同學過橋。
教學重點是第二自然段。
難點是按漢字結構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詞(放在閱讀教學中聯(lián)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義)。
二、教學要求
1.學會七個生字,理解掌握七個新詞語,學會四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雷鋒叔叔熱心幫助同學,助人為樂的精神。
三、教案
(一)課時內(nèi)容安排。
第一課時: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提示生字詞,學習認識七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初步理解詞義。
第二課時:鞏固復習生字詞,分析講解課文,指導朗讀,復述,完成課后作業(yè) 。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七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學會生字組成的新詞,借助拼音,初步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 新課,出示課題,掛出雷鋒的畫像(或放投影片)。
老師提問(以下“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位叔叔嗎?知道他是誰?
學生回答(以下“答”):雷鋒叔叔。
老師板書(以下“板書”):“雷鋒”,接著介紹雷鋒的生平事跡。
(二)放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三)借助拼音,讓學生讀文。
(每個人都自讀,讀后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從回答中教師提示出生字詞)
問:第一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一句話。
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板書:gùo yào
過(走過) 要
問:第二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有五句話。(請五名同學各讀一句話)
學生每讀完一句話,讓學生用筆做個記號,五句全讀完了,再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認真讀,讀中教師板書出生字詞:
板書:qǐ biān fàng
起(一起) 邊(橋邊) 放(放學)
yòu bēi
又背(背過去)(背過來)
(四)教學生認讀生字詞。
教師要按字形結構,幫助學生記憶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學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說出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問學生,你們怎樣記住這幾個生字呀?啟發(fā)學生說出:“過”與“邊”字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這兩個字,字形相近,可教給學生進行區(qū)別、比較,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再啟發(fā)學生說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師告訴學生說:“起”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邊是個“走”字,里面是個“己”字,(教學生說一句順口溜:起床先別走,疊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時告訴學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筆要拉長,要托住里邊的“己”字。
繼續(xù)教學生認:“要”、“背”、“放”、“又”四個生字,從中教學生識記部首:“西字頭”(要與西字區(qū)分)、“反文旁”(攵)告訴學生是:
的第五筆是豎,不是豎彎。“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筆是橫不是提。最后可教學生說:“西女要”、“北月背”,以幫助學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訴學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復,連續(xù)”的意思。讓學生用“又”練習說幾句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又”字的字義。
帶領同學齊讀生字詞:“過”。過橋的過,過橋。“要”,要過橋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邊”橋邊的邊,橋邊。“背”,背過去,背過來的背,背上。“放”放學的放,放學。“又”又過來的又。(分行讀、男女生分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按結構分析字形,指名同學說出:“過、邊、起”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要、背”是上下結構的字。
“放”是左右結構的字。
“又”是獨體字。
(五)鞏固練習。
1.認讀字卡、詞卡。(開火車認讀)
2.用七個生字進行口頭組詞練習。
3.猜字謎游戲。
4.將卡片放在黑板槽內(nèi),請一名同學讀字,兩名同學找,看誰先找到。復習鞏固所學的七個生字。
5.齊讀一遍課文。
6.指導書寫生字,每個字只寫三個,課上完成抄寫生字的作業(yè) 。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分析講解課文,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反復讀中,使學生感受到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學會復述本文,完成課后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齊讀全文。
(二)分析講解全文。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話講的是什么時間,什么事兒?)
問:這段里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講了一件什么事兒?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問:一座什么樣的橋?
答:是一座小橋。(學生答后,老師讓學生講講小橋是什么樣子,與大橋相比較。)
齊讀這一段,自由讀這一段,說出這一段里只有一句話。
2.指名讀第二段。(請五名同學每人只讀一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在什么樣的天氣里,雷鋒和小同學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燈:雨天里,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去上學。)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
問:他們走到橋邊看見了什么?(出示幻燈片)水從橋下流過,還是從橋上流過?
學生答后,教師說:“因為下大雨,河水漲得比橋高,河水漫過了橋面。(引導學生看課本中的插圖,從圖上看出,河水已經(jīng)漫過了橋面。重點講“漫過”這個詞語。)
問:雷鋒和小同學都遇到了困難,雷鋒是怎么說的?(讓同學讀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話。)
讀:來,我背你們過橋。
問:這句話是誰說的?(回答后,再讀一遍這句話。)
答:雷鋒。
接著,齊讀第四句話。讀后提問:雷鋒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同時打出投影幻燈,雷鋒背小同學過橋的畫面。)
指名讀這句話后,提問: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怎么做的呢?(讓同學們齊讀第五句話。)
問:雷鋒背同學過橋的次數(shù)多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答:放學的時候,他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問:“一個一個”和“一個”有什么不同?“一個一個”和“一個個”意思一樣嗎?
齊讀第四、五兩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課文中的“背過去”與“背過來”各是指什么時間?
答: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教師說:這兩句話具體講雷鋒是怎樣背小同學過橋的。這里的“背過去”又“背過來”是告訴我們雷鋒不止一次地背同學過橋。在大雨中,雷鋒背著小同學來回走在小橋上,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體會一下,在大雨中,他背著的打著傘的小同學在漫過河水的小橋上來回走很多次,你們說說,困難不困難,辛苦不辛苦。(講這些話時,要引導觀察課文中的插圖,邊看圖邊講,使學生在具體環(huán)境中,體會到雷鋒在下雨天,河水漫過小橋的情況下,背同學過橋的困難和辛苦。)
(三)總結全文。
1.請兩名同學朗讀全文。(一個人讀旁白的話,一個人讀雷鋒說的話。)
2.齊讀全文。
3.問:這篇課文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兒?
答: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兒。
教師說:對。這篇課文是敘述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全篇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是寫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寫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雷鋒叔叔在困難面前,沒有想到自己過橋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學過橋有困難,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又一個一個地背過來,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兩次,“過去”、“過來”這兩個詞就告訴我們雷鋒從這邊往那邊(叫過去)又從那邊往這邊(叫過來)一個一個地背送小同學。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學習。
(四)師生進行討論。
教師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大家要向雷鋒學習什么?”
學習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導朗讀。
教師先范讀,要注意幾個長句子的讀法。如:“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及后邊兩個重點句都比較長。在讀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在“小同學”后邊稍稍停頓一下,要重視通過范讀來指導朗讀。
(六)指導復述全文。
教師分段分句指導讀,每讀完一句話都要求學生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在學生理解掌握每句話的意思的基礎上,再指導復述就容易多了。
(七)課后作業(yè) 。
1.回答問題:
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
2.填空練習。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橋。
②( )的時候,雷鋒把( )背( )。( )的時候,雷鋒又把( )背( )。
3.讀一讀,比一比,進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記憶所學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寫出本課兩個走之旁的字,并組成詞。
辶____( )____ 辶__( )_____
5.朗讀、復述全文。
板書設計 :
15 過橋
下大雨
河水漫過小橋
上學的時候 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
放學的時候 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四、教學提示
(一)兩個重點句子是學生學習時應注意的地方
1.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
2.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二)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要讓學生掌握
過去:從這邊到那邊。
過來:從那邊到這邊。
“背過去”又“背過來”是指背了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
一個一個: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的意思。
《過橋》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nèi)容包括一篇課文、一幅插圖、七個生字、七個詞語、四個新出現(xiàn)的部首和課后練習。課文敘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
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講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共有五句話,講因為下雨,河水漫過了小橋,小同學上學遇到了困難,雷鋒主動幫助小同學過橋。
教學重點是第二自然段。
難點是按漢字結構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詞(放在閱讀教學中聯(lián)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義)。
二、教學要求
1.學會七個生字,理解掌握七個新詞語,學會四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雷鋒叔叔熱心幫助同學,助人為樂的精神。
三、教案
(一)課時內(nèi)容安排。
第一課時: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提示生字詞,學習認識七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初步理解詞義。
第二課時:鞏固復習生字詞,分析講解課文,指導朗讀,復述,完成課后作業(yè) 。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七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學會生字組成的新詞,借助拼音,初步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 新課,出示課題,掛出雷鋒的畫像(或放投影片)。
老師提問(以下“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位叔叔嗎?知道他是誰?
學生回答(以下“答”):雷鋒叔叔。
老師板書(以下“板書”):“雷鋒”,接著介紹雷鋒的生平事跡。
(二)放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三)借助拼音,讓學生讀文。
(每個人都自讀,讀后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從回答中教師提示出生字詞)
問:第一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一句話。
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板書:gùo yào
過(走過) 要
問:第二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有五句話。(請五名同學各讀一句話)
學生每讀完一句話,讓學生用筆做個記號,五句全讀完了,再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認真讀,讀中教師板書出生字詞:
板書:qǐ biān fàng
起(一起) 邊(橋邊) 放(放學)
yòu bēi
又背(背過去)(背過來)
(四)教學生認讀生字詞。
教師要按字形結構,幫助學生記憶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學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說出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問學生,你們怎樣記住這幾個生字呀?啟發(fā)學生說出:“過”與“邊”字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這兩個字,字形相近,可教給學生進行區(qū)別、比較,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再啟發(fā)學生說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師告訴學生說:“起”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邊是個“走”字,里面是個“己”字,(教學生說一句順口溜:起床先別走,疊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時告訴學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筆要拉長,要托住里邊的“己”字。
繼續(xù)教學生認:“要”、“背”、“放”、“又”四個生字,從中教學生識記部首:“西字頭”(要與西字區(qū)分)、“反文旁”(攵)告訴學生是:
的第五筆是豎,不是豎彎。“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筆是橫不是提。最后可教學生說:“西女要”、“北月背”,以幫助學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訴學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復,連續(xù)”的意思。讓學生用“又”練習說幾句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又”字的字義。
帶領同學齊讀生字詞:“過”。過橋的過,過橋。“要”,要過橋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邊”橋邊的邊,橋邊。“背”,背過去,背過來的背,背上。“放”放學的放,放學。“又”又過來的又。(分行讀、男女生分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按結構分析字形,指名同學說出:“過、邊、起”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要、背”是上下結構的字。
“放”是左右結構的字。
“又”是獨體字。
(五)鞏固練習。
1.認讀字卡、詞卡。(開火車認讀)
2.用七個生字進行口頭組詞練習。
3.猜字謎游戲。
4.將卡片放在黑板槽內(nèi),請一名同學讀字,兩名同學找,看誰先找到。復習鞏固所學的七個生字。
5.齊讀一遍課文。
6.指導書寫生字,每個字只寫三個,課上完成抄寫生字的作業(yè) 。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分析講解課文,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反復讀中,使學生感受到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學會復述本文,完成課后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齊讀全文。
(二)分析講解全文。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話講的是什么時間,什么事兒?)
問:這段里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講了一件什么事兒?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問:一座什么樣的橋?
答:是一座小橋。(學生答后,老師讓學生講講小橋是什么樣子,與大橋相比較。)
齊讀這一段,自由讀這一段,說出這一段里只有一句話。
2.指名讀第二段。(請五名同學每人只讀一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在什么樣的天氣里,雷鋒和小同學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燈:雨天里,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去上學。)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
問:他們走到橋邊看見了什么?(出示幻燈片)水從橋下流過,還是從橋上流過?
學生答后,教師說:“因為下大雨,河水漲得比橋高,河水漫過了橋面。(引導學生看課本中的插圖,從圖上看出,河水已經(jīng)漫過了橋面。重點講“漫過”這個詞語。)
問:雷鋒和小同學都遇到了困難,雷鋒是怎么說的?(讓同學讀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話。)
讀:來,我背你們過橋。
問:這句話是誰說的?(回答后,再讀一遍這句話。)
答:雷鋒。
接著,齊讀第四句話。讀后提問:雷鋒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同時打出投影幻燈,雷鋒背小同學過橋的畫面。)
指名讀這句話后,提問: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怎么做的呢?(讓同學們齊讀第五句話。)
問:雷鋒背同學過橋的次數(shù)多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答:放學的時候,他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問:“一個一個”和“一個”有什么不同?“一個一個”和“一個個”意思一樣嗎?
齊讀第四、五兩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課文中的“背過去”與“背過來”各是指什么時間?
答: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教師說:這兩句話具體講雷鋒是怎樣背小同學過橋的。這里的“背過去”又“背過來”是告訴我們雷鋒不止一次地背同學過橋。在大雨中,雷鋒背著小同學來回走在小橋上,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體會一下,在大雨中,他背著的打著傘的小同學在漫過河水的小橋上來回走很多次,你們說說,困難不困難,辛苦不辛苦。(講這些話時,要引導觀察課文中的插圖,邊看圖邊講,使學生在具體環(huán)境中,體會到雷鋒在下雨天,河水漫過小橋的情況下,背同學過橋的困難和辛苦。)
(三)總結全文。
1.請兩名同學朗讀全文。(一個人讀旁白的話,一個人讀雷鋒說的話。)
2.齊讀全文。
3.問:這篇課文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兒?
答: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兒。
教師說:對。這篇課文是敘述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全篇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是寫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寫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雷鋒叔叔在困難面前,沒有想到自己過橋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學過橋有困難,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又一個一個地背過來,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兩次,“過去”、“過來”這兩個詞就告訴我們雷鋒從這邊往那邊(叫過去)又從那邊往這邊(叫過來)一個一個地背送小同學。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學習。
(四)師生進行討論。
教師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大家要向雷鋒學習什么?”
學習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導朗讀。
教師先范讀,要注意幾個長句子的讀法。如:“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及后邊兩個重點句都比較長。在讀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在“小同學”后邊稍稍停頓一下,要重視通過范讀來指導朗讀。
(六)指導復述全文。
教師分段分句指導讀,每讀完一句話都要求學生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在學生理解掌握每句話的意思的基礎上,再指導復述就容易多了。
(七)課后作業(yè) 。
1.回答問題:
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
2.填空練習。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橋。
②( )的時候,雷鋒把( )背( )。( )的時候,雷鋒又把( )背( )。
3.讀一讀,比一比,進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記憶所學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寫出本課兩個走之旁的字,并組成詞。
辶____( )____ 辶__( )_____
5.朗讀、復述全文。
板書設計 :
15 過橋
下大雨
河水漫過小橋
上學的時候 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
放學的時候 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四、教學提示
(一)兩個重點句子是學生學習時應注意的地方
1.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
2.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二)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要讓學生掌握
過去:從這邊到那邊。
過來:從那邊到這邊。
“背過去”又“背過來”是指背了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
一個一個: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的意思。◆
《過橋》教學設計 篇7
之一
北京景山學校 特級教師 馬淑珍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nèi)容包括一篇課文、一幅插圖、七個生字、七個詞語、四個新出現(xiàn)的部首和課后練習。課文敘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
全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講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共有五句話,講因為下雨,河水漫過了小橋,小同學上學遇到了困難,雷鋒主動幫助小同學過橋。
教學重點是第二自然段。
難點是按漢字結構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詞(放在閱讀教學中聯(lián)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義)。
二、教學要求
1.學會七個生字,理解掌握七個新詞語,學會四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雷鋒叔叔熱心幫助同學,助人為樂的精神。
三、教案
(一)課時內(nèi)容安排。
第一課時: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提示生字詞,學習認識七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初步理解詞義。
第二課時:鞏固復習生字詞,分析講解課文,指導朗讀,復述,完成課后作業(yè) 。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七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學會生字組成的新詞,借助拼音,初步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 新課,出示課題,掛出雷鋒的畫像(或放投影片)。
老師提問(以下“問”):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位叔叔嗎?知道他是誰?
學生回答(以下“答”):雷鋒叔叔。
老師板書(以下“板書”):“雷鋒”,接著介紹雷鋒的生平事跡。
(二)放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
(三)借助拼音,讓學生讀文。
(每個人都自讀,讀后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從回答中教師提示出生字詞)
問:第一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一句話。
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板書: gùo yào
過(走過) 要
問:第二自然段里有幾句話?
答:有五句話。(請五名同學各讀一句話)
學生每讀完一句話,讓學生用筆做個記號,五句全讀完了,再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認真讀,讀中教師板書出生字詞:
板書: qǐ biān fàng yòu bēi
起(一起) 邊(橋邊) 放(放學) 又 背(背過去)(背過來)
(四)教學生認讀生字詞。
教師要按字形結構,幫助學生記憶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學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說出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問學生,你們怎樣記住這幾個生字呀?啟發(fā)學生說出:“過”與“邊”字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這兩個字,字形相近,可教給學生進行區(qū)別、比較,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再啟發(fā)學生說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師告訴學生說:“起”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邊是個“走”字,里面是個“己”字,(教學生說一句順口溜:起床先別走,疊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時告訴學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筆要拉長,要托住里邊的“己”字。
繼續(xù)教學生認:“要”、“背”、“放”、“又”四個生字,從中教學生識記部首:“西字頭”(要與西字區(qū)分)、“反文旁”(攵)告訴學生是:
的第五筆是豎,不是豎彎。“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筆是橫不是提。最后可教學生說:“西女要”、“北月背”,以幫助學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訴學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復,連續(xù)”的意思。讓學生用“又”練習說幾句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又”字的字義。
帶領同學齊讀生字詞:“過”。過橋的過,過橋。“要”,要過橋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邊”橋邊的邊,橋邊。“背”,背過去,背過來的背,背上。“放”放學的放,放學。“又”又過來的又。(分行讀、男女生分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按結構分析字形,指名同學說出:“過、邊、起”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要、背”是上下結構的字。
“放”是左右結構的字。
“又”是獨體字。
(五)鞏固練習。
1.認讀字卡、詞卡。(開火車認讀)
2.用七個生字進行口頭組詞練習。
3.猜字謎游戲。
4.將卡片放在黑板槽內(nèi),請一名同學讀字,兩名同學找,看誰先找到。復習鞏固所學的七個生字。
5.齊讀一遍課文。
6.指導書寫生字,每個字只寫三個,課上完成抄寫生字的作業(yè) 。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分析講解課文,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在反復讀中,使學生感受到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學會復述本文,完成課后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齊讀全文。
(二)分析講解全文。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話講的是什么時間,什么事兒?)
問:這段里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講了一件什么事兒?
答: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
問:一座什么樣的橋?
答:是一座小橋。(學生答后,老師讓學生講講小橋是什么樣子,與大橋相比較。)
齊讀這一段,自由讀這一段,說出這一段里只有一句話。
2.指名讀第二段。(請五名同學每人只讀一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在什么樣的天氣里,雷鋒和小同學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燈:雨天里,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去上學。)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
問:他們走到橋邊看見了什么?(出示幻燈片)水從橋下流過,還是從橋上流過?
學生答后,教師說:“因為下大雨,河水漲得比橋高,河水漫過了橋面。(引導學生看課本中的插圖,從圖上看出,河水已經(jīng)漫過了橋面。重點講“漫過”這個詞語。)
問:雷鋒和小同學都遇到了困難,雷鋒是怎么說的?(讓同學讀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話。)
讀:來,我背你們過橋。
問:這句話是誰說的?(回答后,再讀一遍這句話。)
答:雷鋒。
接著,齊讀第四句話。讀后提問:雷鋒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同時打出投影幻燈,雷鋒背小同學過橋的畫面。)
指名讀這句話后,提問: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怎么做的呢?(讓同學們齊讀第五句話。)
問:雷鋒背同學過橋的次數(shù)多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答:放學的時候,他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問:“一個一個”和“一個”有什么不同?“一個一個”和“一個個”意思一樣嗎?
齊讀第四、五兩句話,讀后回答問題。
問:課文中的“背過去”與“背過來”各是指什么時間?
答: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背過去。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背過來。
教師說:這兩句話具體講雷鋒是怎樣背小同學過橋的。這里的“背過去”又“背過來”是告訴我們雷鋒不止一次地背同學過橋。在大雨中,雷鋒背著小同學來回走在小橋上,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體會一下,在大雨中,他背著的打著傘的小同學在漫過河水的小橋上來回走很多次,你們說說,困難不困難,辛苦不辛苦。(講這些話時,要引導觀察課文中的插圖,邊看圖邊講,使學生在具體環(huán)境中,體會到雷鋒在下雨天,河水漫過小橋的情況下,背同學過橋的困難和辛苦。)
(三)總結全文。
1.請兩名同學朗讀全文。(一個人讀旁白的話,一個人讀雷鋒說的話。)
2.齊讀全文。
3.問:這篇課文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兒?
答:講述了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兒。
教師說:對。這篇課文是敘述雷鋒小時候熱心幫助同學的一件事。全篇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段是寫雷鋒小時候上學必須經(jīng)過一座小橋。第二段寫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雷鋒叔叔在困難面前,沒有想到自己過橋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學過橋有困難,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又一個一個地背過來,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兩次,“過去”、“過來”這兩個詞就告訴我們雷鋒從這邊往那邊(叫過去)又從那邊往這邊(叫過來)一個一個地背送小同學。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學習。
(四)師生進行討論。
教師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大家要向雷鋒學習什么?”
學習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導朗讀。
教師先范讀,要注意幾個長句子的讀法。如:“雷鋒和幾個小同學一起上學去”及后邊兩個重點句都比較長。在讀的時候,要指導學生在“小同學”后邊稍稍停頓一下,要重視通過范讀來指導朗讀。
(六)指導復述全文。
教師分段分句指導讀,每讀完一句話都要求學生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在學生理解掌握每句話的意思的基礎上,再指導復述就容易多了。
(七)課后作業(yè) 。
1.回答問題:
下雨天,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
2.填空練習。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橋。
②( )的時候,雷鋒把( )背( )。( )的時候,雷鋒又把( )背( )。
3.讀一讀,比一比,進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記憶所學的生字。
方——放西——要己——起
4.寫出本課兩個走之旁的字,并組成詞。
辶____( ) 辶____( )
5.朗讀、復述全文。
板書設計 :
四、教學提示
(一)兩個重點句子是學生學習時應注意的地方
1.上學的時候,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去。
2.放學的時候,雷鋒又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來。
(二)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要讓學生掌握
過去:從這邊到那邊。
過來:從那邊到這邊。
“背過去”又“背過來”是指背了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
一個一個: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的意思。
《過橋》教學設計 篇8
佚名
教學目標 :
1.知道雷鋒從小樂于幫助別人的故事,教育學生向雷鋒學習。
2.學會本課7個生字:過、橋、時、座、河、背、又;認識走之兒、廣字旁和同字旁;理解“過來、過去、又”等詞語的意思;會區(qū)別“一個”和“一個一個”的不同意義。
3.正確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幫助學生理解“又、過來、過去”的意思。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
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生字新詞,完成課堂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人,揭示課題
1、出示雷鋒肖像,簡介雷鋒的生平事跡。
2、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是“過橋”。(出示課題)講的是雷鋒小時候幫助同學的事。
3、出示卡片,學習生字:過,讀準三拼音,學習新偏旁“走之兒”,學會“過”的筆順。(先里后外)說說它是什么結構?(半包圍結構)。
4、學習生字“橋”,三拼音,擴詞理解。
5、齊讀課題。
二、聽課文錄音。
要求小朋友邊聽錄音,邊思考:課文一共有幾句話?講了雷鋒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學課文,隨課文學習有關生字。
1、課文一共有幾句話?在每句話后面做上“/”記號。
2、指名四個小朋友分別讀四句活。
3、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啊?
出示卡片,學習“時”,讀準翹舌音,字形與“過”作比較,用“時”口頭組詞。
4、雷鋒和小同學上學時,得經(jīng)過什么?
a.學習生字:座,認識廣字旁,學生自己分析字形?(廣+坐)
b.學習生字:河,怎樣記住字形?(氵十可),擴詞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的?學習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學習生字:背,認識月字旁。(北十月)
6、認讀帶讀字:
léi hòu màn
雷鋒 時候 漫過
7、指導學生在書上的囹字格內(nèi)給每個生字描一遍。
四、鞏固練習
1、開火車認讀生字新詞。
2、說說偏旁名稱:走、廣、月。
3、齊讀生字新詞兩遍。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堂作業(yè) 本1、2題。
六、課外熟讀課文。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
復習檢查生字新詞,學習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有關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認讀生字新詞。
2、比一比,再組詞。(口頭回答)
過雨去又
時兩云有
3、指名朗讀課文。
二、講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指名讀第一句。提問:這一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課文中“小時候”是什么意思?
2、雷鋒他們要過橋,碰到了什么困難呢?齊讀第二句話。
討論:①他們碰到了什么困難?
②“漫過”是什么意思?打開幻燈,看圖理解“漫過”的意思。
3、在這樣的情況下,雷鋒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呢?
4、打開幻燈,練習說話: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
5、出示句子:
bēi
上學時,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背過去。放學后,雷鋒又把bēi
小同學一個一個背過來。
①指名朗讀。思考: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圈出有關詞語。
②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a.“一個一個”是幾個?它和“一個”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
b.看投影片,幫助學生理解“背過去”和“背過來”的不同意思。
c.“背過來”這里為什么要用上“又”字?
③指導朗讀。
先自由練讀,再指名讀,最后齊讀。
三、課堂小結
1、看幻燈,講一講課文內(nèi)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課堂作業(yè)
1、把“比一比,再組詞”的作業(yè) 完成在練習本上。
2、《課堂作業(yè) 》第三題。
五、課外作業(yè)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
檢查字詞。總結課文。深化導行。完成有關作業(yè) 練習。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組詞。
橋( )( )( )
河( )( )( )
2、《課堂作業(yè) 》第4題。
3、看幻燈,復述這個故事。
二、齊讀課文
三、總結導行
1、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雷鋒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
2、出示句子,齊讀: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3、你準備怎樣向雷鋒學習?
四、作業(yè) 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yè) 》第1題。
五、課外作業(yè)
向小朋友推薦課外讀物,準備召開“雷鋒故事會”。
附板書:
15、過橋
bd
上學時,一個一個 背過去
bd
放學后,又一個一個 背過來
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2004
《過橋》教學設計 篇9
之二
佚名
教學目標 :
1.知道雷鋒從小樂于幫助別人的故事,教育學生向雷鋒學習。
2.學會本課7個生字:過、橋、時、座、河、背、又;認識走之兒、廣字旁和同字旁;理解“過來、過去、又”等詞語的意思;會區(qū)別“一個”和“一個一個”的不同意義。
3.正確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幫助學生理解“又、過來、過去”的意思。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
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生字新詞,完成課堂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人,揭示課題
1、出示雷鋒肖像,簡介雷鋒的生平事跡。
2、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是“過橋”。(出示課題)講的是雷鋒小時候幫助同學的事。
3、出示卡片,學習生字:過,讀準三拼音,學習新偏旁“走之兒”,學會“過”的筆順。(先里后外)說說它是什么結構?(半包圍結構)。
4、學習生字“橋”,三拼音,擴詞理解。
5、齊讀課題。
二、聽課文錄音。
要求小朋友邊聽錄音,邊思考:課文一共有幾句話?講了雷鋒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學課文,隨課文學習有關生字。
1、課文一共有幾句話?在每句話后面做上“/”記號。
2、指名四個小朋友分別讀四句活。
3、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啊?
出示卡片,學習“時”,讀準翹舌音,字形與“過”作比較,用“時”口頭組詞。
4、雷鋒和小同學上學時,得經(jīng)過什么?
a.學習生字:座,認識廣字旁,學生自己分析字形?(廣+坐)
b.學習生字:河,怎樣記住字形?(氵十可),擴詞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的?學習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學習生字:背,認識月字旁。(北十月)
6、認讀帶讀字:
léi hòu màn
雷鋒 時候 漫過
7、指導學生在書上的囹字格內(nèi)給每個生字描一遍。
四、鞏固練習
1、開火車認讀生字新詞。
2、說說偏旁名稱:走、廣、月。
3、齊讀生字新詞兩遍。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堂作業(yè) 本1、2題。
六、課外熟讀課文。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
復習檢查生字新詞,學習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有關作業(yè) 。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認讀生字新詞。
2、比一比,再組詞。(口頭回答)
過雨去又
時兩云有
3、指名朗讀課文。
二、講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指名讀第一句。提問:這一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課文中“小時候”是什么意思?
2、雷鋒他們要過橋,碰到了什么困難呢?齊讀第二句話。
討論:①他們碰到了什么困難?
②“漫過”是什么意思?打開幻燈,看圖理解“漫過”的意思。
3、在這樣的情況下,雷鋒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呢?
4、打開幻燈,練習說話: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
5、出示句子:
bēi
上學時,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背過去。放學后,雷鋒又把bēi
小同學一個一個背過來。
①指名朗讀。思考:雷鋒是怎樣幫助小同學過橋的?圈出有關詞語。
②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a.“一個一個”是幾個?它和“一個”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
b.看投影片,幫助學生理解“背過去”和“背過來”的不同意思。
c.“背過來”這里為什么要用上“又”字?
③指導朗讀。
先自由練讀,再指名讀,最后齊讀。
三、課堂小結
1、看幻燈,講一講課文內(nèi)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課堂作業(yè)
1、把“比一比,再組詞”的作業(yè) 完成在練習本上。
2、《課堂作業(yè) 》第三題。
五、課外作業(yè)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
檢查字詞。總結課文。深化導行。完成有關作業(yè) 練習。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組詞。
橋( )( )( )
河( )( )( )
2、《課堂作業(yè) 》第4題。
3、看幻燈,復述這個故事。
二、齊讀課文
三、總結導行
1、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雷鋒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
2、出示句子,齊讀: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
3、你準備怎樣向雷鋒學習?
四、作業(yè) 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yè) 》第1題。
五、課外作業(yè)
向小朋友推薦課外讀物,準備召開“雷鋒故事會”。
附板書:
15、過橋
bd
上學時,一個一個 背過去
bd
放學后,又一個一個 背過來
ɡuān xīn bié 人bānɡ zhù bié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