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飛的烏龜》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想飛的烏龜>>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記述了一只烏龜在小鳥的幫助下飛上天又摔下來的故事,啟示人們實現美好的愿望可能經歷挫折和失敗。教學中除了安排識字、寫字等基礎知識,還可以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的想象,產生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渴望。
二、說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課改的新理念及教材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水平,我要體現“朗讀感悟,想象體驗”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通過親切的語言描述,生動感人的活動畫面,各種形式的朗讀、精彩的片斷表演等手段來引導學生聽、讀、議、思、演,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樣融洽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想象,訓練聽、說、讀等語文能力,從而達到語言、思維和情感的完美統一。
三、說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指導書寫。
2、熟讀課文,了解內容。
3、發散思維,進行想象,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說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
難點: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想象,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說流程:
一、導入:
掛圖出示:一只有翅膀的烏龜,引導看畫面說感受;板書課題〈〈想飛的烏龜〉〉。
(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和大膽追求夢想的勇敢。)
二、自學:
自由朗讀課文,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遇到的生字。可借助拼音、問同學、問老師。(意圖: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三、量學:
1、自查:
烏龜 叼著 一根 棍子 兩端 于是 感動 田野 忍心 摔壞裂紋 想法
(意圖:通過學生的自主讀文、識字,究竟可以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老師可以通過檢查學生的讀詞情況來了解識字狀況。)
2、好友互讀課文:
(設計意圖:反復讀課文,既是熟悉課文的過程,更是隨文識字的主要途徑,在讀識字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合作和評價意識)
3、小組合作:
烏龜是怎么飛起來的呢?它背上的裂紋又是怎么來的?秘密就藏在課文中,小組一起到文中尋找答案吧!(設計意圖: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結合生動有趣的畫面,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其合作意識。)
4、匯報:
同桌合作讀;分角色讀;感受讀;師生對讀。
(意圖:體現合作、互動。理解內容又發展語言并進入文本中的情感世界并滲透了互助,友愛。)
5、表演:
(1)掛圖出示:兩只小鳥叼著棍子幫烏龜飛起來。
(2)小朋友帶上頭飾上臺表演,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3)說一說烏龜飛起來的心情。
(設計意圖:表演是學生喜愛的語文活動,不能只看重它的趣味性,更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進入烏龜的內心世界,跟烏龜一起渴望、請求、傷心、高興,也不只是在使學生理解課文,復現課文內容進行再創造,而且也在于表演的過程是進行交際的過程,是一種與伙伴合作的能力的培養。)
6、發散思維:
1、烏龜掉下來心情怎樣?它會想什么?
(意圖:換位法進入角色,真切體會。同情和關愛小動物)
2、這只烏龜為了追求夢想,不怕失敗,它還想飛,你能像小鳥一樣來幫助它想想辦法嗎?分組討論,每組拿個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