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
1.經過課前談話,已經基本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的回答中相機板書“花”,引導學生轉換話題,繼續談話,聊聊見過的各種花的形狀,及自己最喜歡的花。
2.補充板書“冰”字,繼續談話:見過冰花嗎?哪兒見過?
讓學生談談對冰花的認識。
3.引入課文:有一位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個冬天的早晨也發現了冰花,你們想知道他是怎樣發現的嗎?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因此,上課伊始,我便創設了學生喜愛的談話情境,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及時地從學生的談話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不露痕跡地轉換話題。這樣的設計由于遵循了“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學生樂意參與,較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二、初讀課文,激發學生識字、讀文的興趣
1.聽錄音,邊聽邊標好小節。
2.激發興趣,指導讀文:你能像錄音機里的阿姨那樣讀嗎?碰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告訴學生讀文的方法(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把拼音多讀幾遍)
3.交流:
(1)哪些字你是通過拼拼音學會讀的?
(2)生字會讀嗎?組詞。
(3)檢查讀文情況。指導學生讀準確。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注意了識字方法的滲透,并注意了反饋評價,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拼音識字的妙處,樂于用拼音識字。同時在教學生字的時候,不僅關注它的讀音,而且更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力求識用結合。
三、朗讀想象,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
1.學習第一小節
(1)剛才有好些同學愿意讀第一節的,你愿意告訴大家為什么喜歡第一節嗎?
(2)交流,理解“一朵朵、晶亮”,并指導讀好第一小節。
2.學習第二小節
(1)最喜歡第二節的同學站起來,齊讀第二小節,指導讀好“驚奇地喊”的語氣。
(2)交流: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
設計理念:
1.主體性教學理論。從教學角度來看,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但學生并不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具有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的個體。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過程是在教育影響下與客體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建構的過程;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情境,激勵和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不斷的創造新的自我。
2.活動內化理論。人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形成,總是在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中內化和建構的。特別是語言的發展,必須在感悟、積累的基礎上,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運用、規范、提高,最終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3.新課程標準的思想。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它注重興趣的培養、情感的激發、語言的感悟積累、學習方法的習得、學習習慣及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