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
〖教學目標〗 1.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與生活習性,感受大熊貓的可愛,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2.認識“熊、許”等15個生字。認寫筆畫“し ”(豎彎);會寫“四、爪”等8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仿真大熊貓;學生課前搜集大熊貓的資料。〖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激趣導入
1.師生交流: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珍奇動物。無論是那高聳的群山,還是那寬廣的平原;無論是那干旱的沙漠,還是那茂密的樹林;無論是那深沉的大海,還是那湛藍的天空,到處都有它們的蹤影。小朋友們,你知道哪些動物呢?
[通過對環(huán)境的描述,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所提問題切合單元主題。]
像_____、_____ 等動物,它們數量少,比較珍貴,我們就把它們叫作珍奇動物(理解“珍奇”)。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我國特有的珍奇動物――大熊貓。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認記生字“熊”。)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生字,自主識字。
2.教師提問:讀了課文,大熊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板書:可愛)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強調要讀出“最可愛”),全班齊讀本段,并識記生字“最”。 (2)過渡:為什么說大熊貓最可愛呢?
2.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
(1)師:今天就有一只可愛的大熊貓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出示仿真的大熊貓)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說你們的感覺吧!學生描述大熊貓的外形特征。(根據學生的描述發(fā)言,課件逐步展示出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利用仿真實物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便于直觀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課件逐次出示課文內容,使學生對大熊貓的印象更加深刻。]
(2)朗讀訓練。課件出示:大熊貓的身子胖乎乎的,尾巴很短,皮毛很光滑,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頭上長著一對毛茸茸的黑耳朵,還有兩個圓圓的黑眼圈。(①師生對讀。②指導朗讀。怎樣能讀出大熊貓的樣子非常可愛?③學生賽讀。)
(3)詞語訓練。
師:在這個自然段中,有幾個詞用得很好,你們能找出它們嗎?(胖乎乎、毛茸茸)照樣子說詞語,比一比,看誰說得最多、最好!(此項訓練與“語文天地”中的習題相結合)
3.學習三、四自然段,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師:大熊貓剛出生時只有100多克,就像老鼠那么大,可以躺在大熊貓媽媽的手掌上,長成以后,體重可達100多千克以上,隨著體重的不斷變化,它的生活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呢?
(1)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尋找答案。
(2)交流匯報。(教師提示:大熊貓小時候性格怎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很活潑?它長大以后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
(3)師:你覺得這段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最有趣?
(4)找出本段描述大熊貓動作的詞,隨即認識“爬、抱、睜”。
(5)師:大熊貓今天到我們班做客,我們應該拿什么款待它呢?對,大熊貓最喜歡吃的就是新鮮的箭竹葉和竹筍,一只大熊貓每天能吃掉20千克的箭竹葉呢。(課件出示大熊貓吃竹葉的情形)你瞧,它吃得多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