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說課稿
《大海睡了》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一冊第9課的一篇課文,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向大家展示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詩文雖短小,字里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一、說教材:《大海睡了》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一冊第9課的一篇課文,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向大家展示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詩文雖短小,字里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這篇課文的教學用時為兩課時,本課的設計為第一課時的內容。根據文本自身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定位為以下三個方面:(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詞,體會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通過觀察、想像、比較、賞讀、討論、評價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
(3)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有興趣的讀兒童化的詩文,初步體會大海夜色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1. 比較法: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課文,喚醒孩子腦中沉睡的海的意識,激活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感受與文本相關聯的情境(白天大海的特點),產生與作者的共鳴,為進一步走入課文,融入夜晚的大海作好鋪墊。2. 指導觀察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并茂,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的學習。3.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更深地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4. 鼓勵欣賞法: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表揚鼓勵、欣賞為主,以此來激發學生充分地展示其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二)學法: 以境促讀,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以“讀”“畫”“看”“聽”“說” “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人文對話,人機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進行提問、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煉。
三、說教學過程第一部分:說海。(旨在喚醒學生腦中沉睡的大海)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讓學生猜與“水”有關的字謎引入:“少水——沙;多水——浪;每個地方都是水——海”逐步引出“大海”這一主題,一方面完成對“海”這個生字的學習,另一方面讓孩子自己結合文字的形體來直面感受大海的特點。第二部分:趕海。(旨在和學生一起通過回憶來追溯白天熱鬧的大海。)剛剛學過的識字中有這們一篇課文:“沙灘 貝殼 腳丫 海風 海鷗 浪花 珍珠 魚蝦 海帶 港灣 漁船 晚霞” 向我們展示了白天大海的熱鬧景象,教學中,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帶著孩子一起去回憶,一起追溯,一起去趕海,通過畫面對比、朗讀突顯,使學生感受白天與夜晚大海兩種不同的美,白天的大海風兒追逐著浪兒,就像個頑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個慈祥的母親,哄著自己的孩子睡著了,自己也發出了輕輕的鼾聲。讓學生在不同的感受、體味中激發富有個性的想象。體會月亮、星空、大海多個個體美的同時,感受整個畫面的和諧。我覺得這樣的安排,一方面可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為文本創設情境,進行整體感知,可以說這一環節的設計看似在復習,其實是品讀感悟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一動靜的對比,能對為接下來的閱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授予了學生溫故知新,前后聯系來學文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