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一認1》教學隨想
這一課的教學孩子們依然沒有書,我也沒有教學掛圖,僅有的一套生字卡片另一個班的老師需要使用(兩個班的語文課同時進行)。我一早來到教室,將本課的16個字連同拼音板書在黑板上。
有些孩子來得比較早,因為沒有書可讀,就非常自覺地看著我的板書開始了拼讀。有幾個孩子可能家長曾經教過這些字的認讀,所以讀起來非常輕松。
既然是認一認,只要讓學生讀準字音,了解漢字的大義即可。在我看來,這部分內容雖然教參安排的是兩課時,但我打算只用一課時。
(一)享受課堂
“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這八個字的教學,自我感覺比較好。
因為發現孩子們已經認識了一部分字,我當然要充分利用這部分資源,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了。
我鼓勵孩子們向大家展示已經認識的字,只要讀得正確,就讓他當一回小老師,帶領大家拼讀,孩子們的情緒高漲。
很快,孩子們能借助拼音正確認讀這八個字。為了加深孩子們對字的識記和初步的理解。我讓孩子邊讀邊指著身體的某一部分。
對于“手、舌、牙、耳”,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口”只有少數幾個孩子知道是“嘴巴”的意思。
“目”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我說了一個詞“目不轉睛”,同時解釋了一下:“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看。”馬上,幾個機靈的孩子就用手指向了眼睛。
“足”普遍不理解,又沒有插圖幫助,我就這樣和孩子解釋的:“小朋友,你們聽說過足球嗎?”
“我知道,在電視里看過的。”一個小男孩搶著說。
“仔細看過嗎?這種球是用身體的哪一部分玩的?”
這個聰明的孩子蹺起自己的腳回答道:“用腳踢的。”
“那你知道足就是指身體的哪個部分?”
不等這個孩子回答,其他孩子紛紛晃動著自己的小腳,雖然課堂紀律有點松散,但我喜歡這樣的靈動。
“還有一個‘人’字,怎么表示呢?”說實話,我當時自己也沒想到,突然離我講臺最近的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腳一叉。
我馬上反應過來:咦,倒是個不錯的表示方法,一撇一捺是人字嘛!
我表揚了這個孩子會動腦筋,其他孩子紛紛站起來效仿。
接下來,就讓孩子們自己邊指著身體的某一部分邊認讀這些字。
沒想到,我當堂去掉拼音讓孩子們認讀,大部分同學掌握得還可以,有一個孩子的認讀情況十分有趣:
我指名一生進行抽查,指著“舌”,孩子不認識,我沒有馬上提示,只見這孩子馬上吐吐舌頭,馬上讀出了這個字的音。
我又指著“耳”,他又不認識了,忽然,他的兩只小手馬上去摸自己的兩只耳朵,一摸就會讀了。
我又指向“足”,這回他想了好一會兒,沒有任何動作,前面一個熱心的小女孩把腳都蹺過了桌面,不停地晃動,終于啟發了這個孩子,但他讀作了“腳”的音,我給適時地糾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