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識字7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第二首兒歌
教學重點: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朗讀和背誦第一首兒歌。
教學難點:理解第二首兒歌的意思,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一、復習導入:
1、抽讀生字詞卡片
2、用“條、成、變”口頭組詞。
3、總結學生掌握情況導入新課。
二、繼續看圖學習生字詞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從”和“眾”兩個字是由 “人”這個基本字累加起來體現字形,表達字義的,你們能運用這個特點,弄清這幾幅圖與字之間的聯系嗎?大家試試看。
(學生自學,同桌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討論交流,適當點撥。
圖(一)這是一顆樹。樹的總稱,就叫“樹木”
圖(二)兩顆樹合在一起,就是“林”字,“林”表示
樹多了,也叫“樹林”。很多松樹長在一起就叫“松林”。
圖(三)三顆樹排列的樣子,就像“森”字,“森”表示樹更多了,一眼望不到邊,也叫“森林”。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并相機出示字詞,正音。
3、小結:剛才我們學習的“林”“森”這兩個字也是以基本字“木”累加來體現字形,表達字義的。
4、齊讀生字詞。
三、看圖學習短文(以小組學習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進行)
說說“二木林,三木森”的意思。(從字形、字義兩個方面來說),重點討論“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的含義。
1、“單絲”是什么意思?“單絲不成線”什么意思?學生可動手試一試來理解:一根絲一扯就斷,許多絲組成卻扯不斷。
2、“獨木”是什么意思?看圖說說“獨木不成林”的意思。
3、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團結起來,力量才會強大。)
四、指導朗讀,拓展思維:
1、多種形式誦讀課文。
2、聯系實際,說說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3、學習課文后說說自己的感受。
五、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本節課所學生字詞。
2、用“單、絲、線、獨”口頭組詞。
3、檢查“單、絲”的筆順,老師示范書寫。
4、在《習字冊》上描字詞。教師巡視指導,隨時糾正不正確的坐姿。
六、課堂總結;
1、學生互談學習收獲。
2、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師作總結。
七、作業;
1、在《習字冊》上描紅,并書寫生詞。
2、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 )
人( )
蟲( )
3、有感情地背誦兒歌。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