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7》教學設計、反思與評課
《識字7》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有強烈的識字欲望,本課教材中看圖會意的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發現漢字的造字規律。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活潑、好動又喜歡游戲,他們可塑性強,教師在寓教于樂的同時,還要重視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6個生字,能讀準音,認清字形,了解字意。學會兩個偏旁,能認真書寫生字。
2.能正確認讀兒歌,初步了解大概意思,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并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3.通過看圖會意的形式,初步了解會意字的特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4.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細致觀察、大膽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理解兩句諺語“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的含義。
教學準備:詞語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變”字導入,激發興趣
1.師:看老師寫一個字。(板書:變)一點一橫長,兩豎在中央,左點右點分兩邊,又字把它們頂頭上。
2.學習“變”字,讀準字音,書空并組詞。
3.過渡:“變”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字,生字也會變。(揭題并齊讀課題)
二、看圖會意,學習生字
(一)教學“人從眾”
1.學習“人”讀準字音。
2.學習“從”
(1)發現字形變化,讀準平舌音。
(2)學習詞語“跟從”:一個人在前面走,另一個人跟著在后面走,就是“跟從”。
3.學習“眾”
(1)看圖會意:在古代,三往往代表多,“眾”有三個“人”字組成就表示有很多人。
(2)讀詞語“群眾”,學習生字“群”,認識羊字旁。
(二)教學“木、林、森”
1.出示“木、林、森”,學生看圖會意,發現變化規律,并讀準字音。
2.出示詞語“樹木、松林、森林”,讀準音,理解詞義。
(三)順口溜記字:二人從,三人眾。二木林,三木森。
三、朗讀兒歌,體會含義
1.自讀兒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讀正音。相機進行“成”“單”的教學。
3.理解意思,情境中朗讀兒歌。
(1)唱《拔蘿卜》,體會大家團結起來,什么事都能做成。
(2)交流《三只螞蟻拖蚯蚓》的故事,體會不齊心協力就辦不好事情。
4.四人小組合作讀兒歌。
四、寫字
1.復習鞏固本課認識的生字。
2.寫“變”與“成”,交流書寫時的注意點,認識新部首戈字旁。
3.《習字冊》上描紅、仿影、書寫。
五、看圖猜字,拓展延伸
1.出示圖:你能猜出是什么字,怎么寫的嗎?(品、晶、鑫、犇)
2.總結:像這樣的字還有呢,課后我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認一認、畫一畫、寫一寫。
這節課,給我和孩子們帶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