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小鳥》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兩和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新偏旁,認識 1個多音字。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激發(fā)識字興趣。
2、將“讀”的訓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讀通、讀順、讀懂課文,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
3、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奶奶的白發(fā),一半是你給的,一半是爸爸給的?”這個問題,從而深切的感悟到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和勞累,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4、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第2自然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奶奶的白發(fā),一半是你給的,一半是爸爸給的?”這個問題,從而深切的感悟到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和勞累,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閱讀理解課文,體會老一輩對晚輩的成長付出了心血,要懂得孝敬長輩。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第2自然段。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奶奶的白發(fā),一半是你給的,一半是爸爸給的?”這個問題,從而深切的感悟到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和勞累,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教學理念】
新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學科最基本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語文學科中,語言文字是工具、是載體、是軀殼,而它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則是其本質與靈魂。正如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于漪說道:“學語文就是學做人,伴隨著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訓練,滲透著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打開教材,股股濃郁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讓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感受著濃濃的人情。《奶奶的白發(fā)》就是其中一篇令人心動情往的好課文,它含蓄盡致地表現(xiàn)了老一輩為后輩人所付出的艱辛、勞苦,也不著痕跡地表露了小輩對長輩的尊重、理解、關心。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chǎn)生閱讀的激情;使學生在解讀交流中流露真情;幫助學生在想、述、演、議中內化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動情感,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昨天我們剛認識了一位慈愛的白發(fā)老奶奶。看,今天她又來到了我們身邊,(課件出示奶奶圖片)來,我們一起跟老人打個招呼吧!
生:(熱情、興奮地)老奶奶好!
【通過讓學生跟奶奶親熱地打招呼,勾起學生對奶奶的熟悉感、親切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看來大家都很喜歡奶奶。課文中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歡奶奶。他說呀,他奶奶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頭白發(fā)。(學生齊讀課題)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我們來讀一讀吧。
生:(饒有興趣地朗讀課文。)
二、圖文結合 , 閱讀感知。
1、導讀第一段。
師:假日里,小孫子最喜歡和奶奶一起坐在門前的院子里活動了。瞧,這一天,他們在做什么呢?(引導觀察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