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真好》說課稿
新課程改革像一縷春風吹進了教改的草地.當我們翻開色彩繽紛`凝結著編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兒童世界。每一篇課文都引領著孩子們去認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這個美好的世界。
一、 教材分析
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的課文《這兒真好》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小熊在荒島上很孤單,第二部分寫小熊在云兒的指點下,開始在島上種樹,第三部分寫小熊找到了朋友。關鍵在于通過讀書,學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系,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與課文相配的插圖也形象地再現了課文。
二、 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從學生的發展考慮,根據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a)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 了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兒。
c) 教育學生從小要愛護環境。
三 、 教學重點
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本班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在教學中營造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在讀的基礎上有思有悟。
四 、 教前準備
教師:磁帶、錄音機、小黑板、各種動物圖片、畫紙
學生:準備好水彩筆、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動物
五 、 教學理念
1.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創設師生平等對話的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上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一種氛圍。
2.積極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3.充分開展探究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課堂上,給學生創新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六 、 教學設計的特點
1.讀中品味,培養語感。
在設計教學策略時,我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體味課文內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興和小島的荒涼與美麗。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在讀中理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培養語感,了解這兒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發興趣,提供語言環境與想象的空間
把學生看成發展的人,必須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一個平等、輕松、趣味的課堂,無疑會讓學生輕松自在,興趣大增。例如在教學中,多處出現動物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燃起他們看的欲望,說的欲望,讀的欲望。當教師變成“云”的時候和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學生會睜大眼睛,興趣盎然,會把小熊問云兒的話讀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處都是樹,是花,是草時,學生的興奮是不言而喻的,此時此境,他們會張開想象的翅膀,說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島景色。
3.創設情境,展示自我。
本節課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個舞臺,創設適當的情景,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現小島的美景時,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畫筆,把自己心中的小島畫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從畫島,到說島,最后讀課文,感受與課文融為一體。在朗讀中放飛想象,聯系說話,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此外,這些環節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