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透過文字感受早春的梅花山梅花盛開的興旺景象。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好課文的第一小節。教學內容:揭示課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春天來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河邊的柳樹,小草都冒出了嫩綠的小芽。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你們想不想在這個時候跟老師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2.去哪兒呢?(出示課題:春到梅花山)
指名讀,集體讀
3.看錄象
4.告訴老師,看完錄象,你最想說些什么?
5.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6.老師也有話想說,給老師一個機會好嗎?
7.老師有感情的配樂背誦課文。
8.其實,老師說的就是今天要學的課文內容。(加“4“)集體讀課文
9.你們是不是也想去讀一讀課文。
二讀課文
1.一讀課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讀準每個字音。
2.檢查生字。
3.檢查生詞。
4.二讀課文,要求讀通句子
5.標小節號
6.檢查朗讀課文。
敘說:光顧著讀書了,忘了欣賞梅花了。
三學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的第一小節。
2.出示第一句話
#指名讀。
#讀了這一句話,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嗎?
#“寒氣“是早春的氣候特征。
#是啊!在寒氣還沒有退盡,天氣比較冷的時候,梅花就開放了。(加點),梅花開得夠早的啦!
#你能再讀一讀這句話嗎?
指名讀(1——2)
集體讀
敘說:盛開的梅花是什么樣兒的呢?
3.“你挨著我,我挨著你“,”你“指的什么?我又指的什么?
3.誰上來貼一貼?
4.樹上只有四朵梅花嗎?有多少?這很多的梅花都是。。。。。。。
5.那會是什么樣子的呢?你能想象得到嗎?(閉眼)
6.放幻燈:這只是一棵梅花的一部分,這梅花山上有多少棵這樣盛開著花兒的梅花樹?(滿山)花兒一朵挨著一朵,樹兒一棵挨著一棵,站在山腳下,抬頭看這滿山的梅花會是什么樣子呢?
讀句子,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7.“彩云”加點,云兒怎么會是彩色的呢?那都會有什么顏色啊?
(出示圖:白色的梅花連成了一片,成了一片白云。粉紅的梅花連成一片,成了一片粉色的云。深紅的呢?綠色的呢?)
8.梅花山上象這樣的云有多少?(加點:片片)
9.這樣的梅花,你喜歡嗎?說你的感覺?表達一下你的感情!、
10.把你的這份感覺,對梅花的這份感情讀出來,好嗎?
述說:剛才是站在山腳下,現在讓我們走近點,再走近點。,
出示第三句:
1.自由讀
2.“晶瑩透亮”上加點,注意到這個詞了嗎?
3.看圖,這幾株植物都可以用“晶瑩透亮”來形容,那“晶瑩透亮”的梅花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4.這梅花不僅好看,還好聞呢。你聞到什么?
5.如果你現在就在梅花叢中,看著眼前這些晶瑩透亮的梅花,你最想說的是什么?最想做的又是什么?
6.把你對梅花的這份喜愛說給梅花聽,梅花很有靈性的,它能聽到的哦!
(指名讀——集體讀)
述說: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小節,感覺到梅花山的梅花很多,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