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孩子自由馳騁的天空——《字與畫》課堂片斷實錄
[引子]:
北師大出版的第一冊語文教材,一改往日:先學拼音后識字的程序。從學生先有識字愿望出發,尊重學生的情感發展規律,使學生樂學、愛學。一學期下來,要求學生會寫150個生字,能認330個生字,教材中配有查字表,并允許學生識字數量有所差異。這樣從學生興趣入手,從小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也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識字環境。更為學生養成從生活中尋找知識、多識字為及大量的閱讀與寫作打下了基礎。
《字與畫》是學習拼音之前的第一課,也是學生識字的第一課。在這課中通過象形的圖畫、象形字來人是漢字,使學生初步的感受到中國漢字的一些特點及造字規律。本課八個生字都是學生平日常見的簡單象形字,他們學來容易、學來有趣。
如果在課改之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想面對《字與畫》一課我會忽視學生的感受,以我為主逐幅出示一幅圖、一個字,領學生一遍又一遍機械的讀,課堂教學中始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毫無興趣可言。然而,在經過了新課程改革的洗禮后,新理念、新觀念已深入人心,“尊重學生的差異、把機會交給學生”已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的重點。正如葉瀾在“生命觀念”中指出的那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生命、發展主動權交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
面對新理念、新思路,工作在第一線的我有著不斷的新發現。在此,我就北師大第一冊第一單元《字與畫》的教學片斷做如下紀實:
[教學紀實]:
課前調查情況分析:
在新理念指導下,我事先做了學生已有認字水平的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孩子有幼兒園的學習經歷,加之現代家長比較注重學前引導,《字與畫》中的字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熟字。學生完全有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圖文結合,感受字與畫的之間的緊密聯系。基于以上的認識,我這樣處理了教材: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語文課上你們都想學習哪些知識呀?(學寫字、寫文章、學拼音……)。大家想學的這些知識,在今后的語文課上我們都會慢慢學到,今天咱們就先來認識幾位“生字朋友”,喜歡嗎?
(二)新授過程:
1、整體出示八幅圖,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些圖,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生①:老師,我發現了第一幅圖像一個火紅的太陽。
師評:你觀察的真仔細,“火紅”這個詞用的非常準確。
生②:(學生跑上臺指說)我發現這幅圖畫了一條小河,河里有清清的水在流動。
師評:你真是個想象豐富的孩子。
生③:……
師評: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仔細觀察,動腦想象出色的回答了問題,老師真為大家高興!
2、整體呈現圖及象形符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探究、主動發現。
師:(再整體出現象形符號)現在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你又發現什么?
生①:稻田上面的符號很像稻田的樣子。
師評: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像不像?(出示課件:象形符號變大變寬與圖重合)奧,它太會想象了,真棒!
生②:……
(對顯而易見的如“日、月、火、山、石”不必出示課件,結合圖請學生自主指一指即可,“土、水”運用動畫課件呈現,幫助學生理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