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快樂的小公雞》教學設計
一、教材內容分析:
《快樂的小公雞》是北師大語文二冊《快樂》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說的是小公雞整天沒事做,心里很苦惱,后來在大家的幫助下成了一只快樂的小公雞。故事告訴我們“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
課文的重點是小公雞問快樂的過程,從具體做什么到抽象出道理,使讀者受到教育。故事語言簡潔,句式相似,適合在讀演中理解感悟,交流體驗中形成想法。
二、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理論以及快樂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自主參與、發現探究、合作交流的開放型的學習環境,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建立一個由自己控制的探究學習環境,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方法,進行個別化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習的廣度,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對自己已有信息進行加工整合,使認識在交流中得到升華,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
三、學習目標:
1、認識目標:認讀生字,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幫助別人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1)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
(2)勇于嘗試,激發求知欲。
四、重難點及對策:
1、重點:認讀字詞,理解文旨“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
對策:(1)給學生提出學習目標和方法 ,讓學生自選形式學習,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形成能力。
(2)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合作、交流,運用所獲知識與能力解決問題。
2、難點:情感體驗及學習能力的培養。
對策:(1)在多媒體教學中,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差異,完成自主,合作學習。
(2)教師設法做好組織,引導工作,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交流與討論。
五、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案例教學面向的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此階段學生的有意注意保持不到20分鐘,自我調節,控制能力都較差,注意力易分散,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學生在學習本課前已有了一定的識字、閱讀能力,且對常見動物、昆蟲等的能力有所了解,也有幫助他人的生活體驗。
六、教法設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由于本課趣味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樂于探索,勇于創新,學以致用的成功感強烈,又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及學習能力。故此,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創建學習環境,讓他們在主動探究中學習,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務,在互動中得到提高。
七、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快樂的小公雞》。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課文為什么叫“快樂的小公雞?” 我想知道小公雞是怎樣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