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鈴鐺》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教材下冊第10單元中的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詩歌采用簡潔、生動而充滿童真的語言和擬人化的手法,通過描寫雨的聲、形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激發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總目標中提出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據此,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意境美、語言美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宗旨,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鈴鐺”等11個生字。繼續練習運用“口字旁”、“提手旁”等常用偏旁識字。
2、能按照筆順在田字格中正確規范書寫“雨”等7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使學生在情境和語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養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4、能夠想象春景,根據課文句式試編兒歌,體會兒歌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課文中的“鈴鐺”等11個生字。繼續練習運用“口字旁”、“提手旁”等常用偏旁識字。
教學難點:能夠想象春景,根據課文句式試編兒歌,體會兒歌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貼圖
板書設計:
一、謎語導入
1. 今天老師給你帶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看不見”。猜猜是什么是什么?(雨)
2. 板書“雨”誰能用這個字組詞?生(大雨、小雨、毛毛雨、雨傘,雨衣、暴雨、雷雨。)
3. 老師也組了一個詞是"雨鈴鐺"。板書“鈴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一起讀讀課題(雨鈴鐺)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質疑
你看到“雨鈴鐺”這個題目,會有什么疑問?
(什么是雨鈴鐺?雨鈴鐺什么樣?為什么說雨鈴鐺……)
2.自讀課文,字音準確,讀準課文
3.指名讀課文。每人讀兩句,其他同學做小評委,聽他們的字音是否準確。
4.學習詞語。我們來讀讀詞語好嗎?
出示詞語“沙沙響,蓋新房,房檐,水珠,串串,鈴鐺,招呼”
(1)搶讀詞語
(2)指名讀詞語
(3)理解“檐”(房頂伸出的邊沿部分)。在圖中指一指哪里是房檐。指一指帽檐在哪里。理解“檐”(只覆蓋物的邊沿或伸出部分)
(4)輕聲的讀法。 “鈴鐺”和“招呼”。
觀察著兩個詞語在讀音上有什么特點?(后一個讀輕聲)
a.學習“鈴鐺”
鈴鐺是什么樣的?看看鈴鐺是什么做的?(金屬),那你猜一猜這兩個字的偏旁應該是什么?(金字旁)。帶金字旁的字跟什么有關呢?(金屬)
b.學習“招呼”
請你和聽課的老師打打招呼?發現了什么?
招:用手打招呼,所以是提手旁
呼:用嘴說話問好,所以是口字旁
(5)這些詞語的拼音朋友藏起來了,你還認識嗎?
5.學習生字
(1)下面是一句話,誰想讀?“房檐上,掛水珠”。
(2)水珠是怎么掛在房檐上的呢?看老師手里的小水珠,每個小水珠都包含著一個生字寶寶,如果你學會了生字,那么老師小水珠就可以掛在房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