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鈴鐺》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教學中通過讀讀背背來讓學生感受雨的聲和形,感受詩歌的美和大自然的美;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激發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3、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意境美、語言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寫作能力。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激發學生親近詩歌的興趣。
1、教師播放《鈴兒響叮鐺》的音樂。學生和老師互動。
師:“同學們喜歡聽歌嗎?老師給你們帶了好聽的歌曲,聽聽是什么歌? 會唱的一起唱,想跳的跳起來。”
2、播放以剛才歌曲為背景音樂的配樂朗誦詩歌,詩歌為《雨鈴鐺》.
師:“好聽嗎?那我們再來聽一首,可要仔細聽哦,因為里面又有了新的內容,我們輕輕的閉上眼睛聽~~”
二、讀一讀,想一想,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一)、讀詩歌。
1、學生自由讀一讀
師:“你會象它那樣讀嗎?同學們自己讀讀,看誰能讀的通順。”
2、指名讀一讀。
師:“誰能剛才讀的度給大家聽聽,同學們看她讀得好不好?”
(二)、想詩歌。
師:“咱們能把詩歌讀通順讀流利了,怎么樣把它讀的有感情呢?四人小組商議怎樣將詩歌的美讀出來”
三、說一說,背一背,欣賞詩歌的語言美。
(一)、說詩歌。
1、 全班交流。請發言的學生用小組商議出的方法來讀一讀詩歌。教師隨機指導。
2、 集體配樂朗讀詩歌,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二)、背詩歌。
自己背一背,看誰最先背會這首詩。
三、仿一仿,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聽雨聲,說描寫雨的擬聲詞。
師:“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下雨時的聲音,雨發出什么樣的響聲?”那描寫雨的擬聲詞有哪些?”“沙沙”、“丁零當啷”、”“嘩嘩”、“唏哩嘩啦”
2.引導學生展開想像。
師:“說一說雨的聲音像什么樂器或物體發出來的?你可以用比喻句來修飾它,怎么說?”如:雨滴就像千萬個傘兵,從空中跳下來,安全地...雨如萬條銀絲從天上飄下來,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麗的珠簾。
3.給雨起名字。
師:“想一想“雨”和“鈴鐺”有什么關系?你們剛才說的雨的聲音像什么樂器或物體發出來的聲音?就可以以什么為題目啊!請學生小組商議后再進行全班交流。如:雨項鏈、花瓣雨、雨珍珠、雨簾,等等。
4、學生口頭創作。
師:“想一想春雨還會落在哪里,引起什么變化?”如:春雨會落在小河里,小魚游出了水面;春雨落在土地上,大地都披上了綠衣裳;春雨落在花兒上,花兒樂得直點頭。還有春雨落在池塘里、落在小草上、落在大海里,等等。
四、學生自由仿編。
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試著把剛才說的寫下來,也可以用好聽的聲音把你剛才仿編的詩歌朗誦給周圍的伙伴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