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教學案例
第二課時
師:從現在起咱們就來做一粒小種子,體會一下它的成長過程好嗎?
生:(非常高興)好。
師:想象一下,現在咱們還在黑乎乎的地下,我們怎樣才能從黑乎乎的地下鉆出來看看外面的陽光和熱鬧的世界呢?(板書:地下 種子)
師:小種子們快快讀讀課文的1、2自然段,然后說說在黑乎乎的地下你都做了什么?
生:在睡覺。
師:一直在睡嗎?
生:不。它覺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生:它喝了一口水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現在你們就是小種子了,應該是我而不是它。好,說得不錯,你們能不能用“我先……然后……”這樣的句式把這兩個內容連起來說一說呢。
生:我先睡在泥土里,覺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生:我睡在泥土里,先是覺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生:我先是覺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小種子,你能告訴我是誰讓你醒過來的嗎?
眾生爭著說:是春風把我吹醒的。
師:你們真聰明。那么你們“挺一挺”是在做什么呀?
生:我是在往上長。
生:我是睡醒了,在伸懶腰。
生:我是在泥土里睡的時間太長了,累了,覺得暖和,覺得舒服,就要舒展舒展筋骨。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誰來把這兩段讀一讀,注意要讀出很暖和、很舒服的感受。
生讀課文。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讀,其它的小種子演一演好不好?
生:好。(都爭著要來讀)
指名讀課文,其它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
邊演邊讀這一環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們都是天生的演員,有著極強的表現欲,但往往是沒有機會表現,或者是沒有信心、害羞而不愿表現。今天就在語文課上,又是大家一起來演,孩子們毫無顧忌,演的都很好。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了許多,課文也讀得特起勁,似乎自己真的就是那粒種子了。演把學生拉進了角色中,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及感情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師:種子挺了兩次他又有了什么新的發現?誰能讀一讀種子與蚯蚓的對話?
指名讀文。
師:讀的得很流利,但是感情不到位,大家在下面練練,想一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生讀課文。
生:老師,我知道了,種子很好奇。
師:那蚯蚓呢?
又一生:蚯蚓樂于助人,是個熱心腸。
師:好,下面請兩名同學分角色來讀一下這一段,一定要讀出種子的好奇和蚯蚓的熱心。
生分角色讀文。
學生讀課文時,我發現有一名男生沒有讀,而是在擺弄鉛筆。我走到他身邊要求他讀種子說的話,他低著頭說:“我不會。”聽后我非常生氣,只有兩句話,如果是讀不好,感情掌握不準,也說得過去,但他是根本就不讀。我想了想,溫和地對他說:“不要緊,試一試,這么幾個字還不會讀嗎?如果有哪個字不認識我告訴你。” 躲不過去,他只好讀了,我趁機表揚他:“怎么不會讀呢?這讀的不是很好嗎,聲音響亮,也比較有感情。”聽了我的表揚,他很高興,把注意力都拉回到課堂學習上,練習讀課文的聲音最大。
師:有了蚯蚓的幫助,小種子離外面的世界越來越近了!它又發現了什么?
生:春風在唱歌。
生:泉水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