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春天的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一篇課文.這首詩以清新,抒情的語句描述了春天來到大自然時的美麗變化,詩歌活潑可愛,字里行間洋溢著春天的氣息之美!這首兒歌讀來不僅朗朗上口,而且情趣盎然,為教師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供了依托和平臺.
玩是孩子的天性,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活動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之一.在這節課里,我設計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游戲中學,在活動中學,讓孩子們既學好漢字,又喜歡漢字,喜歡語文,喜歡生活.
教學目標:
1,認字15個,運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識字.
2,發現提手旁表示的意思并體會帶提手旁的動詞詞義.(教學難點)
3,閱讀,背誦《春天的手》,觀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點)
課前準備:
1,和爸爸媽媽去公園或郊外找春天,用筆把美景(如春樹,春山,春水,春花,春風,春雨,小鳥等)畫下來或拍攝下來或錄下來.
2,準備生字卡片,歌曲《春天在哪里》.
3,課件及多媒體投影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老師讓大家去找春天,你們找到了嗎 (學生拿出自己畫或拍的春天美景.)誰愿意說說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讓學生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說一說春天.)
師:老師來畫一畫美麗的春天(簡筆畫畫春景),有一位叫金波的叔叔也為美麗的春天寫了一首活潑可愛的兒歌,名叫《春天的手》.(板書課題:春天的手.指讀"春"字,你是怎樣認識的 能不能再組一個詞 )
【設計意圖:課前走出課堂,到生活中感受美麗的春天,并讓孩子們在興高采烈地互相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春天的特征時,感到自己的發現有人與他們分享,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感受春天美.
1,師:這首小兒歌寫了什么呢 我們一起來看動畫一邊聽課文錄音.
【設計意圖:小學生想像力豐富,并充分利用動畫讓學生想像,能使學生更快地"入情入境".】
2,學生練讀課文.
師:如果遇到你不認識的字 該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并小結.)
3,請學生同桌互讀,互評,提出讀書要求:如果你的同桌讀得比你好,請你夸夸他,向他學習;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讀錯了,或者哪里讀得沒你好,請你幫幫他.
4,請學生朗讀課文,并評一評.
5,分男生,女生,小組等形式多樣的朗讀詩歌.在朗讀中感悟詩歌美感悟春天的生氣勃勃.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轉變學生學習行為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為學生創設平臺.】
三,引導學生愉快識字.
1,隨課文學生字詞,交流識字方法,突破難點和重點生字.
【設計意圖:把識字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整體把握,這遵循兒童識字的規律.讓學生自己尋找,確定學習生字的方法,改變了過去教師是課堂主宰的局面,充分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使學生開拓了學習生字的思路,拓展了學習生字的方法.】
2,出示"撫,摸,掠,拂,拍,拉"等生字,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發現提手旁表示的意思,同時做出不同的動作理解各字的意思.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尋找規律,加深對字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配合動作理解字意,直觀形象,適合一年級孩子的識字心理.】
師:你還認識哪些帶有提手旁的字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探究學習,學會舉一反三.】
四,樂中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