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感悟 激情共享――《一粒種子》教學案例分析
背景: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采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種子發芽出土的條件和過程。課文的語言淺顯易懂,富有童趣,深為兒童喜愛,學生自讀課文不會有多大的困難。但如何引領學生感悟課文生動的語言,天真的童趣,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中種子的“情感”,體會種子對春天的向往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演示:一粒種子發芽動作(無聲)
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導入課題:一粒種子
二、 自主學習,讀中識字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在讀之前給自己說說應該做到什么?[學生自己提出讀書要求,有利于學生今后發展。]
2、 抽讀課文,糾正讀音,隨課文媒體出示“生字寶寶”認讀。
3、 認讀“生字寶寶”給同桌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方法
4、 全班交流識記生字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你會帶領大家學習哪個生字?
三、 再讀課文,了解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
四、 讀讀演演,感悟內化
師:現在我們還要當一回配音演員,給無聲動畫配音。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員,可不容易,先要反課文讀好,讀出感情來。你愿意讀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塊內容,根據學習需要分成3塊1-2節、3-7節、8-9節順序不固定,根據學生選擇可任意調換。)
1、 指名讀1、2兩節,師生共同評議――自由練讀――齊讀。
2、 多媒體出示3-7節(蚯蚓和種子的對話)。
師:要讀好這段對話可不容易,我們先來過這一關。出示:
①括號里該填 什么?你為什么這樣填?
a、 種子()地問蚯蚓:“外面是什么聲音?”b、 蚯蚓()地說:“那是春風。春風招呼我們到外面去。”c、 種子()地問:“外面什么樣兒?也這么黑嗎?”
②根據你的理解試著讀讀看――評議――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
③師小結:是呀,同一段對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讀起來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覺。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讀出來,都是可以的。
3、 媒體出示:8-9節課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圖。
①指名讀這兩段。
②看圖,想像,重點感受“熱鬧”。
春風怎樣只聽唱歌的?(大家輕聲呼一呼)
泉水怎樣唱歌的?(試著唱一唱)
小鳥怎樣唱歌的?(叫一叫)
小朋友會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
③表演“合唱”,理解“熱鬧”。
④外面既然這么熱鬧,泥土里的種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試讀――抽小組讀――齊讀。
⑤再看圖。種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終于鉆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樣的一個光明世界?看圖說說。
⑥指名讀最后一段――評議――齊讀。
五、 演讀課文,享受美文
多媒體放無聲動畫,要求二人一組分工合作,給無聲動畫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動作)
1、 二人一組自由練習。
2、 抽學生來配音演讀――師生評議。(學生一個個漲紅了小臉,興奮不已。)
3、 全班表演讀讀課文。
六、 給畫添話,創造想像
1、 種子從睡在泥土里到發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話吧!請你在每幅圖下寫幾句。
2、 交流欣賞。
分析:
“新課程”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教師要營造民主、快樂的學習氛圍,創設開放、活潑、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的情境,保證學生自讀、自悟、自創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接觸語文材料的自主活動中,在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體驗語言學習的規律,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