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橋說課
教材簡說:小橋被大雨沖壞了,兩岸的小動物過不了河,很不方便。后來,兩只大象站在河的兩岸,用長鼻子架起了象鼻橋。動物們又感動又慚愧,合力架起新橋。這是一個意在頌揚關心他人、團結互助精神的動人的童話故事,以小動物為主角是小朋友喜聞樂見的。全文注有拼音,鼓勵學生自己借助拼音和插圖認識漢字,讀通課文,體驗學習拼音和漢字的樂趣和成就感;本文又是選學課文,重在通過朗讀訓練等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正確、流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關心他人,團結互助。
3、能根據文字提示和創設的情境展開想象
本堂課的教學,我從各種各樣的橋,引出一座奇怪的“象鼻橋”。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描寫“象鼻橋”的句子,同時引導學生劃一劃完整的句子。抓住描寫小動物的“就這樣,你等我,我等你,小橋一直沒有修好”。引導學生學習1-3自然段:橋帶給大家的方便和失去橋的不方便。第一自然段中,主要理解“來來往往“這種aabb形式的詞,“摘野果,采蘑菇”這種動賓結構的詞語,并能照樣子自己說幾個,積累詞語。
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結合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由學生自己來實踐,來發現,通過朗讀來感悟文本中內涵的道理。如沒有了小橋,小動物很不方便,山羊爺爺想過橋去看望小孫子,看看河對岸,傷心地說:“這橋什么時候能修好啊!”,通過練習說說還有誰看看河對岸,會怎樣地說:“這橋什么時候能修好啊!” 當兩只小象搭起了象鼻橋,設置了一個情境:第一天,兩只大象在河邊靜靜地站著,動物們從“橋”上高興地走過,腳步放得輕輕的,一邊走一邊唱起了歡快的歌,小動物們會想些什么呢?第二天呢?第三天呢?大象第一天會想什么呢?第二天?第三天?一座象鼻橋不僅僅讓小動物們感動,也要讓我們的學生感動。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回答沒有體現出層次來,偏題偏得較遠。教師的調控能力比較弱,沒有較順利地引導學生回歸到文本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