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爺爺的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建議: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引導關心自然、生命和向往美好的情境,鼓勵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童話本身具有的教育性、幻想性、科學性及趣味性使得童話成為教育兒童的有力武器,啟發智慧的有效手段,認識世界的奇異窗口。所以,我們必須重視童話故事的教育。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讀懂童話故事,而且自己更要運用自己情感,創設情境熏陶學生,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所學知識展開想象,在探索求知的氣氛中交流自己的感悟。本課設計中,采用了情境教學的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在情境中識字,寫字、閱讀、說話。
【教材分析】
《地球爺爺的手》是小學語文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31課,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的精神 。
【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大多數活潑,他們對科普讀物十分感興趣,對許多事情充滿好奇。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受他們的歡迎,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結合低年級學習特點,應該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分析】
經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基本認識本課的生字,做到了“我會認”,并對地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有了初步認識。所以,本課時的任務要求學生能夠讀懂課文的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學會生字的正確書寫.做到“我會寫”,以及進行“我能( ),我能( )”的句式訓練,做到“我會說”,大致理解地心引力這一現象并做討論交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語句的不同語氣;
2、正確書寫“球、玩”等6個字,能用“我能( ),我能( )”的句式說話;
3、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學常識,有探索科學奧秘的愿望。
【教學重點】生字的正確書寫,課文的朗誦,尤其是請求語氣的對話,句式訓練。
【教學難點】了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卡通頭飾:小猴子小兔子猴爸爸地球爺爺。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件展示課文題目)
小朋友們,昨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地球爺爺的手)
我們都知道了地球爺爺是有手的,它還幫小猴小兔摘下了樹上的桃子。你們知道嗎?今天小候小兔它們說要把那些又大又紅的桃子分給小朋友們一起吃,大家開心嗎?但是它們又說要考考你們,昨天學習的生字還認識嗎?(課件展示生字:倆摘伯而且踢引)
二、生字復習(課件:摘桃子游戲)
1、檢查學生自識生字的情況,并進行正音。提醒易錯字音:倆(liǎng)、引(yǐn)。
2、去拼音認讀,用生字組詞擴詞。(可以指名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3、同桌互讀互聽互糾正。
三、朗讀感悟
1、自由讀,初步體會。
2、分段讀,抽生輪讀,要求理清角色。
3、趣味朗讀,深入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