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小獅子》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教材是以培養孩子好品質為專題編排的。《兩只小獅子》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課文內容新穎,生動有趣,故事性強,具有普遍的現實教育意義。課文通過一勤一懶兩只小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從而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什么事都靠父母。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單調的“閱讀”比較容易顯得枯燥乏味。而童話這種類型的優點是情節性很強,很適合于課本劇表演,并可通過對比表演,學習理解詞。
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篇幅較長,人物對話較多。“閱讀”比較容易顯得枯燥乏味和耽誤時間。而童話這種類型課文的優點是情節性很強,讓學生自己選擇朗讀的語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既能突破重點、難點,又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爬上新的學習高度。
設計理念:
1、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2、營造開放的語言教學環境,本教學設計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里,讓學生學習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了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了激發靈感、即興創造、超越預設目標的空間。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能讀懂課文的內容,了解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懶獅子、勤獅子、小樹、獅媽媽頭飾、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檢測字詞
1、上節課我們讀了《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小朋友們不但認識了生字,而且還知道課文中的小獅子一只比較勤快,另一只比較懶惰。這節課我們再到動物王國去仔細地看看這兩只小獅子。
2、快坐上我們的小火車出發吧(展示火車開動的課件)。識字加油站到了,快來和漢字朋友打招呼吧。(展示已學生字的獅子圖片課件、詞語課件,開火車讀,男女生讀,齊讀。)
二、書寫指導
1、有幾個字寶寶在悄悄地說話了,(老師做聽話狀)它說同學們讀的這么好,能把它們幾個寫好,那才是最棒的呢! 你們有信心嗎?
2、(出示課件:練 常)
3、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說出記字的方法,特別提醒“常”用謎語的方法記:小字頭,凸寶蓋,口字巾上戴。
觀察它們在田字格的位置,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練”字的第6筆是橫折鉤,不要寫成豎鉤。
“常”字的上半部分比“學”字的上半部分寫得還要靠上,給下面的“口”和“巾”留下余地。提示學生注意“常”和“學”上邊的部件不同。
4、觀看課件演示這兩個字的筆畫順序,所占位置,書空 。
5、在書中先描,再仿寫。最后點評。
三、品讀課文,促進理解